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1592>第53章 骗城之计泡汤,天兵围了平壤
  按照预定计划,李如松想着是能骗就骗,不能骗就硬干,四万多虎贲在手,区区平壤何足挂齿。

  精锐的哨旗分成数队,远远的在平壤城城外四处哨探,观察城头的动静,确认平壤城的薄弱之处。

  小西行长也是正儿八经的,经历过倭岛战国血战的领兵之将。

  怎么可能不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是战争,不是撒尿和泥的玩闹。

  自从打下平壤城,作为他在平安道的主基地,他早就按照适合自己士兵的作战习惯,押着李朝的民夫,不断完善城内城外的防御设施。

  就是为了防止明军善用铁骑冲城,导致措手不及的情况发生。

  尤其是几座主要城门之外,不计其数的拒马、鹿砦密密麻麻封死了所有通道。

  接到哨骑的详细汇报,李如松也有些头疼,但他还是让伪装成册封团队的人出发,碰碰运气。

  ……

  小西行长把自己最华丽的大铠穿上,平时可舍不得穿,做工可贵了。

  为了防锈,天天还要上油擦拭,为此他还专门安排个小姓负责这事。

  按着腰间的长刀,小西行长缓步上了平壤城的西城楼,望眼欲穿的注视着远方的官道。

  远处的小股明军游骑,他并没放在心上,也没出动金贵的骑兵出城驱赶。

  突然他眼光一亮,一支庞大的队伍沿着官道,正缓缓的朝平壤城而来。

  小西行长凝神观察队伍中的华丽的仪仗,一面大旗迎风招展,仔细辨认是个“李”字。

  小西行长心想,这应该就是沈游击说的天朝特使李如松大人吧。

  可你妹的怎么越看越不是味道呢?这人也忒多了吧?

  而且一个个骑得可都是高头战马,不是普通的代步骑乘驽马,骑士都是胖子,浑身鼓鼓囊囊。

  再看后面的马车,这册封仪式还用马车拖着炮?你可别特么说是当礼炮用的!

  “太可一秀!”(敌袭!)

  小西行长唰的拔出锋利的长刀,对着城头的守卒,扯着脖子大吼。

  “咚!咚咚咚!咚咚!”

  报警的鼓声瞬间响彻平壤城头,军官的呵斥声,兵器的撞击声,啪啪啪的奔跑声,平壤城内喧嚣一片。

  经过短暂的喧闹之后,城头兵卒长枪林立,一支支铁炮点燃了火绳,一把把弓弩搭上了箭矢。

  平壤城变成一只长满尖刺的豪猪,高度警惕的注视着这只庞大的大明“仪仗队”。

  远处的大帅李如松,一听城头鼓响,再看这些倭寇的临战架势,就知道骗城之计泡汤了。

  他不由的哈哈大笑,毫不尴尬。用兵之道本就是奇正相合,鬼子不上当,那就霸王硬上弓。

  “别装了,被识破了,传令!列阵!”

  “咚咚咚咚咚咚!”

  激昂的战鼓声震天动地,一队队衣甲鲜亮天朝大兵,刀枪并举,战马奔腾,迅速在平壤城下列出煌煌大阵。

  “虎!虎!虎!”

  阵脚初定,鼓声一变,东征军齐声虎吼!

  战意冲天蔽日,城头倭寇纷纷色沮。

  汪鹏这边的百人队,跟随着祖承训的大旗,也迅速在大阵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鼓声信号传来时,他也和所有人一样,高举武器齐声吼“虎!”

  这个规矩是戚继光定的,临阵前齐声呼“虎”三次,提升己方士气,让敌军胆寒。

  (这骇人的一幕,让倭寇印象极深,另一个时空n年后,鬼子奇袭珍珠港时,行动代号就是“虎虎虎!”)

  汪鹏和弟兄们竭力的看着、记着、学着,这种规模的大战,能置身其中,都是武人的福气。

  兵书也好,战策也罢,都是平面的东西,而眼前都是鲜活的实例。

  汪鹏不断小声的和弟兄们交流着,讨论着,他们不再一线,队列展开后就是席地而坐、保持体力,等待军令下达。

  像这种攻城战,打上个十天半月的都很正常,每一份体力都是无比珍贵。

  披甲持兵傻站着,等真正上阵时,体力差的人手都哆嗦。

  古代战争和现代战争完全是两回事,并没有像汪鹏后世看的神剧,双方一见面就斗将啥的,那是脑残。

  东征军从行军到展开,动作非常利索,这尼玛不利索不行啊!

  出兵时李大帅下过严令,延误军机者、立斩不饶!

  谁也不想被取了首级,被当成震猴的那只鸡。

  按照预定计划,有三支先锋军闪电般出击,攻占平壤城西部的药山、大兴山以及平壤城东部的木觅山。

  这三处城外的制高点相对比较重要,占下来就能布置重炮阵地,进行远射支援或对城头轰击。

  李如松帅旗和行营,移驻城西最近的药山之上靠前指挥,一条条军令流水般的发出。

  五万兵马,听令再次展开,一支支全副武装的千人队,在总兵官的旗帜下,犹如一张巨网,缓缓而坚定的把平壤城团团包围。

  在平壤城头的小西行长,和麾下的第一军团万五兵卒,犹如被泰山压顶,连呼吸都快停滞了,不时有人拼命在胸前画着十字。

  第一军团长,肥后国大名小西行长,是人尽皆知的切支丹大名,被教会称为圣徒“约翰”,手下不少人都入了教。

  关于如何拿下平壤城,身经百战的李如松结合赞画袁黄,以及李朝“宰相”柳成龙的建议,已经有了决断。

  “欲攻平壤城,先占牡丹峰”。

  近百米高的牡丹峰在平壤城北部,是非常关键的一处制高点,紧靠在北城墙不远。

  上面建有“乙密台”、“最胜台”等数个坚固堡寨,不惜工本的用条石垒成。

  每座堡寨都在三个攻击面设有雉堞,堞上有专门的射击孔。

  守军居高临下,地势易守难攻。

  汪鹏对这个地方印象不深,主要是雨夜摸黑,根本看不清地形。

  而祖承训骑在马上眺望这处伤心的城市,现在依然有些心惊肉跳。

  那晚他平壤城内遭遇伏击时,包括史儒在内,他手下的不少精锐,就是被倭寇在牡丹峰上的堡寨,居高临下射死的。

  这地形太特么恶心了,不把这颗钉子拔掉,进城的将士稍微靠近北城,就会被当成活靶子射。

  坑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