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耽美小说>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34章 秋收忙起来

  还没等到第二天,晚饭的时候,杨大婶跟翠花婶子就来了,端来了家里做的小鸡炖蘑菇。

  这是翠花婶子做的,她手艺倒是不错,而且杨大婶杀了五只小公鸡!

  都是当年长成的那种。

  鸡肉嫩的很。

  而且做了小米捞饭,还走了尖椒炒鸡蛋,另外就是一盘爆炒小青菜,温润这里有现成的油炸花生米,凑够四个菜,乐呵呵的两家人凑在一起吃。

  翠花婶子在照顾孩子们吃饭,杨大婶则是问温润:“我们俩看看你打算席面上都有啥?那头猪倒是用得上,其他的呢?”

  “我打算开十二桌,外面摆十桌,屋里头摆两桌,买十五只小鸡,一桌上一只,再买十五条大鱼,同样的一桌一条,做个尖椒炒蛋,来个小葱拌豆腐,对了,再来大白米饭!”温润道:“做个红烧肉,素烧冬瓜!六道菜,六六大顺么,希望我以后能顺顺利利。”

  温润拿出来五十两银子,都是散碎银两以及铜板,这地方很少能有银子花,都是铜板居多。

  温润特意挑了五贯铜钱,一贯足足一千枚。

  因为吃过了这顿饭就要秋收了,故而温润打算做的油水大一些,给大家鼓鼓劲儿。

  成了举人之后,温润的底气更足了一些。

  “这么多?”这标准,也太高了。

  杨家三口人都很惊讶的,温润倒是不觉得:“马上就要秋收了,做多点油水大的给大家伙儿补一补吧。”

  “行吧!”温润成了举人,他说的话,杨大婶也觉得有道理,就收下了钱:“家里还有点青菜,青菜不用买了,用自家的就行。”

  “嗯!”温润点头:“钱不够了再跟我说,我家现在不差钱了,我还得弄个好一点的宅子,以后也是举人老爷了。”

  “肯定的啊!”杨家两口子支持他。

  那边,翠花婶子已经吃好了,她提了借一些桌椅板凳的,农家人吃席就是如此,谁家也没准备十个八个的桌子啊,都是办席面的时候,大家抬桌子,搬椅子的,吃完了再还回去就行了。

  温润立刻就道:“吃席的时候,让大家自己带碗筷来,盘子啥的,吃过了,有富裕的都带回去。”

  他准备的多一些,连吃带拿,他不缺这点菜,但是他准备的菜油水大,这些人拿回去,再兑点什么菜,还能吃两顿,这对要干重活的村里人来说,是个很好的事情。

  “这么拿,那得多少东西啊?”杨大婶觉得太过了。

  “拿吧,那些剩菜什么的,到时候我们也吃不了。”温润道:“何况,大家马上就要秋收了,给多点油水吧。”

  “行吧!”

  说是明天中午吃饭,可实际上,当天晚上,杨大叔就出门去了,一共才二十几户人家,他都走到了,通知到了。

  张大娘吃过了晚饭,就带着儿媳妇过来,跟杨大婶姐妹俩,先把猪给解了,忙活了半宿,温润都不好意思了。

  杨大叔回来之后,将孩子们带去了他家休息,温润也跟着去了。

  他跟杨大叔和孩子们住了一宿,家里给杨大婶她们一群妇人们住了一夜。

  第二天早饭就美了,大骨头汤,煮的竟然是小馄饨!

  猪肉大葱馅儿的,虽然没有虾米和紫菜,但是汤鲜味美啊!

  吃饱了之后开始干活了,就连温润都派了个活儿,他要在西屋,也就是他那临时小学堂里,写字儿,顺便看着点王玫,她太小了,只能跟在哥夫身边,这会小姑娘坐在炕上,正安静乖巧的玩一个红头绳。

  杨家的小儿子陪着她一起玩,俩孩子颇有点两小无猜的意思。

  温润则是铺了一张大纸,他没写字,写了这里没几个人认识的,他要设计一下自己家的新房子啦!

  因为他打算秋收之后就动工,请县城里的建筑队来,当然,村里人也要帮忙的,嗯,他还要去县衙一趟,将莲花坳的赋税和劳役都转到自己的名下。

  以后家里有个什么事儿,就能光明正大的开口要人帮忙啦!

  他是受了气,委屈的那个,想必县令大人不会不同意……。

  温润设计自家新房子的时候,外面负责接待的就是张大爷跟杨大叔俩,莲花坳人少,大家彼此之间都认识,见了面就是聊天,主要是张大爷,将二十户人家的当家汉子都请到了屋里头,温润的卧室,火炕上已经坐满了人。

  张大爷说了,赋税和劳役的问题,听说温润成了举人还能有这样的好事儿,二十几个汉子激动地眼睛都红了。

  “这是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

  “那以后来老王家干活就行了呗?不用去干苦力了!”

  “当然啦,以后咱们就给举人老爷服劳役啦!”

  “温润、哦,举人老爷人那么好,以后咱们可享福了。”

  “老王家祖坟冒青烟了啊!”

  “都干啥活啊?”

  “除了盖房子,老王家还有啥活儿?他们家也不种地。”

  众人纷纷高兴地道:“可不是么,就算是种地,帮他们家种收就是了。”

  “是啊,总比去疏浚河道、修整城墙好啊!”

  “他们家能有什么活儿?最多弄点羊草,喂一喂牲口。”

  温润的形象在莲花坳是很好的,人性格也好,还教导孩子们,这莲花坳谁家不说他的好?这下子更是成了大家嘴里的“大善人”了。

  赋税跟劳役,是百姓们承担的重负,只要减掉了,以后日子能不好?

  孩子有了未来的希望,自己未来的日子也有了指望,这帮人高兴坏了。

  以至于中午开席之后,温润出来跟他们一起吃饭,好多人来敬酒,温润自己准备了一个小酒盅,而其他人都是用的酒碗。

  他占便宜了!

  “举人老爷就是会喝酒。”张大爷指着他哈哈大笑。

  温润不好意思的道:“父老乡亲们太热情了,这一碗一碗的我可喝不下去,耍个滑头。”

  不过没人怪他,反倒是觉得有趣儿。

  饭菜上来了,全村人吃的满嘴流油。

  甚至还有人拉着自家的孩子,指着饭桌子道:“好好读书,以后也给咱们考个秀才举人的回来,这就能过上好日子了。”

  等到吃过了中午饭,回去的时候,男人扛着桌子,女人端着盆子,里头一下子的大白米饭,孩子端着盘子碗,里头一下子的菜!

  温润说了,连吃带拿,就算是庆祝他中举了!

  打发走了人,温润依然是要照顾孩子,顺便画自己的设计图,张大娘杨大婶她们一群妇人,把后厨房收拾干净,甚至连晚饭都给做好了才走。

  当然,杨家的人没走,温润留下他们吃晚饭的,但是帮忙的妇人,温润一人送了一条腊肉。

  这东西能放的时间长,做饭的时候,切一块进去,炒个青菜也能有很多油水。

  两头猪剩了两个猪头和八个猪蹄子,晚上也让杨大婶给做了,不做不行,这东西放不住,坏了就浪费了。

  温润将一半的猪头肉,送给了老杨家,这东西油水大,做熟了之后,哪怕是凉着吃也可以。

  又送了一大盘子的凉拌猪耳朵,一大盘子的猪头肉给老张家,就是村长家。

  猪蹄子八个,就没送人,给孩子们啃了。

  还剩下的东西,温润就没分人,而是在第二天,跟三个孩子一起,打开东西看了半天。

  偶其实布料,收拾好,不然容易招虫子。

  在县令大人给的那些名贵的礼物里,温润看到了一整套赤金头面的首饰,样子不说多精巧,但是那分量绝对够沉!

  还有一个盒子里,装了几个玉佩,扇坠,都是玉制品,小巧精致,价值不菲。

  在另外一个盒子里,是一对儿人参,一看就是好东西啊,还有一对灵芝。

  一个巴掌大的盒子里是一下子的红色朱砂。

  更有一整套的文房四宝,光是宣纸就有三担呢!

  几支毛笔也是红木狼毫,更有三个砚台,还有三个徽墨。

  一套好的笔墨纸砚,价值几百两银子,这虽然不是最好的那种,可也价值百十两银子啦。

  还有一个盒子里是一堆小女孩子的珠钗头花,这明显是给王玫的东西。

  最后温润在一个垫底的黑色盒子里,发现了五百两银子,五十两一个的大银元宝,一共十个,整整齐齐的摆着,上头还放了五贯铜钱。

  还有一张县城城门口那里的一个铺子的房契,已经挂在了温润的名下。

  温润知道那个铺子,好像是个杂货铺子,不过他记得路过的时候,那里已经关门了,看来县令大人早就准备好了赔礼。

  那地方倒是个风水宝地,离城门近,离大家去的菜市场也近,开什么买卖都合适。

  温润没有避讳三个孩子,看到这么多钱,三个孩子都吃惊的瞪大了眼睛,温润笑着摸了摸他们的头:“放心,家里有钱了,咱们该盖房子了!”

  三个孩子跟做梦似的点头,温润将铜钱都给了王珏收着,让这孩子兴奋的半宿没睡觉。

  准备了一下,温润第三天打算再去县城。

  不过这次没人跟他去,其他人都在忙着秋收呢。

  他还得在家待两天,他不会赶马车啊!

  最后没办法,温润请了隔壁翠花婶子来做饭,顺便洗洗涮涮,杨家的饭菜干脆就在他家吃了,一个是翠花婶子忙不过来,她身体太差了,秋收这么重的活儿,她实在是干不动了。

  只能养两年再说。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温润好歹是个举人老爷了,不能老是自己下厨,他用这个理由,让老杨家夫妻俩没办法反驳,只能拿了一点粗粮和菜过来,两家人搭伙吃饭。

  温润家不缺肉吃,腊肉腊肠的,甚至是养成的家禽都能杀了吃肉,杨大婶为了能好好的跟杨大叔干活,干脆也杀了自家的小公鸡,他们家养了三十只鸡,好么,有一半以上都是小公鸡。

  农家人不会多留小公鸡的,因为吃得多却不下蛋。

  温润没见过古代的秋收什么样儿,但是原主见过,虽然原主也没真的下过田,但是好歹见过,只知道很累,很忙,要趁着没下秋雨的时候,赶紧的收拾完,一下了秋雨,就糟糕了,粮食会在地里头发芽的!

  所以起早贪黑的收拾秋,家里的事情,孩子们负责,喂猪,喂养家禽,收拾卫生什么的,温润也会帮忙,但是他做的不好,还不如孩子们呢。

  索性温润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拎点水,摘个菜什么的,好歹能做好后勤工作。

  倒是杨大叔,吃晚饭的时候,还感叹呢:“还是今年秋收的轻松,以往都累得够呛。”

  别的不说,今年家里头的事情不用管,回来就有热水泡脚,上炕就有饭摆来。

  再说这吃的,今天晚饭就是二米饭,菜两个,一个是红烧肉,一个是腊肉炒蒜苗。

  红烧肉鲜香软糯,油水最大!汤汁拌饭,不吃菜他都能吃下去三大碗!

  腊肉炒菜,是用的蒜苗和青红椒,腊肉咸香,还带着辣味,开胃的很。

  这是一天辛苦之后,最好吃的饭菜啦!

  “以后会更好的。”温润给杨大叔又盛了一碗骨头汤:“一会儿喝点汤,再看看牲口什么的就休息吧,明天早上过来吃早饭!”

  “嗯。”这个时候,不是客气的时候,杨大叔也不矫情。

  吃过了晚饭,两口子和翠花婶子,带着孩子们回去了。

  温润虽然没做什么重活儿,但是也忙活的够呛,第二天,天还黑着呢,翠花婶子就来了,温润也起来了,孩子们还在睡,他帮忙做饭,其实就是烧火和拎水而已,翠花婶子麻利的做饭。

  早上吃的是包子,翠花婶子昨天发的面,腊肠白菜馅儿。

  浓稠的小米粥,咸鸭蛋,还有凉拌的小菜。

  咸鸭蛋是杨大婶拿来的,小菜也是杨家菜园子里的,温润不用自家的菜,怕杨家两口子不来吃饭了。

  天刚蒙蒙亮的时候,杨家人来了,唏哩呼噜的吃了一顿早饭,就赶车下地了。

  中午也是忙活的很,晚上天黑了才回来,点着灯吃的晚饭。

  忙活了快十天的时间,才将地里的东西收拾回来,然后温润就去找了张大爷,张大爷赶马车带着他,去了县城。

  县衙还是那个县衙,温润去求见了县令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