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1592>第625章 河南良田尽藩王,文武同心坑王室
  心学一脉老一辈,一言不合就弃官的毛病普遍存在。

  被贬去浙江遂昌当知县的汤显祖,直接打个辞职报告,都不等批准就扬长而去。

  鹏哥还是在翻阅各地名人录时,才发现这位戏曲创作大佬,很是有些尴尬,他以为这位历史名人早挂了,结果人家现在活的很滋润。

  (《牡丹亭》了解一下!)

  当然,鹏哥上眼了,还想往那里跑,汤老现在是阳明开封学院的山长,兼开封新闻周报名誉主编。

  最主要的是,由知行商盟投资,为他量身改造各地大剧院,并抽调梨园高手归他指导。

  这可不就搔到汤显祖的痒处?这年头戏曲可是百姓喜闻乐见、雅俗共赏。

  有这层关系在,加上各方面手续齐全,河南总兵官赵绪接管河南全境卫所的行动,自然不会受到任何阻力。

  并不是说东江军怕麻烦,不上路子的人弄死就是了,就很简单粗暴。

  这次东江四个团同时出现在河南,这是要对六大藩王下手,不指望能得到地方文官这边的支持,但请别添乱就行,装聋作哑不难吧?

  为啥不徐徐图之,和其他总兵一样,譬如江西孙隆久那样,先接手卫所再练兵?

  说起来真的很悲哀,河南的卫所就是个空壳子,既没几亩田,更没几个人。

  本身就处在中原之地,又没有战事,也就是一些治安剿匪之类,全是对内的行动。

  更搞笑的是河南没有常备总兵官,只是短暂设置过一小段时间,随即又撤掉。

  整个河南的卫所,基本上已经全部沦为王爷们的佃户,仅剩一些卫城周边的口粮田,上面的军户也是给军官们种地。

  河南的卫所已经完蛋了,简单的军事任务,都是抚兵、镇兵这些高官的护兵完成,最高职位只是参将。

  (这也是另一个时空,李自成杀进河南时,顷刻间星火燎原)

  ……

  开封城内的河南都指挥使司,李秋昇翻着面前汇总的资料,忍不住吐槽。

  “文忠,没想到偌大的中原之地,居然被糟践成这样,触目惊心啊!”

  “可不是咋滴,名义上十二卫,六个千户所,还有这些乱七八糟的什么王府仪卫司,群牧所,都特么什么玩意?”

  赵绪把手里的文书拍的碰碰作响,灰尘直飞。

  “咳咳!轻点轻点!这破册子可经不起你那个铁砂掌”。

  李秋昇挥手拂去面前的浮灰,掏出自己的铜壳烟盒,扔了支卷烟给赵绪,自己含了一根点上。

  “呦呵!我看这烟盒挺眼熟啊!”

  赵绪出手如电,趁李秋昇不小心,一把抢过那个漂亮的铜烟盒,把玩两下一看不对劲,侧面刻的是篆体的“子荣”。

  赵绪略一思量,这不是赵长使的字吗?

  “秋昇啊秋昇,你小子还偷你师父的烟,偷就偷吧,还把人烟盒都顺走了,这有点不地道啊!”

  “吓!什么叫偷,多难听,读书人的事能叫偷?”

  李秋昇一把夺回烟盒,洋洋得意毫不脸红。

  “这是我师父看我远征湖广千里迢迢的,是吧,咳咳!我猜他有心送我吧,又不好意思开口,我这属于不告自取而已,嘿嘿嘿嘿!”

  “噗嗤!咳咳!你这脸皮也能防弹了!”

  “必须的!”

  赵绪笑呛了都,好吧!二人也是被这河南一地的情况气糊涂了,苦中作乐。

  “难怪鹏哥让我跟你一起过来,人少了还真不行”。

  李秋昇也扔了手里的黄册,这玩意就是特么的废纸,屁用没有,他把河南舆图铺到桌上,拿起铅笔。

  “呐!十二个卫,咱们一家六个,六个千户所,咱们一家三个……”

  李秋昇把靠南边的划给自己,北面的留给赵绪,毕竟他是“客军”顶多帮这边忙到正月底,二月必须要去湖广。

  好在两地交界,离的也近,那边的藩王可不比这边少多少,只当是实战演练一把。

  “行!就这么办,秋昇啊,不让你白忙,我这边收拾妥当后,我也去湖广给你帮忙”。

  “最少一个团!”

  “必须的!”

  “嘿嘿!行!我就当给你赵老爷干两个月短工,瞧好吧!”

  ……

  对东江军来说,皇权都照夺不误,皇庄御田全部取消,就留个紫禁城和每年十万两银的内阁专项拨款。(划到一个小目标,不少了)

  这些王爷算个屁啊!弄他!

  官府这边,河南最高文职官员曾巡抚(相当于书那个记的一把手),赵绪都隐晦的表明了这次的目的。

  上面有内阁的默许,下面有人出力还带主动背黑锅,早就深受藩王之害,一肚子苦水的老曾,要不乐意才怪?

  整个王田全部收归官府,还不用每年绞尽脑汁的给这些“猪”筹集“饲料”,关键是养肥了也不能吃肉,死了还要厚葬。

  这特么的什么狗屁巡抚,就是个饲养员而已,还不落好,每年都被这些“猪”弹劾,嫌饲料不够霍霍的。

  在汤显祖小院的私宴上,许多桌面上不好谈的事情,两杯美酒一下肚,曾如春本就是进士出身,汤显祖更不用说了文思飞扬。

  也幸亏是赵绪和李秋昇出面,都在文职岗位上苦耕多年,别的不说,起码油诗酸词随口就来,可真不是那种不通文采的粗军汉。

  酒宴上赵绪、李秋昇英气逼人、风华正茂,谈吐文雅,自然宾主尽欢。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开始谈正事。

  一开始曾巡抚还很矜持,话都说的留有余地:

  “……行事要慎重,万万不可伤了王爷,此等惊世骇俗之事,要是流传出去,吾等会被天下人指责欺辱王室”。

  “不会不会!中丞(巡抚挂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的衔,尊称)大人放心,吾等手脚轻些便是”。

  赵绪和李秋昇相视一笑,老曾的言下之意,除了正式封王的,包括王妃王子之类嫡系的血脉皇亲王戚,其他人你们随便搞。

  赵绪有神神秘秘的透露一个重要消息:

  “内阁那边年后会下文,圣上体恤国事艰难,每年都只纳金花银十万,以为常例,那么藩王的年金不就好计算了吗?”

  “吾皇圣明!来来来!遥敬圣上!”

  “饮胜!”

  “饮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