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玄幻奇幻>大巫(江甯)>第108章

这天下散了,大周天子本就摇摇欲坠的威严也跟着散了个干干净净。

“乱臣贼子!”姬昊气的差点儿咬碎了后槽牙。

姬元煦道:“不过是将野心摆在明面上罢了,父皇莫气恼。便是不自立也未必见得他们有多敬着父皇。但无论如何,大周都是正统。父皇亦非贪酷暴虐之君主,百姓即便对大周朝廷颇有微词,但相比之下他们更恨挑起战争的门阀。”

姬昊闻言,心下稍安。

姬元煦见他眉目略有舒展,话锋一转,继续说道:“不过话说回来,门阀们既已明着反了大周,便也不会再顾忌什么君臣之礼,即便大周实际统辖范围与过去无异,但处境却更加危险。因为象征君权的传国玉玺,还有这传承几百年的大周皇宫,是权力的巅峰,没有任何一个门阀能抵住这诱惑。”

大周不再是这天下唯一的主,而是门阀眼里的肥肉,是逆水而行的小舟,不进则退。姬昊终于认清了这个现实。

“煦儿上的折子,朕看了。”姬昊的声音有些苍老沙哑,姬元煦忍不住抬头看了眼他的父皇,鬓边生了白发,脊背佝偻着,不知是哪个瞬间开始父皇就憔悴了很多。

“煦儿有鸿鹄之志,朕心甚慰。但煦儿也该明白,自古变法革新者皆无好下场。远的且不说,只说……”姬昊顿了顿,像是用尽全身力气方才敢提起那个名字:“只说隐太子落得那般下场,你不惧么?”

姬元煦忙跪倒在地,拜道:“父皇是大周之主,为大周殚精竭虑,夙兴夜寐。儿臣身为长子,理当为父皇分忧解难。若使大周强盛,儿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大殿之中静的针落可闻,沉寂持续了好一阵。姬元煦感觉头顶有一双眼在盯着他看,压力罩顶,他额头沁出汗来,不敢抬头。

许久之后方才传来一声沉重的叹息。

“朕,允了。”

姬元煦抬头,目光愕然,很快他便调整过来,再次拜道:“父皇圣明!”

此刻姬元煦的心绪有些复杂,他好像又看不懂他的父皇了。

自秦阳归来后他便着手准备变法革新一事,但他心里清楚,父皇并不愿过多提起隐太子,对隐太子革新的法度避如蛇蝎。更不愿旁人提起过去旧事,不愿旁人拿他同隐太子做比。毕竟他得隐太子庇佑方得在深宫中活命,但却未能将隐太子的思想发扬光大。

他心里虚。

但大周形势不容乐观,此事不可再一拖再拖。姬元煦和宋镜敛为这封折子日日斟酌,生怕哪句说的重了,叫父皇不悦。折子写好后,又一直等不到一个合适的时机。直到楚司珏自立楚国,各地门阀纷纷效仿,大周国已不国之时,姬元煦方才上奏陈表。饶是如此,他仍觉此事艰难,必要费些心思方能说动父皇。可没想到事情之顺利出乎自己的预料。

“煦儿年纪也不小了……”姬昊盯着姬元煦看了会儿,吩咐道:“杨泉,拟旨。”

他缓缓开口:“今天下动荡,国本动摇,朕有愧于姬氏先祖。社稷不稳,当立元储,抚御内外。皇长子姬元煦,天资聪慧,人品贵重,怀忧民之心,以社稷为重,深肖朕躬。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分理庶政。布告天下,海内闻之……”

“父皇!”姬元煦一脸错愕。

杨泉见他愣住,忙小声提点:“太子殿下,还不快领旨谢恩。”

姬元煦泪盈于睫,俯身拜倒:“儿臣,必不负父皇所期。”

姬元煦乃大周元后傅皇后所生,正统嫡长子,他承继太子之位顺理成章,无可挑剔。除了甄世尧一党之外,朝野上下并无异议。因秦阳之事,甄世尧在朝中势力再次被削弱,他也不想在这个时候与姬昊再对上。何况他便是有心,他那外孙姬元曜却并无此意。他强硬扶其上位也捞不着什么好处,便也只能忍下这一局,卖姬昊一个好儿。

立皇储乃朝廷大事,姬元煦继太子位,入主东宫后,便有大臣上表,奏请皇帝为太子擢选太子妃。

姬昊还不知道这些朝臣心里打什么主意么,太子乃未来国家之主,各家还不卯足了劲儿往东宫塞女人。

他让杨泉将国都中各家适龄小姐的名册拿来瞧了瞧,翻来覆去瞧了几遍,并无合适的人选。

姬昊摁了摁眉心,叹了口气:“煦儿若变法革新,太子妃的人选便要仔细斟酌。清贵之家的闺女虽是良配,但于朝中根基不稳。贵族之家倒是枝繁叶茂,但却未必全力支持煦儿。思来想去,朕觉得不如选个武将之家的闺女。如今大周这等形势,必有兵权在手方能自保。”

杨泉笑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太子殿下若知陛下为这桩婚事如此操心,必要心疼陛下的身子了。”

姬昊摆了摆手:“煦儿跟着宋镜敛读书,旁的心思没学着,倒学了一身文人的硬骨头,和傅氏一样,脾气倔。如今又欲行变法革新之举措,朕若不多护着他,只怕他才迈出一步就给那些老东西啃食殆尽。变法者皆为孤臣,朕不想他重蹈隐太子覆辙。”

“有陛下支持,太子殿下的路也能走的顺遂些。”

姬昊点了点头,想到什么似的,他“啧”了一声,道:“南平关大都督赵平都家里头是不是有个闺女,前些年朕还听煦儿提起过。当年西戎强攻武威城,那闺女流落碧水关,在城下说动百姓与西戎军对抗,不仅助顾家军保住碧水关,还救了百姓的命,巾帼英雄的名头都传到国都了。”

杨泉笑着回道:“可是呢,奴才也听说了。太子殿下对赵家小姐赞誉有加,只不过那赵家出身微末,虽眼下手握重兵,身居高位,到底底蕴差了些。赵小姐不如国都贵族之家的小姐有成算,恐压不住太子妃之位。”

姬昊指尖敲了敲桌子,眯眼说道:“这闺女有胆气,却未必有心机,宫中豺狼虎豹,是有些压不住。不过倒也无妨,煦儿力主变法,又初涉庶政,理当以国事为重。立太子妃助其打理东宫庶务便可,暂不宜大张旗鼓擢选侧妃,待形势稳定下来再行商议。”

“陛下英明。”

国都关于太子擢选一事已经议论了多日,姬元煦这几天焦头烂额,他并不想娶太子妃。但身居此位,许多事便由不得自己。他忽然体谅了当初顾兰西的心境。

只是这事儿没发酵起来,反倒是宫里直接下了旨,立南平关大都督赵平都嫡长女入主东宫。

姬元煦唯恐自己耳聋眼花,将那道赐婚圣旨来来回回看了许多遍,只觉脚踩棉花似的,浑身轻飘飘。

他飘到姬元曜府上,神魂方才归了位。

“如若不是确信父皇不知我们同赵家的关系,我真要以为这圣旨是父皇的试探了。”姬元煦到现在都不敢相信,这天大的好事儿会落在自己头上。他心情有些复杂:“虽然父皇醉心算计权势,但父皇待我却是发自真心的好。自天下大乱之后,父皇似乎变了许多。”

姬元曜忙着侍弄他新得的一盆兰草,闻言掀了掀眼皮,道:“人性复杂善变,大周今昔不同往日,父皇虽爱算计,但还不想大周亡国。何况皇兄是父皇的嫡长子,打小就是父皇亲手带大,行事又无过错,父皇自然心疼皇兄。”

“当然,更重要的是皇兄无权,至少表面看来皇兄不结党不营私,是父皇眼里的纯臣。皇兄又懂示弱,让父皇以为皇兄只能依附他而生存,不会威胁到他的君权,这便打消了父皇的戒心。若皇兄手握实权,父皇岂敢让皇兄与武将之家联姻。”

“可不管怎么样,父皇终究还是赞同变法革新。”姬元煦道。

姬元煦对姬昊的感情颇为复杂,年幼时姬昊是真心实意教导他,舐犊情深,姬元煦能体会得到。而姬元曜打小身子骨便弱,姬昊虽有关心,却并不亲近。所以很多事情姬元煦是当局者迷,姬元曜却旁观者清。

“皇兄,父皇待你的确不薄。但皇兄也该明白,帝王无情。父皇之所以支持皇兄变法,是因为大周已经到了真正危难之际,不进取便灭亡。自古变法者哪有什么好下场,眼下皇兄尚还构不成威胁,又一心为国,父皇自然乐意支持。可若有朝一日皇兄的存在威胁了父皇的君权,皇兄以为自己能全身而退么?”

姬元曜放下手里的兰草,拿帕子擦了擦手,道:“我是局外人,看得清帝王冷血,父皇自私。隐太子殿下待父皇不薄,你我心里都清楚隐太子之事或许另有隐情,可自父皇即位后却从未提及此事。当年跟着隐太子的人以为父皇是站在隐太子这边的,也不是没提过重修隐太子旧法,可父皇应了么?并没有,甚至隐隐有打压之势。”

“……当然我也不是挑唆皇兄同父皇的关系,只是希望皇兄不要将希望寄托在父皇身上,变法图强之路艰难,皇兄只有更强大,才能护得住身边人。国都暗潮汹涌,皇兄若娶了师姐,能保她一世平安么?”

姬元煦如同被兜头浇了一盆冷水,强烈的喜悦过后,他终于抽离出来,心也跟着往下沉了一寸:“我会害了赵家!”

姬元曜道:“但圣旨已从国都出发,再无更改。”

姬元煦拳头紧握,目光灼灼而坚定:“那我便尽我所能,保护赵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