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历史军事>洪武兴明>第350章 我也想入宫
  朱标却要想的更多,不明白为何好好的,突然要加这么多人进来,忍不住问道:

  “大兄,难道这些人以后会经常跟我们一起训练?”

  朱文正笑眯眯的看着他道:

  “不是经常,而是每日,至少要练一到三年,后续可能还会有人加入。

  而且,不光我要训练大家,你也要作为队长,带领大家一同训练!”

  朱标吃了一惊,他忽然意识到,这件事情听起来并不像玩闹,反而是大有深意。

  来得不光是功勋之后,还全是能继承家业的长子,还要由自己率领。

  难道说,大兄此举,竟是有意在帮自己铺路?

  想到这里,朱标心头一热,又冲着朱文正恭恭敬敬行了一礼。

  他儒雅惯了,实在想不到别的方法感激,只能如此。

  朱文正看着朱标也是满眼欣赏,这是难得的太子人选,大明将来真要由他继承,一定风调雨顺,避免许多动荡。

  到时候,自己也可以安心去做个快活王爷,每天起来两大碗燕窝,吃一碗倒一碗,人生就是这么潇洒。

  朱文正跟几位小兄弟嬉闹了一会儿,便准备打道回府。

  朱标亲自将他送出后宫,临别时,却突然问道:

  “前日半夜突闻惊雷,又下暴雨,天意如此难测,不知大兄可有关注?”

  这是藏在朱标心中的一个谜,他又不好直接问出来,便出言试探。

  朱文正闻言微微一笑,也是话里有话道:

  “天随人愿,公道自在人心!”

  说完,他转身就走,只留下朱标盯着他的背影,喜上眉梢。

  大兄,果然不是绝情无义之人!

  朱文正回到家中,一连休息几天,因为他还要养伤,中书省的任命不会这么快下来,便趁着这段时间,把陪练团的小子们先联络起来再说。

  这些功勋子弟也不傻,一听是要充当太子陪练,个个争先恐后,抢着就要来。

  谁都知道现在的太子,就是未来的皇帝,只要抢先培养好感情,还怕将来没有荣华富贵?

  朱文正第一批本来只打算挑选七八个试试,没想到自告奋勇者竟超过百人,就连一些家中老二老三也想来碰碰运气。

  这些都是武将之后,父辈跟朱文正多少都能攀上点交情,朱文正也不好一口回绝,只能尽量往后推到第二批、第三批。

  另一边,胡惟庸很谨慎,自从他派人盯梢燕飞被发现后,就急忙将人手撤了回来。

  这让燕飞很意外,他还想着等办完事回来,就找机会抓住那人,没想到对方竟然提前跑了。

  燕飞不敢大意,便将被人跟踪一事,向朱文正汇报了,也好提个醒。

  胡惟庸虽然放弃跟踪,却一直在朝中暗暗盯着朱文正的一举一动,陪练团的事情很快就被他发现。

  胡惟庸赶紧找到李善长,一五一十说了一遍。

  李善长听完皱眉思索片刻,说道:

  “这是要帮扶太子站稳脚跟?”

  胡惟庸心中不服,立刻出言提醒道:

  “恩师!朱文正这事表面上是帮助太子,实际却是造福自身!

  您想,他也在陪练团中担任老师,选去的又是跟他熟识的军中子弟,等日后太子登基,身边全是亲近朱文正的人,他岂不是坐收利好,稳如泰山?”

  李善长点点头道:

  “惟庸!你说得有道理!”

  胡惟庸一见有戏,急忙趁热打铁道:

  “咱们也不能甘居人后,师父何不向陛下建议,也选派一些文臣子弟入宫伴读?”

  这一次,李善长没有赞同胡惟庸,而是感叹道:

  “你当师傅不知吗?可大都督到底是陛下血亲,他既然先提了,我再提就是拾人牙慧,徒添笑柄罢了!”

  胡惟庸顿时有些失望,他这么着急,其实是想把自己儿子也安排进东宫,提前跟太子混个脸熟。

  胡惟庸的儿子虽说娇生惯养,不务正业,但在老子的不断熏陶下,逢迎拍马,巴结个人还是不在话下。

  这么好的机会,我也想入宫啊!

  李善长说完,见胡惟庸有些消沉,便安慰道:

  “你放心,只要这个法子见效,陛下肯定也会想到文臣,到时我们再安排人手进去!”

  胡惟庸心头一热,顿时又燃起熊熊希望,告辞恩师便打算回家。

  谁知,李善长看似出了会儿神,突然又叫住他道:

  “惟庸!最近风头紧,咱们手里的生意,暂时都停了吧!”

  胡惟庸吃了一惊,瞪大两眼,反问道:

  “恩师!您说……都……都停了?”

  不怪胡惟庸难以置信,而是自他跟随李善长开始,这种情况从未出现过。

  这么多捞钱的手段都停了,一天损失得多少银子啊?

  胡惟庸虽然能干又机敏,却唯独对钱财看得很重,他觉得老师把事情看得太过严重,忍不住又劝道:

  “恩师!我做的小心些,不会有事的!”

  李善长却摇摇头,神情显得十分坚定:

  “不!先停了,再小心也不行!”

  李彬一死,李善长就警觉了。

  在李善长看来,朱元璋多半是知道李彬和自己的关系,却还是毫不留情就把他给杀了,这是敲山震虎啊!

  这就是李善长跟胡惟庸的最大不同,两人虽然都很爱贪,但李善长对危险十分警觉,该收敛时,知道收敛。

  而胡惟庸却不同,一旦得志,就容易癫狂。

  历史上,刘伯温曾用一句话评价胡惟庸,十分经典:

  “譬之驾,惧其偾辕也。”

  意思就是说,别看胡惟庸现在只是匹拉车的小马,但他早晚有一天会挣脱缰绳的。

  胡惟庸张嘴还想再劝,却见李善长大手一挥,不容置疑道:

  “就这么定了!立刻去办!”

  这话说得一点不留情面,胡惟庸憋了一肚子火,可他现在毕竟还没得势,只能忍气吞声的行了一礼道:

  “惟庸谨遵师命!”

  等胡惟庸出了门,忍不住在心中暗骂李善长道:

  “老眼昏花,这就怕了,将来怎么出人头地?”

  胡惟庸一边在心中骂骂咧咧,一边向家中走去,半路却意外碰到了赵公公。

  只见赵九带了几十号人,推着七八辆大车,上面琳琅满目的装着大箱小箱,喜气洋洋的向前走去。

  胡惟庸心中好奇,忍不住快步追上去问道:

  “赵公公!这是去往何处啊?”

  赵九回头一看是他,打了个招呼笑道:

  “是胡大人啊!这是陛下赏赐大都督的钱货,表彰他在大都之战立下的汗马功劳,我得赶紧送过去!”

  胡惟庸一愣,再仔细看那七八辆大车,只见上面塞得满满当当,不知有多少奇珍异宝,价值多少万两银子?

  胡惟庸刚刚被断了外快来源,又忽然看见朱文正啥也不干,坐在家中就有金山银山。

  胡惟庸恨的那叫一个牙痒痒,他似乎完全忘了,朱文正的赏赐可是在战场上真刀真枪,拿命拼来的。

  胡惟庸不管,只是心中暗暗发誓道:

  “早晚有一天,我会位极人臣,享尽荣华富贵,让天下人都识得我胡惟庸!

  不!让历史铭记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