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1592>第512章 草长莺飞,又到了蛄蛹的季节
  正如徐海峰预料的一样,消息传开后,划着独木舟沿河而下,前来金山港交易的迪内部落络绎不绝。

  要知道从中央谷地有两条主干河,一条是从北向南流,一条是从南往北流。

  沿途汇集的河流有四十六条,最后汇集成两条大河从金山港入海。

  沿河之地,自然就少不了渔猎部落,独木舟毫不稀奇。

  原本出海口多了一个叫“大明”的部落,并不会对这里的迪内一族有什么影响。

  他们占据的都是沿海贫瘠之地,没人要的地方。

  多个部落不是坏事,只要不是敌对部落就行,土著人是落后,但是一些伦理常识还是了解的。

  譬如想下一代健康,就不能内部通婚,而要找其他部落,最好是陌生的才好,不然就会生出魔鬼(畸形儿)。

  这段时间,东征军可没白忙,建立了码头、营寨、炮台的基础设施后,像砖窑、石灰窑、土水泥窑、木炭窑、陶窑等配套都组建完善。

  尤其是直接在港湾半岛上发现的赤铁矿,矿石质量虽然不怎么样,但是前期也保证了像各种钉子这种看似简单,但建筑必备的物资。

  后期就是打造铁器工具和铁锅、砍刀、切肉刀这些铁器,而沿河建立的大水车,给铁器加工带来极大的效率。

  水力锻锤本就是东江起家时的利器,这里自然要安排上。

  说起来好像挺热闹,其实都是一两个匠师,带着轮班来帮忙的战士,搞起来的小作坊式生产。

  远离出海口的晒盐场,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大工程。

  粗盐出产之后分两种,一种用来交易的盐砖,直接在模具里压制即可,一种是自己人吃的,还要经过二次过滤提纯,变成细盐。

  暂时人手紧张,也就弄了三亩多的盐田,等以后有土著人手加入,再扩大就行。

  对于这一片的部落而言,居然有人用珍贵的盐、华丽的红、锋利至极的神兵,换遍地都有的黄石头。

  河谷里,山脚下、小溪边、只要熟悉这边情况的部落,随便捡捡就是一堆,各部落都是用来做装饰品。

  现在能换到这些宝贝,那还等啥,赶紧去换啊,别等人家不要了,可不就吃亏了吗。

  除了来交易的,譬如像第一次接触的那个部落,今年的适龄女子也都打扮的“漂漂亮亮”过来借种。

  划着小木船到了港口,迪内族的女孩子、小少妇们就这么顺着春来河而下。

  头上戴着自己编的花环,唱着这边听不懂的歌谣,一个个小小的帐篷,就搭建在东征军高高的寨墙外。看書喇

  春光明媚,金山港外草长莺飞,又到了蛄蛹的季节。

  哈哈哈哈!开不开心?意不意外?

  老徐是不反对、不鼓励、不拒绝,总不能把这群糙汉子都变成魔法师吧?这手上的老茧,都快要真的搓出火球来了。

  好吧!中土的男人还是比较怜香惜玉的,不会顾着自己爽利,起码不会真把这事只当成繁衍的流程,本身就很有乐趣不是吗?

  事后给一小块盐巴,或是自己省下来的糖块,一把小切肉刀,一条红头绳啥的,看各人心意,反正不白忙乎。

  别小看这一点点的,不起眼的小恩小惠,淳朴的土著女子还就认这个。

  母系社会的女子,独立性很强,不需要依靠男人的养活,虽然语言不通,但是这样的温柔和体贴都能体会到。

  互相鸡同鸭讲的交流,但是都把对方的名字牢牢记住。

  “大明”部落都是健壮的男人,折腾一宿都不累的消息,让无数无知的土著女子,成群结队的前来。

  好吧!据说老徐悄悄溜出去好几回,嘿嘿!

  那一段日子,什么炒腰花、炒全腰可受欢迎了,连菜地里的韭菜都被割了一茬又一茬。

  这小日子,太特么滋润了。

  “大明”部落敞亮,从来也没仗着人多,欺负小部落,交易很“公道”

  就以第一次和迪内部落交易的分量为准,一大一小两个天平,一目了然。

  小的那个放着女族长那把金匕首,大的那个放着金斧头。

  换小刀、盐砖、砍山刀,自己往上摆,天平平衡了,就拿东西。

  不需要懂对方的语言,比比划划的,就完成了双方都眉开眼笑的交易。

  彩绸可是极品,一般人都不给换,都是女族长亲自带着族长、祭祀、巫医级别的前来,老徐才勉为其难的给一块。

  这也让原来第一次合作的女族长很有面子,直接送了一个机灵的少年战士给老徐当护卫。

  虽然没送两个绝色美女来,让老徐有些微的失望,但是有了第一个加入东征军殖民地的土著,就会有第二个。

  果然,看到这边刚入伙的族人,换上了和这边“大明”部落一样的衣服,开始跟着干活学说“大明话”。

  小伙伴们就忍不住了,不时就会有背着小包裹,辞别族长后,兴冲冲来这边入伙的少年。

  渐渐地连成年的青壮,也有来入伙的,“大明部落”来者不拒。

  母系社会,女人当家做主,男人就是附庸而已,成年后只要经过族长同意,就能去其他部落游历。

  老徐把这些人分成两部分,年纪小的交给江春来,学习大明话为主,并开始制作“明迪对话手册”。

  土著的语言很简陋,常用的词翻来覆去就那么多,主要是发音的长短和语气代表不同的含义。

  相对于汉语的博大精深,真的连边都靠不上,所以这些少年学的非常辛苦,这还只是语言,还没开始让他们学写字。

  青壮交给宋玉昆,集中安排到匠户营做些简单的重复性工作,把战士们逐步抽回来,恢复建制。

  到了四月中旬,金山港基地稳步发展,愈发兴旺,徐海峰不再逗留,按照计划,指挥二十艘恢复一新的战舰出征。

  目标:七千里外,“新西班牙总督区”位于墨西哥城西的阿卡普尔科港。

  总航程一千八百多海里,顺着沿海北南向的冷流(加利福利亚寒流)一路向南,航速就算六节,每天60海里也要一个月时间。

  卸下三千陆战队员、三百工匠营和装备,装上充足的补给和净水,融成金砖的压舱石。

  徐海峰一声令下,扬帆、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