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历史军事>洪武兴明>第452章 你想想怎么封王?
  朱文正嘿嘿一笑,谦虚道:

  “都是托了叔父让孩儿多读书的福!”

  朱元璋哈哈大笑,显得十分高兴,一边拍着他的肩头,一边说道:

  “如此甚好!

  你能有今日这般出息,叔父也可以放心把中书省交给你了!

  这次就由你暂代中书省左丞相,主导改革一事!”

  朱文正吃了一惊,他本就是武将不喜欢从政,连连摆手道:

  “侄儿不善政务,只能出出主意,当不得大任!

  再说……再说不是还有李善长吗?”

  听到李善长这个名字,朱元璋的笑容突然打住,神情不悦道:

  “他?他还有脸来干?

  叔父已经传旨,让他火速赶回京师!”

  李善长要栽跟头,也是意料之中,只是不知朱元璋会如何处理他?

  朱文正也不想问,只是推脱道:

  “侄儿刚刚加入中书省,一切不熟,实在是不合适!”

  朱元璋却不以为然,大手一挥,霸气十足道:

  “你这么能干,你不干谁干?

  谁让你想出这些绝妙的好点子?

  有啥好担心,一切有叔父在后面照应!”

  说完,朱元璋见侄儿一脸苦相,就像个受了委屈的小媳妇,便又宽慰他道:

  “你也不要愁!

  朝中暂且无人,你是咱亲侄儿,还不为叔父多分担分担?

  再说了,叔父给你提前透个底,北伐军进展顺利,要不了多久北方就会平定。

  到时叔父要大封有功之臣,以你的功劳地位,封王是跑不了的!

  等封了王,你想接着干就继续干,不想在中书省待了,就去封地就藩,还不是随你的意!”

  听到这句话,朱文正总算松了口气,他可不愿一辈子待在中书省,还不如去地方做个吃穿不愁的快活王爷。

  一说起封王,朱元璋显得十分上心,又接着问道:

  “咱上次与你说,封地随你挑,你可想好了没有?”

  朱文正表情一呆,他本以为老朱是随口说的,哪里认真想过,只能随机应变道:

  “孩儿未曾想过,不管在哪儿,只要是叔父许的,孩儿都喜欢!”

  这一记马屁,拍得朱元璋心花怒放,更加觉得认真考虑考虑。

  老朱摸了摸胡子,左右一寻思,便开口道:

  “你征讨张士诚战功卓著,姑苏一带又是繁华之地,不如就在那里如何?”

  朱文正一想,平江虽然繁华,但自从开了海运以后,已经渐渐成长为国家商贸中心,这种地方是不可能拿来做封地的。

  与其封在旁边的郊县诸多不便,还不如找个自由自在的地方。

  他便摇头道:

  “南方湿气太重,孩儿恐怕住不惯!”

  朱元璋寻思,这不是只能往北边放了?

  其实比起南边,老朱打心底里更愿意侄儿去北边,难得一员虎将,放在南方又无大的战事,岂不是白白可惜了?

  见朱文正主动提及,老朱心里一乐,很快又想到个新点子:

  “上一次,你平定关西立了大功。

  若不是你,连北伐军也危在旦夕,不如就在西北一带守护国门。

  叔父就封你为平西王,如何?”

  平西王?

  怎么听起来怪怪的?

  朱文正一脑门子的大汗,连忙推脱道:

  “叔父不急!还有些时日,日后再说不迟!”

  朱元璋想想也是,便没有坚持,又想起改革一事,便叮嘱道:

  “你要提高官员待遇,需得谨慎,莫让百姓负担太重,先出个方案咱看看吧!”

  朱元璋到底还是放心不下百姓,生怕加重了他们负担。

  但朱文正从来就没想过在百姓身上增加赋税,便说道:

  “侄儿晓得!

  大明既然开放海运,增收商业税,自当从这些地方入手,不会拖累百姓的!”

  听到这些,朱元璋总算放心的点点头,随即又聊了几句,才满面春风的离去。

  要说起来,朱文正真是咱的福星呀,自从有了他,无论文治武功,老朱可都省心多了!

  …………

  朱文正终于自由了,第一件事就是去对面把老婆接出来。

  谢翠英这几日天天为他担惊受怕,如今一见面,自然少不了扑在怀中大哭一场。

  就连这次出了大力的苏灵儿也是站在一旁,眼圈红红的。

  朱文正一通好说好歹,总算把两位姑娘给重新哄乐了。

  回家的路上,又看到御史台官差四出,几十辆大车压着以户部尚书樊毅,吏部尚书杨思义,程宗彦为首的一干腐败官员,那场面真叫百年难得一遇。

  刘伯温在民间声望本就清廉,如今破此大案,一众百姓人人拍手称赞,对国家能够下大力整治贪官,更是叫好连天。

  当然,留给樊毅这些人的,就没有掌声鲜花了,有的只是满天如雨的臭鸡蛋。看書溂

  樊毅这些人脑袋被卡在囚车上,如同被宰的羔羊,想躲都躲不掉,一个个被打得落花流水,叫苦不迭。

  也不知道这些家伙打心底是否后悔,如果再来一次,还会这么欲望难填吗?

  等回到家中,朱文正这才发现,来家里看望他的人差点就要挤破了大门。

  这些人大多是军中将校,也有不少是受过他恩惠的书生,蓝玉、赵德胜、孙良运等人一见他的面,个个激动的热泪盈眶。

  这次实在太凶险,大伙都忍不住给都督悄悄捏了把汗。

  说起红玉的死,莫再将更是一脸唏嘘:

  “要不是孙兄机灵,意外查出王五私贩官粮,只怕是凶多吉少了!”

  朱文正使劲拍了拍孙良运的肩头,夸赞道:

  “你小子真是个人材,国家正值用人之际,这次一定要好好提拔!”

  朱文正说得可不是空话,中书省都由他暂领了,李善长又倒了台,提拔几个人上来,还不是轻而易举。

  别说孙良运了,还有罗贯中、陈劲南等人,凡是有功名在身的,一个都不会少。

  一众大老爷们在这儿寒暄,谢翠英作为一个女人,心思却很细腻。

  她想起一事,忍不住在朱文正耳边悄悄问道:

  “那个叫守文的孩子怎么办?他可是彻底无父无母了!”

  一说起这孩子,朱文正也是感慨万千,这么一个身世凄惨的幼童,胡惟庸竟然也能狠心拿来当弃子?

  既然让我遇上了,也是缘分,不能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