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现代言情>浮京一梦【完结番外】>第83章 番外

  这几天,京圈的十三家剧团来往密切,走动频繁,嘴里讨论的多的,还是槐京的那场大变故。

  行业协会里传来改变原先新剧团进场的投票制度的风声,几个剧团老板堆在那儿求证来求证去,最后觉得这事,并非空穴来风。

  槐京剧团这么多年下来,能保证这十几家剧团相互和平的做生意,不就是因为有那么一条垄断的不成文规定吗。

  二爷说要废了这规定,那不就是断了他们的生路嘛。

  这么牵一发动全身的变动,事关槐京半个剧团市场。

  几个剧团长一撺掇,连忙就到了吴团那儿。

  江昱成买了他手上不多的股份,把附近剧团打包送给了兰烛,他现在大事小事都不用操心了,在浮京剧团挂了个闲职,整日里喝喝茶,逗逗蛐地,提早过上了退休生活。

  等到其他几个局团长唯恐天下大乱似的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时候,吴团长才勉强收起了自己的闲适,让人给他们几个倒了一杯茶。

  “瞧几位老板, 额头上都是汗, 这么着急, 是为了什么啊?”

  ”吴团,您听说了吗,协会今年的提案,是要灭了我们槐京剧团建立的门槛,我可听说了,二爷亲自提的议案,说什么要给新人机会,不该设置这样的行业门槛,笑话,要是没有这样的行业门槛,怎么能保住我们十几家剧团的百年常青”

  “是啊。”

  吴团听了几句,听明白了,原来是来说这事……

  “吴团”

  “哎——”吴团长反应过来。

  “要说这事的受害者,首当其冲的就是你的剧团,你说你,好好的一个剧团,本来你还当家,如今却给他人做嫁衣了。”

  吴团长知道,他们说的是浮京剧团的事情。

  外人看来,浮京剧团主事人是吴团,但其实他就占那一点点的股,全靠二爷大方,上上下下的事都是交给他打理,所以看起来才像是吴团说了算。

  不过他那点小小的股份,前段时间也被二爷买走了。

  现在浮京剧团的实际老板,可是兰烛了。

  吴团长讪讪,他推辞到“我还好我还好。”

  "您还还好呢,你给剧团打理了这么些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怎么能说给就给呢?"

  “是啊,你这口气怎么咽得下!”

  吴团长心虚∶其实……二爷给的钱,足够他咽的下。

  “今个怎么说,你也得带着我们,去二爷那儿,讨个说法。”

  吴团一听要去找二爷,连忙阻拦人,"哎——哎、诸位剧团长,有话好说,有话好说。"

  那几个团长早就看出来了吴用的迟疑,挥了挥袖子∶ "你不去是吧, 好, 你不去, 我们自己去”

  “不至于不至于——”吴团长在后面高喊,连忙放下自己的紫砂壶茶杯,踉踉跄跄地跟上。

  什么情况,他们跟二爷较劲,这不是自找麻烦嘛。

  +

  剧团协会的会客厅,高高低低地坐了十几家剧团的剧团长。

  正厅正前方的桃木色桌子上,江昱成一手托着太阳穴,慢条斯理地看着助理在那儿沏茶。

  虽然来的剧团长们都气势汹汹,但真见了江昱成,见到他眉眼下压制着的那份冰冷感,一时间都噤了声。

  只剩几个年岁长的,胆大的,也是挑这事的几个刺头,还能斟酌着问到,“二爷、您也知道,戏曲行当是一年不如一年,市场萎缩、江河日下的,我们几个的日子过的,是一天不比一天了……”

  “是啊二爷,您家财万贯,吃的绝不是只有这一碗饭,这提议对您来说没什么,可是对我们来说,是天大的事,若是您准了,往后京戏在槐京,可就没有门槛了!”

  江昱成端着个茶碗,手指摩挲着紫砂上隐约的磨砺感,“诸位大动干戈的让我过来,是为了跟我诉这苦”

  他眉头微皱,似是对这些老家伙绕来绕去也绕不到重点的表达方式不爽。

  江昱成坐直身子,伸手捞过一杯茶∶ “既然大家都在这儿, 那我也不跟大家盖拐弯抹角了, 我做了这代理协会会长以来,从来都是挂了个虚名,有什么事,也都是问询这各位的意见,这十年来,咱们也都共分市场,互不干涉,各位的明争暗斗,我从来都也不管,也知道大家都是开门做生意,做生意的,无非对自己的利益,看的最重。只不过这一条,新入行的剧团要其余十三家剧团首肯的规定,实在是太过于迂腐,这条,我看,是撤了比较好。”

  “这…”其余的剧团长看到江昱成明确的表了态度,纷纷不解,“二爷,您这是做什么,这条规定,保持着我们几方荣誉啊,您说撤就撤,这往后要是再有新入槐京的剧团,我们可就拦不住了

  “拦不住就不拦——”江昱成出声打断,“做生意凭的是自己的实力,自己的能力,而不是怕长江后浪汹涌,而故步自封地建起高高的堤坝,诸位老板,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我们自然是欢迎更新鲜的血液进来,促活这陈旧落后的市场规则,而不是毫无危机感地只顾着蚕食眼前的市场。”

  "二爷,二爷, 槐京不需要这些所谓新鲜的血液, 不需要这些在冬日到来之前迁徙进来取暖的孤鸟,这是您说的,是傅老先生把协会代理会长交给您的时候,您亲自站在这梨园行当的老祖宗面前说的,您说您保我们十年无虞……"

  江昱成微微下垂的眼睑微微颤动,染上虎口杯上的一层氤氲∶“十年无虞,我没有做到吗?”

  这话一出,堂下一片雅雀无声。

  算算日子,不多不少,算上过去的半年,刚好十年,他的确是保了这个市场无风无浪的过了十年。

  最年长的一个剧团老板心下一横,“二爷,我们从前受你照顾多有感激,可你说到底,也不是这行的,要说梨园行当,我从事三十年的京剧生意,从事的时间年限比你的年岁都长,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多,你如今一个人,就拍手把这事定了,未免也太不给我们面子了。”

  吴团听完这话,心里七上八下的。

  他大气都不敢喘,这位剧团长平时就性格倔强,说话直接,但是他没评估好厉害关系啊。

  当初搞西洋剧团的那伙人要挟傅老先生解散槐京京剧时候,是江家二爷拿了自己的钱出来填补了这窟窿,挡住了这一难。

  若不是凭借着他母亲和梨园还有那点感情,他犯不着放着赚钱的生意不做,还要陪着他们做梨园行当这来钱慢产销低的行当。

  没了他,槐京的几个剧团也不会来钱有这么容易。

  不能因为二爷说要撤了进梨园行当的门槛触碰到了他们的利益,就开始翻脸不认人了,开始倚老卖老了。

  吴团担忧地看了一眼江昱成,他手里依旧端着个小瓷碗,神色未有变化。

  他越是冷静,就越是生气。

  吴团都要急的跺脚了,他已经给小芹消息了,让小芹务必第一时间找了兰烛过来。

  等会二爷发起火来,他怕那帮老头子连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更怕他拦不住二爷,这弄不好就擦枪走火的,场面太难收拾了,必须要叫阿烛姑娘来。

  “我不能一个人说了算”

  果然,下一秒,江昱成把手上的杯子往桃木上一置,水波荡漾了一圈,洒了不少出来,“我在槐京只手遮天,你第一次知道"

  “这规矩是我定的,定的时候没问过你们意见,如今撤了,更不用问你们意见。”

  剧团的几个老剧团长一时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面面相觑一番之后,甩了甩袖子,气愤到,“好一个江家二爷,你既然已定,不把我们放在眼里,那我们今天,正式当着协会成员的面,说一句,从此以后,槐京十三家剧团,就没有我们了”

  说完,几个人就要往外走。

  槐京十三家剧团都捆绑了三十几年了,谁退出都跟断臂断腿似的,其余的多少都会收到牵连,哪能说走就走。

  这几个剧团长吃准了这点,威胁着江昱成。

  "二爷二爷"

  吴团脚一跺,忙上前,“二爷二爷,您三思啊,这三个剧团长可是槐京最老牌的京剧戏班子,这一出走,往后槐京各家剧团平分秋色的局面可就是要被打破了,大伙都会人心惶惶的,二爷,二爷,您得三思啊————”

  吴团这头拼命劝着。

  江昱成却慢条斯理地驱赶着茶汤上的氤氲水汽。

  他掀了掀眼皮,看了一眼被其他人拦住的那几个剧团老板,高声道,"如此, 槐京十三剧团从今往后只有十家了,几位老板莫拦,少一个剧团,年末分场子的时候,也少分点,不是吗?”

  他起身,背着手站在厅堂中,“这是好事。”

  要走的剧团长本想吓唬吓唬江昱成,可见他的样子,是真的一点在乎他们的样子都没有,他们僵硬地站在那儿,脸上神色挂不住。

  江昱成偏偏还做了个请便的手势,引得他们只得迈出那协会的高门槛。

  “如此,还有别的异议吗”

  留下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最后都低着脖子摇了摇头。

  江昱成站在正厅门下,长身玉立,环顾一圈∶

  “如此,协会之间帮扶携带,培养良才,把从前那套任人唯亲,溜须拍马的作风给我弃了,往后槐京城的梨园,欢迎所有有能力的人,不问出身,不顾来处,只要有真材实料,不管你是当角,还是当老板,槐京十个京剧班子,都敞开大门欢迎!”

  ¥

  兰烛这头急急忙忙地往协会敢去。

  兰烛听到小芹说,吴团长给她电话,说那些个剧团长都在协会那儿,来回去请了二爷几次。

  二爷说废了那剧团的门槛,几个剧团长谁也不同意,这会人都在协会呢,在那儿僵着呢。

  只是兰烛赶到的时候,刚好看到愤愤不平从协会出来的几个剧团长。

  她眉头紧皱,再往前走的时候,看到了江昱成停在外边的车。

  再有半刻,江昱成就从里头出来了。

  他往外走的时候,一身锋利西装迎风,眉眼压迫感很重,带着里头穿堂风越过的寒气。

  兰烛连忙迎了上去。

  江昱成的锋利在看到兰烛的时候,一瞬间尽数消失。

  他往车这边过来,看到兰烛,没等兰烛先说话,他就脱了自己的外套给她穿上,“外头风大,怎么不去车上等我。”

  “二爷——”兰烛想要说些什么,江昱成却打断她,“去车上说。”

  他走到侧面,给兰烛开了车门,绅士地帮她用手垫着扶着车顶,而后自己才走到另一边,开了门,坐下来。

  他单手整理着自己的袖子,余光扫过兰烛,“老吴告诉你的?”

  “嗯。”兰烛点点头,“二爷,您怎么不叫我?”

  她语气里甚至还有些担忧。

  江昱成整理好袖子,伸手,微微捏了一下兰烛因为着急而有些发红的脸,“叫你做什么,小事。”

  兰烛“您把新设剧团的门槛撤了”江昱成“嗯。因为这事,让你吃了不少苦头。”

  兰烛想起前段日子,她闲暇时跟江昱成回忆过去,说她要在槐京新建一个剧团有多不容易,槐京的十三家剧团报团取暖,只要他们不松口,外头的人,就休想分到一杯羹。

  她只是当做回忆来分享,江昱成却听进去了。

  从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来说, 槐京这十三家剧团的垄断地图虽然保障了他们自己的利益, 但是从源头上扼杀了鲶鱼效应,更是阻挡了源头活水。但要推翻这制度,不知要动到多少人的蛋糕,谈何容易。

  兰烛知道江昱成顶着的压力,“二爷,您这是……”

  江昱成伸手牵过她, “上次听你去高校展演,回来后说起京剧演员的职业发展, 说在戏剧文化氛围最好的槐京里,一个演员想要出头尚且就难,更别说转行做就剧团老板了。

  兰烛的确说过,若不是有曹老板,她更不可能在槐京能立下自己的一个剧团来。

  江昱成“这样的生态不好,资历技艺是吃饭的底气,但进入这个市场的门槛,不应该只掌握在这十三家剧团长手里,没有道理说新入的剧团非得通过老剧团的同意的,市场早就被他们分完了,多一个对他们没好处,怎么可能还准许新人进入呢。不废了这规矩,这些老家伙,是不会让新人入场的”

  兰烛听完这话,想起从前。

  从前兰烛一心要凭借自己,在槐京留名的时候,江昱成站在高位,睥睨地告诫过她∶

  “春天一到,来槐京城的人像匍匐在蜜果下的蚂蚁,满脸都写着希望,好像这儿,就是他们翻身的天堂,但是鲜少有人知道,挨不过冬天冻死在年关大夜无法回到故乡的人比比皆是……”

  她那个时候心骨傲气,不信那荒诞的传说,不信那句——

  “没有人,可以干干净净的离开槐京城,就连死后的灵魂,都不可以。”

  再往后,她知道槐京城,从无公平可言。

  而如今,他却大方地给每一个想要踏进这一行的人发了一张邀请函。

  只要有实力,有能力, 槐京的民营京剧行业, 再也不能以要获得曾经上位者的许可而作为参与这场游戏的必要条件了。

  只是以此作为代价……

  兰烛想起刚刚出走的几个剧团长,担忧地问到“那几个剧团长,他们出走——”

  江昱成“出走正好,你上次去学校任教的时候,不是觉得有几个苗子挺好的吗”

  兰烛“啊您是想取而代之。

  江昱成弯了弯唇角“当然,我是商人,商人不能放弃自己的利益,对吗”

  兰烛随即一笑“那几个局团长,估计是要气死了。”

  江昱成挑挑眉“不用他们说,我也不想带他们玩了,槐京市场的更新换代本就是不可阻挡的,逆势而为后面隐藏的是看不见的危险,愚昧的人不懂这个道理,早早踹下船去,我的船,才能开的更远。”

  兰烛“不愧是江家二爷。”

  江昱成低头浅笑,“阿烛,你应该说,不愧是我的男人。”

  兰烛推搡他,她往窗外看去。

  又快到了一年的除夕。

  雪纷纷扬扬的下着,外头来往车辆热闹。

  车子经过槐京南站。

  绿皮火车轰隆隆地直达, 她抬头看向那古老的城门墙上, 明末大家的亲笔写着"槐京"二字, 心中感触万千。

  三年前,她就站在这牌匾下。

  她畅想过或许那些个在万家灯火的炊烟中慢慢展开的故事里,她也是其中一个主角。

  她为了能来槐京,能站在槐京剧院的舞台上,吃了不少苦。

  她对他说过,她三岁学戏,六岁上艺校,且不说吃的苦和受的难,光是放弃了所有的成为任何职业的可能性这一条,就能孤注一掷赌上她的一生了。

  等到她真的上过槐京剧院后,她开始四处做一些公益的授课和京剧的宣传,为的就是让那些对这一行业有所热爱的孩子,都能保持那份初心。

  她也曾对江昱成说过,她想要让每一个心里有偏爱有执念的人,都有一个上台的机会。

  江昱成记得她说过的每一句话。

  如今,他大方地给每一个想要踏进这一行的人发了一张邀请函。

  她站在鹅毛大雪中,充满希冀地看着这古城。

  江昱成解开自己的围巾,裹在兰烛的脖子上,低头看到她眼里的新世界。

  他手指摩掌她的指腹,问到

  “阿烛,新的槐京城,你可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