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1592>第73章 东征军辉煌大胜,四万倭寇聚兵汉城
  等开城的小早川隆景一走,白川城的黑田长政傻眼了。

  唉唉!不是说好死战的吗?老东西说话也跟放屁一样!算了,你走我也走。

  子曰:有便宜不沾王八蛋!

  李如柏等黑田长政前脚走,他后脚就进了白川城,紧接着正月二十,大明辽东铁骑又占了空无一人的开城。

  李如柏满面红光的领着三千铁骑,驻马临津江畔。

  卧槽!对面有鬼子!人还不少。

  他有心想着要杀过去,搞点首级功啥的,这一路过来,刀都没出过鞘。

  看看这临津江,虽然也冻的梆硬,就不知道冰面不牢固,眼看天气也开始回暖,大队骑兵跑到河中间,可别再掉冰窟窿里去。

  李如柏的“谨慎”避免了一场倭寇蓄谋已久的伏击战。

  他派了几队夜不收,探查冰面结实程度,随便过江去确认下鬼子人数。

  夜不收很给力,迅速发现了鬼子的大阵,并立即回报。

  “倭寇严阵以待,总数万五上下……”

  这支准备伏击的军队,是小早川隆景和黑田长政合兵一处。

  本来就心不甘情不愿,再发现唐人跟在后面,就想着打个埋伏战啥的。

  结果在荒郊野外吹了大半天,被来自西伯利亚的寒风吹得大鼻涕都冻出来了。

  啥也不是!

  两个鬼子只得悻悻的带队离开。

  李如柏多精的人啊,等他们去的远了,这才派了李宁、张应种二将,各带千余骑兵渡江。

  在距离临津江南岸不远的坡州城,终于发现了一支倭寇的斥候部队。

  好家伙,大伙儿过节一样上去围殴,砍了几十个月代头,胜利攻占坡州城。

  这一连串的夺城大捷,迅速由快骑汇报还在平壤城的大帅李如松。

  消息一路传向后方,到处都是一片欢腾。

  坡州城的拿下,无论是战略上、还是政治上,都明确无误的代表东征军辉煌的大捷。

  李朝三千里江山,号称“三都八道”,现在东征军已经基本收复、或已经快要收复平壤、开城“二都”,黄海、平安、京畿、忠清“四道”。

  如果这个时代有头条,如此大胜的帖子下面,一定都是“老铁666!”

  大帅李如松也没预料到平壤大捷后,一切如此顺利。

  他原本以为不次于平壤城的开城还要大战一场,结果这都过了临津江还占了一个桥头堡。

  倭寇真的不堪一击啊!

  李如松命令派了祖承训、高升、孙守廉三员大将先行出发,他领中军在后。

  安排高策、梁心留了三千兵马驻守平壤城。(真叫这名字,不是写手瞎比比)

  ……

  处在行军队列里的汪鹏,并没有像其他将官胜券在握的兴奋。

  没人比他更清楚,前方等待东征军的是什么,知道又能怎么样?

  他连大帅李如松的帅帐都没资格进,敢废话就是动摇军心,有几个脑袋也不够砍得,他又不傻,闷声大发财而已。

  “哥!你怎么把咱们的马都借给祖二河了?”

  秦逸有些不开心,高头大马骑得多爽,这一步一步用双脚丈量大地,老委屈了。

  “走慢点好,急什么?来回行军很有趣?”

  汪鹏没好气的贴着秦逸耳边说道,秦逸双眼一下子就瞪得老大。

  “哥,你是说?……”

  “我什么也没说,你自己不会想想,换你是小日本,你会怎么做?这不是明明白白的事吗?”

  “卧槽!卧槽!卧槽!”

  秦逸认认真真的想了想,连说三个卧槽。

  是啊!这不明摆着的,鬼子在把张开的五指收回捏成拳头吗?

  这里又不是倭寇自己家的地,扔了也不心疼,可笑的是,东征军上上下下一片乐观的情绪。

  “那咱们还眼睁睁去送死?”

  秦逸有点急眼了,明知道是坑,还非要往里面跳?

  “小声点,动摇军心是死罪,问题应该不大,咱们这边的骑兵野战的实力,鬼子们还没见识过,双方都在犯错,只是看谁能抗揍而已”。

  “哥,我懂了,难怪你把十匹马都借给二河哥,还关照他鬼子阴险,让他甲不离身。

  还让我们都扛着步枪,带足了弹药、炸弹、火油、干粮,这是要力挽狂澜啊!我喜欢!”

  “屁!挽个屁的狂澜!就我们这点人手,往万人战场上扔出去,连个泡都不会翻。

  别想多了,不管什么情况,我都会想尽办法把大伙儿带回家,这次我们在平壤收获够多了,接下来就是捞点实惠而已,懂?”

  “嗯嗯!我懂了!”

  “放心吧,狼行千里吃肉,咱们去搞票大的!要是不爽,以后我管你叫哥!”

  “嘿嘿嘿嘿!”

  ……

  正月二十三,小早川隆景和黑田长政,骂骂咧咧的撤回汉城。

  除了第二军团加藤清正还留在咸镜道,此时倭寇在汉城总兵力四万多,与大明东征军即将兵临城下的总兵力相差无几。

  第六军团大将立花宗茂在汉城外围机动巡逻,监视唐人的动静。

  其他部队被分别安排在汉城的东门、南门外沙汉里、汉江等处进行攻防预演。

  为了隔绝消息,预防城内有奸细给唐人通风报信,倭寇守军还有计划的组织了一次,汉城内残忍至极的屠杀,清除掉所有被认为不可信任的李朝人。

  一时间汉城内,血流成河、惨不忍睹。倭寇在竭尽全力、不择手段、紧锣密鼓地备战。

  大帅李如松亲领东征军主力,正月二十五抵达开城停下,等待前方哨探的情报。

  而负责前往汉城抵近侦察的人,是他的亲信将领,和祖承训同样出身于李家家丁队,现在干到辽东副总兵的查大受。

  查大受很是尽责,正月二十四他就带了数百骑兵渡过就过了临津江。

  随行的还有李朝的防御使高彦伯,充当向导。

  这支精锐的小队伍,一口气跑了八十里路,途经原平、碧蹄馆、成均馆,在正月二十五清晨抵达汉城外的慕华馆。

  李朝的“馆”,是专门用来服务大明天朝使者的驿馆。

  有点像大明的驿站,但是功能更加单一,沿着官道每隔几十里,就设有一处。

  而慕华馆就是汉城外最后一个驿馆,前方不远就是李朝的王都“汉城”。

  一路如入无人之境的查大受,在这儿和倭寇城防巡逻小队迎头相撞。

  搞笑的是,这支一百多人的巡逻队,不是在外围预警巡逻的立花宗茂的人,而是宇喜多秀家的直属城防部队。

  “纳尼?”

  这支百人队突然发现面前的数百骑居然是唐人,真的吓坏了!

  这都打到汉城城墙根了,立花宗茂的人都死绝了吗?

  “杀了!”

  查大受一声大喝,箭如雨下!

  “咻咻咻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