宓奇王子身心俱疲,他看着仓皇而逃的敌军,直接跪在了地上。

  他泪流两行,跪在地上止不住的拜谢着神灵护佑。

  宓奇王子觉得是他们的神救了他。

  还没等到他起身,混乱之中一把利刃直接从身后刺穿了他的胸膛。

  可怜的宓奇王子,至死也没有看见到底是谁杀了他!

  他倒地的那一瞬间,就看到一轮红日缓缓的自东方升起,将整片大地都照出了金芒。

  他含着泪,猝!

  “宓奇王子死啦!!!”

  不知从哪里出现的一声大喊。

  宓奇王子的亲兵见自家主子死了,直接就崩溃了。

  大契联军接管了费尔干纳谷地之后,吴迪并没有着急清点战利品。

  而是直接下令,将大部分的战利品都分给了西域诸国联军,还有禺知残军。

  之后,他跨上战马,亲自率领将士追杀逃窜的古波斯人。

  追杀持续到了深夜。

  吴迪带着六千大契士兵,击杀了古波斯一万两千余人,俘获两万余人。

  再加上前一日战死在营地之中的两万多古波斯人。

  短短一天一夜,古波斯的十万大军,直接战损了五万多!

  古波斯士兵溃不成军,他们不顾一切的朝着西方窜逃。

  贝拉米在费尔干纳谷地的外围四处收拢残兵,最后也不过收拢到了一万多人。

  自知这一万多残兵是不敌对方的,贝拉米索性直接带上人马逃回了古波斯都城。

  经此一战,西域诸国将士再也不敢小看吴迪了。

  也因为这一战,两万联军的指挥权也彻底的掌握在了吴迪的手中。

  如果要总结一下这次战役损失的话,那肯定是古波斯人最惨了,他们失去了费尔干纳谷地这个天然的屏障。

  损兵折将不说,还丢失了古波斯帝国在东方最强有力的战略支点。

  自此之后,大契朝廷便可以随时在费尔干纳出兵,对古波斯帝国的东方领土构成了直接的威胁。

  而战损第二大的,自然就是禺知人了。

  禺知王的弟弟宓奇王子战死,外加有两万禺知大军埋骨他乡。

  带出来的四万大军,没到半个月的时间,就只剩下了不足两万。

  主帅战死,副将当然知道,他若是就这么回去了,恐怕是要被禺知王室诛杀九族的。

  于是这个禺知副将也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了,直接带兵加入了联军的队伍。

  反正禺知也是你大契的藩属国。

  作为宗主国的大契要征召参战,配合人家也是藩属国的义务。

  就算是战死沙场,也好过回去诛连九族!

  若是能有立功的机会,没准大契朝廷还能保自己一命!

  吴迪开始清点战俘统计战功。

  不管是自家的士兵,还是西域联军的将士,吴迪都做到了公平分配,没有一个人能说出半点偏向的。

  接下来,吴迪又对西域联军进行了混编。

  说起混编,其实就是把大契的士兵安插在联军的队伍中,以大契将士为骨干力量,混合着不同国度的士兵一起来操练。

  这样一来,用不了多久就能把联军给同化了。

  大契也真真正正的算是在费尔干纳谷地站稳了脚跟。

  等到大契朝廷派出的第一支征西军队,越过茫茫荒漠抵达天池城的时候,立刻就听到了西域都尉府已经攻下费尔干纳谷地的消息。

  西域诸国全都震动,就连禺知人也匍匐在了都尉府的脚下。

  这次带兵西征的是当世名将,夏建宁。

  他立刻将吴迪呈上来的请功表,上奏给了朝廷。

  此时夏建宁也是激动的搓着手。

  现在有了费尔干纳谷地最为支点,大契对古波斯的进军就变得主动多了!

  这片肥沃的土地完全可以轻松的供给大军粮草。

  这样一来,大契朝廷也能剩下不少的物资转运费用。

  吴迪不愧是陛下砍中的人啊!

  夏建宁一想到,这个吴迪当时是因为京察考评下等才被外放到西域的。

  陛下亲自接见了吴迪,然后升任他做西域都尉,大家都很不理解。

  现在能理解了!

  这一切都是因为陛下看出了吴迪的才能!

  西域才是他吴迪得以施展的舞台!

  夏建宁不禁联想到了以前的自己。

  自己本来不也只是在燕京城中的一名纨绔子弟嘛!

  是皇帝姐夫给了自己机会!

  若不是皇帝姐夫圣明,哪里还能有现在的名将神兵呢?

  果然啊!

  陛下知人善用,用人如神啊!

  夏建宁更是感叹,方景的慧眼识珠了。

  吴迪轻松的一战,直接平定了费尔干纳谷地,顺带着还削弱了西域诸国的军力。

  特别是禺知人,他们不仅战损巨大,还损失了一名主帅,这样一来他们直接就丢掉了西域强国的地位。

  一时间,古波斯人战败的消息不胫而走。

  消息传到了艾丽娅公主的耳朵里,她也得知了大契击败了古波斯人。

  她立刻要求手下,加快速度赶往大契。

  另一边,高立。

  龚健担任安抚使的职位已经有一段日子了。

  自从他的上一任,王月及时平定了高立王庭叛乱,又将高立王和执政王全都抓去了大契之后,现在高立人对安抚使衙门都心生畏惧。

  当下高立执政王金三顺,他是大契的死忠者,自然就带着整个高立王庭亲近大契。

  不过,也并不是所有的高立臣子全都亲近大契。

  有支持的,自然就会出现反对的。

  现在的高立国内,就有一股自称是清流的势力,一直鼓吹着要脱离大契的桎梏。

  不过,这股子势力也只是停留在外围罢了。

  他们基本上都是在高立北方。

  其原因也很简单。

  因为高立的北方是与北辽接壤的,所以一直受到北辽那边的压力也是很大的。

  亲近大契的高立商人,都可以通过海贸来发财。

  高立以南的城池有很多都是沿海的,这里一座座贸易港口如雨后春笋般猛涨。

  南来北往的商人不仅繁荣了城池,也给高立王庭提供了不小的赋税。

  现在高立王庭中超过一半的赋税,都是来自于这些沿海城池的商税。

  这些城池中的人日子过的好了,生活也富庶了起来,自然就更加铁了心要紧跟大契脚步了。

  但高立的北方就是不同的景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