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1592>第14章 平壤之战,辽东军热血奋战过
  在罕见的大雨滂沱中,夜不收打开七星门。

  祖大人冒着疾风骤雨指挥全军突击,轻松杀进平壤城,前锋来至大同馆前时,异变陡生!

  此时平壤城中,倭寇主将小西行长麾下约一万多人,他们藏在民房中严阵以待。

  “从左右傍室凿壁穴,同时放铳,声震天地”。

  城中街道狭窄,骑兵无法驰突,只能下马步战。

  而倭寇藏身房中,外面的风雨并不影响火器的打放。

  大大滴狡猾!

  近十比一的人数,又是有备打无备,倭人手中还有大量的弓箭手,这是投降后被整编的李朝伪军。

  这些朝奸太坏了,帮着鬼子打大明天军,拼命的射箭来弥补火枪装填的间隙。

  “喊杀连天,矢石如雨”,大明将士开局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

  但凭着一腔血勇之气,接敌的前锋将士依然没放弃战斗!

  祖承训麾下勇将游击将军史儒大呼酣战,身先士卒,成为战场的焦点。

  被小鬼子集火射击,身中十余弹,壮烈牺牲,身边的两个千总也先后阵亡。

  可想而知当时的战况是多么的激烈,明军决死的反击都打疯了,上上下下豁出命去杀!

  倭寇主将小西行长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安排在前线指挥的一个弟弟、一个堂弟及一个军监,都在此战中被斩杀当场。

  直杀的倭寇两股战战、胆寒心颤。

  但战局已经难以挽回,祖总兵身边不远的副手张世隆都被流弹击中,当场落马牺牲。

  祖承训在家丁掩护下立即出城,失去指挥的明军瞬间崩溃,夺路而逃。

  倭寇对此战的记载是:

  “……与明军战于安定,击鏖之,承训挺身而走……”

  滂沱的大雨也为明军的撤退带来极大的便利,全部骑马的明军大部分都逃离虎口。

  倭人不是不想追,铁炮手离开屋内,雨一浇都是废物,冷兵战斗,还真不是明军的对手。

  明军陷入重围,顶着铅弹,疯狂砍杀的模样,真把倭寇吓住了。

  这特么要不是伏击,人多势众的,还指不定结果会如何。

  在李朝三千里江山,已经习惯打一触即溃顺风仗的倭寇,真正体会到天朝爸爸的恐怖战力。

  老吓人了!

  城内残余的数百明军被合围解决掉后,小西行长出城追击的命令,却迟迟得不到执行。

  这些倭寇可不是正儿八经的国家军队,倭岛刚结束战国时代,各个大名之前还打生打死的仇深似海。

  统一倭岛的丰臣秀吉,也是为了消耗这些实权大名的实力,把内部矛盾转移到外部。

  当然,劫掠的收成,他作为关白(相当于宰相)肯定要拿大头。

  所以别被这两万大军给吓到,都是一个个可以称为听调不听宣的兵痞子。

  为什么让我们去,为什么不让谁谁谁去?

  八嘎!你敢不服命令!

  八嘎!我看你是故意公报私仇,老子不服……

  七扯八扯的天都亮了,雨也停了,估摸着明军大部队也跑远了。

  倭将又许下重赏,一队队骑兵步卒这才出城,开始捡洋落去了,真的!

  沿着明军逃离的路上,扔下的兵器甲胄、锅碗瓢盆、粮食物资等等,还有雨天路滑,摔死摔伤的战马和骑手……

  就像熟透了的葡萄,伸手就摘到,轻轻松松,何乐不为?

  好吧!大哥不笑二哥哥,这是个比烂的时代。

  祖承训一夜奔逃回到安州,迅速从浮桥渡过大定江,在控江亭等了两天。

  断断续续赶来汇合的士兵,做梦一样居然又聚集了上千人。

  但将领只剩王守官、郭梦征几员,兵马损失过半,兵刃甲胄不齐,随军的粮草火药等物资全丢了。

  最心疼的是马骡损失千余,这可是一大笔钱。

  惊魂落魄的祖总兵也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兵无战心、将无战意,不走寻思啥呢?

  大部队过河之后,他安排拆毁浮桥,留了几艘渡船和人手,负责收拢残余的溃兵,就这样陆陆续续又有几百人逃出虎口。

  倭寇平壤主将小西行长大吹法螺,什么数万明军突袭,被他这个不世出的名将大败,明将祖承训仅以身免。

  在鸭绿江南岸义州城的李氏朝堂诸公,还美滋滋的翘首以盼祖总兵的大捷。

  七月二十,国王李昖还特意召开了一次会议,煞有其事地吩咐平安、黄海、咸镜道的官军都尽快行动起来。

  沿途追击从平壤败走的倭军,痛打落水狗、尽量扩大战果。

  (《宣祖实录》壬辰年七月二十日)

  等平壤之战失利,祖总兵狼狈撤军的消息传来,整个义州城上下瞠目结舌。

  李昖急派兵曹参知沈喜寿往九连城,泣血哀求辽东总兵杨绍勋大人,能命令祖承训暂时留守在李朝鲜境内。

  而此时的辽东副总兵祖承训大人,连义州城都没进,转进如风直接渡过鸭绿江回镇江城了。

  ……

  平壤距离鸭绿江只有350多里,正常也就是五六天的路程,连过大定江都算上,也不会超过七日。

  这是正常行军的速度,对汪鹏这支十人小队来说,还全部有马骡骑乘。

  但是这回家的路,可不敢大摇大摆的走官道。

  一路上的断壁残垣,被烧毁的民居、时不时会看见一堆堆横七竖八的尸体。

  这都清晰的显示着倭寇的残暴,这可是灭国之战。

  一路上走走藏藏,遇到倭寇大队就避开,遇到小股就干掉。

  陆陆续续又积攒了几十个首级,还救了二十几个或迷路、或被俘的自己人。

  一路艰辛,抵达鸭绿江南岸,尚在李朝控制下的义州城外时,大家才如释重负,欢呼连连。

  汪鹏没有带队进城,只是依城扎营。

  表明身份,这是唯一还留在李朝境内的天朝大兵。

  而且他们不少人身上还有缴获的倭式甲胄,手里也有不少倭式的火铳和兵器,驴背上还渗着血,一袋袋明显是倭人首级。

  说明伟大的天朝并没有抛弃这个儿子,还在战斗!

  满城的守军和百姓都是热泪盈眶,不时有人对着西北方,天朝神京方向磕头谢恩。

  感谢大明天子的恩德,让李朝能苟延残喘,不至于被亡国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