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历史军事>大宋王朝那些事儿>宋词,就是一场婉约与豪放的战争(一)
  讲完了文天祥,大宋的物语,也就到了尾声。

  我们已经不知不觉,走过了上下三百二十年的历程,是时候该回望一下了。

  在文学史上,大宋以词而出名,那么宋词,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让我们把光阴倒转,重新回到宋太宗时期的一个七夕之夜。宋词的江湖版图之一,在帝都开封,忽然异常地亮了一下。br>
  在那里,有一个中年男子,喝下几杯酒,写下了一首超级凄美的词。

  他就是李煜。这天,是他的生日,当然,他并不知道,这天也是他的忌日。这天夜晚,他颇为不快,自己的妻子被宋太宗召入皇宫,自己却无可奈何,连一个说不的机会都没有。他望着妻子的背影,满是不舍,仰看空中的冷月,满是不甘。他不禁感慨万千,再也回不去了。刹那间,滔滔不绝的感情化为一首词,喷涌而出。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作者】李煜 【朝代】五代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我觉得,这是大宋开国以来,诞生的最美的婉约词。

  在后世,任凭是多么毒舌的文学批评家,不论是黄书灿还是王国维,都对这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击节赞叹。

  词至李后主,境界始大。王国维如是说。

  李后主是很自信的。或许到了地下的他会想:我把愁比作“一江春水向东流”,我这首《虞美人》大概要称霸大宋词坛,再难有什么词在写愁的时候能与我比肩吧!

  一个世纪以后,一位女词人站出来挑战。她是我们的老熟人李清照。

  李煜愁,她也愁。和李煜不同,李煜是国破家亡,而她则是夫妻分别。李煜是无限感慨,她则是有点小资,一首流传一样很广的词诞生了,那就是《武陵春》。

  武陵春·春晚

  【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下可好,无形的愁变成有形的愁了,载都载不动,你说,这高不高明?

  不过,还是有人来挑战。晏殊不以为然,他说:“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欧阳修也不落下风,他说:“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而贺铸更是把自己的成名作都带来了,“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看書溂

  李清照呵呵一笑,这算什么,我来个直抒胸臆,“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的!”。

  果然,没人说话了。但是,这种沉默是暂时的。

  似乎北宋词人写愁,没人敢跟李煜、李清照掰手腕了。

  但是,还有南宋呢!

  首先,辛弃疾出手了。不就是写愁吗,这有什么难的,你们写愁,写得太抽象,把节奏带跑偏了,我此番另辟蹊径,写写具体的愁,于是,就有了《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作者】辛弃疾 【朝代】宋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用才华为南宋代言,他的好朋友陆游也跃跃欲试,结合着自己的人生经历,尤其是他失败的第一次婚姻,他写道:“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我无法说,他们谁排第一,谁排第二,只能说,他们,都是天花板,这高度,让后人真的难以望其项背。

  可偏就有人不服。蒋捷说:“写国仇家恨,李后主也比不上我!”随后,他拿出自己的《一剪梅·舟过吴江》。他不畏惧前人,在大宋,在宋词的历史上,再小的角色,都有挑战宗师的可能。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李煜,你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很含蓄,但是有我的“一片春愁待酒浇”更动人吗?

  的的确确,无数人读到蒋捷的《一剪梅》,都不禁赞叹:感情多么真挚,余韵多么悠长,双关又是多么巧妙。

  李煜可是词的江湖中巨人般的存在,其大哥大的地位无人能撼动,被称作“词帝”,李清照则是词坛里的大姐大,被称作“词后”,而蒋捷写《一剪梅》的时候,大宋已经作古,是不是可以宣布,词坛里词人们的战争已经结束了?

  并没有,战争不仅没有结束,恰恰相反,才刚刚开始。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小细节,上述的这些词,都是婉约词,都写愁。

  这下明白了:我们这场堪称“神仙打架”的比赛,其实,只不过是婉约派的内部战争,而且,仅仅只围绕着一个“愁”字。

  难道,这宋词,只是婉约派的天下吗?

  光阴飞逝,大宋自开国以来,宋词自诞生以来,李煜出场,而后是晏殊、晏几道、李清照,江湖上的高手已经更迭了几代,可是,还没有人能写一首豪放词,似乎,婉约派要一家独大了。

  谁来为豪放派代言呢?有人吗?有的。

  苏轼站了出来,振臂一呼,舍我其谁?

  他被贬黄州,个人不幸,词坛大幸。他来到他心中的赤壁,写下怀古作品,于是宋词里有了“大江东去”。

  我们已经无法确定,真正的赤壁,当年的赤壁,究竟在哪里。有人说,赤壁有文武之分,武赤壁是历史上赤壁之战的那个赤壁,而文赤壁,则是苏轼创作《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赤壁。

  不管是文赤壁还是武赤壁,能够得到苏学士一首脍炙人口的豪放词,我想它也应该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