郎官生存指南  对于何进要杀宦官的计划,何太后是这么说的:先帝尸骨未寒,杀光宦官,难道让哀家直接和士大夫议事吗?

  何进一听,好像也有道理。但他手下的聪明人告诉他:不杀宦官,大将军您就是下一个窦武,迟早被宦官弄死。

  袁绍给何进出主意,让他召董卓、丁原、乔瑁带兵向洛阳逼近,威胁恐吓何太后,逼何太后同意诛杀宦官。

  曹操一听就急了:“杀宦官,一个狱吏就足够了,何必纷纷召外将乎?”

  说这话的结果依然是自取其辱,曹操这样身份敏感的人,劝不住已经昏了头的何进。

  侍御史郑泰对何进说:“董卓凶狠残暴,有无穷野心,如果倚重此人作为外援,一定会危害朝廷!”曹阿瞒说一个狱吏就能搞定宦官,或许想得有点美,其实一个司隶校尉更稳妥。所以司隶校尉袁绍给何进出这种馊主意,到底想干嘛?

  何进不听劝,郑泰对荀攸说:“何进不易辅佐呀。”他把官印一挂,直接弃官离去。

  这下何进懵了,他找来袁绍,“本初兄,他们都反对召董卓进京,您看这事是不是再商量一下?”

  袁绍:“董卓就是做做样子,又不会真的带兵进京,不用担心。”

  袁绍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商量什么啊,董卓是我袁氏的门生故吏,丁原也有背靠大树好乘凉的意向。等董卓、丁原的人马都驻扎在洛阳城外。到时候无论是何进灭掉十常侍,还是十常侍弄死何进,京城这一亩三分地,还不都是四世三公的袁家说了算?

  可惜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先是张让、赵忠等十常侍为了自保,杀了跟何进有过节的蹇硕,向大将军投诚。随后大将军何进不接受投诚,天天对十常侍喊杀喊打,求生欲很强的十常侍密谋砍掉了何进的脑袋,从宫墙里扔出来。

  这一天是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八月二十五日。

  袁术和袁绍带头领兵杀入皇宫,不杀不行,如果让十常侍缓过一口气,死的就是他们这些支持何进的人。

  在特定环境下的群体事件一旦爆发,往往会难以控制。就像现在,袁绍的口号是杀光宦官,但已经杀红了眼的士兵见人就砍。

  宦官甲:“咱家是宦官,但咱家又没做过坏事!”一刀毙命。

  宦官乙:“军爷饶命啊,我这有好东西,都给你们!”一刀结果。

  士兵:用你给?宫里到处都是奇珍异宝,老子不会自己拿几样?

  路人甲:“我不是宦官呀,我才十六岁,还没蓄胡……”一刀了结。

  路人乙:“俺真不是宦官,你揪一下,这胡须真真的……”两刀,这个一刀没挂,又补一下。

  直到有一个反应快的郎官,看见士兵冲过来,直接脱裤子露鸟,大声喊:“看下边,我不是宦官!”

  众士兵一阵爆笑,嘎嘎,这位小郎君真不是宦官,过来,站到那边去。

  那些在宫里当职的郎官纷纷效仿,看见士兵先脱裤子。那场面,真是斯文扫地、滑天下之大稽。

  何进的弟弟何苗匆匆赶到现场。

  董旻蓄意煽动何进的旧部,抬手指着何苗:就是他,是他收了十常侍的贿赂跟咱们作对,害死大将军,杀了他给大将军报仇!可怜何苗正两眼一摸黑,搞不清楚状况,转瞬就身首分离,人头在地上滚皮球。

  这个董旻是董卓的弟弟,他趁乱收了车骑将军何苗麾下的兵。闷声发大财。

  这场一边倒的屠杀还在继续,已有两千多人的尸体横在宫墙内,其中有宦官,也有很多在宫中任职的年轻郎官被误杀。

  见证了闹剧的曹操:“陛下呢?可有人看见陛下?”

  一语惊醒众人,袁术脸都白了,他第一个带人攻打皇宫,火烧南宫九龙门。刚才这么混乱,天子千万不要已经横尸在哪个宫殿中。毕竟那些杀红眼的士兵到处搜查宫苑,追杀躲在里面的宦官……

  天子和陈留王一起失踪,这个消息犹如地震一般惊醒了沉睡中的洛阳城,那些文武百官半夜爬起来,带着随从部曲四处搜寻。

  典军校尉曹操领两百人朝北邙山方向寻找。此时他心中想的不是天子,而是那个奇人异士郭奉孝。

  耳边回荡的,是那人带他去听的洛阳童谣:侯非侯,王非王,千乘万骑上北邙。

  早在几个月前,曹操谏言却遭到何进的一番羞辱,他心气不平,在街头瞎逛,随意找了一家酒肆买醉,不料一进门,遇见一个熟人,荀攸。

  同在大将军府进进出出,荀攸和曹操是认识的,只不过没说过几句话,算不上熟悉。和那些眼睛长在脑门上的名流不同,荀攸对曹操一向温和有礼,这让他觉得很亲切。

  靠窗的位置,荀攸和一个十分青春年少的士子围坐在一张胡桌前,桌上摆着两个已开封的酒坛,酒香浓郁,闻着甚是诱人。

  酒尚温,曹操来得正巧,荀攸邀他同饮。

  那郭奉孝生得清隽,眸光清亮,饮酒时姿态豪放,执着黑陶碗的手指修长莹白,在灯下泛着清清泠泠的柔光。一碗饮尽,他漫不经心地劝酒:“今朝有酒今朝醉。”

  曹操:“那明日又待如何?”

  郭嘉笑吟吟:“明日愁来明日忧。”说完,那人又看向荀攸,戏谑调侃:“明日无钱吃大户。”

  他笑起来眉目疏朗,仿佛有清风明月入怀。七分潇洒,三分慵懒,曹操看得一呆。

  荀攸啐了一声浪子,眼睛笑成月牙。

  之后发生的事,何进称病不参加先帝的葬礼,逼死董太后,大失人心。蹇硕、何进、董重,几乎所有人的结局都被郭嘉言中。

  真有人能于帷幄之间对世事洞若观火吗?曹操是不信的,也许汝颍名士占了朝堂的半边天,所以他们的消息比较灵通?

  这时身后传来呼声,“前边可是曹校尉?”

  曹操勒马转身,只见一名青衣小厮以一个有些别扭的姿势骑着一匹脱毛的老马,越过兵卒来到他面前,下马,行礼,双手递上一只锦囊和一个包裹:“我家先生说,一定要亲手交给曹校尉。”

  “你家先生贵姓?”

  “先生名讳上郭下嘉,字奉孝。”

  包裹里是两盒点心和三只皮囊,皮囊中灌满清水。

  曹操打开锦囊,里面是一张卷起来的纸条,比市面上最好的左伯纸更加光洁致密。他展开看了一遍,神色诡异,眼角微抽,将纸条揉成一团塞进嘴里嚼了两下,艰难吞咽下去。发狠似的下令:“速速集合,跟我走!”

  青衣小厮留在原地,等曹操离开,小厮纵马绕过矮墙竹篱,夜色中,点点萤光正围绕着一个清隽灵秀的少年旋转飞舞。在他身侧,另有一人白衣绝尘,长身玉立,负手观天的侧影透着一股遗世独立的淡漠。

  郭嘉和脩羽站得极近,月光下的人影都叠成一双。青衣小厮怔了怔,忽然不敢发出声音打扰他们,识趣地一拱手,默默退下。

  脩羽没有回头,清冷纯净的声线随夜风而来:“让我连夜追踪刘家小儿,就为了给他人做嫁衣裳吗?”他召来几只乌鸦,让它们追着小皇帝飞了大半夜,终于探听到张让想渡过小平津渡口投奔刘表。

  郭嘉:“还不是那个蛋疼的任务,辅佐主公平定乱世,‘辅佐’啊,除了曹操,哪个主公受得了我这种不拘小节的?”

  既然要辅佐别人,救驾这种大功还是别要,万一不小心混上一个两千石的实权官职,去投奔谁谁都要睡不着觉。纵观三国历史,初始官职太高的人就算愿意寄人篱下,那篱笆也不愿意让他们寄,没几个结局好的。

  郭嘉习惯性地抬手去戳脩羽,手指离脩羽的脸颊大约还有一寸的距离,脩羽忽然捉住他的手,一把将人拽进怀里。

  由于用力过猛,郭嘉的鼻梁撞上脩羽的下颌角,捂着鼻子逃开了……

  曹操越过北邙山,在小平津截住张让。

  张让自知必死,投河自尽。

  曹操行过君臣大礼,让出坐骑给天子刘辩骑乘。

  陈留王刘协抓着曹操的衣摆不放,曹操只好抱着他上马,两人共乘一骑,在月光下南行数里,遇上了前来救驾的卢植、闵贡等人。

  刘辩饥困交加,不肯再走。曹操献上清水和点心,刘辩和刘协吃得津津有味,对曹操的态度一下子亲近了许多。

  卢植引天子和陈留王进入附近的一处农舍中休息,传令让百官公卿迎驾。

  曹操有些烦躁,郭嘉建议他一面救驾,一面遣人通知何进的旧部以及其他西园校尉带兵前来接应。董卓的前锋部队就屯在洛阳二十里外的夕阳亭,此人狼子野心。找到天子和陈留王,宜早还宫,不要节外生枝。

  曹操理解郭嘉的意思,有功大家分,反正救驾的头功别人抢不走,这么做还能拉拢何进的旧部,提高威望。但如此天大的功劳,郭嘉为什么不来?他族兄郭鸿的廷尉府随便就能凑出几百个壮丁,为什么他们都不去?

  董卓遥望洛阳上空的滚滚浓烟,用脚想也知道朝廷出现重大变故,他立即集结兵马。一天后,他弟弟董旻传来消息:中常侍张让很可能挟持着小皇帝上了北邙山。董卓连忙带兵去救驾。

  曹操心中疑虑,没有按照郭嘉说的做。他现在已经隐隐有不好的预感。果然,等天子吃饱睡足,磨磨蹭蹭继续南行的时候,他们遇上了接驾的大部队,冲在最前面的是董卓。

  董卓带着三千骑兵,于漫天烟尘中疾驰而来,密集的马蹄声如滚雷一般惊心动魄,众人脚下的地面都在震颤。

  天子刘辩当场吓哭,连话都说不出来。

  等烟尘散尽,公卿百官才姗姗来迟。曹操看见董卓和董旻在人群中交换了一个眼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