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玄幻奇幻>大玄读书人>第120章 以张对张
  张华池一诗惊动天下,直接把祭月诗会推至高潮,文人们争先道贺,群众们喝彩连连。

  皇宫中。

  天帝问了一句:“张华池这首大作,此次计算在何地?”

  “启禀陛下,是邻道郡。”

  天帝蹙眉,这道州想把大玄国文气最大一份划至距离道州最近的一个郡,倒是一点不矫情。

  “众爱卿说说,谁能胜了道州张华池?”

  “诗文宫大儒定能胜之。”

  “陛下,道洲明显有备而来,若是以大欺小,难免落下口舌。”

  “臣附议,且,即便请出诗文宫大儒,也不见得能赢,诗出八月还多半,当今世上,出世之诗能胜过的寥寥无几…”

  “陛下,张华池这首诗,可为八斗榜最强,想要即兴作诗胜之,难如登天。”

  天帝挥手道:“罢了,想当年我大玄国也去道洲诗会夺了头名,权当礼尚往来了。”

  “陛下英明。”

  天帝忽然看向身边的厚德大儒,问:“厚德先生认为,楼兰先生可行?”

  厚德先生叹气道:“若是有准备,可诗出八月,关键这半轮明月不好出。

  他诗才极高,但诗词之道,也讲究感觉,并不是每次都有佳作。”

  天帝颔首认同,只差一点就上了九斗榜的诗作,在年轻一代,很难遇见对手了。

  厚德先生又道:“祭月诗会化分文气,是为了大玄国下一代准备,年轻人的主场,陛下切不可让老一辈出面欺压,赢了让人不耻,输了不仅丢了名声,脸面也丢尽了。”

  “朕,明白。”

  此时,皇宫外。

  儒洲张华池起身,随即运用修为朗声道:

  “听闻楼兰先生诗词无双,不知今日能否有幸得见先生大作?”

  各方非大玄国的势力嘴角勾起,大玄国对那楼兰先生藏着掖着,明明两首佳作却不上诗文榜,肯定有什么秘密。

  张华池以这种方式逼出楼兰先生,是这些人早就谋划好的。

  只要那楼兰先生光明正大出现,想把对方的诗词压住不上诗文榜,那就难如登天了。

  只要那首“从军行”出现在诗文榜,各方势力就能明白其中玄妙之处。

  张华池话音刚落,“在水郡”某位女子提笔写下一首词,随后天上便多出八轮明月。

  大儒声音及时传出:

  “大玄国,在水郡,有女楼澜,词出八月,入诗文八斗榜。”

  轰隆…

  人群中炸窝了,原来楼兰是楼澜,真是一位女子,诗出八月,足以证明她的身份了。

  皇宫中的厚德大儒有种目瞪口呆的感觉,就连天帝也是这般。

  天帝随即大笑道:“好,楼澜先生之词,朕很喜欢。”

  虽然大玄国还是输了,但输了半月,没有被压着打,这就很体面了。

  突然。

  有大儒运用手段传出楼澜的声音:“我,不如楼兰先生。”

  轰隆…

  人群再次炸窝,这是什么意思,大玄国竟然有两位楼兰先生?

  儒洲这边人的脸色也很奇怪,道洲盈若道姑撇了一眼宁锦所在方向,若有所思。

  此时。

  宁锦摸了摸鼻子,这世间巧合之事,也莫过如此了。

  宁锦望着天空中最高最亮的明月,心里感慨,本想用一首“明月光”,谁知这张华池太厉害,能吊打几百个宁某人。

  可惜啊,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姓张的在厉害,也有姓张的能吊打,以张对张,也算对张华池的的尊重了。

  “不知今日,能否有幸得见楼兰先生大作!”

  天地间再次响起张华池的声音,他非灼灼逼人之士,奈何此时非做不可。

  宁锦突然起身,道:

  “多多,老爷的破笔丢过来。”

  嗖的一下,灵笔被许多多丢歪了,幸亏宁锦眼疾手快接住了。

  李乘风激动的满脸通红,好像是他即将人前显圣。

  崔娘子则是一脸平静,她女儿确是和李乘风一般无二。

  宁锦运用修为朗声道:

  “边城,宁锦,请赐教。”

  宁锦说罢提笔:

  “春…”

  一字落下,这方圆之地慕然起了清风,文气去雨水般洒落大地。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一句落下,宁锦脚下就出现一轮明月,把他拖了起来。

  这一句同时出现在宁锦的皮肤和天空中,宁锦要借助张若虚的大作破境。

  下一刻,一轮明月升起,在宁锦上空安静的漂浮,似等待什么。

  众人惊愕,一句便出现一轮明月,到底何等的诗词才能这般?

  宁锦再次落笔: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又见一轮明月升起,同样漂浮在半空静止不动。

  起首四句,就两现春江,两现明月,两现潮,两现海,交错叠现的景象立刻把人带进一个神奇美妙的境界。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忽然,文气自四面八方涌入此地,犹如朦朦胧胧浓雾,犹如翩翩起舞的仙气。

  宁锦极速行笔: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只见宁锦背后出现虚影,伸头望着宁锦所写的诗作。

  “诗词圣贤?!”

  有人惊呼,一首诗竟让诗词圣贤的虚影出现观摩,这种情况,多少年不曾出现了?

  宁锦继续: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崔娘子忽然看向仿佛浑身发光的男人,相思明月楼吗?只怪她是个唯心剑修,哪懂其中玄妙。

  “好,妙,善…”

  皇宫中出现诗文宫大儒的身影,一脸陶醉,连连称赞:看書溂

  “何等赞美都不为过。”

  长公主殿下已经压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与激动,赶紧看向天帝。

  皇帝连忙道:

  “快快给先生赐座。”

  诗文宫大儒刚坐下,又忽然站起来,嘴里轻声念着: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诗文宫大儒突然老泪纵横:

  “此诗…此诗…当为此间第一等,生平得见,死而无憾了,死而无憾了。”

  天帝也是一脸陶醉,但所说诗词品鉴,肯定不如诗文宫大儒。

  天帝连忙道:“还请先生说出其中之好,让朕与百官共赏。”

  诗文宫大儒道:

  “老夫一时无法诠释它的好,需慢慢品鉴,这首词,整齐为基调,错乱显变化。

  整首诗三十有六,分九组,四句一组,一组三韵,另一组必定转用另一韵,象九首绝句,当真妙不可言。

  起承转合皆妙,文章气韵无穷,春,江,花,月,夜,人,诸多主题错落重叠,伸缩变化,当真让人目炫五彩,浑然忘我啊。

  一轮江月可写如此凄美多情,叹为观止,叹为观止。

  此诗一出,必将悬挂九天,照耀诗道万古路,催生璀璨诗国,此乃大才,此乃大善!”

  皇帝乐呵的大笑道:“好,好,好,朕事后定要与先生一同细细品鉴此诗。”

  诗文宫大儒突然皱眉,随即摇摇头,“此等好诗,初见时,需安静品鉴,时机成熟,众人各抒己见,老夫要自己品鉴,陛下请便。”

  长公主殿下憋笑,她这位皇兄,喜欢用别人的见解在文武百官面前夸夸而谈,又不是一次两次了,许多大儒是不待见这点的。

  天帝失落的摇摇头,随即看向长公主殿下,微笑道:

  “朕应与楼兰先生一同品鉴品鉴,事后朕要在诗作上留下朕的名字,以示尊重。”

  “我儿没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