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穿越重生>柱石>第一百二十三章 兄弟关于吴家未来的对话
    第一百二十三章兄弟关于吴家未来的对话

    吴家。

    等高宠走后,吴玠把兄弟吴璘叫了来。

    吴璘进来风风火火的,一见吴玠就急不可耐地问:

    “大哥,你叫我来,为了什么事,我正在操练那些新军(俘虏兵)呢。”

    吴璘作战勇敢,不畏金军,作为大将总是奋勇向前,是一员虎将。也是吴家军的主力战将和支柱。

    “叫你来,是有要事和你商量,来,去我书房。这两天你可辛苦了。”

    “我正试验一种新的阵法以抗马军,但不知效果怎样,还需要实战的验证。”吴璘在练的是一种他称之为垒阵的步战新阵。

    所谓垒阵,该阵以长枪兵柱枪蹲立排坐在前面,不准站立,未战时放倒长枪,最强的弓箭手跪于其后,最后面是神箭手。待敌人距阵地百步时,神箭手先射;距70步时强弓手齐射。敌骑临阵时,枪兵斜竖长枪或刺敌战马和骑手。同时,在布阵时先将骑兵以铁钩相连,在前面遮挡,等布阵完毕后,骑兵退后。

    “哦,璘弟用心了。这次叫你是有这样一个情况,一是我已同意用粮食同西夏换马,初时先换三千匹,且是优质的河套马。这次换来军马可补我军马之不足。关键是这次西夏卖马开了百多年封锁军马输宋之先河,可见西夏对宋的策略有所变化。”

    这交吴玠大胜金兀术,捕获了一万多匹马,可这么多马并没有多少军马,大多是金军用于运送辎重的的挽马。

    “这可是大好事啊,我们与西夏相邻,以后我们可不会差马了。大哥,我吴家军今后必将成为我大宋第一强军。这次大胜金军,朝廷也不知会奖励我们点什么。”吴璘听大哥这样说,对未来充满了期望。

    “璘弟啊,朝廷能给什么?不过一虚名耳!大哥到了今天这个地步,独霸一方,远离朝廷中央,那有比这更好的?不论是岳飞、张俊、或是韩世忠、刘光世,不要看他们的官比哥哥做得大,手下的兵马比我们吴家多,但他们都大有不如。”

    “大哥这是为何?”吴璘问道,他可是只知道打仗,说起政治,那是真是不知道。

    “我们这大宋啊,自太祖杯酒释兵权开始,就怕唐时的割据势力存在,威胁皇权。所以用文人治军。弄得我大宋的军队虽多,但不会打仗。你说靖康之难,金军第一次围了城,好不容易解了围,可人一撤兵,就撤了大将,对武将提出的种种防卫措施不予采纳,最后有了我大宋的耻辱。”

    “就说我的老上级,王彥,现在金州做了一个知府,他可是一个不比你哥哥差的武将,想当年他带了七千兵过河,带回来的是十几万,更可怕的没有一个金军将领敢与他对战,他的八字军,厉害!”

    “可是怎么样呢?这部队带回汴京,他就回家种地去了。”

    好容易张俊越用了他,但他的直性子又害了他,富平之战,那是多少次机会,可张俊热衷于决战。他赌,大多数将领都认为不妥,可人家不说。只有王彥和曲端两个人多事。化了两年时间准备的战役,你想张俊会听吗?听了就说明他以前所做的都是错了,战略方向错了。曲端被这吴玠和张俊弄死了。这吴玠可不会说。

    这两年,官家在整治内部,那李横与镇抚使翟琮前年未发动了对齐的战争,一直快打到了汴京。靠的是什么?是军队的战力,是指挥都的能耐?不!,他们靠的是当时在刘齐军队里 将军的反正。最后刘齐与金军一个反击,就连荆湖六州都丢了,东面打到了庐州(合肥)。可朝廷对这支二三流的军队有什么支援没有?没有,池州的刘光世他动也没到,一个韩世忠在福建路、一个岳飞在江南西路。这就是攘外必先安内。

    “这两年对金战争,要靠武将,官家的根基还不扎实,官家还放任这些人的权力,满足他们的欲望。过几年你可以看到他们的命运。”

    “你可经常提醒哥哥构要珍惜自己的名声,你以为我不知道?不,我不需要好名声,我们吴家也不需要。我们需要的是吴家在这汉中扎下根来。”

    “现在金军新败,我们有没有这个实力打进关中?当然有,但一个如没有后面的支持我们不能长久,有了后面的支持我吴家在这里不能长久,没有宋的支持,金军打回来我们吃不住,金军打不回来官家就不需要我们了。”

    “所以我们要养着这头狼?”吴璘反一个过来了,他哥哥跟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所以,你要记住,切不可以好大喜功,只知道打仗,要为我们吴家的长远着想。”

    “大哥,愚弟记住了。”吴璘今天是彻底服了这个哥哥。知道了为什么富平之战败后这短短的几年内从一个小将军升为官居一二品的大员。成为这汉中的土皇帝。什么女人、什么丹药不过是这哥哥和吴家自保的工具。

    你看顾这吴璘三十二岁了原本是一个多么纯洁的孩子,可记得在杀金坪上这对兄弟关于投降不投降金军的对话吗?小孩子碰到了一个怪叔叔。或许就是吴家这种家都到了他的孙子的时候要投降蒙古的元朝,让元军从四川抄南宋的后路,然后成为吴家的一个污点,还有明未的吴三桂,这个大家都知道了啥。

    “说远了,今天找你来了商量一下这高家世子高宠要借道过境一事。”吴玠回转了话题。

    “高宠不是代表这西夏的公主领与我们谈判边境榷场和贸易的事吗?”

    “这高家世子可不要小看了呀,他能与西夏国建立这么紧密的关系,得到他们的信任,并委以这谈判的重任。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必有其不平凡之处。今天与他的谈话可是滴水不漏。”

    “大哥先不要感叹了好不好,他要过去,作为一个高家的子弟,虽说与西夏有点关系,我们难道会拦着他不可,还要借道?”这吴璘被这哥哥调着胃口有些急了。

    “你知道要带多少人马过去?”吴璘疑惑地揺揺头。

    “有多少?”

    看哥哥伸出了一个六字。

    “六十?”吴玠揺揺头。

    “六百?”吴玠揺揺头。

    “难道是六千?”吴璘伸出了舌头。

    “准确地说是六千五。”吴玠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