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1592>第472章 捡到宝的刘平,与众不同的秋风汗部落
  汪鹏拍板定策的草原和东北战略,可不是只为了军事目的。

  譬如说东江对天然碱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晋商漫长的口碱运输线,昂贵的价格,已经让东江很不舒服。

  光是想办法把海量的碱运回东江,就耗费了数倍的人力物力和精力。

  现在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晋商这边的线不断,但是量相应的大幅度减小,保留一些作为内部使用,做面食能用多少?

  原属科尔沁的地盘上的碱泡子、碱甸子,每年春秋两季,碱土白茫茫的一片望不到头,带着麻袋去扫就行了。

  这边距离宽甸差不多有七八百里,也蛮远的,但是一路畅通,全部在东江的控制区。

  相比从晋商手里收购,这边只需要人工和运费而已,跟白捡一样。

  这一条碱路,和丁盛的叶赫王城的补给线大半重合,只需要再往西南方向延伸几百里就行,李秋昇对这一块非常上心。

  这一来一去的每年节省下来的易货物资加相关费用,足够再造一艘配齐武装的吕宋级战列舰,这是什么概念?

  为什么要提晋商呢?很简单,他们根子上是五姓七望、关陇八大家这样的千年门阀世家,譬如太原王家。

  别看后世的什么晋商八大家,当年都是世家的白手套而已,翅膀硬了勾结上建奴,最终彻底自立而已。

  相比江南一带的新兴的阳明心学,传统世家更喜欢或认同理学,不希望世界有什么变动,就这样富贵万年才好。

  所以,敌人的盟友,自然就是我们的敌人,再和他们合作就是资敌。

  之前是没有办法,口碱一直牢牢的控制在晋商手里,东江捏着鼻子也要买,现在不用了,咱们有了自己的天然碱来源。

  晋商八大家?我去你大爷的!老子断了你们的根!

  刘平在大宁城立足,可不是来喂马牧羊玩的,背靠喜峰口关墙,后路无忧,补给不断。

  当年明太祖战略眼光还是不错的,明初大宁都司,不仅是北平的屏障,更多的是大明对草原征讨的前进阵地。

  老朱那脾气,可不会守着长城等人家来串门,正是大明铁骑持续性的攻击,才把逃到草原的大元末代皇庭打的分崩离散。

  鹏哥对刘平的要求很简单,整合所有萌古的部落,建立新的、东江化的新大漠王庭。

  这听起来像是一个笑话,其实草原上的这个汗那个汗才是最大的笑话。

  一个个口气比脚气大,痴迷于什么黄金血脉,自以为高人一等。

  当年的成吉思汗铁木真,有个屁的黄金血统,靠着对外能打,对内公正,有功赏,有过罚,草原上到处传颂他的名声,人人乐于为他效死。

  现在草原上的大小头目什么德行?没有公主命,一身公主病,他们已经失去了荣誉、失去了雄心、只有苟且而已。

  鹏哥从来不敌视草原,实际上部落的牧奴比内地的农奴更加可怜,只要给他们一点点亮光,无数草原上的汉子就会像飞蛾扑火一样,为东江奉献一切。

  哪怕没有喜峰口的支撑,只要刘平给草原上占九成的牧民带来公正和公平,安全和尊严,他的名声一样会传遍草原。

  草原上的人不识字,但不是傻子,他们只需要一个,真正值得为之效死的大汗而已。

  ……

  “秋风汗”现在有些尴尬!

  叫嚣要骑小野马的他,也就骑了第一圈,桃花朵朵开之后,一根贤者时间的事后烟刚抽完,他就被反骑了。

  草原小野马恢复能力这么强的吗?你敢信?

  闪烁的铁壳“水晶”马灯下,诺敏红着脸轻皱着眉头,咬着下嘴唇,高速驰骋!

  “慢点!慢点!”

  刘平都快急眼了!断了就毁了!

  ……

  “哒嘟嘟嘟哒嘟哒嘟……”

  一大早的晨练号响起,折腾大半宿的刘平,从舒爽的梦中醒来,小猫一样蜷缩在他怀里的小妮子诺敏,睡得正香。

  乌发如云,肌肤白的亮眼,估计是有更远方的血统,大刘爱怜的给她盖好被子,这小妮子战斗力不错哦,捡到宝了。

  大刘走出金帐,天色微明,雪停了,地面上白白的一片,破破烂烂的大宁城残存的城墙还是能挡住寒风。

  一个个蒙古包整整齐齐的排列,空气中已经传来奶茶的腥香,草原生活没有那么美好,普通的牧民一年也就能吃到几次肉。

  大部分还是吃羊牛乳酪等奶制品和糜子、小米、大豆、藜麦、荞麦之类。

  眼下的部落也就是跟了“秋风汗”,草原上珍贵的盐才变成日常的调味,有了充足的盐,也能腌制咸菜和咸肉,这在草原上的冬天很重要。

  开通喜峰口补给通道就是生命线,刘平凭借那些缴获也养不活这四万多人,他也不会像草原上熟视无睹的,任由老弱在严寒中自然淘汰。

  他和弟兄们认为天经地义的事情,正在一点一滴的改变着这个部落,重塑他们的三观。

  这也是查哈图这样后加入的战士,誓死效忠“秋风汗”的原因所在,他们不用担心自己战死后,家人会冻饿而死。

  不用顾虑战斗中受伤,只能自己抓一把灰土止住血硬挺着。

  不用担心自己作战残废后,没有利用价值,被抛弃荒野自生自灭。

  那还怕什么,干就完了!

  这是一个全新的部落,和草原上自古以来的生存模式迥异的部落,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会沉迷其中,并誓死守护。

  不就是学汉话吗?学!

  不就是守纪律吗?守!

  不就是精神注入棒吗?疼!

  ……

  “大汗早!”

  “大汗吉祥!”

  “大汗喝杯奶茶暖暖身子!”

  一路上的部民,用或生疏或熟练的大明官话跟自己的大汗打招呼,刘平只是点头回应,并不多话。

  他不需要去做什么思想工作,搞什么宣传鼓动,他只要把现在的规矩坚持住,保证不走样,这些部民就会为他效死。

  他的部落里没有贵人,也不需要,基本是牧奴为主,也有不少匠奴,譬如诺敏就是皮匠家庭出身。

  草原上洗个热水澡不容易,所以很多人体味都特别大,连铁锅都是奇缺物资,可想而知。

  而这些物资对东江来说,跟白捡的没什么区别,就是个人工和运输费用。

  实在受不了“小可爱”满头,脏皮袄上乱跳的恶心,刘平特意让后方送了大批硫磺皂。

  当时在西辽河畔,七八千口大锅,烧水、洗衣服洗澡,男的全剃光头,女的也要把头发彻底洗干净。

  那一次花了七八天才完成初步消毒工作,原本清凌凌的河水都快黑了,下游全是翻着白肚皮的死鱼。

  也就是那一次特意的清洁计划,刘平才蓦然发现,哎呦!洗干净的草原妹子也挺好看的。

  他的三千骑兵兄弟,在征询过他的同意之后,也都纷纷找了看的顺眼的草原媳妇,当然,这也是部落向心力的一个重要来源。

  后来每次投靠的新部落,或是沿途征服的不长眼部落,合营之前必须举行这个仪式,对!在老部民眼里,这就是正式入伙的仪式。

  从此与众不同,咱们现在是“秋风汗”的人!就很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