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耽美小说>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51章 回去不回去?

  张大爷这话说的够给劲儿,也够实在的,大实话最伤人。

  果然,温族长噎了一下,温村长更是有些脸红。

  “不管怎么说,你都姓温,这里要是过得不好,就回来吧,温家庄好歹是你从小长大的地方。”温村长硬着头皮,说了这么一番话。

  挖墙脚的态度,不能更明显。

  张大爷脸色奇差无比:“这是怎么说的?他在这里过得不好吗?”

  简直不要太好,好么。

  比在温家庄,好多了!

  这可是当时还是温秀才的温举人,亲口说的,而且不止一次,所以张大爷底气十足。

  “过得好吗?王珺人呢?他都不在家!”温族长拍了拍桌子:“留着家里三个孩子,要温润养活,他是嫁人,嫁汉嫁汉,穿衣吃饭!”

  “那是谁让我嫁出来的呢?”温润一点都不激动,反正嫁娶什么的,在这个时代的人,注意这些,他却不在乎。

  “你小叔全家已经被剔除族谱了,而且过几天他们就要不走,不在我们温家庄住了。”温村长立刻就告诉温润:“他们夫妻俩做的太过分了,必须要惩罚,还有,你那家产,能不能赎回?那些人真的不太适合我们温家庄。”

  “何止是不适合?温家庄给他们搞得乌烟瘴气,每天喝酒吃肉,闹闹吵吵,对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儿,一个劲儿的犯嘀咕,指指点点,连马寡妇都被人三更半夜敲了好几次的门。”温族长没好气的道:“现在大人孩子都不怎么敢出门了,大姑娘们有的都跑去外家暂住,小媳妇儿们回娘家就不回来了,长此以往,我们可怎么办?风气都坏掉了。”

  “马寡妇都有人骚扰她了?”张大爷目瞪口呆:“她可有四十岁了吧?她家那小子,有十八了吧?那么大的一个大小伙子,杵在家里头,还有人敢去他们家敲寡妇门?”

  马寡妇是二十来岁的时候,守得寡。

  而且人如其名,马寡妇长了一张马脸,脸蛋子长,而且脾气又暴,年轻那会儿都没人敢撩拨她,这都四十岁了,又不是徐娘半老,还有点姿色,她就是个农家妇人,拉拔大了她的独子温孖,孖这个字,是“双子”,当年的温老秀才给起的名字,说是这样的名字,可以保住温孖的小命儿,不至于那么脆弱。

  原来马寡妇还有一个女儿的,比儿子大两岁,孩子一起去玩水,女儿淹死了,儿子却活着回来了,只是着凉而已,从那之后,大家再也不说温孖的名字不好了。

  因为“孖”这个字,跟马寡妇的姓同音。

  马寡妇年轻的时候也不是什么如花似玉的美人儿,现在都年老了,还有人半夜敲门,这可真让人意外。

  “温孖出门,跟着一个商队跑商呢,出去见见世面,回来也该相看人家娶媳妇儿了,她家没旁人,就她一个人在家,那些人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那么一个寡妇,还敢半夜敲门,被吵醒的马寡妇,大半夜的在院子里骂了半宿的污言碎语。”温村长一想起来就头疼。

  马寡妇别看长得不咋样,可她嗓门儿大,脾气泼辣,性格又是蛮不讲理,标准的农家老泼妇。半夜三更的骂大街,半个温家庄的人都被吵起来了,整个温家庄的狗,都被惊醒了,马寡妇骂了多长时间,那些狗狗们就疯狂叫了多长时间。

  这个事情,影响极其恶劣,他们还想给马寡妇申请个贞节牌坊呢,这要是出了什么风化问题,这贞节牌坊可就没指望了。

  温润有原主的记忆,知道温家庄在打什么主意,贞节牌坊这个事儿,温润是不屑一顾的,这简直是妇女的血泪碑。

  古代生产力低下,家里有男人尚且吃不饱穿不暖,没了男人就靠一个妇道人家支撑着,不止要干活,还得养活孩子们,哪怕没有老人,那也难啊!

  “就是啊!温润,你不能离开了温家庄,你就祸害它啊?那帮人是好人吗?那就不是过日子的人!”

  “他们不止这样,还说了,土地明年他们种,不租赁出去,也不找什么佃户了,今年他们刚搬过来,赋税什么的都是你春天的时候就办过了,可明年,他们放话了,说赋税照交,劳役名额却要赎买,这……你说,他买了,我们怎么办?”

  赋税是固定的,交给朝廷的东西,没人敢耍赖。

  但是劳役的话,就有各种说法啦!

  要么就是家里没有男人,像是马寡妇之前那样,她小子没长大的时候,是没有劳役的,因为家里没有成丁的男人。

  要么就是花钱赎买劳役名额,以前就说过,可以买,但是价格不定,全看干的事什么活儿,而且劳役这个名额,平时可以买,一旦有什么重大事情,是不允许赎买的,只能出钱雇人干活儿。

  这是必须要出的工!

  而且为了面子上好看,在拉劳役的时候,每一个村子,赎买劳役的名额,也是有限的,不能人人都赎买名额,不出去干活儿。

  有些活儿,就是给钱,也没人乐意去干的,比如说疏浚河道,或者是给军队运送粮草。

  一个是遭罪,另外一个则是有危险。

  一旦军队跟人交战,民夫运送粮草过去,关键时刻也要征调他们参战的!

  所以一提起这个,温族长跟温村长就很生气,以往他们仗着家里有钱,也是赎买名额的,没人去干活儿。

  遭不起那个罪,很多人在疏浚河道之后,回来就会生病,看病抓药也要花不少钱的,所以没人乐意去,可疏浚河道明年就轮到温家庄了,上头说了,只给五个人赎买名额。

  多了没有,因为这是大事!

  可莲花坳却能全免……因为莲花坳有温润在啊,他要是在温家庄,温家庄起码能有三十个名额!

  “买了就去服劳役呗。”温润无所谓,劳役这个事儿,在温润和原主的记忆里,只有印象,却没经历。

  他这话说的温村长一噎,温族长一看这事儿说不过去,就改了口:“那也不能让他们在温家庄继续下去了,连马寡妇都受到了惊吓,还有谁是他们不敢骚扰的啊?”

  张大爷喝了一大口茶水:“马寡妇不年轻了,人家图什么啊?那年纪,说个不爱听的话,她当那些人的娘,都够年纪了。”

  这也是个大实话。

  “不管他们图啥,总之,不能让他们继续骚扰马寡妇了!”温族长说的斩钉截铁。

  “呵呵……。”温润只是给了他们一个皮笑肉不笑的“呵呵”俩字。

  他们不就是想给马寡妇搞一个贞节牌坊嘛!

  温润前世是研究过这个东西的,其实最早的贞洁牌坊其实多以“节”字为主,多以古代士子为褒扬母亲养育之恩为名建立;但到古代封建社会末期,理学之风兴盛,贞洁牌坊就逐渐以“贞”字为主,成为了又一座压迫女性的大山。

  起初,女性在夫死后还多为自愿守寡,因为夫妻情深,也不想改嫁,甚至有情深之人,殉情而死,为之殉葬,那是可歌可泣的爱情。

  但后期大户之家攀比贞节牌坊数量愈盛,甚至官员都以贞洁牌坊数量为自己政绩明证,期间被逼守寡、甚至被活活饿死的女性不计其数。

  所谓牌坊,实际是一种古代形状似门的高大建筑,一般是由封建帝王为表彰臣子功绩所建。

  最初是表彰,等到了现在这个朝代,已经成了一种荣耀,平民百姓很少能得到朝廷的奖赏,只有几个可能才会被朝廷知道,甚至是著书立传,立碑筑坊。

  这贞节牌坊,算是其中的一种。

  等到了这个时候,贞节牌坊的意味已经变了,特指为了表彰封建女性对自己的丈夫坚贞不渝,一生恪守贞节而建立的牌坊。

  所以贞节牌坊的要求,在本朝是很高很难的,首先就是要守寡时间超过三十年,且名声极好,在此期间,没有想过再谈婚论嫁。

  如果是独自抚养孩子长大,那更显得道德高尚。

  三十年的守寡时间,算得上是坚贞不移了。

  马寡妇又独自抚养儿子长大成人,自家呢,又有两头老牛,五十亩地,还都是上等的水田,每年种植的稻谷,除却缴税和赎买劳役,还能剩下点吃的和一点钱,精打细算之下,他们母子俩的日子,其实过得挺好。

  不好的话,就凭马寡妇的为人,早就厚着脸皮改嫁了!

  这些年他们家的五十亩地,都是温家庄的人帮一把手,给她种下来的,不然她一个女人家,怎么种的了五十亩上等水田?

  看温润这个态度,软着来是不行了,温族长收起了笑模样,开口慎重的道:“温润,不管怎么说,那些人都不能继续留在温家庄了,你买卖家产的时候,怎么也不通过温家庄的村长,以及里长呢?”

  温族长不仅是乡老,同时,他的大儿子,还是温家庄以及附近两个村子的里长。

  按照规矩来说,买卖家产的时候,也得通过里长吧?

  结果温润是通过里长了,他通过的里长,不是温里长,而是马里长!

  全县有四个里长,他们各自为政,并没有相互沟通的意思。

  遇到事情了,就请乡老们出面,大家一起合计合计,能解决就尽量解决。

  不能解决的,才能麻烦衙门里的老爷们,甚至是县令大人。

  “我出嫁了。”温润低眉浅笑:“嫁出门的人,泼出去的水,这是我出门子的时候,我那小叔小婶亲口说的,而且我还没出温家庄,温老七,就开始招呼人手,去我家的宅子里打扫卫生,找人买木材,还吆喝着说,我家的地,已经都是我小叔家的了,那个时候,那么大的动静,也没人出来看看,说一句公道话,我嫁入王家,就是王家的人了,我家的东西,我有权利处置,至于怎么处理,是我的事情,人家给的价格高,我有什么不卖给他们的理由呢?何况,我们手续齐全,买卖自由,这都多久了?我没有反悔的意思,赎买什么的,更谈不上,他在温家庄如何,是你们的问题,以前你们不也是管理温家庄的吗?现在也一定可以管好的,我相信你们的能力。”

  温润这话说的,软刀子扎进去,还使劲儿捅了捅。

  没办法,他就是要表态,表明白态度,让他们知道,自己的立场,是什么样,坚定地立场!

  “你就不能回去吗?”温村长不高兴的道:“那里也是你长大的地方,你也不想看到它,声名狼藉吧?”

  何况那些人的手段,他们是见识过了。

  当然,也领教过了。

  抡起这胡搅蛮缠,他们是比不得那些家伙的,而且还被人倒打一把。

  一群人在温家庄,其实一开始他们也是打定主意,好好相处的,毕竟日后要在这里落脚,可是温家庄的人极其排外,又霸占他们的房子和土地不归还,那青皮头子岂能善罢甘休?闹起来他们谁都不怕,所以闹腾的整个温家庄不得安宁。

  “我回去干什么呢?房子土地都不是我的了。”温润显摆了一下:“我在莲花坳,有这样的宅子,还有五百亩水田,租赁出去也能吃点租子,甚至还有盈余,何况这里的劳役和赋税,都挂在了我的名下,每年什么都不用做,大把的银钱入账,又有粮食,不愁吃穿,更有一群好孩子,让我来教育,日子过得很好。”

  回去?回去做什么?被他们气死吗?

  他是傻了才会回去呢!

  温族长不仅放了狠话:“你买卖家产的时候,没有通过村里,买卖,恐怕不成立,要不我们就掰扯掰扯,乡老里,我还有点面子。”

  他这是威胁温润,温族长当了一辈子的族长,这次也是被逼狠了,才会这么说,同时,他也是打算这么做。

  “乡老?就算是县令大人,也无权过问本老爷的私事。”温润却淡定的道:“要过问我的事情,首先你得上衙门,正堂递交状纸,当然,衙门受理了你的状纸,也得看本老爷的心情,心情好就去看看什么事儿,心情不好就遣下人去训斥一顿,无稽之谈尔。”

  这就是举人老爷的特权之一。

  一提起衙门,在座的三位,脸色都是不好看的,只有温润依然如故,甚至还吃了一个元宝红枣糕。

  作者闲话:

  这事儿吧,灵感来自江湖遇到的一个事情,当时的情况,真的很气人,不谈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