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1592>第49章 春来杀气心犹壮,此去妖氛骨已寒
  东征军走的还是祖承训初次入朝的老路,即从义州至定州、安州,然后进抵肃宁、顺安,从西侧发起对平壤的进攻。

  这条路基本成直线,路面相对宽阔,无论是行军还是运输辎重都比较方便。

  尤其是东征军大小火炮众多,雪季行军不走大路也没法保证速度。

  这路汪鹏和三十几个老兄弟,真的不要太熟悉,咱们的祖副总兵大人,踏上这条路也是百感交集。

  亏了汪鹏给力的战绩,他这次依然凑齐了近两千骑,在辽东军中有兵马才是爷,这次大军出动,祖承训也想一雪前耻。

  汪鹏的百户营是作为夜不收,在侧翼为祖总兵的骑队做哨探警戒,并不和骑队合营,只是定时安排骑手去报平安。

  对接的是被提为家丁把总的祖二河,都熟人,自然是非常融洽。

  ……

  大军进发,可不是一字排开无脑横推,要按照严格的行军序列依次出发。

  大帅李如松带着直属部队,在义州城休整了三日,腊月二十八领军出发,春节都在行军路上过的。

  大明万历二十一年正月初三,李大帅抵达安州城,与明军先头部队汇合,东征军开始战前集结。

  李朝也组织了以义军为主的万余部队,集结在顺安城,壮壮声势,聊胜于无。

  李大帅安排人树了面大旗:“朝鲜军民自投此旗下者免死”。

  当然是汉字,专门写给朝奸伪军部队看的,至于这些人认不认识?

  额!不要在意细节。

  李朝“中流砥柱”领议政并总管军务(相当于宰相)柳成龙,带着丰厚的礼物亲自去大明军营给李大帅拜年。

  柳成龙献上平壤地图,介绍整个平壤城情况,以及周边地形。

  李如松对柳成龙的谨慎和担忧有些不屑,取来一把折扇亲笔写了首一首七律送他:

  “提兵星夜渡江干,

  为说三韩国未安。

  明主日悬旌节报,

  微臣夜释酒杯欢。

  春来杀气心犹壮,

  此去妖氛骨已寒。

  谈笑敢言非胜算,看書溂

  梦中常议跨征鞍”。

  李如松确实是文武全才,有一说一,这诗写的还是非常不错的。

  李大帅安排先锋副总兵查大受前往顺安,提前和小西行长接触。

  查大受到了顺安以后,安排信使直奔平壤城。

  “大明天朝提督李如松大人,带着册封文书即将抵达”。

  小西行长乐得都快合不拢腿,他手下的亲信“玄苏和尚”也狂喜不已,即兴赋诗一首,请使者献给尊敬的提督李大人:

  “扶桑息战服中华,

  四海九州同一家。

  喜气忽消寰外雪,

  乾坤春早太平花”。

  这你妹的还都是文化人啊,一言不合就写诗,那是咱们鹏哥儿现在没得志,不然怎么也得扯几句打油诗应个景啥的。

  小西行长这时候无比想念沈惟敬,多亏了沈游击来回奔忙才有此番成果。

  “沈惟敬将军来了没?”

  使者满脸崇敬的说道:

  “沈游击这么大年纪了,顶风冒雪赶路,这不前阵子劣马失蹄摔伤了,只能坐轿子过来,所以耽搁了些时日”。

  “骚得死累!”

  小西行长叹息一声,真是太特么的感人至深了!

  他立马安排了一名亲信武士头目竹内吉兵卫,领着二十三名士兵,带上翻译,凑了个迎宾队,前去接人。

  你懂的!这就是送人头的干活!

  ……

  “来了!发信号,队形散开包围!”

  平壤城和顺安城之间官道旁一处小山丘上,几个不起眼的雪堆里,汪鹏眼神一凝,对身旁的徐海峰小声下令。

  老徐缓缓的退出观察哨,沿着坡道往滑下一截,掏出怀里的三角小红旗对着坡下挥舞。

  百人队无声无息的全部集结在这个隐蔽的山沟里,早就等候多时。

  “行动!”

  秦逸看到红旗挥动,立即低声下令。

  五人一队,二十多个小队迅速按照预定计划,沿着官道拉开一张大网。

  茫茫的雪原中,滑板声嗖嗖的响起,迅捷如风。

  熟悉整个壬辰倭乱情况的汪鹏,对平壤之战开局最奇葩的一幕,那是印象极深。

  这种惠而不费的功劳,不要白不要。

  ……

  鬼子迎宾队到了顺安城外军营,查大受和来蹭功劳的辽将李宁出面接待。

  竹内吉兵卫一看这什么情况?不像是来册封的使节啊?

  “沈游击人在那里?”

  查大受满面红光的笑言:

  “莫急莫急,沈大人马上就到了,远来都是客,这大冷天的,肘!进屋!”

  竹内吉兵卫进了帐篷一看,好家伙热酒热菜,挺丰盛啊!

  一帮人天寒地冻的走大半天路,那里忍得住这诱惑,立马入席,胡吃海喝。

  想活捉下药也行,让他们喝醉了也行;不想活捉,安排点鸟铳兵一轮乱射就搞定。

  你说这是不是瓮中捉鳖,手到擒来的事?但这事坏就坏在这个叫李宁的将领头上。

  他是李如柏的亲信,脑袋被门挤过一样,非要玩什么“掷杯为号”。

  看着这么多倭寇首级,那叫一个心痒难耐,这才刚吃喝一会儿,他就发了信号,帐外登时冲进大批明军刀斧手。

  “八嘎!”

  到底是小西行长的亲信精锐,这些鬼子全是好手,而且全部甲胄未除,只是取下头盔方便吃喝而已。

  骤然遇袭倭寇毫不慌乱,帐内人多拥挤,长兵难使,鬼子立马把案几掀翻当成盾牌。

  抽出腰间的打刀,不退反进,以攻对攻、挥刀就砍。

  占尽优势的明军刀斧手,是为了首级功和赏钱,而绝地求生的鬼子是为了自己的狗命,这完全是两个概念。

  “叮叮当当!噼里啪啦!”

  一时间帐内血肉横飞,肚裂肠流,恍如地狱。

  原本以为手到擒来的任务,居然变成凶狠的以命搏命,色厉内荏的这些刀斧手,直接懵比了。

  还是两个领兵的将领发现苗头不对,竭力督战,才把这锅夹生饭硬吃了下去。

  残酷的短兵相接贴脸对砍结束后,当场斩杀十几名鬼子,生擒头目竹内吉兵卫、汉奸翻译官张大膳和另外一个鬼子。

  居然还被五个鬼子杀出重围,跑了!这么多的兵马,居然让五个鬼子跑了!

  小说也不敢这么写啊!太特么离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