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过的很很快,眨眼到了年底。

  在这期间,夏桐又找借口去了两趟趟县城卖粮。

  用身体不舒服去医院看病为借口,老太太看夏桐这阵子胃口不好,食量减小,以为夏桐有喜了,高兴的不得了。

  夏桐说要去县城医院看看老太太也没反对,还摸出了10元钱给夏桐买点好吃,夏桐推辞自己有钱没用收。

  夏桐暗叹老太太想多了,是家里伙食吃不好,所以在他们眼里吃的少,但是会经常随便吃点就自己躲在空间开小灶煮东西吃。

  空间一天只能待一天,夏桐往往都是煮好东西吃完立刻出来,时间虽然不多,但简单煮饭吃饭的时间是够的。

  临近过年,县城里缺货缺东西缺的厉害,夏桐及时里在空间里拿出了上百斤粮食售卖。

  还卖掉了6套四件套和一些水灵灵的水果,两次共卖了近小一千块,还得到一些各种票。

  加上之前卖的几百块,现在夏桐手里有一千多块钱了,在新安村夏桐也是一个小富婆了,所以夏桐也不缺钱花了。

  快过年,大队书记送来了周晋北从部队里寄来的一封信,夏桐才想起那个便宜丈夫,自己悠哉的过了一个多月,差点把这号人物忘记了。

  周晋北给家里老人写了一封信,向老人问好,给老头老太太寄了50元钱过年和家用,说自己部队要值班,过年回不来了,其他也没有多说。

  给夏桐单独写了一封信,夏桐单独回房看信,打开信,里面单独给夏桐寄了50元。

  信里说上个月本来就该寄的,但临时部队出任务耽误了,车轱辘的关心话按流程又问候了一遍,来来回回就那些话,照顾好自己。

  夏桐心里悱恻信没有新意,还是陌生的两人,就一起待着还不到三天,话都没说过超过十句,现在想起来周晋北长得什么样夏桐都记忆模糊了,依稀记得一个轮廓硬朗的冷硬的脸。

  虽然周晋北长得英俊,夏桐也是颜狗一只,但好歹还是有节操的,还是一个矜持的颜狗小姑娘呢。

  临近过年前几天,夏桐终于见到了大妞口中说的那个学霸哥哥。

  一个15岁的俊秀小伙子,178左右的个头,身高在同龄人中应该算鹤立鸡群了,面容清秀腼腼腆腆的,一看长相就知道随了大嫂韩月。

  夏桐心里替大妞默哀了几遍,韩月那优良基因咋没遗传到。

  周烨就是爱学习的宝宝,回来几天天天在屋里看书,偶尔帮着大妞做下家务,距夏桐在同一个屋檐下观察,少年品性不错。

  周煜那个皮小子经常在他大哥周烨学习的时候跑到房里捣乱,被韩月扯着耳朵揍了无数回,韩月很重视大儿子的学习,周烨学习时总是事无巨细的伺候着,俨然一个慈母。

  再说回周煜,要说大妞像大哥周晋东,那周煜简直是大哥的翻版,一模一样,走出去陌生人看到他们不用说就知道他们是父子。

  这让夏桐不得不感叹基因真是个神奇的东西。

  孩子们每天打打闹闹,家里热闹不少。

  过年当天,一大早全家人都起了一个早,扫院子的扫院子,洗东西的洗东西,早上大家都在欢喜忙活着。

  上午夏桐带着大妞坐在炕上拿着小剪刻窗花,几个小的在院子里堆雪人,在雪地里打滚,屋里周烨正在挥笔写对联,家里男人们在门外贴对联,女人们在厨房里忙活,炸圆子炸红薯,蒸馍馍,场景好不热闹。

  其实也没有多少东西,但家家都把最好的食物搬到过年的餐桌上,过年都图个喜庆,年味很足。

  生活条件虽然不富裕,但人们的精神生活是很丰富的。

  年夜饭比平时不知道高了几个档次,老太太杀了一只鸡,还有一盆油汪汪的红烧肉,二合面的馒头大家今晚可以吃到饱,大人小孩看到肉眼睛都放光,每个人都吃的很开心。

  村里不是每家过年条件都这么好,周家的年夜晚是数一数二的,还是有不少家庭过年也仅仅是土豆红薯吃到饱而已。看書喇

  周家的年过的好还是因为周晋北寄回来的钱和肉票,再三叮嘱老太太不要舍不得用,给家里过个好年,因此老太太还叨咕了大半个月小儿子孝顺。

  夏桐给了家里小的们每人5毛钱压岁钱,几个小的高兴的不得了,“直呼四婶你真好,谢谢四婶。”看書溂

  这年头家里大人顶多给个1毛2毛的压岁钱就很多了,5毛钱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笔不小的零用钱。

  周晋西两口子过年也没回来,因为周晋西的老婆李亚男怀孕四个多月了,不易颠簸,今年就不回来了,再一个是老三媳妇家就姐两,姐姐外嫁了,家里只剩两老人,所以老三媳妇要在家陪爸妈过年。

  虽然没有回家过年,两夫妻也是给家里老头老太太捎来了一些吃的用的,还是很孝顺的。

  从夏桐穿来到现在都没有看过那夫妻两长什么模样,据说周晋西和周晋北是长的一模一样的,只是气质不一样,这样更增加了夏桐的好奇心。

  凌晨的钟声一过,迎来来1971年,夏桐来到这个年代过的第一个新年。

  转眼夏桐已经来到这两个月了,日子虽然平淡但也很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