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1592>第170章 赵夫子的故事-恶贯满盈,附郭京城
  人家吏部也不傻,哦!钱都让你们户部、工部挣了,当咱们“组织部”是摆设?

  那不行!想早点当上官,或者说想当个心仪的官,可以!得加钱!

  哈哈哈哈!这就是大明朝,这就是衮衮诸公,全是利益、都是交易。

  对赵华的任务来说,就是在京城搞个官身,有一块自己的地盘。

  在和姜阳再三研究商议之后,正好出缺的宛平县丞这个位置,就敲定了下来。

  宛平县作为京师附廓两县(另一个是大兴县)之一,为京师属地,隶属北直隶顺天府。

  以前门大街中轴线为界,东面为大兴县管辖,相当于“东城”区,西面为宛平县。

  京师这边的地方官,听起来不错,可惜这是大明官场公认的惨事。

  “三生不幸,知县附郭;三生作恶,附郭省城;恶贯满盈,附郭京城”。

  同样是当县官,随便在哪个城市都是一方父母,但是在这里就是个笑话。

  别说区区县丞,就是顺天府府尹都要夹着尾巴做人。

  京城是什么地方?大明最厉害的嘴炮党,巡察御史、六科给事中,每个月可是都有弹劾指标的。

  闻风奏事,一言不合就弹劾的人欲死欲仙,除了常例,你敢贪腐?嘿嘿!让你见识下沙包大的舌头。

  天子脚下,王公阁老、六部九卿、勋贵功臣等等,事情繁杂,谁也得罪不起,都是爷。

  也就是赵华这种带着特殊目的的人,才会看上这地方,前前后后花了上千两银子,终于美滋滋的走马上任。

  朱翊钧从万历二十年就开始怠政,基本不上朝。

  要不是援朝之战事情重大,连大学士王锡爵(首辅)都能几个月见不到一次皇帝的面。

  有事就是公文传递,不符合心意的就“留中”,拖一拖就不了了之。

  像宛平县这种芝麻大的地方,按正常配置,京县应该是一个正六品的知县,两个正七品的县丞,一个正八品的主簿。

  这四名人构成了整个县衙的统治结构,典史不入流,没有官阶。

  前一任知县是写下《宛署杂记》的湖南人沈榜,他是个狠人,上任时县库就剩5两银子。

  硬是被他一番努力,到卸任时帐居然有两千两的银子,上上下下关系维护的也好。

  三年考绩优秀,顺利升迁,调去钦差北直、山东、河南等省,押兑粮艘,这可是美差。

  原本的两个县丞三年期满,都跟着沾光,一个叫黄维中的北直隶人,被就地升迁为宛平知县。

  一个叫刘凤祥,陕西人,被升职后委派到外地当知县正堂,也算是脱离苦海。

  主簿叫刘楷,浙江山阴人,吏员出身还没满三年磨堪,如果原地升迁的话,也就是县丞的位置。

  典史方顺是北直隶本地人,没品级,也没动地方。

  赵夫子捡个漏,正好横插一杠子,补了县丞的缺,其实还缺额一个,但是没人再肯花钱搞这种破位置,所以就空着。

  这也是因为赵夫子钱到位了,才这么快,要不然按照惯例,这个位置就得空着,还给朝廷省一份俸禄。

  黄维中二把手升为一把手,自然牢牢把控权柄,主簿和典史自然都围绕他身边。

  赵华这个外来户宛平县“二老爷”,不说被冷落吧,也没什么具体工作给他。

  因为原本的分工,在他来之前已经重新划好了地盘,他一来就面临着无事可做的尴尬,老赵情况不熟、也不敢贸然接手。

  但是相应的县丞待遇,赵夫子也是一个不落,比如独立办公场所,县衙附近一处还算不错的小院,拨给他免费居住。

  “柴薪皂吏”就是拨给官员的福利,自己雇人,正堂配四人,县丞、主簿配两人,典史配一人。

  按照每个“柴薪皂吏”每月1两银,每年12两银的标准,一次性拨付一年的。

  至于你雇不雇,或是雇多少,那是你自己的事。

  “马夫”包含典史在内,每人一名,每名每年工食银40两,当然雇不雇也是你自己的事。

  这就是官员公开的福利,一年划到52两的固定收入。(折合年52000元的福利)

  赵夫子的七品俸禄是每月七石五斗粮。(折合现在的人民币7500块)

  就是按后世的计算,每月也要收入1万2以上,一年纯收入15万左右。

  怎么说呢?妥妥的大明高级公务员待遇,看起来还是很不错。

  而为了这个待遇,赵夫子花的钱折合后世一百多万。

  值不值?当然值了!

  就是不贪不腐,老老实实干个十年也就回本了。(考虑消耗)

  赵华也没打算在这小小宛平县,玩什么勾心斗角。

  他和正堂黄知县,以及对他敌意最大的主簿刘楷,都特意分别聊过,他志不在此,大家相安无事。

  赵华需要的是这个身份,先在京畿之地站住脚而已。

  话挑明了,自然一切就顺利了,知道他不准备在这里疯狂捞钱,弥补买官的巨大损耗,上司和同僚们也都松了口气。

  也不能真的什么事也不安排,就把一些清闲的工作分给了赵华。

  譬如皇家陵园,什么哀王、太子、世子、妃子、娘娘、夫人、公主啥的,几百座大小坟墓。

  这都归宛平县专职的陵户看护,二老爷时不时去检查一下就行。

  譬如坛场,天地坛之类,御马监兽医、内府的民夫,如专门的油户、藕户、冰户、蓝靛厂靛户、各京仓的库夫等等。

  看起来很多,其实也都有专人负责,监督一下就行。

  而且地方又不是在一起,顺便找个借口就能溜出去忙自己事情。

  就很棒!

  赵夫子在忙什么呢?

  嘿嘿!他在和姜和尚研发“簧轮”手铳。

  这是鹏哥儿特意为他制作的一支“簧轮打火”的手枪,已经被他把玩的极其熟悉。

  第一次展示给姜阳看的时候,险些把他下巴惊下来,火铳还能这么玩?

  当然,老赵说的是从倭寇将领手里缴获的,应该是西夷火器。

  不同于敲击式燧发枪,靠板簧的弹力将燧石在铁搓板上,敲击出火星点燃引火药,继而点燃枪管里黑火药推出铅丸。

  这簧轮打起来更爽利,拔枪就射,滋滋冒火,老牛皮了!

  除了贵,没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