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刚刚弱冠之年的杨修,眉清目朗,博学多识,聪慧过人,是许都城里最耀眼的世家公子。他这个时间出仕,洛阳系的老臣不免猜测:四世三公的弘农杨氏,是否在某种程度上向曹操妥协了?

  荀彧还不太了解杨修,没敢贸然把人举荐给曹操,毕竟名声和才能不太相称的名士,也是有的。荀彧打算先见一见杨修,派人送了帖子,约杨修于酉时五刻,来酒楼一叙。

  早春轻寒,沽酒的胡姬有一双碧色的眼眸,俯身舀酒时,纤纤细腰袅袅风情。

  二楼雅间,荀彧坐在临窗的位置,面前的几案上,摆着茶水点心,和一壶浊酒。

  荀令君折节下士,举荐过许多良才。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人好意思有约不至不守时,让荀令君久等了。

  虚时,街市灯如昼。杨修一袭簇新的靛蓝锦衣,不疾不徐地上楼,雅致的竹叶纹在他的袖口和衣襟上摇曳生姿。

  荀彧听到,杨修腰带上挂着的镂花银香囊,和雕着麒麟的昆山墨玉佩轻轻碰撞,发出叮叮咚咚的清脆响声。

  杨修挑帘子进来的时候,带起一点微风,照壁上的影子随着灯火晃动了一下。他迟到了很长时间,没有解释原因,只微微致歉。

  荀彧并不介意这些,但是畅谈之后,荀彧感觉杨修这个人,大约更适合当一位名士,摆弄摆弄琴棋书画、饮酒赋诗。不过,杨修真是极聪慧的人,有好几次,都猜中了他心中所想。郭嘉也有类似的敏锐,但不会这般张扬。

  当然,作为老太尉杨彪的嫡子,世代簪缨的贵公子,杨修不仅文采非凡,对时政的见解也相当独到。

  荀彧安排杨修担任郎中,郎中是尚书的属官,初任时称郎中,满一年之后称尚书郎,满三年称侍郎。

  把这位聪明过头、慧极易伤的杨公子放在尚书台磨炼一段时间,如果能让他收敛几分,也是不可多得的俊杰。戏志才有负俗之讥,郭嘉不拘礼法,杜畿简傲少文,荀彧皆以智策举之,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还要加上恃才放旷的杨修。

  荀彧回府,一个堂兄携酒来找他,不说有什么事,一个劲地劝酒。荀彧原本就有些微醺,又饮下两盏清酒,头晕目眩,勉强维持着仪态。

  茶雾弥漫,烛火渐渐歪斜,小小的一团光晕摇摇晃晃,荀彧取来剪子要剪灯芯,手却不听使唤,连着两下,都剪空了。

  这位堂兄确认荀彧已醉,对他说:“以君当事,难道还不能推荐我担任议郎吗?\"

  荀彧虽然居中掌权,却向来“不以私欲挠意”,本心如此,和是醉是醒无关。他忽地笑起来:“官者所以表才也,如果按照你说的那样做,众人其谓我何邪!”

  送走来讨要官职的堂兄,星光暗淡,荀彧提灯回了后院,光听见怪异的猫叫,却没瞧见猫的影子。

  透过高低参差、粉红柔白的桃李花,只见一团黑影在爬动。荀彧用灯一照,是荀顗,这孩子手拈一片小鱼干,撅着屁股趴在地上,对着一株矮树学猫叫。

  荀家子弟,小小年纪,就要跟着族中的长辈学习礼仪,连说话都不敢太大声音。也只有三岁半的荀顗可以这般手脚并用,像四条腿的小兽一样爬着玩耍,也不会被任何人管束。

  荀彧:“顗儿,为何学猫叫?”

  荀顗瘪着小嘴:“阿翁,顗的玄猫、躲在树上,不下来。”

  和早慧的郭奕相比,说话奶声奶气的荀顗才更像三四岁的小孩子。

  小玄猫是郭嘉捡来的,请左俭看过是一只健康的猫,就给它洗了澡,送给荀顗喂养。

  荀彧抬头,才发现树上确实有一只猫,玄色的皮毛和夜幕融为一体,要不是离得近,很难从婆娑的枝叶间辨认出这个小东西。

  郭嘉今天遭遇了东汉末年的“堵车”,许都城的街道不算狭窄,但再宽也架不住在人流高峰期被看热闹的人群堵死。

  官吏散值(下班)的时候,街上的马车本来就比较密集。

  朱雀大街上,有纨绔子弟服用丹药之后,突然发狂,一边朝着落日奔跑,一边撕扯衣裳。

  当街裸奔,要是搁在灵帝在位时期的洛阳城,真算不得什么新鲜事,洛阳皇宫西苑还有可以君臣同乐的裸游馆呢。

  然而许都城位于颍川,大汉的礼仪教化之乡,居然出现了边跑边脱的狂放士子,简直相当于超级娱乐八卦,引来无数百姓围观。

  道路很快被堵塞,马车无法继续前行,大多数官员都表现出极好的素养,非常平静地待在车里,只派随从去前边查看情况。

  郭嘉属于被堵在最前面的那一批人,看着一个白花花的大男人又跑又嚎,满地打滚儿,风中凌乱。这和祢衡那种充满行为艺术气息的裸衣击鼓完全不是一个档次,除了辣眼睛,还是辣眼睛。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许都尉的人才赶到现场,开始疏散人群。把那个当街裸奔的士子带走。

  不知哪来的玄猫,无声无息地跳到郭嘉的马车上,湖水绿的眼珠子,看起来甚是宁静可爱。车夫想把猫赶下去,郭嘉淡淡一笑:“不必管它。”由着它爱来就来,想走便走。

  这猫甚是黏人,胆子也很肥,爬到郭嘉的腿上睡觉,偶尔发出轻微的咕噜声。

  天色已晚,荀彧今日有约,估计要很晚才回来。郭嘉给猫洗澡,被溅了一身水,只得先去沐浴更衣。

  里里外外收拾干净,发现荀顗没有乖乖地在堂屋里和小猫培养感情,而是不见了。郭嘉顺着回廊去找,就看见一盏灯扔在花圃中,荀彧坐在台阶上,有些手足无措地抱着一只玄猫,这小猫使劲往他怀里钻。

  荀顗在树下拍手,鼓吹:“阿翁好厉害!”

  荀彧几乎不会这样随意地伸着长腿,席地而坐。

  郭嘉凑近一些,闻到一股浓郁的酒香和衣香,文若这是……喝太多酒醉了?

  对上荀彧湿漉漉的目光,郭嘉微微勾唇,先把猫抱了过来。

  左手牵着荀彧,右手抱着荀顗,肩上蹲着一只猫,郭嘉“满负荷”回屋。把荀顗抱进暖阁,唱了一首小曲儿哄这孩子睡觉,又叮嘱值夜的侍女用心照料。

  再去看荀彧,仍然目光迷离,不太清醒的样子。

  这时,小侍女剪秋送来醒酒汤,郭嘉坐在卧榻边缘,舀起一勺,吹了吹,喂荀彧喝。

  荀彧:“下去。”

  郭嘉把碗放下,挑眉看着荀彧。什么鬼,喝多了还要霸占卧榻,不许别人坐在上边?

  只见荀彧的魔爪伸向趴在郭嘉肩膀上的小猫,似乎想要推它,小猫喵呜一声,吓跑了。荀彧双手圈住郭嘉,很不开心地说:“奉孝刚才抱它,还抱顗儿,唯独漏了彧。”

  郭嘉:文若,您这是连猫和儿子的醋也要吃?

  曹操对荀彧的疑心,由来已久,近日又更甚几分。

  祢衡曾嘲遍曹营的文武官员,唯独对两个人另眼相看:大儿孔文举(孔融),小儿杨德祖(杨修)。余子碌碌,莫足数也。

  这至少说明一个问题:杨修确实很有才。

  然而,这个家世和才能都很出众的年轻人、许都贵公子中当之无愧的榜首,却被荀彧放在尚书台留用,丝毫没有要举贤进士的意思。

  世人皆知,荀令君折节下士,坐不累席,德行周备,名重天下。曹操麾下最得力的人才,比如戏璕、郭嘉、荀攸、锺繇、陈群等等,都是荀彧举荐的。

  可以说如果没有荀彧总揽政务、筹备粮草、制定战略、举贤荐能、安抚民众,曹操不会有今天的成就。如果没有荀彧坚守那些君臣礼节,极力维护着天子刘协的颜面,汉室的最后一片遮羞布,也早就被人扯掉了。

  曹操总觉得,荀彧心中向着汉室多一点,也正因为如此,他待荀彧,亦师亦友。既敬重,又忌惮。

  衣带诏事件,让曹操被定性为汉贼,他现在骑虎难下,曹氏一族已经不可能和汉室并存。打败袁绍之前,荀彧是他最强大的后盾。如果袁氏败亡,曹操可以够到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荀彧却会成为他最大的绊脚石。

  曹操去尚书台的时候,荀彧正领着一众郎中、尚书郎整理奏疏。

  文渊殿里,胡乱堆积着许多陈旧的表奏谏疏,这是那些洛阳系官员历经千辛万苦带到许都的。

  荀彧把这些陈年旧物分门别类,从叠放得整整齐齐的竹简和帛书之间,还能依稀闻到灵帝一朝特有的腐朽味道一一有一部分奏疏已经发霉了。

  曹操随手拿起一卷,徐徐展开,竟然是蔡邕(蔡文姬之父)担任议郎的时候写的奏疏一一“伏见廷尉郭禧,纯厚老成;光禄大夫桥玄,聪达方直;故太尉刘宠,忠实守正:并宜为谋主,数见访问。”

  老太尉乔玄是第一位认可曹操的名士,又一次看到这个名字,想到故人长眠,曹操感慨万千:“文若,孤想拜祭乔公。”

  荀彧:“乔公清廉刚直,如渊之浚,如岳之嵩。请允许彧也一同拜祭。”

  曹操的目光又落在“廷尉郭禧”这四个字上,蔡邕认为可以担任谋主的三位名士,除了郭禧,其他二位都已经不在人世。而郭禧的子侄,都在为他效力。

  曹操迟疑了一下,还是说出了他此行的目的:“司空仓曹属还缺一个主簿,孤看杨修就很不错,让杨修明天来司空府点卯吧。”

  这不是在和荀彧商量,而是通知他。

  荀彧沉静如水,只答了一个字:“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