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仙侠武侠>低端洪荒:刚成太上,加入聊天群>第三十七章 天人合一
    此后每遇阳炁盛满之候,活子时出现,混沌之中,阳炁发动,不行阳关,自升昆仑。

    皆自然而然,毋须人为搬运。

    静定之际,浑然忘我。忽焉真炁腾动,直冲漕溪,犹如飞龙,吼吟而起,隆隆作响,升上巅顶。

    与之同时,出现三颗光珠,接连穿右、左双眼,颜色黄里透红,光彩晶莹夺目。

    但觉此炁升腾不已,其时身心无主,从其自然而已。旋顷既停,复归无物。

    内炁自交,阳生之际,时至神知,炁动神髓,既真炁隆隆,飞升巅顶,两耳轰鸣,如雷行天。

    老子先觉顶额如有蚁爬,似知非知之中,忽焉脑后如雷轰鸣,一股粗壮炁流,自天而降下,直冲“中黄”,透体下行,全身震颤,不由自主。

    其炁一路啸声,直达海底,流溢腾发,散向四肢。

    但觉周身舒畅,妙不可言,复归于混沌,其后面部犹热。

    此后,初步体会到天地相合之时,人身感觉特别舒适。

    甚至初步体会到氤氲之景:真炁沿两脚升腾而生,与心炁交会在中宫,全身舒畅,毛窍开合,天地之炁归于我身,如沐春光一般快活。

    另外,感到由朔至望,人之性宫渐趋明朗,由望至晦,人之性体渐归混沌。

    忽焉有炁循两腿升腾,直汇中宫。

    丹田仿佛有股吸引力一般,一直向内吸炁,非先前之由外往内里吸也,乃是由内从外纳炁,而且只吸不呼,亦不见其满。

    上面有炁随之入内,上下二炁,交会中宫,如磁吸铁,相恋相抱,温和酝酿,氤氲不散。

    就在这二炁相抱的那一刹那,呼吸既止,而人恍然如醉矣。

    四肢百骸,皆不能动转,直觉神在炁中,炁包神外,两相交接,恍惚回旋。

    真炁薰蒸,遍达周身,苏绵快活,妙不可言。

    全身毛孔尽皆开放,元炁阖辟同乎天地。

    真炁上腾,化为甘露,清凉如醴,咽纳不已。

    二炁相交,只在片刻之间,交毕之后,归于平常。

    老子睁开双眸,眸中神光闪烁,起身来到钧面前,作揖道:“老子拜见老师”。

    他明显的感觉到了自己体内蓬勃无比的阳炁升腾而起,和之前完全判落两人。

    “嗯,不错”。钧面色平淡,微微点头。

    “即便是成圣,还是看不透老师啊”。老子内心感叹道。

    他现在境界,按鸿钧所言已然接近圣人,只差一步,既身将先天虚无之元神,合乎遍布万化,无所不在的大道,便可成就圣人果位。

    可就算是如此,他观钧的境界,还是有一片白雾遮挡在外,看不透,属实看不透。

    “汝可在思,吾为何境?”钧淡漠的声音在老子耳边响起。

    “是”。老子没有因为钧可以看穿自己的想法而惊讶,因为到了钧那种境界,想看透一个人的想法,就像吃饭喝水一样简单。

    “吾为天仙”。钧目光平静,看着老子道。

    “天仙?”老子这回倒是有些诧异,按洪荒的境界划分来说,天仙只比地仙高一境。

    若单只是天仙的话,又怎么会让他看不透呢?

    不过想到某个可能,老子也就明白了。

    那就是,钧所说的天仙,并不是洪荒的天仙,或者说,并不是此方洪荒的天仙。

    很有可能就是正常天仙,至于道教传说中的那种天仙,那是不太可能,因为那种天仙,可投影诸天万界。

    钧就算是让他看不透,可毕竟也只是鸿钧的一缕造化法则所化,若钧都是那种神话级别的天仙,那鸿钧的境界,他真的不敢相信。

    “嗯”。钧点点头,抬手一挥道袍衣袖,化为万千光点消散于虚空之中。

    “恭送老师”。老子再次对钧刚刚所站的位置作了个揖,随既转身一步踏出,也消失在了虚空之中。

    昆仑山,三清山,上空

    老子道袍飘飘,负手凌立于九天之上,双眸透过层层云雾,看无尽虚空之外的一处无形空间。

    脑海中尽是钧离去之后的那一道传音。

    “今众生之道路茫茫,未得真法,鸿钧在离去之前,曾于吾传汝一言”。

    “既修真法,而得道果,何如私藏,广布天地,当为道真”。

    “师父的意思……是让我传道吗?”老子感觉一切很不真实,不久之前自己还是不懂修行之人,这才过去了不知多久,他便要成就圣人,鸿钧更让他传道洪荒。

    “也罢”。老子叹息一声,收回目光,低头看向洪荒大地。

    现在的洪荒,在他眼里,就像自己身上的血肉,感应清晰,甚至他能知道每一个生灵的生死时间。

    不周山脚下,天机楼上

    沈秋不知道自己怎么样,最近总喜欢看云起云落,好似再不看就来不及了。

    今日,他亦是来到天机楼顶层,看向天空之上被夕阳衬托成赤红色的云霞,那种感觉越发强烈起来。

    “你怎么了?”耳边突然响起一道甜美的声音。

    沈秋不转头也知道是李月,只是微叹道:“我可能要走了”。

    “走?去哪里?”李月双手各拿一颗灵果,来到沈秋身旁,将其中一颗递到沈秋,另一颗拿起来直接开啃。

    “我也不清楚”。沈秋摇摇头,左手抬起,一张巴掌大小的太极图在掌中浮现。

    就在二人交谈之既,一道古老而悠远的声音自昆仑山传出,顷刻间就传遍了洪荒。

    “混元初判道为尊,炼就乾坤清浊分。

    太极两仪生四象,如今还在掌中存。

    鸿蒙剖破玄黄景,又在人间治五行。

    度得轩辕升白昼,函关施法道常明。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仙音隔朦胧。

    辟地开天为教主,炉中炼出锦乾坤。

    不二门中法更玄,汞铅相见结胎仙。

    未离母腹头先白,才到神霄气已全。

    室内炼丹掺戊己,炉中有药夺先天。

    生成八景宫中客,不计人间几万年。

    玄黄外兮拜名师,混沌时兮任我为,

    五行兮在吾掌握,大道兮度进群迷。

    清净时兮修金塔,闲游兮曾出西关。

    两手包罗天地外,腹安五岳共须弥。

    先天而老后天生,借李成形得姓名。

    曾拜鸿钧修道德,方知一炁化三清。”

    “吾名老子,继太一,太乙,后参明道理,是为太上,今感众生蒙昧,故此,三年后传道洪荒,有缘者皆可来昆仑三清宫聆听无上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