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都市异能>我家有个电视台>第5章 单口喜剧
既然《百家讲坛》确定延后,唐辰就把目光集中在了脱口秀和新闻读报上。 他先在新闻读报上画了个圈。 就节目形式而言,新闻读报比较常规,不论前世还是这个世界,都有大量类似的节目,基本没有火的可能。但从实际出发,这一类型的节目却异常适合当前的海州电视台。 首先,它的制作成本非常低,只要一面背景墙、一张桌子或沙发、一叠报纸、一名读报人即新闻评论人,加上幕后团队就可以,连新闻采编人员都可以省去。 其次,读报类节目虽然很多,但这种节目有别于普通新闻栏目的客观属性,而带有一定的主观态度,只要形成固定的态度和风格,就相对容易吸引到特定粉丝,从而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最后,由于这类节目与生俱来的新闻属性,其他同行的此类节目都做得比较严肃,即使评论也是一本正经的新闻腔,如果海州电视台的读报节目能够更生活化一些,说不定也能异军突起。 接下来是脱口秀。 脱口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英格兰地区,但在电视上发扬光大却是在美国。据统计,美国有40%的电视节目属于脱口秀类型,像《奥普拉脱口秀》、《艾伦秀》、《大卫深夜秀》等节目,收视率都很高。 其中《奥普拉脱口秀》甚至衍生出一个专有名词——奥普拉效应:当奥普拉推荐一本书时,这本书登陆了美国十大畅销书排行榜;当奥普拉提议立法保护儿童时,两年后就有总统签署了这项法案;当奥普拉因为疯牛病说不想再吃汉堡时,所有的牛肉商都紧张起来…… 就营收来说,《奥普拉脱口秀》一年营收好几亿美元,以海州电视台一千万出头的年营业额计算,需要努力一百多年才能达到这个节目一年的收入,想想真是恐怖。 在前世,国内的脱口秀节目影响力远不如美国,而且形式上也与之截然不同。严格来说,国内的脱口秀节目都属于单口喜剧,包括《一周立波秀》、《今晚80后脱口秀》、《金星脱口秀》、《暴走大事件》都属于这一类型。 《今晚80后脱口秀》虽然标榜自己是国内唯一一档欧美风格脱口秀,并且有欧美脱口秀常见的“单口小段+喜剧小品环节+名人访谈”结构,但其重点还是落在单人段子上。 唐辰准备制作的脱口秀节目,采用的正是国内这种单口喜剧类型。他打算以《一周立波秀》、《今晚80后脱口秀》和《金星脱口秀》为蓝本,把里面的喜剧小品与嘉宾访谈等环节去掉,只保留单口小段这一形式,然后加入一些《暴走大事件》的网络特质,使节目更接地气。 他之所以把《一周立波秀》和《今晚80后脱口秀》进行简化,并不是因为讨厌喜剧小品和嘉宾访谈等环节,而是因为以海州电视台的家底,他只能选择这种相对简单的节目形式。 在所有的脱口秀形式中,数单口小段成本最低,低到只要一个舞台、一名主持就行,连谈话嘉宾都能省掉,而且等节目具有一定知名度后,还可以向想看现场的观众卖门票。 当然,这个节目不可能一直靠单口小段打天下,等电视台的财务状况有了改善、节目的收视趋于稳定,他就会对节目进行改版,逐步把其他形式引入其中,使节目更加丰富,更不容易腻味。 除了成本低、收益大,唐辰选择以脱口秀作为电视台突破口的原因还有两个。 一是,这个世界的华国虽然谈话类节目很多,但形态接近单口喜剧的几乎没有。海州电视台推出脱口秀节目,起码在形式上会令人耳目一新,说不定能在小范围内火一把,即便火不了也不至于心疼。 前世很多综艺节目一季的冠名费动辄上亿,《今晚80后脱口秀》只要一千万左右,由此可见这个节目正好符合他之前的设想:有一定吸引力,又不会太有吸引力。 二是,脱口秀节目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主持人的主持水平,以及有没有一个好的内容创造团队,也就是俗称的段子手。 对于主持人的人选,他并不担心找不到。找一个出类拔萃的脱口秀主持人或许很难,找一个及格线以上的却应该不难,实在不行他还可以去找一个相声演员。这些年相声行业很不景气,许多功底扎实的演员都面临转型的压力,对他们来说,海州电视台再小,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至于段子手,则是唐辰想做脱口秀节目的真正底气所在。前世那么多脱口秀节目,还有网络上无数的笑料段子,随便拿出一部分,就够制作一两季节目还绰绰有余了。 想到这里,他在“脱口秀”上面画了一个大大的圈。 新节目的形式确定了,具体内容可以另行斟酌,当务之急便是要组建两个强力并且稳定的团队。 上午的时候,齐芳已经向他介绍了台里的所有同事。 除开刘峰一伙,以及几个无故旷工,并且电话通知后仍没有来报道的人,海州电视台现有员工三十七人,其中主持人三名、实习主持两名,其余都是灯光、摄像、编导、采编、策划以及营销、行政人员。 借着中午休息的机会,唐辰和这三十七名员工挨个进行了简短的谈话,发现他们虽然留在台里,但绝大多数都心不在焉,只有寥寥几人对他有一定信心,相信电视台会在他的管理下越来越好。 在几个人当中,有三个人是唐父创业时期的元老。这三个人虽然身上挂着职务,但实际能力有限,而且暮气沉沉,事事都想随大流,因此之前没有站出来阻止刘峰。他们的支持,与其说是对唐辰有信心,还不如说是害怕改变。 另外几人年纪比较轻,属于台里的“新生代”。之前在刘峰闹事的时候,这几个“新生代”要么惧于刘峰的副台长职务,自认为人微言轻,不敢出头;要么由于自己利益受损,觉得有人闹一闹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