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耽美小说>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62章 拜年啊!

  用过了除夕的这顿年夜饭,孩子们也没让他们继续睡,而是要在地上活动一下,帮忙收拾,干点活,走点路,让他们别积食。

  然后又坐在客厅里,守着暖炉子,啃了半个冻梨。

  最后才放他们去睡觉,不过在孩子们入睡之后,温润拿了压岁钱出来。

  古代的压岁钱,其实就是要在除夕晚上,用红纸包好一百个铜板,压在小孩儿的枕头底下。

  谓之“压祟”。

  压岁钱在这个时代,也是年节习俗之一,是由长辈派发给晚辈的,年夜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将过年给的压岁钱,包好了放在他们的枕头下,可是王家没有父母。

  只有他这个哥夫来办了。

  他一个红包里头是一百个铜板,都是旧的,据说是不能给新的,这旧的铜板,经过千万人的手,是有“人气”的东西,按照老人的说法,就是阳气盛。

  故而温润给王珏、王瑾和王玫都送了压岁钱,最后一包,他放到了陈旭的枕头底下。

  压岁钱有很好的寓意,通常认为可以辟邪驱鬼,保佑平安。

  温润给三个孩子,是履行了当哥夫的义务,给陈旭,就让陈强家的惊讶了。

  “嘘!”温润小声的道:“别人都有,就陈旭没有,不好看,给他压压岁。”

  “哎!”陈强家的眼睛都红了。

  说完温润就溜溜达达的离开了孩子们休息的地方。

  今晚甭想睡了,要守夜的。

  三个大人倒是无所谓,但因为男女有别的关系,两个妇道人家在里屋守着王玫小姑娘,顺便看着点灯火,这个时候,可没电灯,都是蜡烛,是不可能燃烧一夜的,只能半夜换上新的蜡烛,反正新年这一夜,是不能灭灯的,讲究点的人家,除夕和初一初二,都不能灭灯,初三才可以灭灯睡觉。

  温润放好了“压岁钱”,就去了书房,自己拿了一个棋盘,是围棋的棋盘。

  不管是在什么时候,当他想要安静的休息一会儿,就会自己跟自己下棋。

  安静又清闲,这是他休息的方式之一。

  一直到天亮了,陈旭起来去洗手间,他才将棋盘收起来。

  大年初一,一大早的就要端坐在大堂上,家里人分批给他拜年。

  头一批人,自然是起来洗漱过,穿上了新衣服的两个弟弟一个妹妹。

  “祝哥夫万事如意。”嗯,这是三个孩子偷偷,练习过得,说的异口同声,百年的动作也很齐整。

  因为是平辈,只需要男孩子拱手为礼,女孩子顿首即可。

  这样的礼节,男孩子的都是温润教导的,而王玫小姑娘,则是陈强家的告诉她的,甚至偷偷地锻炼小姑娘的行礼方式。

  这个时代的女性行礼方式,分别是稽首,顿首,叩首,肃拜,还有福礼。

  稽首用于面见君王之时,为最高标准的跪拜礼。

  顿首用于面对地位平辈人员的时候,表示礼节性的欢迎,祝贺,送别等等。

  叩首用于面对地位高的人,需要庄重而肃穆,肃拜也用于此,只是动作稍微轻松等于叩拜。

  福礼在古代女性用的是最多的时候了,平素面见长辈,日常生活见面多用福礼。

  小姑娘小小的一个人儿,穿着大红色的新衣裙,头上梳着两个小小的揪揪,上头还系了大红色的发带,坠着大红色的流苏穗子。

  给温润行礼的时候,眉眼很温柔,气质很端庄。

  但是温润只会觉得可爱!

  毕竟她才几岁啊?小姑娘学着大人的言行举止,只能是可爱,而不是美丽。

  此时的人们,讲究男女有别,女人行礼是不能叫作揖,只能是万福。

  “好,好,都起来吧!”温润赶紧将放在桌子上的三个大红包拿出来,一人分了一个:“这是哥夫给的红包。”

  “谢谢哥夫。”三个小孩儿高兴地露出了大牙。

  第二个上来的是翠花婶子,八成是跟陈强家的学过了,也行了个妇人的万福之礼:“给东家拜年了,祝您事事如意。”

  “好的,谢谢翠花婶子。”温润赶紧拿了个红包给翠花婶子:“也祝您事事如意,这是给您的小礼物。”

  这就不能说是红包了。

  里头也的确不是银钱,而是一根素银簪子。

  翠花婶子的头上,一直带着一根橡木簪子。

  温润觉得不好看,换个素银的簪子就好了。

  “谢谢东家。”翠花婶子收了东西,就站在旁边了。

  陈强家的拉着陈旭过来,想给温润跪地磕头来着,被温润跟拦住了:“就行个礼吧,别跪地磕头了,我又不是死了。”

  跪地磕头什么的,他真的有些接受不了。

  “给老爷拜年,祝老爷平平安安,吉祥康泰。”

  “祝老爷,顺顺利利,万事如意。”

  母子俩说的吉祥话都很好,温润赶紧递了一大一小两个红包过去:“好,也祝你们母子俩,平安顺遂。”

  这母子俩可能更喜欢“平安”两个字。

  接了红包之后,母子俩就更开心了。

  “好了,形式走过了,咱们吃饭去。”温润站了起来:“嗯,也给我一个红包。”

  桌子上就剩下一个了,就是温润自己的。

  众人一顿大笑,赶紧去吃饭。

  大初一的没事可干,这个时候其实大家都在休息呢!

  毕竟三十晚上熬了一宿啦!

  温润同样如此,一大早拜过年,发了红包,吃过早饭,喝了点水,活动了一番,睡了一个回笼觉,又看了好一会儿的书。

  这是他在张贤送给他的礼物当中挑选出来的,乃是张贤亲自批注的一套四书五经。

  不可多得的好东西。

  比起温润原来太前卫的知识,以及原主那稚嫩的文化素养,这位张贤大人的手笔可要老练多了。

  他一直很喜欢,就是没时间看。

  不过这次倒是有时间了,妨碍挑了一本来细细的研读。

  温润到了这里之后,不许孩子们晚上看书,怕坏了眼睛,自己也不敢看,这地方可没验光,更不可能配镜子!

  虽然说古代早有云叇这个东西,哦,也就是眼镜的古代称呼,可并不太精确,更不实用。

  他也没地方找去啊!

  所以保护眼睛是第一位。

  要不是现在学生们的学习任务并不重,他都想教他们眼保健操了。

  年后再教吧……希望他们还记得学的知识,没有就饭给当菜吃了。

  晚饭吃过了之后,无事可做的温润,给孩子们讲了个小故事,取材自古代版的童话。

  第一个就是孔融让梨。

  讲完了之后,两个弟弟就表示,他们很尊敬大哥,哥夫不用担心他们兄弟感情不和。

  温润一噎:“那换一个故事吧,哥夫其实就是想给你们讲个故事,免得你们无聊。”

  “好啊!”

  第二个故事,温润谨慎的选择了一个没啥暗喻的“乌鸦喝水”的童话故事。

  这个故事简单易懂,又有趣味性。

  讲完了这个故事,温润告诉孩子们:“遇到困难不要放弃,要运用身边可以利用到的任何东西帮助自己,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要有突破精神,不达到目的不放弃的坚持,在一次次的坚持过后,总会看到胜利的曙光。”

  “哥夫,这个应该是持之以恒吧?”王珏小少年举起手,大眼睛看着温润,眸子里都是渴望的答案。

  “对!”温润毫不吝啬的夸奖了王珏小少年:“大弟弟总结的很到位,就是这个意思。你能记得持之以恒这四个字,很好。”

  夸奖的王珏小少年,脸蛋儿红扑扑的,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初一就这么过去了,初二初三是妇人回娘家的日子,温润家里没有主妇,但是翠花婶子回隔壁杨家了。

  在那里住了一夜,初三晚上才回来。

  初四早上,温润带着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去了村长家。

  这一天,村长家很热闹,张大爷坐在家里,接待一波一波又一波的客人,其实都是村里人。

  给村长家拜年的,以往拿的礼物,无非是一些不值钱的小玩意儿。

  这次么,大家拿的可都是好东西,一只老母鸡啊,二斤桂花糕的,看着就那么大方。

  温润是第一个到村长家的,他只拿了一本自己抄写的《百家姓》,里头什么批注都没有,但是对张大爷来说,这本书,是他们家第一本书。

  “作为村长,自然要知道百家姓的。”温润将书双手奉上:“您老可以叫张岭给您老念一下。”

  其实就是让孩子教他认识点字儿。

  张岭已经会默写《三字经》了。

  家里的几个孩子,不是会写,就是会念,甚至是会背诵。

  王珏跟王瑾,一个拎着一盒桂花糕,一个拎着一盒枣糕。

  “给村长伯伯拜年,祝您阖家欢乐,万事如意。”两个小少年,穿着一模一样的新衣服,整整齐齐的说着吉祥话,谁不喜欢啊?

  张大爷乐的都露出后牙槽了:“好,好!”

  张大娘上前接了礼物,叫他们去屋里头的炕上坐着。

  温润自然是要坐在堂屋里了,而且还是坐在主位的次座上,跟张大爷去他们家的时候,一样的地位。

  张岭带着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出来,给温润行了一礼:“见过先生,恭贺先生,新春大吉。”

  “嗯,乖!”温润笑了一下,摸了摸他们的头,没给红包。

  这红包是要他回家里,张岭他们以学生的身份来拜年,才会给的。

  就像是这次,张大娘其实也准备好了红包,就是没给呢,他们走的时候,就会给了。

  温润来了,就有其他人,陆陆续续的过来,给村长拜年。

  张大爷不仅是莲花坳的村长,同时也是莲花坳里年纪大的那一拨人之一。

  所以每年这个时候,大家第一个拜年的地方,就是村长家啦!

  今年大家还犹豫呢,是先去老王家,给温举人拜年,还是尊重传统,跟往年一样,去村长家,给村长拜年呢?

  结果一大早就听孩子们说,他们的先生,去了村长家。

  得!

  这回大家不用纠结了,都来村长家拜年吧。

  过年就是这样,正月里就是走礼的时间,温润能来,是给张大爷面子,尊重村长。

  众人也很高兴,不用左右为难了。

  不然这拜年是大事,家里都是当家人出门应酬,去了这家就去不了那家,得罪谁都不行。

  热闹了一上午,中午的时候,大家就告辞离开了。

  温润也走了,毕竟忙了一上午,中午吃了点瓜子、花生、糖块。

  还喝了一肚子的粗茶,也该回家去休息了,也让主人家休息一下。

  温润中午回到家里,也没用什么东西,就去了一趟洗手间,然后躺在炕上睡了一觉。

  吃过了晚饭之后,家里人开了个小会。

  “明天开始,应该有人来咱们家了,大家打起精神来。”温润笑着道:“首先就得是学生们。”

  “不对,哥夫。”王珏道:“明天是初五,也叫破五,估计没人会出门,初六吧,那天正好程三哥他们回来,我们人多,也能忙的开。”

  长工们从腊月二十六休息到正月初五,正月初六就要上差。

  “哦,那明天我们准备一下,后天就迎接来拜年的人好了。”温润立刻修改了自己的计划:“对了,我们正月初八的时候,去县城一趟。”

  “去县城……干什么?”以往哥夫去县城,都是自己走的,怎么这次要带他们一起?

  “县城正月十三就有灯会了,你们也没去过,我也没去过,不如这次就去吧。”温润道:“去看看灯会,玩一玩,毕竟到了正月十八,就该撤灯了,一年就这么一次,妹妹是冬月的生日,还算不得七岁,等她七岁之后,出门就不方便了。”

  温润是想带小姑娘出门去放松放松。

  这才寻了个理由,带人出门走一走。

  “何况哥夫也要去县城,拜访一下其他人。”温润道:“希望大家能跟我一起去,这样的话,我出门拜访,你们逛街买东西。”

  “好呀!”孩子们很开心,两个妇人对视一眼,也觉得高兴。

  但是在出门之前,他们要迎接一波来拜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