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耽美小说>演技代替症【完结】>第124章 救赎

  女人的面容平静, 声音也极度温柔,却奇迹般地安抚了罗布里。

  “首先,我们来做个试验, 来验证我的想法, 来, 亲爱的,闭上你的眼睛。”

  舞台上的人自发退后, 看着罗布里在她的指导下, 坐在了地上,闭上了眼睛。

  苏茜缓慢哼唱了几句柔和的曲子,很快她的嘴型微微一变,居然模拟出微风、雨声、甚至溪流声,这样来自大自然的声音。

  罗布里的眉头终于微微松开了。

  “很好,排除杂念,听我的指挥,现在感受你自己的存在, 感受你身旁的空间,对,两只手抬起来,你可以感受到你的空间是很宽阔的。”

  罗布里的两只手在身旁摸索起来。

  就听苏茜道:“现在这个空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挤压,现在将你的双腿并拢,膝盖弯曲,抱住你的小腿, 你周围的空间发生了变化……”

  “你是一粒种子,被投入了泥土中。”

  “你的身旁是漆黑的土壤, 潮湿、密不透风。”

  罗布里仿佛真的感到了压缩, 居然拱起了脊背, 试图用脊背拱开周围的土壤。

  他的左手触摸着右手,一起向上伸举,仿佛种子在发芽,在破开土壤。

  “很好,你变成了幼苗,正在感受外界的环境。”

  就听苏茜引导道:“外界有清风吹来……”

  罗布里的身体小幅度地晃动了起来,仿佛真的被清风吹动了。

  “一道阳光打在你的手上,渐渐地,这阳光越来越炽热,你感到很烫,难以忍受的烫,你被……灼伤了。”

  罗布里的胳膊在空中挥舞,眉头皱了起来,好像真的有一束看不到的光,打在了他的手上。

  以至于……在众人瞪大的目光下,那一小块皮肤,居然肉眼可见地泛红了。

  罗丽惊讶地捂住了嘴巴。

  她亲眼看到,罗布里皮肤的变化。

  人……怎么可以控制自己皮肤的变化?

  只有夏钟生已经意识到了什么。

  喃喃道:“他相信自己就是幼苗,被灼伤的幼苗。”

  以至于……皮肤真的产生了灼伤的痕迹。

  苏茜老师的眼中露出了激动的神色。

  随后,她又让罗布里这个小幼苗遭遇了暴雨和冰雹。

  春风吹拂……幼苗,终于长成了大树。

  罗布里的双手重新抬起,尽情舒展,随着指节的一节节展开,仿佛柳条在风中摇摆,姿态可人。

  “好了,我们的种子训练就做到这里,我已经很确定我的想法了,没错,这个演员之所以无法正确表演,是因为从一开始,你们训练他的方法就不对。”

  苏茜老师一锤定音。

  舞蹈演员不是戏剧演员,两者不是一套训练体系,所以不明白她的话,但正儿八经的表演学校的教授夏钟生,就太明白她说的是什么了。

  “方法派,是方法派……”

  夏钟生老师颤抖着嗓音,说出了这个词。

  ……

  “一直以来,表演行业存在着三大表演体系,分别是体验派,表现派和方法派。”

  体验派,最正统的表演派别,因为具有完整的一套体系,在科学性、完整性甚至可实践性方面,都远远超过了其他派别,在表演这门行当里的地位,就如同儒家之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地位一般。

  无可动摇。

  三大院校,教授的全部都是体验派,也就是斯坦尼体系。

  体验派,字如起义,就是让演员生活在角色的情景中,从而进入角色的内心世界。

  比如吴佩纶演瘸子,他就把腿绑起来,坐在轮椅上。

  比如演警察,演员就跟真正的民警一起出警、抓捕。

  ……

  至于表现派,简单来说,有点像考试前做的重点提取册。

  在运用上,就好像将老一辈演员的经历提取成一本小册子,制定一些实践标准,然后演员就照着这本小册子模仿,就是这种感觉。

  ……

  至于方法派,这门表演体系有些特殊。

  也脱胎于斯坦尼体系,但在美国人,尤其是创立纽约演员工作室的斯特拉斯伯格手中,独立成为了一种表演体系。

  但不同的是,他们更注重情感的调动和代替。

  他们有许多发掘演员内心的方法,比如种子训练,比如捉迷藏训练,本来‘方法派’这个词,就起源于心理学。

  说起来也很简单,比如要演员演个男同,这演员实在没办法,纯纯的直男,要是按体验派那个方法,他还真得去gay吧卖身了,这不是祸害演员呢吗。

  不过按照方法派的办法,他们就允许演员将对女性的好感,进行同等感情的替代,用对异性的感知,去表达对同性的爱情。

  这就是方法派。

  ……

  “不同的表演体系,都是为了一个结果,就是让演员更贴近角色,拥有对角色的‘信念感’,”就听苏茜道:“夏老师,你认为这个演员缺乏信念感,在我看来却相反,他能演出一个栩栩如生的天鹅,他的信念感比一般演员,强大的多。”

  就像她的纽约剧场的演员,在第一次做‘种子训练’的时候,根本无法做到罗布里这种感觉。

  “我的演员最开始做种子训练的时候,没有人相信自己就是种子,”苏茜回忆道:“他们觉得相信自己是种子很可笑,演着演着就笑场。”

  但罗布里,第一次做,就带入了进去,甚至皮肤都可以因为一句话,产生灼烧的痕迹。

  “……天才般的演员,怀揣着巨大的宝藏,却找不到入门的钥匙,”苏茜用谜一样的声音道:“你们用体验派的钥匙一直试图打开他的门,却不知道……他的门只有方法派的钥匙才可以打开。”

  夏钟生如遭雷击。

  ……

  为什么,罗布里一直演不好戏。

  为什么,他在老师的眼中,如同木桩子。

  ……

  不是他的问题。

  原来,一直都是老师教错了他。

  ……

  而罗布里就像个自动更正系统错误的机器人。

  在大三的时候,通过形体表演,也就是动物模拟,找到了演员最想要找到的……

  信念感。

  ……

  “老师,我表演的时候,会、会听到一个声音,它提示我,要我用……用一些我经历过的情景,来代替眼前的表演。”

  罗布里坑坑巴巴地说着,比划着,害怕她不相信自己。

  他也从没有告诉别人,自己会出现这种事情。

  “叮咚,搜寻了您的记忆库,发现了可以代替演技的场景——”

  有便秘、有棒棒糖被夺走、有在乡亲面前吹牛皮的场景。

  提醒他替换演技。

  小冯书记被家家户户拒绝,蹲坐在了树下。

  罗布里坐在了二环立交。

  ……

  “哦没错,亲爱的,这正是方法派最重要的东西,情绪记忆和情感代替,”就听苏茜温柔道:“我们训练演员,让他们学会从自己的记忆中发掘和人物相似的情感,从而进入这个角色中,这是方法派最宝贵的技巧。”

  罗布里呜咽了。

  他终于明白了。

  不是系统。

  是他自己给自己暗示,进行了情绪记忆,和情感代替。

  “你是,天生的方法派演员。”

  ……

  天才的演员,自己找到了表演的道路。

  就像一辆夏普,被人带进了泥潭里,深陷其中。

  所有人都不看好它,都放弃了它。

  说是它的脚刹有问题,它的油不够,它该更新换代了。

  它却自己努力着,将自己拔出泥潭,沿着开错方向的车辙倒回去,找了一条相反的路,开上了大道。

  ……

  夏老师不由自主流出了眼泪。

  ……

  纽约剧场后台。

  就见所有的芭蕾舞演员,还有夏钟生老师,围成了一个圈,圈内,是正在进行训练的罗布里和苏茜老师。

  就见苏茜老师抛出了一个羽毛球,挥舞起球拍,将球击来。

  站在对面的罗布里盯着飞过来的球,灵巧跃动身体,在羽毛球落下来的一刻,迎上了球,一拍子回击了过去。

  那边苏茜老师反应也很快,立刻朝着球的运动轨迹跑去。

  “啪——”

  千钧一发,苏茜老师救住了球。

  演员们全都瞪大眼睛——

  因为,根本没有羽毛球。

  也没有球拍。

  苏茜老师和罗布里在表演打球的运动员……仿佛他们手中真的有球,有球拍一样。

  甚至旁观者能根据他们的表演,真的看到羽毛球在空中的轨迹。

  无实物表演?

  No.

  ……

  就见罗布里猛然瞪大眼睛,伸出手指,示意暂停。

  很明显,他觉得刚才这个球有争议。

  那边苏茜老师摊摊手,不接受自己的球有争议。

  两人似乎有点火、药、味儿了,眼神交流仿佛能听到噼里啪啦的声音。

  罗布里冷笑一声,朝场外走去,那边还有一个老演员坐在台阶上。

  一个黑人演员。

  罗布里走过去,比划了一下,这个黑人老演员摊摊手,似乎在解释什么,明显,站在了苏茜老师一方。

  ……

  表演结束。

  从始至终,三个演员没有说话。

  这不叫无实物表演。

  这叫……无交流表演。

  也就是说,这种表演没有语言上的直接交流,靠的是动作,以及眼神上的交流。

  罗布里一个眼神,那边苏茜老师已经知道他要干什么了。

  同样的,苏茜老师一个动作,罗布里也完全心领神会她要干什么。

  ……

  无交流表演,在中戏被用作培养演员之间的默契。

  因为很多大剧大戏,都是要很多学生配合完成的,比如大二毕业考试的《理查三世》,算起来有几十个角色,所以演员之间的配合尤为重要,需要看懂对方的示意。

  这个东西真的很有必要,不然在实际表演中,各种抢词、插话等突发状况就会层出不穷。

  但在方法派的教学中,无交流表演,是方法派构建演员演技的重要方式。

  ……

  无交流表演,没有剧本,没有台词,随心所欲,只要演员演出符合角色的东西就行。

  符合角色定位,符合角色思维,符合他那个人就行。

  比如演一个便利店老板,你想怎么演就怎么演,你演这个老板爱看球赛,演这个老板爱开黄、腔都行。

  你甚至可以演,这个老板遭遇了抢劫。

  只要和你搭戏的演员能通过眼神的交流,看懂你想怎么演就行。

  就像苏茜老师说的,罗布里天生就是方法派的演员,他可以轻而易举扩充角色,轻而易举知道这个角色会发生什么,在这个角色限定之内,天马行空般地遨游。

  夏钟生回忆起自己见到罗布里的那一天。

  他是中戏表演系的老师,那是中戏招生现场。

  罗布里根据情境规定,演一个盲人。

  别的表演者,演的是盲人小心翼翼躲避路障。

  罗布里,演得像个视力完好的人。

  一点看不出眼睛有问题。

  其他老师一度觉得他是看错了题目。

  不是,然后就怒斥罗布里,这演得是个盲人吗?

  罗布里那时候也没有辩驳,估计觉得自己来参加个复试就是来玩的,他主要目的还是中戏对面的海选节目。

  也就是一个阴差阳错的机会,表演结束之后,夏钟生在厕所遇到了罗布里。

  他顺口问道,“你怎么把盲人演成了这样?”

  罗布里也顺口告诉他:“我演的是盲人在探索这个世界。”

  ……

  别人演的是盲人在规避这个世界。

  罗布里演的是盲人在主动探索这个世界。

  ……

  也就是因为这个,夏钟生脑子一热,一意孤行地把罗布里招入了中戏。

  ……

  夏钟生不是不后悔,特别是罗布里在中戏的大学四年,因为不会演戏,被誉为‘中戏之耻’的时候,夏钟生是多次回忆当年那一幕,无数次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

  ……

  中戏的即兴表演课程也不欢迎罗布里。

  表演课的老师觉得罗布里是瞎演,演得那叫一个天雷滚滚、不知所谓。

  你比如,别的学生演看到自己亲人的尸体。

  一般人都哭吧。

  只有罗布里上去掀开白布,哈地一声笑出来。

  罗布里也一度觉得自己脑回路跟别人不一样。

  直到,他遇到了《这就是演员》。

  ……

  这个舞台给了罗布里一个‘瞎演’的机会。

  好几场即兴表演,比如拿到音乐会门票的一家人,罗布里最后那个二话不说直接抢夺门票的表演。

  意外地,大获成功。

  意外地,受到瞩目。

  在体验派眼中,这就是超出规定情境的一种瞎演,绝对不在预料之中,别人都有理由,你没有,你还抢夺胜利果实。

  在方法派眼中,这是演员天才灵气的释放。

  ……

  这边表演结束,黑人演员看了一眼罗布里,低声对苏茜说了什么。

  苏茜笑了,点点头。

  就听苏茜对罗布里道:“道森说,他非常喜欢这场表演,你是他见过的,非常有灵气的演员,你非常像一个人年轻的时候。”

  罗布里:“谁呀?”

  苏茜顿了一下:“路易斯刘。”

  ……

  当代,21世纪公认的、最伟大的演员。

  没有之一。

  在表演生涯的三十八年的时间里,六次提名奥斯卡,三次获奖。

  最佳男主角。

  在04年、12年和最近的三次全球范围内‘最伟大的演员’的民意调查中,高居第三的位置,和那些上世纪赫赫有名的演员,那些影史留名的演员们,并驾齐驱。

  同样的,苏茜还告诉罗布里一件事。

  “路易斯刘,也曾经在一次的剧场表演中,陷入了古怪的迷茫中。”

  他也像是被束缚住了手脚,站在台上,却无法表演,无法发声。

  明明都已经演了那么久的戏了。

  他却不会演了。

  和罗布里一模一样的症状。

  “为什么?”

  罗布里非常非常想知道为什么。

  苏茜老师顿了一下,意味深长:“因为他不可遏制地产生了一个问题。”

  我究竟是在扮演别人,还是自己?

  ……

  方法派演员在好莱坞成名的不计其数,马龙白兰度,达斯汀霍夫曼,费雯丽,凯瑟琳赫本,就是这种天才型的演员。

  也包括路易斯刘。

  路易斯刘的演技,无可置疑地精湛,方法派的技巧,也被他运用地炉火纯青。

  但方法派最重要的技巧,情绪记忆和情感替代,却让他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

  我真的在扮演角色吗?

  我难道不是在扮演我自己?

  ……

  比如路易斯刘演一个学生,他就用自己学生时候的记忆去代替这个人物的行为动作。

  演一个经常加班的行业员工,他就在自己的记忆中寻找到曾经没日没夜地在百老汇剧场跑生活的日子。

  演一个父亲,他就带入自己和女儿的互动。

  任何一个角色……都可以让他在记忆中找到可以代替的场景。

  那么,他究竟演的是谁?

  ……

  罗布里愣住了。

  苏茜老师看着他,“你一定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亲爱的,这是一个无法真正得到解答的问题,也许有一天,你可以亲自去问问他。”

  “谁?”

  “路易斯刘,相信我……你和他会有一天,站在同一个舞台上的。”

  苏茜老师罕见露出一个调皮的神色:“一个女人的直觉,我很笃定。”

  ……

  也许吧。

  不过那也一定是以后的事情了,现在的罗布里,已经在苏茜的帮助下,完成了方法派的诸多训练。

  那个熟悉的罗布里,那个能独立完成四十一幕戏的罗布里……回来了。

  ……

  舞台。

  罗布里身着红色的小羊皮靴,身披亮白色白绒披肩,头上的爵冠闪烁着宝石的光辉。

  他,是王子。

  是真正的王子。

  他坐在庭院中,欢快地宴饮着。

  “来,举起酒杯,为这欢快的日子,为这美好的一天!伟大的哲人告诉我们,今天的时光绝不会再来,所以趁着年轻,趁着手中还有大把的好日子,享受吧!堕落吧!忘掉一切!”

  他一口饮下葡萄酒,音乐奏响,仿佛众神之王的欢乐酒宴。

  ……

  罗布里在这一幕,有一个单人后空翻加旋转,要腾空旋转,来表现王子的放纵。

  这个动作难不倒罗布里,就见他腾空而起,如同轻盈的羽毛,在空中舒展手臂和小腿,稳稳落在了台上。

  但在幕后看着他这个动作的罗丽却知道,这个动作并不简单。

  这属于一个中高级难度的技巧类动作。

  一般没有接触过的,最起码也要训练两月的时间。

  就这样,还不能保证结果出来能让人眼前一亮。

  这一幕,虽然跟之后罗丽上场,饰演黑天鹅的‘挥鞭转’无法相比——

  解释一下,罗丽饰演的‘黑天鹅’在独舞变奏中,要一口气做32个被称作‘挥鞭转’的单足立地加强旋转动作,这是衡量一个真正芭蕾舞演员的试金石。

  当然,罗布里那个凌空动作的难度是完全不能和罗丽相比的。

  但罗丽是专业芭蕾舞演员。

  而罗布里,是个此前从未接触过芭蕾舞的戏剧演员。

  他能演成这样,已经叫罗丽大吃一惊了。

  ……

  没想到的是,这一幕在台下观看的外国演员和观众中,又引发了一阵惊呼。

  这么说吧,如果说外国演员本身的演技比中国演员强,那么这个说法还有待商榷,你说人外国影帝含金量高,国内影帝比不过人家,这个也不能一概而论。

  但你要说外国演员和中国演员的身体素质哪个强,那一定是外国演员的身体素质更出色。

  因为亚洲人骨架子比不过欧美人,肌肉含量也比不过人家,这导致什么呢,导致很多在舞台上的动作,欧美演员做的更出色,更自然。

  你比如这个旋转动作,给罗布里示范的欧美演员可以轻松旋转。

  但罗布里要做,需要加倍用力。

  而往往来说,加倍用力,会导致动作不流畅不自然。

  没想到,罗布里却可以做得如此轻盈灵巧。

  ……

  这有赖于在拍《刺客风云》的时候,郑飞大哥给他做的高强度训练。

  郑家班就是香江武打的巅峰,就是技术的缩影,对罗布里的特训就导致他对身体的掌控非常自如。

  舞台上,王子的那种轻松放纵的感觉,一下子就出来了。

  ……

  很快,饰演王后的演员走了上来,作为母亲,愤怒地斥责王子在父亲去世没多久,居然肆意行乐。

  音乐乍停,王子从堕落中清醒过来,充满了羞愧之色。

  这就是王子的两种人格的交战。

  一个在肆意行乐、鼓吹堕落。

  一个在遵守道德、清规戒律。

  这一幕,就是第一幕最开始的时候,王子照镜子的延续。

  ……

  第一幕,罗布里饰演的王子从最开始出现在观众眼前,就是在照镜子。

  王子,和镜子里的王子。

  在灯光师的调控下,罗布里的身上白色披肩闪闪发光。

  而镜子里的罗布里,却被黑色包裹,象征人格的不统一。

  ……

  王后在规劝他:“你是一个国家的王子,马上就要成为国王了,你必须肩负万民的信仰,对得起他们对你的欢呼……”

  魔王却在诱惑他:“凭什么,你要像个清教徒一样生活在别人的安排下,看那酒杯,难道不应该举起来欢庆吗?为什么要让杯中的红色血液,白白流淌?”

  罗布里面对王后的时候,他就是个高尚的、自律的、单纯的王子。

  面对魔王,他成为了纵欲和奢靡的代言人。

  ……

  在百老汇的舞台上,表现人格分裂的戏剧其实不少,因为欧美人他就是吃这一套,从弗洛伊德发源的对精神起源的探索,就导致这种题材在欧美大受欢迎。

  不是没有演员演过精神分裂,甚至因为成功饰演精神分裂而名声大噪的演员还不少。

  但没有一部,像《天鹅湖畔》一样,需要主演在飞速切换的舞台场景中,完成两种人格的无缝切换。

  也就是说,前一秒,罗布里还是个忧郁多情的王子呢,后一秒,他就要毫无预兆地成为一个沉湎酒色、积郁已久的狂躁之徒。

  四十一幕中,这样的转换有十九场。

  最重要的是,王子自始至终只有一个人,那就是罗布里,他没有替身,他不能像电视剧电影里那样,一对双胞胎虽然是一个人扮演的,但有特效将他们拼合在一起,而且还有明显的服装、化妆上的不同。

  罗布里需要立住两种完全不同的人格,单凭他的演技和肢体语言。

  ……

  天鹅湖畔,并没有白天鹅和黑天鹅。

  所谓的白天鹅和黑天鹅,是王子心中的剪影。

  有的,只是白王子,和黑王子。

  幸运的是,罗布里演出了两种人格。

  观众可以很轻易地区分,哪个是白王子。

  哪个是黑王子。

  但见白王子目光纯真、忧郁,漆黑的眼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忧叹,充满了对自己的不自信,任何人看到他,都想将他搂在怀里,替他抚去眉间的忧伤。

  而黑王子的上场就让人又爱又恨了,他就像是受人引诱、试图尝试一切禁果的小可怜,带着可怜又可悲的气质,浑浊的眼球已经无法拨开欲望的迷雾,让人不禁摇头叹息的那种。

  ……

  他疑惑、寻找、迷惘。

  他动容、叹息、惆怅。

  他似有所悟。

  他浑浑噩噩。

  他一时清醒,却又一时糊涂。

  ……

  舞台有明显暗示,暗示王子见到的白天鹅和黑天鹅的存在,根本都是脑海中的幻想。

  比如每当他和黑天鹅幽会完,询问黑天鹅究竟从哪儿来的时候。

  黑天鹅总会低声轻喃:“Mind……”

  不是来自一个叫曼德的地方。

  而是,从你的心里而来。

  ……

  最后,罗布里饰演的王子终于明白了一切。

  在白天鹅和黑天鹅的交缠和拥抱中,他奋力打破了镜子。

  鲜血横流。

  “哗啦——”

  白天鹅和黑天鹅展翅飞去。

  镜面碎裂。

  自我和本我,完成统一。

  ……

  高、潮还未散去,在柔美的余韵中,整个剧院4771位观众,发出了震撼的呼声。

  “太完美了!”

  “这真是艺术,艺术!”

  “天鹅湖改编最好的一版,该死的,我已经忘了原作是什么了!”

  “出乎意料的作品,我居然很庆幸今天没有将这张票换成《玩偶之家》的……我妻子和女儿就去看了那一场,可想而知,绝不会带给我这样的新意,”就见前排座位,一个男人对着同伴评价道:“这真是……百老汇昔日荣光的重现。”

  另一个男人摘下墨镜。

  没错,即使在灯光幽暗的剧院里,这个老男人也一直带着墨镜。

  特立独行。

  就见这个老头啧了一声:“百老汇的荣光,居然要靠一个中国演员来重现了……不过,休西,我要告诉你,我认得那个演员,而且完全没有预料会在这里遇见他。”

  后台,罗布里一进去,就瘫坐在了椅子上。

  累得跟狗似的。

  一场演出4个小时,4个小时哎,从昨晚上罗布里就不能喝水了,一直到现在。

  戏剧的强度,戏剧对演员的要求,是不同的。

  戏剧演员的功底,是强过很多电影演员、电视剧演员的。

  所以有那个说法,戏剧演员轻轻松松可以演电影,电影演员却不能正儿八经演一场戏剧下来。

  为什么,因为戏剧一场就是一场,不存在reaction的情况,其他演员笑场了,重来没问题,顶多费点录像带和胶卷。

  戏剧演员,容错率非常低。

  你的一个小小的停顿卡壳,乃至忘词,就会影响到后续的演出,影响到你的同伴,影响到现场的所有观众。

  所以你不能出错。

  演出,必须是连贯的,是一口气下来的。

  而且,戏剧演员的专业性还体现在,在这么大的剧院中,你要保证自己的声音能被坐在最遥远的座位上的观众听到。

  你不能用扬声器。

  这是对舞台的尊重。

  夏钟生看着自己的学生毫无形象的样子,也不知道是该先表扬还是先批评。

  就听罗布里道:“……老师我错了,我真的知道错了,当年在学校,您辣么偏爱我,我居然到现在才知道。”

  夏钟生:“?”

  罗布里泪汪汪:“给了我三句半的台词……现在想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中戏排《理查三世》,罗布里那个角色,只有三句半台词。

  跟《天鹅湖畔》相比,简直不要太幸福。

  ……

  “罗布里,快起来,有人献花了!”

  罗丽把烂泥一样的罗布里拖了起来。

  就见后台的门打开,两个男人并肩走了进来,手上捧着献花,看起来像被演出感动的观众。

  “送给你,令人尊敬的演员,你和你的戏剧团队贡献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

  罗布里接过献花,照例谦虚了几句:“谢谢你们的喜欢,这都是我的同伴们的功劳……”

  他没注意到的地方,钱星瞪大了眼睛。

  那什么……罗布里不仅可以听懂对方的话,回答地也出乎意料地流利啊。

  ……

  那边两个人已经开始了自我介绍。

  “这是我的名片,”就见这个穿着休闲夹克的男人抿起嘴角一笑,道:“我是Netflix的负责人,我叫休西麦兹。”

  罗布里一愣。

  奈飞的老总?

  不是吧。

  国外影视公司的老总都这么闲的吗?

  还有功夫看戏剧?

  你看看顾总,忙得根本没有一分钟的空闲时间啊。

  就见另一个头发花白的男人也亮出了真实面容。

  “你是那个谁,我想想啊,我绝对见过,你是——”

  罗布里一拍脑壳:“我本家!”

  罗伯特嘛!

  时尚界最大的魔头,米兰秀展的时候,于超英正准备给他介绍呢,后来就出了辱华的事情,最多也就是远远见过这老头。

  罗布里下意识看了一眼身侧的罗丽。

  好家伙,三个姓罗的。

  萝卜开会吗?

  ……

  罗伯特笑了:“一年半的时间没有见,你这个小家伙还是一如既往地有趣。”

  “你很有塑造性,就像你在刚才的戏剧表演出表现出的那样,你有一种梦幻的魔力,能轻松地固定别人的目光……”他想了想,“我觉得,你可能符合我的想法。”

  听起来,这个六十多岁仍然偏爱开襟、脖子上非要搭一条尼龙丝巾、十个指头八个戒指的怪老头,似乎有什么别出心裁的想法。

  ……

  北京。

  奚兰刚安排好手下其他两个小艺人未来一个月的通告,睡了不到两个多小时,就被一个跨国电话给惊醒了。

  她还以为是罗布里出了什么事儿呢。

  毕竟这时候在国外的,只有罗布里了。

  结果那边先抱歉了一下,说忘了美国和中国的时差问题了,随即说明了来意。

  居然是……

  奈飞公司的电话,询问《村里来了个官儿》电视剧版权的问题。

  ……

  东皇都有点惊动了。

  海外版权的问题,不是没卖出去过,东皇制作的多部电视剧电影,都卖出去过海外版权。

  尤其是电视剧,比较热销的古装剧之类的,在越南啊、泰国啊这些东南亚地区,很畅销的,在韩国的中华TV上,也能播出好几轮。

  电影则跟美国的六大也有合作,通常来说,是一部200到500万美金买断这样的。

  别觉得少,中国电影在海外本就水土不服,没多少票房的。

  除非像张明义导演多年前的那部商业转型之作,那是拿下北美周票房冠军的第一部 华人电影,将镜头美学发挥到极致的一部作品,拿下了1.7个亿的总票房。

  这种电影也很罕见。

  话说回来,奈飞要买《村官儿》的版权,这事情可不多见。

  简直是……太不多见了。

  为啥?

  因为奈飞此前……从未买过中国的电视剧。

  奈飞除了购买电视剧外,自己制作的电视剧本身就很多,而且都很精致。

  国外的剧,美剧英剧之类的,本身就追求剧情明快、主线流畅,大部分剧7-12集左右就结束了,甚至BBC剧,一季只有3集,绝不像国内的剧,因为是按集数卖钱,所以导演都想方设法拖沓剧集,一部婆媳剧可以拍出80集的这种。

  你觉得咱的婆媳剧,能跟人家的《纸牌屋》相比吗?

  这就是为什么奈飞从来瞧不上国产剧的原因。

  其实中国也不乏一些相对而言比较优秀的国产剧走出国门,迪士尼还购买过好几部国产剧呢,先不管在国外的收视怎么样,最起码完成了广、电、总、局要求‘走出国门’的号召吧。

  但奈飞从未买过国产剧,所以这次提出要买下《村官儿》的网络播出权,着实震惊了一下东皇,甚至业内。

  ……

  那边奈飞负责人休西还专门跟东皇这边视频电话了一下。

  声明公司绝非一时兴起,而是真的有意和东皇达成这部电视剧的合作。

  他还特地说明了用意:“……之前,我的一些中国朋友,就向我推荐了这部电视剧,他说希望我好好看看这部剧,这绝对是一部不同寻常的电视剧,我答应了,但转头却想,交给购片部的人吧,我的工作可不是鉴定一部电视剧,我的工作是确保奈飞所有用户能对奈飞保持一如既往的热情,我深知要保持这样的热情,奈飞就必须像个……像个夜班工作者,”

  他哈哈笑了一下:“原谅我用这个词儿,但其实奈飞确实是这样,它必须永远保持吸引力,永远给客户带来新鲜感,永远有不同寻常的东西,所以近些年来,奈飞也在考虑更多的打开视野,中国一直是奈飞很感兴趣的合作对象,我们很荣幸地看到奈飞来自中国的用户越来越多,一些东西正在被打破。”

  休西比划了一下:“我们也非常高兴地看到,中国的电视剧的质量,似乎在悄然提高……最起码,我个人认为公司即将购买的《村官儿》这部电视剧,就完全区别于其他我曾经看过的电视剧。”

  他提到了罗布里:“知道这部剧的存在,其实应该归功于纽约大屏幕的广告,我还记得那一天,我喝着咖啡,搜索推特和INS,看到一个中国的扶贫广告,还有罗布里这个演员的正脸,我想的是,哦,中国这一次可真狡猾,一直都是我们在向他们投放广告,现在他们也学会了这一手。”

  他被人推荐了这部剧,却也没有观看,直到一个多星期前,他在纽约剧场观看了罗布里的演出。

  “首先我必须要声明,《天鹅湖畔》在美国已经刮起了一阵旋风,纽约剧场每天的票,一旦开放就全部售空,”就听休西啧啧到:“他们在纽约14家剧院演出了31场了,在纽约的戏剧届已经名声大噪,甚至有阿拉巴马州、得克萨斯州和犹他州的剧院和文化节发来邀请,请他们去巡回演出。”

  作者有话要说:

  我们小罗,是自己救赎了自己。

  所以根本没有系统,所以这文的名字叫‘演技代替症’,而不是‘演技代替系统’,就是这个原因,因为从始至终,就是个心理上的病症,自言自语的病症。

  罗布里自己说:“叮咚,搜寻了您的记忆库,发现了可以代替演技的场景——”

  罗布里自己搜寻了自己的记忆库。

  从头到尾,只有他自己。

  写到这里,真是涕泗横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