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1592>第172章 东江商栈、关外口碱、玉兰香皂
  赵华这边也把自己在京城的进度,还有京城最新邸报、私人小报、物价情况之类公开的资料,定期向基地汇报。

  虽然相隔太远,一趟来回就要个把月,但是毕竟和老家建立了点对点的联系,支援的人手也逐步到位。

  以两个商栈为点,从云飞岛运来的辽东山货特产,也慢慢在两地有了名气。

  两个商栈之间靠着河船相连,而海路上是靠后买的两艘海沧船,建立天津港到云飞岛的两地联系。

  海军那边年岁较大的叔伯转到海运这边,负责武装运输船,这种贴岸航行的固定航道,对他们来说轻车熟路。

  有了这条商道的建立,给东江多了一条盈利的渠道,也多了一条采购渠道,毕竟是京城,大明的首善之地。

  东南西北的物资都能在这里搞到,譬如口碱,这种草原深处的天然碱池,拖个麻袋随便捡的物资。

  但是对东江非常重要,除了民用的,可以蒸出香喷喷的面饼、白嫩嫩的发面馒头,还有汪鹏指导下的普通肥皂工坊,和用来挣钱的香皂工坊。

  造纸、冶金、纺织、染料等等,尤其是鹏哥儿最想开挂的玻璃产业,全都用的上。

  这个时空的科技水平级别太低,在工业合成碱遥遥无期的情况下,天然碱就是唯一的来源。

  张家口那边垄断口碱来源的晋商大佬们,在合作几次之后,确认了东江商栈的实力。

  单独往这边开发了一支马队,定期输送定额的碱粉碱块。

  当然,交易的物资不是银子,而是烈酒和铁锅,他们对东江铁锅的质量赞不绝口。

  最便宜的生铁锅不谈,一锤一锤敲出来的鳞铁锅,能当盾牌用,铳子都打不穿。

  烈酒更是神奇,不是那种常见的烧酒,颜色有点黑,喝起来还带甜味,不用下酒菜直接喝也顺口。

  但是这酒极烈,名字也奇特“狼猛酒”。(朗姆酒,拿甜菜酿糖后的糖渣酿造)

  晋商按桶进货,然后用精心制作的羊皮酒袋装上,一袋三斤多,在草原上能换一匹马或十头肥羊。

  粗钢针、大铁剪、还有小巧锋利的切肉刀,更是草原上的心头好。

  蒙古人最喜欢用不花钱的口碱来换,这家伙,就是累一点而已,不用把辛辛苦苦养大的马和羊换出去。

  双赢,不!是三赢!

  这一条从草原深处到张家口、到京城,再从天津港一路往南,抵达云飞岛基地的易货贸易路线。

  让三方都获得了自己需要的利益,尤其是晋商们两边倒手,真的赚疯了。

  哼哼!养肥了才有肉啊!

  对东江来说,相比银子,鹏哥儿更需要天然碱,有了它,随便整点东西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譬如说现在风靡京城的“olay”玉兰香,以此沐浴,不但洗的干净,而且秀发上、肌肤上淡淡的香味,简直让人兽血沸腾。

  每块香皂表面上都有这个看不懂的“olay”标志,反正都叫它玉兰香。

  价格昂贵到令人发指,一两香皂二两银,一块标准三两重的“玉兰香”需要六两银子。

  如果现代时空,普通人用六千块买一块香皂,一定是得了失心疯。

  但是奢侈品就不要问价格,古今皆是,卖便宜了人家还觉得你这货肯定有问题。

  当然,这个时代可不是你有好东西就能挣到钱的,有命挣怕你没命花。

  赵华不参与其中,表面上只是帮着牵个线而已,这是西夷人的货物,制作不易,每年也就运个十箱过来,一箱两百块香皂。

  “据说是在海外一处一年四季鲜花盛开的海岛上,有一条飘满落花的溪流,无数的鲜花汇聚到一处香潭,凝聚成皂。

  真是天造地设、鬼斧神工、极其罕见,可惜的是每年只能取一次,仅有这么多,能让肌肤更加白嫩、消除皱纹、恢复少女般的弹性”。

  第一次听前来送货的总部老人,摇头晃脑,装模作样、煞有其事的吹牛。

  赵夫子都听乐了:“我信你个鬼!你个糟老头子坏的很!”

  “哈哈哈哈!”

  这生意可是挂在郑贵妃名下,由她侄儿郑养性出面,实话实说,就这两千块香皂都给宫里也不够分的。

  故而流出宫外的极少,也就是和郑贵妃交好的命妇们,能时不时搞到一块,如获至宝。

  宫外的价格都炒到十两一块了,还基本上看不到货。

  反正每次东江这边,送一次货就拖走万两白银。

  什么一年只有十箱?香皂的主要原料油脂,取决于东江捕鲸队,能猎杀几头鲸鱼而已。

  去掉自己家留用的油脂,剩余多少就能做多少,鲜花都是从李朝漫山遍野采的,统一收购,用粮食换。

  一斤鲜花换三两盐,或是二斤杂粮,基地根本不缺原料,满山遍野的鲜花都被采摘一空。

  ……

  饥饿营销的手段,鹏哥儿不要太熟哦。

  而具体负责销售回款的不是旁人,自然是迅速受到郑养性信任的刘振。

  对于郑家来说,既讨好了全家人的希望郑贵妃,又赚了大笔的银子,不要太潇洒。

  刘振现在是小红人一个,无论是官宦、豪富之家,能用得起这个的,谁还在乎这点银子。

  尤其是京城秦楼楚馆的几大头牌,都趋之若鹜。

  奢侈品就是这样,越贵越珍贵,这贵妇们闲聊时有意无意的带上一句。

  “哎呀,这玉兰香真的很神奇哦,巴拉巴拉……”

  “是呀是呀,你看我这皮肤,白了好多呢!巴拉巴拉……”

  谈什么钱?俗不可耐!

  一个个的,可能装了!

  ……

  就这鹏哥儿的很多东西都不想搞,也没空搞,这个时代他想搞点银子,真的跟玩一样。

  赵夫子这边站住脚之后,京城这一块的基地也就组建成型。

  不缺经费的情况下,很多事情都只是需要时间而已。

  譬如现在按计划筹备的京杭大运河京城段“顺风行”,先从运货开始,沿途建立商栈,仓库。

  逐步往江南延伸,直到连成一条线,横贯南北。

  这个计划非常庞大,而总负责人就是坐镇京城,毫不起眼的一个七品县丞赵华赵夫子。

  估计要花上几年的时间,无数的人力物力才能完成这项任务。

  一旦成型了,嘿嘿!

  你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