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历史军事>洪武兴明>第394章 无法无天
  此时朱元璋正在后宫翻阅奏折,对于蝗灾的事情,他也一直很上心,每日都要询问朱标。

  只是国家正值多事之秋,南北两线还在激战,朱元璋的主要精力不能放在蝗灾上。

  看着手里的奏报,北线徐达已经成功合围山西重镇太原。

  太原被王保保经营多年,有重兵把守,而王保保又十分狡猾,一边让部将守城,一边亲自带了一支精锐骑兵,在外线袭扰游走,就是不与明军主力决战。

  这种情形,让徐达十分谨慎,朱元璋也多次去信,不可掉以轻心。

  南面明军收服广西后,基本就打不动了。

  剩下云南地势复杂,粮草运输困难,又有元朝残余将领把守,明军必须休生养息,万事备齐后,才能继续发起攻击。

  而治理广西也不是件容易事,当地有许多少数民族,只服从部落土司管理,大明作为一个新入驻的王朝,想要坐稳江山,还需要很多努力。

  还好李善长处理这些比较有经验,让他去南方主持大局,果然没有错。

  正在这时,太监赵九慌慌张张闯进来,语气甚为急促道:

  “启禀陛下,赵德胜将军和胡惟庸在门外求见!”

  朱元璋看军情时,最不喜欢被别人打断,闻言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赵九作为跟随他多年的太监,当然知道这一点,他刚刚就将赵德胜拦在门外。

  可赵德胜是开国元老,当初跟朱元璋都是一个帐篷里喝过酒的,如今又身怀大都督嘱托,哪里肯吃这一套,当即就要往里闯。

  赵九正在阻拦,胡惟庸又跟着冲过来喊了两嗓子,赵九大惊失色,硬着头皮前来禀报道:

  “好像……好像是大都督处斩了中书省参政知事——陈亮!”

  朱元璋一听这话,“噌”的一下就站了起来:

  “好大的胆子!”

  当初朱文正要尚方宝剑,朱元璋便给了他四品以下权限,没想到他竟连三品大员都敢杀?

  他这是要干什么?

  朱元璋军报也不看了,往桌上一扔,脸色阴沉道:

  “让他们进来!”

  大门外,赵德胜正抓着胡惟庸的领子,准备开揍,这混账一来就喊杀人,分明是想把都督往沟里带。

  正拉扯时,赵九出来传话,胡惟庸趁赵德胜不注意,一溜烟就冲了进去。

  赵德胜破口大骂,只能跟着往里冲。

  胡惟庸一进来,就看到皇上黑着张脸,质问道:

  “朱文正真的杀了陈亮?”

  胡惟庸急忙添油加醋道:

  “不止于此,他还派赵德胜,将人头直接送到了中书省!”

  朱元璋倒抽一口凉气,这小子是要造反吗,敢情这么嚣张?

  赵德胜跟着冲进来,人还没站稳,就听朱元璋语气森然道:

  “大胆!放肆!”

  赵德胜暗叫一声不妙,伸手入怀,就想去掏奏折,却见左右侍卫突然围了上来,将他两手架空。

  这些侍卫,见情况不对,还以为他要图谋不轨。

  还好朱标上气不接下气的冲进来,大喊道:

  “父皇!此事另有原委,还请听赵将军一言!”

  朱元璋一愣,挥挥手,一众侍卫退下,赵德胜这才有机会拿出奏折,由赵九呈了上去。

  朱元璋板着张脸,低头看了起来。

  胡惟庸悄悄用眼角余光,紧张注视着朱元璋的神情,只见他似乎越看越生气,;脸色涨的通红,最后简直是勃然大怒,猛地一拍桌子道:

  “简直是无法无天!”

  胡惟庸心中一喜,跟着附和道:

  “如此目无法纪,简直丧心病狂!”

  朱元璋随即怒骂道:

  “杀的好!陈亮祸国殃民,死不足惜!”

  胡惟庸神情一滞,顿时如坠冰窟。

  原来皇上骂的是陈亮?

  朱元璋一句骂完,似乎还不解气,指着胡惟庸的鼻子质问道:

  “前方灾情如此严重,粮草为何还出重大问题,胡惟庸,你告诉朕!”

  胡惟庸汗流浃背,心中忍不住腹诽道:

  “你们老朱家,个个都蛮横霸道,不讲道理吗?

  我都是按流程办的,怎么朱文正就能随便杀人,你却抓着我不放?”

  他绞尽脑汁,急中生智,突然一想,陈亮既然都死了,干脆就把污水都泼他身上吧,反正死人也不会说话。

  胡惟庸收紧心神,谨慎答道:br>
  “粮食发出前,我曾反复核验,全都没有问题,有文书印信为证。

  至于为何到了陈亮手里,就变成这样,下官也委实不知,恳请陛下明察!”

  胡惟庸说得也没错,文书印信都是真的,反正粮草税收基本都在李善长一伙手里,想要盖章合格,还不是他们说了算。

  这事真要查起来,胡惟庸也不怕,一大群人等着打掩护呢,十天半月你也查不出个由头,灾情早就耽误了。

  朱元璋似乎也想到了这点,暂时压住脾气,说道:

  “先解决前方灾情,你有何对策?”

  胡惟庸暗暗松了口气,这回真是在鬼门关前晃荡了一圈,他立即打气精神道:

  “下官一直在督促此事,第二批粮草即将准备完毕,这些都是去年的新米,应该不会有差!”

  朱元璋听到这话,心里总算舒坦了点,他自己是造反起家,对民变十分警惕,还好朱文正激灵,及时镇住了场面,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至于朱文正擅自处决三品要员,跟民变比起来,就算不得什么了。

  就在这时,刘伯温和杨宪也跟着走了进来。

  见此情景,刘伯温趁机提议道:

  “这次运粮,还请加派御史监随船监督,以保万无一失!”

  朱元璋想都没想,当即点头道:

  “准!”

  等众人都走后,朱元璋突然对着赵德胜招手道:

  “德胜,你留下跟咱说说,前方到底怎么样?”

  赵德胜是个粗人,也不会锦上添花,一五一十的将实情说了一遍。

  当听到朱文正为了稳定民心,每日跟大伙一样,就着野菜拌陈粮,甚至几次吃坏了肚子,朱元璋半响无语,长叹一声道:

  “这次真是苦了他了!难得他聪慧,竟然想出鸭子灭蝗的办法。只盼他一切顺利,早日平安归来!”

  赵德胜聊了几句,便准备告退,又被朱元璋叫住道:

  “等等!我这里有些点心,是皇后亲手做的,文正最爱吃,你一起带过去吧!”

  赵德胜看着朱元璋日渐苍老的容颜,心中一阵唏嘘,也真够难为陛下了,仗都打不完,还要操心这么多事情。看書喇

  还好都督有福气,陛下日理万机,也还惦记着他有没有吃饱穿暖。

  只希望这一次,没有小人作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