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历史军事>南宋之光荣革命>第一章 县尉赵过
  公元1174年,南宋淳熙元年秋,

  “赵相公,你可算醒了!“伴随着一阵强烈节奏感的摇晃,艰难的睁开眼睛后,

  看到了一名眼睛瞪得圆鼓鼓,满脸络腮胡模样的黑脸大汉,只见其惊喜的叫喊着。

  还未待魏晋反应过来,睁开眼便这名大汉如痴汉般看着自己,将自己连捏带抱。

  “你是谁啊!我这是在哪里?!等等你叫我什么?!”

  魏晋感觉这具身体极为陌生,在被这位大汉强行物理唤醒后,发出了灵魂之问,

  终于从沉重的混沌中清醒,睁开沉重的眼皮后,便看到眼前这位大汉穿着,就是标准古代打扮,带着无角幞头,右衽紧身袍衫,而口音虽似中原话,但腔调又有些怪异,掺杂些南方口音。

  我的室友可从不玩cosplay啊,不对,一年前自从室友陆续交了女朋友搬出去租房后,便没有了室友!

  魏晋想到这里后,彻底惊醒后爬起来,眼前的一幕直接冲击着他的视觉,四人寝高低床变成放在地板上的卧榻,椅凳、桌案、柜架包括屏风等,种种家具从未见过。

  随即慌乱翻找,最终彻底变成惶恐的问道,“我的手机呢?!”

  ”这是要吃什么鸡啊?我的小赵相公!俺是王府的护院张敌万,也是衙门里的都头。前日咱们在清风楼喝了十几坛流霞露后,你便醉得不省人事,俺将你抬回王府后,你就睡了整整一日一夜,任凭俺怎么叫唤,都唤不醒,泼冷水,医官扎针都不成,俺都不知道如何是好!”

  魏晋心中一沉,不就是熬了几个通宵写毕业论文,不至于此!

  但眼前这位黑脸大汉说的一本正经,完全不像是在整蛊,难道是穿越了?!

  虽然平时爱看穿越网文,又是新时代高等院校历史系本科生,对于穿越这种事情完全无法理解!

  但是一念至此,魏晋冒出一阵冷汗,坐立不安,

  随着神识越来越清晰,脑海中如同电流一般闪过,一个叫赵过的记忆无端的冒出,支离破碎地与自己原本的记忆交织掺杂。

  好家伙,由不得魏晋不信了,通过脑海中那份不属于自己的记忆,

  虽然残缺不清,但是可以确认穿越到近千年前的南宋了,

  记忆中现在的皇帝是宋孝宗赵昚,这位算是一位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当然这个“有作为”只是相对后面的几位赵家皇帝来说,作为历史系本科生,

  记得后世对当今这位的评价是“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

  魏晋又暗暗庆幸还好没有穿到北宋的靖康年间,又或是南宋末年风雨飘摇的崖山海战,

  来不及多想了,面前还有位大汉真挚的凝望着。

  “张都头,我这次着实有些醉得厉害了,有些事情记不清了,我这是在王府,你又叫我赵相公?那我到底是王爷还是宰相啊?”

  张敌万听完,关切的眼神明显夹杂着懊恼,捶胸顿足后一阵叹息,

  “小赵县尉,莫不是伤了神识,要不请府里的御医来瞧瞧,衙门里的医官定是瞧不好了。”

  说完,张敌万转身便要出门寻医。

  “哎,稍等别走,张好汉,我只是在说笑的,莫要当真!”魏晋感觉眼前这位大汉是个实心眼,但是能够确认他应该和这具身体的主人交情匪浅,

  而通过刚才的对话可以确定自己身份应是县衙的官员,虽是与皇帝同姓赵,但可不是什么王爷,而这位张都头只能迂回些问,可不能吓跑了他。

  “俺就说赵县尉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自有神佛庇佑,俺是个粗人,小赵县尉莫要再戏弄俺了。”张敌万终于放下心,迈步回来拉起一旁的椅子,坐到魏晋的身边。

  “张都头,不瞒你说,我确实有些事情记不清了,但是我确实没有失心疯,我知道我叫赵过,字改之,荆湖北路鄂州人氏,”魏晋只能把脑海中知道的信息说出,来佐证自己精神健康状况,

  “那便好,那便好,小赵县尉,那你说说你哪些不记不清了。”

  张敌万说完停了数息,竟然狡黠的笑起来了,说道,

  “不过小赵县尉,俺老张这两日给你端盆守夜的,多少有些苦劳,若想要知无不言,先答应俺两件事。”

  “可以,可以。快请说吧,张都头我都可以答应你。”魏晋此时也只能先应允了再说。

  “其一便是俺欠你三贯钱就此勾销,二则下回发俸禄千春楼你定要带俺去,每次都嫌俺嗓门大,若是这两件应得,俺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张敌万说完有些忿忿,但更多是祈求的眼神。

  魏晋听完一阵苦笑,在那个世界里自己可是根正苗红的五好青年,

  笑完又觉得这大汉当真一根筋,若是他不说又有谁能知呢,但是也只能一笑了之,

  毕竟自己占据了这具身体,还需要更快融入这个世界。

  “好说,好说,张都头,请问今年的年号是哪一年,我们所在的州府是哪里,还有殿下尊号我也记不清了。”

  “今年正是淳熙元年,俺们是在江南东路宁国府,俺们大王是当今官家的亲子魏王殿下,”张敌万得到满意的答复,说完仿佛还期待魏晋继续问。

  魏晋听完后,冷静思索下,思绪渐渐清晰,

  或许当真是老天的某种定数,他前世熬夜所写的毕业论文正是有关南宋文化正统的研究。

  淳熙元年,皇帝赵昚是淳熙十六年禅让皇位给太子赵惇,孝宗皇帝在世的儿子有三位,长子庄文太子,在乾道三年薨逝,

  而赵恺作为次子,是如今皇太子赵惇兄长,按照长幼次序,储位依次应是赵恺,然而皇帝却以赵恺过于仁厚,性情优柔难掌朝政,便越次而立三子赵惇为皇太子。

  “乾淳之治”,乾道与淳熙是宋孝宗在位时期的年号,也是南宋难得几年的太平兴盛时期,

  正当魏晋努力搜寻记忆中关于这段时期的历史,张敌万似乎也想到什么事,一拍大腿说道,

  “对了,还有件天大的事,咱们魏王殿下本是出判宁国府,上月朝廷都省有了新的差遣,殿下改任明州,就这两日便要出发了。咱们是王府的属官,应是随大王赴任的,小赵县尉已是无碍了,尽快收拾行李吧。衙门那几个捕役输了俺几吊钱,俺得去把这钱讨回来。”

  张敌万说完,赶忙向躺在床上的魏晋拱手行礼告辞,

  魏晋心想道,宋代的武夫还挺有文化涵养的,随即撑起身子,也学着张敌万的样子,双手互握合于胸前,拱手回礼。

  俗话说,到哪家山便唱哪家的歌,

  宋代以文治国,还记得北宋名相文彦博那句“君王当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足以说明文人的地位,

  而一开始张敌万叫自己赵相公,也只是对文官的奉承尊称。

  这个时代生活在赵宋王朝的疆域下,科举考中进士无可否认便是最直接实现阶级跃升的方式。

  待张敌万走后,魏晋便起身四处走动,翻阅房间内的书籍文卷,

  通过案台上的告身文书,以及往来书信,魏晋了解到了这具身体的主人信息,

  赵过本是一介布衣,今年已有二十五岁,家中虽薄有家资,但世代务农,三代都无人有功名,

  便自小勤勉读书,其算是中上之资,于三年前参加了一次州府的解试,取得了贡生的资格,下一步便是进京参加礼部举办省试,也称“春闱”,当然省试的难度也是最大的,堪称万中取一,而能过了这一关便是进士,基本踏入了宋朝官僚阶层了,

  因为最后参加的殿试,因其在皇宫崇政殿办的,所以称殿试,皇帝作为主考官,只要不胡言乱语,举止失态,模样长相过得去,基本不会再有黜落,只是定下先后名次。

  但赵过却因为曾多次上书朝廷,屡陈恢复大计,谓中原可一战而取,从而引左相陈俊卿不快,

  虽然宰相陈俊卿不至于直接下场干预,但赵过其后参加“春闱”,也不知是实力不够还是被人“潜规则”了,最终结局便是落榜了。

  赵过却从此声名鹊起,毕竟是在左相那里挂过号的,

  其好读书论兵,言古论今,屡陈天下盛衰之变,按现在的话“资深军事爱好者”,也可以说是“公知”。

  塞翁失马,名声大噪的赵过,最终被出判宁国府的魏王赵恺,辟举他做宁国府州治宁国县的县尉,

  对于赵过来说,真算是否极泰来,或许是亲王的举荐,政事堂那边也未做阻挠。

  魏晋不由得感叹大宋这个时代对文人的包容度真的是极好。看書喇

  而根据魏晋冷静下来的脑海中知识积累,通过案台上的文书告身便知道赵过的官阶是从政郎,属于文资,是从八品的选人阶官,实际差遣是宁国县县尉,职能就是掌管一县治安,司法,类似后世的工安局长,而张敌万都头的身份,应是自己的属下,算是下面“支队长”。

  在宋朝文官系统中分为,朝官,京官,选人,只有前两类才可以担当中高级官员,若是想做宋朝的宰相,硬性指标便是要有进士出身。

  殿试通过的数百名的进士中,通常只有前十几名,得以直接获授京官层级的阶官,其余皆为选人,

  虽然同为选人,但是与赵过这种没有进士出身的幕僚官来说,含金量,社会地位以及晋升速度乃是天壤之别,

  可以说进士这个出身,是晋升中高级官职必不可缺的。

  无论任何时代,还是得要有高级文凭,才能混得开啊。

  魏晋不禁戏谑,前世高考百分之六的一本率都能拿下,随即便又有些气沮,

  如今宋代的科举,可以说是高考加公务员考试的复合版本,

  且宋代科举是以诗赋经义取士,而两世的记忆交织混杂,他根本没有多少把握能够通过这个时代的“国考”。

  魏晋坐在雕花榆木的交椅上,呆坐数刻后,再次确认了是真的穿越了,随后便发出著名哲学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安静的房间内再无人回答,几声滴滴答答雨声响起。

  一声惊雷响起,将魏晋从失神的状态中拉回,看着桌面繁体行文的书信,他便知道答案了。

  “我如今是赵过,我是南宋官员,既然老天让我出现在此,那我便要代替赵过在这大宋朝,完成天下读书人终极目标,封王拜相!”

  雷声过后,窗外淅淅沥沥下起了秋雨。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