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1592>第364章 济州岛,海上牧场名不虚传
  赵绪也没给他们好脸色,本来就是准备办他们的,好脸色?他们配吗?

  哗啦啦二十多艘板屋船下来一个营的“官军”,牵下战马,赵绪翻身而上直奔济州城。

  等岸上的人群散去,秦逸三人带着一个排的护卫牵着战马才登岸。

  勿需别人指引,打马就走,目标:汉拿山下的牧场。

  十几里路很快就到,四十多骑转过一个山口,面前是成片的草原和微微起伏的山丘,到底是地处南方,大地上依然绿毯如茵。

  秦逸、丁盛、刘平以及后面的一个排骑兵,都是同样瞠目结舌的表情,都屏住了呼吸,宛如梦境,生怕一不小心就醒过来。

  此时恰逢正午,晴空万里无云,阳光灿烂的洒在汉拿山上,洒在众人面前犹如蒙古草原一般的牧场上。

  触目可及的是各种毛色的马,黄骠马、青鬃马、白马、黑马、花马……

  成千上万匹大大小小马匹,分成一团团的庞大马群,或快活的嘶鸣、或群马奔腾,尚未修剪过的原生态长马鬃、长马尾在奔驰中,随风飘逸如云。

  众人仿佛都失去了语言能力,就这么呆呆看着这梦幻场景,直到丁盛一声嚎叫,策马冲出队列,众人仿佛才回过神来,纷纷打马追上。

  牧场上传来大呼小叫和“嘎嘎嘎嘎”杠铃式笑声。

  ……

  济州岛是火山岛,原本也是半岛大陆的一部分,地壳运动,火山喷发等等多重原因变成了海中大岛。

  这岛上并不产马,之所以变成李朝重要的马场,其实跟他们没什么关系,纯粹吃现成,捡便宜的。

  济州岛上特产一种纯野生海滨草,盐度和矿物质非常丰富,对食草类动物来说,就是绝对的美食。

  原本这岛在大元的治下,偶然发现战马特别爱吃这草,拉都拉不住那种,一番尝试过后,这里才慢慢形成了这里非常特殊的海上牧场。

  大明把蒙元赶出塞外后,偌大的国度一片废墟,筚路蓝缕之下,谁还在意遥远的一个海岛。

  只是把它当成一个流放地,很多投降后被承诺不杀的元朝遗老遗少,譬如云南的大元管理层和家眷,都被流放至此。

  比较悲哀的是,蒙古人投降的不在少数,往往替元帝守节的很多都是汉臣。

  这些人就如同另一个时空的伪清末,死活要留着鞭子的人一样,其实他们受的不是所谓的臣节,是想守住自己的地位和利益。

  真正的老百姓会管这些?一根辫子换一块大饼?卧槽!还有这好事?赶紧的!

  这些人在济州岛上是最底层的官奴婢,这么多代传下来,语言生活习惯已经和李朝人相同。

  注意看和李朝人那种特有的大脸盘子,身材和面相还是有一定区别。

  这些牧奴已经习惯了岛上麻木的生活,乍一见这么多官兵出现,没有人逃跑,而是乖乖下马磕头,非常恭顺。

  秦逸会一些李朝语,寻了个看起来衣服相对厚实些,还戴着毡帽的小管事大声问道:

  “这里有多少马?”

  “大人,这处是官马场,有大小马匹一万一千三百二十七匹”。

  “嗯?还有私马场?”

  “是的!大人!”

  “带我们去看看!”

  “遵命!大人!”

  秦逸把这事跟老丁和大刘一说,两人都是喜上眉梢,我擦,这还不是全部?发财了,发财了!

  一路上秦逸把这边马场的情况问了个清楚,这些在犹如废纸般的账册上根本不可能看到。

  济州岛官马数量,一直保持在万匹左右,按照李朝制定并一直执行的贡马规矩,每年都要向朝廷上交合格的马匹。

  作为军马、驿马、和运输用的马,称为“贡马封进”。

  每年六月初七,会在济州岛监营观德亭前,交接给朝廷专门的官员,每年固定两百匹。

  听起来好像不多哦,一万多匹马,一年才200匹,呵呵!这是常例!

  按照规矩,每隔三年的式年,逢子、午、卯、酉年,需要上缴的贡马是七百匹。

  正朝、冬至、国主诞日,这叫三明日,每次要单独进贡20匹,这样平均算起来,济州岛官马场,每年要上缴四百五十匹上下。

  要满足这样的贡马任务,官马场至少要有一万匹左右,才能保证甄选比例。

  所谓的贡马,不是你随手拉一匹成年马就行的,尤其是当成军马,或分配给官员的骑乘马,口齿、肩高、皮毛颜色、外形等等,都有详细的具体要求。

  这么多年只断过两次,一次是壬辰年,一次是去年丁酉年,都是倭军入侵,顾不上到这边运马,(其实是不敢来)就这才多积存了一千多匹马。

  等秦逸一干人跟着这个小头目,来到其他几处私人牧场,惊喜的已经麻木了。

  好吧!这都是朝中文武两班显贵家族,在济州岛“寄养”的马匹,占着最好的牧场,用的是岛上不要钱的官奴婢。看書喇

  连派到岛上的大管事,居然都在济州岛官府挂着职务,这些家族等于一颗粮食不用投入,也就是初期提供一些种马、种牛、种羊。

  这么多年下来,积累的数字就非常吓人了,济州岛每年为这些家族带来稳定的收益。

  这就是豪门贵族底蕴,比土豪们在地底下埋什么“气死贼”可高明多了。

  秦逸粗略的估算了一下,光是马匹就有两万七千匹左右,起码能挑出两千匹合用的战马。

  而从这些合格战马里,又能挑选出最少一个连,能作为具装甲骑用的优秀战马。

  老丁和大刘笑的合不拢嘴啊!这次大战,虽然甲骑出手并不多,屈指可数、寥寥无几,但只要出场,鬼子就吓尿裆。

  自己家的马场,凑合着也能再挑一个连,原本老丁和大刘为了这些马归属,还曾吵得脸红脖子粗,现在又能凑出一个连。

  嘿嘿!这不就齐活了吗?一家一个重骑连,各自安好、便是晴天。

  秦逸看着两个挤眉弄眼的兄弟,笑的见嘴不见牙,他也是一阵无语,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养骑兵真的太贵了。

  是真特么贵!光是一匹普通战马精饲料的价值,就够一个班的伙食费,还是重装正规军的一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