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耽美小说>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43章 同窗们

  这是本县最大的一家糕点铺子,据说有百年历史了,一家三代都是做糕点的,全家都指着这个糕点铺子过日子呢,温润进去之后,是掌柜的亲自接待。

  “这个,这个,还有这个,都来五斤。”温润一口气要了不少点心。

  掌柜的一看是个大主顾啊,顿时拿了两个最大的食盒出来:“给您用这个装吧,都能放下。”

  温润点头:“多谢了。”

  “您客气,您看还要点什么?”掌柜的殷勤的道:“这里有新到的猪肉脯。”

  “哦?”温润看了过去:“果然是,这原味和芝麻以及香辣的都各自来十斤。”

  家里孩子多,这些东西也算是个小零食了,到时候谁学习好,就多给两块,谁没好好学习,就给一块。

  这样就不怕他们不努力啦!

  掌柜的立刻笑开了花儿,这么贵的东西,一般人买不起。

  等到温润从里头出来的时候,已经花了好多银子,有五个大食盒,其中两个装满了点心,他让刘三儿拿着,剩下的三个,他放在了马车里。

  然后去了一个地方。

  看着眼前的红墙黛瓦,温润笑了。

  县城的书院,还是老样子。

  他刚下了马车,就有人看到了他。

  “温兄?”来人是个穿着青衿的读书人,乃是本县许大户家的大少爷,许攸,许悠然。

  别看他爹是个土财主,他娘却是府城举人家的闺女,当初他爹是拿了一百亩地做聘礼,才娶了他娘回来,当然,这一百亩地,外祖家也没留下,直接当嫁妆给女儿陪嫁过来了。

  许大户可是有着五百亩地、两处粮店的大户人家,在县城里也算是一号人物了,他大儿子许攸,同时也是他家唯一的儿子。

  许夫人生了三个孩子,老大就是男孩儿,老二跟老三都是女孩子。

  许大户也没纳小妾,只守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过日子,家中不是没有俏丽的丫鬟,可他就是不心动。

  都说许大户是个痴情的人。

  可是许攸却是个明白的人。

  他考中了秀才,就一门心思的考举人,希望给家里一点庇护,无奈的是,这次考举人他没考上,名落孙山之后,心情郁闷之下,他就跟人一起出游去了,冬天了,这才会来。

  刚回来没几天,就听说了温润的事情。

  不等他去看温润,温润就来了书院。

  在门口就遇到了,看着与以往不同的温润,许攸真的是松了口气,他真怕温润这好好地一个读书人,颓废下去,那可真的是被毁了一生。

  “悠然兄,好久不见。”温润赶紧打招呼,而且他称呼了许攸的字,悠然兄,而不是他的名,也没有叫“许兄”,是因为他不想别人叫他“温兄”,感觉跟“文胸”似的,这整天被人这么叫,他非得疯了不可。

  还是叫字合适一些。

  “如玉,看到你这么精神,我就放心了。”许攸的年纪比温润大三岁,且考中了秀才,家境殷实,平时也很会照顾他们一群年纪小的,当他们是学弟呢。

  “我没事的,就是换了个地方住。”温润跟他相互见了礼,然后并肩往里头走:“先生们都在吗?”

  “在的,最近下了雪,先生们怕我们冷着,就先停了课,叫我们自己在舍里温书。”许攸道:“我们还提到了你,只是你不来,我们也才刚回来,还没收拾好,想着过几日请假去看看你。”

  烂船还有三傍钉子呢,温润再怎么说,也是有秀才功名的人,在学院里也有那么几个关系比较好的同窗。

  何况现在他是举人啦!

  “不用大家去啦,我人来了。”温润笑着道:“许久不见大家,甚是想念,故而来看看。”

  “来了就好,大家也惦记你呢。”许攸也笑了起来,他样子不难看,甚至因为生活的优渥,他比一般人都要白一些,胖一些,看着非常的和气。

  “悠然兄最近如何?看你红光满面的,可是有好事儿?”温润跟他一边往里头走,一边聊天。

  “还好吧,我要说亲了。”虽然年纪比温润大,但是许攸还是个挺清纯的小青年儿,说起自己的亲事,脸色有点微红,略微有点不好意思。

  温润却看了他好几眼:“你当时可是说,不中举不娶亲的呀!”

  “虽然没有中举,家中也已经开始给相看人家了,以前是我想多了,想中举之后再考虑亲事,只是如今老父老母年迈,想早日看到我成家立业,家里也有人照顾他们,我就同意了。”许攸道:“何况我打算后年继续考,先生原来不也说了吗?我要是考的话,勉强能考上,很大可能考不上,要我再读两年,是我逞强了。”

  “你也是想给家里争口气。”温润道:“你家里……还想给你说李家的小姐吗?”

  前提说过,李氏一族是本县最大的家族,李氏族长又是本县的县丞,哪怕温润去办事的时候,没跟这位打过交道,也知道这位就是本地的地头蛇。

  而且平时没事的时候,那位李县丞是不上衙门去的,有事情都是去他们家找他,弄得他们家跟个小衙门似的,索性有事情他也解决,没事他也不找事儿。

  不然县令大人这位置也不会坐的这么轻松。

  许家原来的意思,听许攸提过一次,好像是想跟李家结亲。

  “不了,李家不合适。”许攸摇头道:“外祖父说,李家最多算是个地头蛇,他想给我说个书香门第的淑女为妻,以后也对我有帮助。”

  “那倒是,到底是名门淑女,这教养上肯定好。”温润明白了,许大户心挺大的啊,找个书香门第的儿媳妇,将来儿子当了官儿,也不至于妻子太拿不出手。

  李家虽然是当地大族,却没几个出息的,也就三五个秀才,其他的族人,要么是手工艺者,要么就是匠人,或者是在官府里充当个衙役,在外面经营个小买卖。

  人口多但是没什么前途。

  要是个书香门第的姑娘,她的父兄甚至是子侄们,都有可能考出个功名,甚至是进士及第,当个官儿。

  那就是官宦之家啦!

  就算这一辈不能,下一辈呢?只要门风好,一代一代的读书下去,总有一代会考上去的。

  这就是当下百姓们的出路之一。

  另外一个就是当兵,战场上打出来的功劳,那是铁一般的功勋,谁都不能抹杀,一路升迁上去,因为开国的时候,皇帝身边的好几个大将军,就是这么上去的,而且从龙之功那叫一个荣华富贵啊!

  只是如今天下太平,有战事也都是小摩擦,更多的时候是剿匪。

  “是啊,现在父亲和母亲正在张罗此事。”许攸笑了笑:“还么恭喜你,中举了。”

  “客气了,本来应该早点知道的,结果阴差阳错,耽误了时间。”温润没说别的,只说耽误了时间,内里缘由不说,也没人会追问,官面上已经解释过了。

  两个人一边走一边聊天,这会儿已经到了学斋,也就是他们上课读书的地方,不过这里没什么人,他们俩路过,只是看了看,然后就去了后头的舍里。

  学舍,也就是宿舍,县城的书院不大,宿舍也有上下之分,下舍有五十间,住着的学生,从八岁到十八岁不等,甚至还有二十岁的呢!

  而原主的宿舍,也只有十几个房间,一间房里住两三个学生,没有什么下人伺候,只有五个负责洗衣做饭的老妈子。

  而此时,学舍里人都在,有的在看书,有的在吟诗作对,还有的在弹琴吹箫。

  这里是学舍里的上舍,住着的这十几个人都是秀才,温润是他们里头,唯一一个考中了举人的秀才。

  大家看到他来,顿时都出来了:“温兄!”

  “如玉兄!”

  众人纷纷跟温润打招呼,温润则是团团作揖:“诸位同窗好,许久不见,甚是想念。”

  众人也说很想念他的话。

  见过了礼,才坐了回去。

  这里是学舍的一个大厅,平时大家也是聚到这里说事儿,偶尔在点名的时候,先生也会来考校一下他们的功课。

  现在大家坐在这里,许攸去倒了一大壶的热茶过来,而跟着温润进来的刘三儿,赶紧将拎着的点心盒子放在了桌子上,打开将里头的七八个点心都拿了出来。

  这是他们路过点心铺子的时候,温润去买的点心,本地有名的荷花酥,还有元宝糕,松子糖和芡实糕,以及桂花糕、糯米团子蛋黄酥。

  东西制作精美不说,主要是量大啊!

  这十几个人,也不是人人都跟许攸似的,家里富裕,衣食不愁,很多人都是出身富农,说是富农家庭,实际上,还是个种地的,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到头也没剩下什么钱财和粮食,只能维持温饱,丰年还能小有富裕,这在村里已经是好日子的人家了。

  有个秀才的功名,全家算是能免除赋税和劳役了,日子也能更好过一些。

  在书院里,吃的是大锅饭,也没什么点心,大家都过的很清贫,所谓的“安贫乐道”,不过是安慰自己的话。

  现在温润带来了点心,请大家伙儿吃,尤其是还有两盘子的猪肉脯。

  这可是猪肉脯,肉呢!

  众人好一顿欢喜,吃了点心猪肉脯,又喝了热茶,刘三儿早就退到了门口那里站好,负责给他们端茶倒水,他刚才看到了许攸许大少爷,去了水房拿了热水,他也就记住了。

  众人人手一杯茶,可惜续杯两次呢,只要是开水就好。

  这个时候,他们吃饱喝足了才有心情说话。

  “你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我们一起去考试,那个时候说要出门走一走,你却要急着回家,连榜单没放就走人了,我们也只好自己走了。”许攸道:“结果回来就听那边的人说,你跟人结契,当了契兄弟?”

  他们当时只有五个人去考试,别人都没把握,也不想浪费银钱,就没去,反而因为那个时候春天嘛,忙了一些,都暂时回家去了。

  五个人考试,只有原主一个人坚持到了最后,其他人都是半路上就被送出来了,不是拉肚子就是感冒了,其实在温润看来,就是考试综合症而已。

  所以其他人都走了,温润也走了,基本上那里没永年县的学子啦!

  要不然,那县令大人的小舅子也不会得逞。

  温润只好苦笑了一下,说了一些他的事情,尤其点明,他之所以火急火燎的回来,是因为温小婶托人给他捎话说温小叔要不行了!

  温家庄虽然都是族人,但是温润爹娘早逝,他一个人其实要不是个书呆子,也能过得很好,可温小叔从他父母去世之后就惦记上了他们家的家产。

  眼看着温润要出息了,这家产就是惦记不到手,而且原主太书呆子了,这几年读书花销很大,家产缩水了不少,温小叔越看越着急,干脆将人骗了回去,直接嫁人!

  霸占了他的家产。

  只是没想到,温润来了。

  他可不是个吃亏的性格,既不是书呆子也不愚孝什么的,利落的处理了自己的家产,直接在莲花坳落户了。

  只是他的学业,也就到这里了,再往上考,也不会有人取中他的,因为他已经有了瑕疵,那就是跟男人结契,成了“嫁”过去的那个。

  听的十几个同窗眼睛都红了:“你小叔太过分了!”

  刘三儿听着,什么话都没说,他只是给他们添了一次热水。

  “现在说这些都没用了,我嫁过去的时候身体很不好,病都没好,整个人都烧的糊里糊涂的,是王家的两个孩子照顾的我。”温润将事情说的可怜无比:“而且我庚帖都跟人交换了,既成事实,我也不多说什么,只我那位去参军了,家中三个孩子,我也不能不照顾啊,因为是公家耽误了我的事情,故而学台大人特意赏了东西和银钱,我又自己填补了一些,盖了个房子,终于有了个像样的宅院,以后这书院我就过来看看,在家照顾孩子们……今天来是想请同窗们去吃一顿饭,当是庆祝我中举吧。”

  他这么一说,这些人更是替他难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