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1592>第636章 只羡鸳鸯不羡仙,财神点纸变成银
  “香公,窝细不细很笨啊!”

  一顿丰盛的晚宴,宾主尽欢,借着酒性又聊了半天,各自回房休息。

  窝在徐海峰怀里的艾莎,歪着小脑袋可怜兮兮的问“香公”。

  “小丫头,别乱想,笨不笨我都喜欢”。

  徐海峰爱怜的在嘟起来的嫩唇上嘬了一口,安慰的爱抚着那个越来越大的肚皮,还在动,还会踢人,一定是个坏小子。

  艾莎患得患失的搂住“香公”的脖颈,使劲的亲了几下,才松开。

  “宝生下来,窝去跟云姐学做菜!”

  小艾莎很是坚定的自己握着小拳头打气。

  ……

  远在重庆总兵府里的秦逸,年前喜报连连,他哥京城夺权行动一切顺利的消息传来,把秦二爷喜得手舞足蹈。

  他麾下几员大将凭借强横的武力,全部完成既定任务。

  铁甲铁盔、犀利的燧发枪、雪亮的刺刀、一言不合就上“掌心雷”(手榴弹)。

  相对闭塞的西南土著们,哪儿经历过这样凶残的火力,不打痴、不打傻,就打不长眼的,杀鸡儆猴的效果非常不错。

  云、贵、桂三处的接收,都在东江军一手大棒、一手甜枣的策略中顺利拿下。

  方东那边的西川行都司更是简单,刘大刀听说有人来接替他守边,那叫一个感激涕零,两三天功夫就交接完毕,带着百余家丁头也不回的扬长而去。

  到了重庆府,秦二爷设宴款待,当年都是参加过壬辰倭乱的战友,话题当然不缺,但更多的还听他狂倒苦水。

  刘綎字省吾,今年四十二,他可不是西南军汉出身,老家江西新建,祖籍南昌高田龚村,正儿八经的南方人。

  他爹是大明屈指可数的著名抗倭将领、官至左都督刘显。

  〈谭纶曾言:节制精明,公(俞大猷)不如纶(谭纶);信赏必罚,公不如戚(戚继光);精悍驰骋,公不如刘(刘显)〉。

  万历年间,刘大刀凭自身优秀的实力考中武状元,随父讨伐九丝蛮,积功出任南京小教场坐营官,迎娶了当时兵部尚书张鏊之女。

  老刘这些年快憋屈死了,花钱贿赂御史指望美言几句,赶紧调走,结果掉坑里了,偷鸡不成蚀把米,差点被免职,之前军功全被抵罪。

  捏着鼻子再在这破地方待着,他也快成蛮子了。

  秦二爷给他个更大的“惊喜”,兵部调令下来了,让他带着亲卫去京城报到,另有重用,好吧!刘大刀拿上秦兄弟赠的丰厚“路费”有些忐忑的再次跑个长途,去往京城。

  秦逸自己西南任务也快要结束,按照总部命令,年后由四川总兵官方东正式接手西南都司府。

  秦二爷要带全家一起去京城,他知道自己那个“不靠谱”的大哥,又想到处乱跑了,这是把他薅回去坐镇。

  人逢喜事精神爽,大过年的年假一放,秦逸在家依然忙的满头汗。

  幸亏又收了两个小妾,不然他能累死。

  小大小二六岁了,小三小四还在襁褓中,赵诗露如愿以偿的生了个闺女,孙妙珍得偿所愿的生了个儿子。

  开心是开心!就是闹得慌,二闺女比她哥还皮,满屋子乱跑,一会儿又摔了,哭唧唧。

  两个小的就不能放手,一放就哭,还认人,换人抱还不行,这顿饭一半时间都是在哄孩子。

  唉!幸福的烦恼啊!

  双儿姐妹进门没起波澜,诗露、妙珍的专注点都在四个孩子身上,有人帮忙还是好事,反正相公的公粮也没少交。

  到是远在京城的鹏哥听说兄弟又纳了两个妹子,生怕他扛不住,特意千里迢迢安排人,送来正宗的东北“干虎鞭”让他泡酒补补。

  秦二爷被大哥这一热情的“关怀”,弄得哭笑不得,说谁虚呢?切!

  热热闹闹的三十宴吃完,洗洗刷刷上床睡觉,嗯嗯!排过班的,三一三十一,每人每月轮十天同床共枕。

  当然安排是安排,譬如诗露、妙珍也经常大被同眠,相当于两人占了大便宜,双儿两人算一人,谁让她们俩来的晚呢?

  喔霍,今天轮到双儿本月最后一天,来吧!环绕立体声走起!

  ……

  泰昌元年就这么来了,大明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各个阶层都明显感到,这个大明朝好像不同了。

  就如同平静的湖面被人扔了块大石头,一圈一圈的涟漪开始扩散到方方面面。

  不知不觉间,大明的大多数人,都对这新的一年充满憧憬和希望。

  各地知行银行发行的,面值一两、二两、五两、十两、二十两、五十两、一百两的“国银券”成了新年最时髦的送礼之物。

  印刷精美的浅黄色票子,不到四指宽,比一掌长,上面是“大明泰昌元年国银券”。

  正面是高手雕版的阳明先生像,刻的栩栩如生,象征着“守仁格竹”的竹纹围成一个椭圆,两边是先生的名言“知行合一,人人皆可为圣!”

  左下角标明此劵面额,用得是朱太祖钦定的专用数字“壹两”“贰两”“伍两”“拾两”“壹佰两”。

  繁琐的花纹里,还有苏州码子,“印度数字”等等防伪标志,背面是介绍本劵的由来,和到期兑换的利息。

  是的!还注明了不挂失不记名,遗失损毁自负,未到期不计息,过期不补息。

  ……

  “鹏哥!华哥,按照计划印刷了三千万两,由各地银行统一上柜销售,相关的统计数据还没过来,但是光北直隶已经销售了三百万两,嘿嘿!”

  任至初笑的合不拢嘴,一拿到北直隶的汇总数据,就喜滋滋的跑来大都督府找两位大佬报喜。

  “大明不是没钱,民间豪富们有的是钱,只要不傻,这种钱生钱的好事,谁不是趋之若鹜”。

  赵华把手里的一沓不同面额的“国银券”抖得哗哗的,也是喜笑颜开。

  鹏哥美滋滋的抽了口烟,多年的策划终于变成了现实,怎么不沾沾自喜。

  “今后就是要注意打击假币,咱们的纸币用了特有的三桠树皮浆,和大明的桑皮纸、乐浪的楮皮纸明显不同。

  但是济州岛的结香种植基地还是要加强监管,一旦发现有敢于往咱们口袋伸手的,嘿嘿!剐刑!”

  “那必须的!”

  任至初也恶狠狠的表态,为了搞出这个纸币,他可没少呕心沥血,鹏哥特意让人从扶桑移植的“结香”只是主料。

  (三桠树也叫结香,是一种枝条柔韧得可以打结的灌木,可入药,三桠树皮浆中的天然色素,把钞票纸染成了独特的浅黄色)

  其他譬如专门的造纸厂,专用油墨、图案、定稿、雕版、印刷、每一步都是走的磕磕绊绊,艰辛无比。

  汪鹏拿起一张价值十两的国银劵,爱惜的像拿着什么奇珍异宝。

  “这才是初步实验,凭借这国银劵到期一成的利息吸引人购买,咱们各地商盟统一通用国银劵。

  能当银子用的纸币,随时能换成银子的纸币,尤其是大宗的交易,使用起来更方便。

  这也为咱们下一步,明年发行真正的纸币建立良好的基础,但是前期各银行的现银储备要充足”。

  “放心吧,鹏哥,咱们银库的储备很充足,不怕挤兑!”

  “万事开头难,但是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加油啊!我们的财神爷至初老弟!”

  “是!请武曲星君放心!”

  “你俩恶不恶心!德行!”

  老赵装着呕吐状。

  “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