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耽美小说>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79章 辛大人的三把火

  人都认识了,新县令辛远照,也介绍了一下他身边的人。

  很好很强大,很全很厉害。

  八位都是师爷!

  各个职能都有。

  还有后头跟着的都是账房先生。

  另外跟来的十几个人,包括那位捕头,全都是捕快!

  最后,他说了,上菜!

  这是要吃饭了的意思。

  可这会儿,谁有心思吃饭呢?

  这位新任县令大人,带了自己的班底过来,文武齐全。

  甚至还有账房先生。

  这还是要查账的意思啊?

  账目上,以前可都是李县丞一把抓,以前的秋收粮草赋税,劳役等等,都是李县丞在做主,他只管干好了事情,往上交个好成绩就行了。

  一般的时候,县令大人是不会管这些的,他也就有了钻空子,搂钱的机会。

  现在要查账,他就有些担心了。

  虽然他不至于搞得太怒人怨,可终究是办了一些小事儿,不符合规矩,要是查出来,积少成多,他这县丞还能不能干下去,或者能不能压制住这新来的县令大人,可就不好说了。

  鲁明亲自发号施令,上菜,上酒,上美味佳肴!

  可真的是美味佳肴啊!

  头一道就是好看的“鼎湖上素”,凉菜!

  第二道乃是青州菜,琉璃肉!

  这东西可少见,温润只是在旅游的时候吃过一次。

  琉璃肉,是猪硬肥膘肉,切成一寸长条状,用鸡蛋清、湿淀粉挂浆后慢火过油,肥肉的断面成小孔状,挂糖出瓢及成,色泽姜黄色,咬开后不见肥肉,香甜可口。

  其实肥肉对人体有很大的好处,特别是对脑细胞的营养,纯粹的忌肥是错误的,这是一道传统的甜菜。

  然后什么水晶肘子红烧肉的,一大堆的大鱼大肉上来了,糖醋鲤鱼都炸成了花篮的形状,色香味俱全。

  看得出来,这鲁明是真的很重视这次的席宴,估计后头的厨房也是火力全开,各种美味佳肴流水一般的上了来。

  每一张桌子坐了十位客人,所以这菜不仅要好,还要多,十个人吃饱的话,起码也得六道菜,还的说盘子很大,菜码很足。

  的确是六道菜,有荤有素不说,主食竟然是江南少见的面食,金丝花卷。

  一小坛子的杏花村酒,一人一碗的大麦茶,说实话,这足够丰富了,可谁能吃得下啊?

  温润就吃得下!

  他饿了!

  在许家的时候,因为许攸一直在忧心忡忡,他也没吃多少东西,许攸更没吃下去多少。

  俩人都有些心不在焉,现在呢,许攸跟他父亲,跟别人都在眉来眼去,使眼色呢。

  温润猜测到了点什么,所以他现在很有底气的饿了,饿了就要吃饭嘛。

  琉璃肉很好吃,温润喜欢的吃了好几口。

  红烧肉也不错,鼎湖上素一拌就没有那个韵味了。

  不过很好吃,解腻又爽口,再来一点小酒……美!

  不管别人吃不吃的下去,反正温润是吃了个半饱,就有人来给县令大人敬酒了。

  第一个上的勇士,就是李县丞。

  “李某先敬辛大人一杯水酒,恭喜您走马上任。”李县丞自己觉得很委曲求全了,实际上谁还看不出来,他的不服气啊?

  “客气了,李县丞,虽然接风宴没有摆成,但是辛某记得这番盛情。”辛大人说话真的是很有技巧啊,不仅点出来李县丞要摆接风宴结果没有成,也说自己知道此事,这是给了李县丞一个不大不小的打击。

  还是心灵上的,名声上的,让人知道,县丞不是县令,再厉害,上头说了算的依然是县令。

  说的李县丞一张老脸啊,白了变红,红了又白的,跟调色盘似的:“李某敬您!”

  喝了这一杯酒,李县丞就坐了回去。

  就是脸色更难看了。

  温润心里叹了口气:何苦呢?你在这里自觉是个人物了,可是在这个从京中来的县令大人的眼中,什么都不是。

  敬酒的序幕就这么被拉开了。

  温润是跟吴山长以及两位先生一起去敬酒的,他们四个除了年纪之外,其实身份差不多。

  许攸是带着人,跟在温润他们之后,去敬的酒。

  走马灯一样的敬酒,吃吃喝喝的也差不多了,这个活动就这么结束了。

  吴山长没有放人离开,而是让温润跟着他们去了隔壁的茶楼坐一坐,顺便聊聊天。

  虽然饭菜好吃,酒好喝,可大家更摸不着头脑了:“山长,先生,这算是怎么回事儿啊?这位县令大人就单纯的是要请客吃饭?”

  第一个发出疑问的就是许攸。

  他的见识比温润的原主可要大多了。

  虽然温润也觉得有些莫名其妙。

  “这才是为官之道。”吴山长摸着胡子告诉他们一桌的学生:“大人这样高高在上,让人摸不着他的脾气秉性,就更容易接管县衙了,没看他自己带来的人吗?已经占据了县衙一大半的地盘了,县衙以后可热闹了。”

  温润吃饱了他的小肚子,很是满足的样子:“山长,我是不是可以回去了?家里还有房子没盖好呢。”

  他的莲花书院的前奏……莲花私塾,可是要今年开工的。

  “县令大人认识你?”吴山长可好奇了:“什么时候认识的啊?”

  “对啊!”许攸也道:“什么时候的事情啊?你都没提起过。”

  他的脑海里,也没有这方面的记忆,温润一直跟他们在一起的来着,什么时候攀附上了新来的县令了?

  “我也不知道啊!”温润一摊手:“我到时候问问,或许是不经意间的有过交集吧?”

  他得想一个好的理由。

  “或许是在府城遇到的吧?”许攸猜测了一下,那个时候他们考试,其实一团乱的,谁知道温润是哪儿,获得了青睐呢?

  喝茶也只是个借口,在茶楼谈论了一下午,也没谈论出一个有用的主意,不得不就这么散了,温润跟着许攸回到了许家。

  第二天许攸跟温润出门,许攸是要采购一点纸张,挑一点书本。

  温润除了要买竹纸之外,还要去找工程队,去年的那一队就不错,找他们给他将私塾盖起来。

  温润设计的私塾,其实就跟个小学校似的,虽然大体上来说不会出格,但是该有一些健身器材他还是要有的,另外就是他想上哪儿弄点弓箭什么的,他可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是个脆皮。

  没有一副好身板子,如何能熬得过科举?

  还有,不能只学文,数学和体育也必须要跟上。

  他的事情太多了,不可能留在这里,光顾着跟一群人瞎起哄。

  而且他觉得吧,这县城可能不太消停了,他就离开吧!

  采购了一上午,中午在许家用了饭之后,温润就提出告辞了。

  许攸有些惊讶:“你不去县衙拜访一下县令大人了?”

  “不去了。”温润摇头:“新官上任三把火,你可当心一些,那李县丞你也说了,不是个好的,许家就是个大户,别瞎掺和了,老实的去书院苦读,别忘了,明年可是要乡试。”

  “我知道了。”许攸道:“我家也是老实本分的人家。”

  许家可不是那种脑子进水了的人家,听了温润的话,等温润离开之后,许攸就收拾书本,去了书院苦读。

  许家则是开始张罗春耕事宜。

  对县城政治圈的那点风雨,是一点都不关心。

  温润是带着一群建筑的匠人们回到了莲花坳。

  这次他们家有住的地方了,不用让匠人们去村民家中找住宿啦。

  当然,活儿肯定干的更快了一些。

  温润回来的当天晚上就去了村长家。

  “新来的县令大人,可是个不好相与的,张大爷你可要心里有数。”温润是来看看村长,顺便跟他商量一下,以后怎么面对新的县令大人。

  张大爷已经叹了口气了,听了这话之后,更叹了口气:“谁说不是呢?这才开春,还没等要种地呢,就有马里长来传话了,让我们后天去县衙,有事情吩咐。”

  “后天?”温润一愣:“这么快,就要出手了?”

  “我听说,好像是李县丞召集我们。”张大爷道:“可不管是李县丞还是辛县令,我们都无法拒绝。”

  他们都是普通的平民百姓,谁喊他们去,他们都得到。

  “那您老去了,就装聋做哑,有什么劳役啊,赋税的,都在我这里,跟咱们没关系。”温润想了想,也就这几样能跟村里头有关,其他的应该没什么了。

  毕竟整个莲花坳都是挂在温润的名下。

  “行!”张大爷一咬牙:“我就当自己是聋哑了!”

  都把温润逗笑了:“我这正好还有事儿呢,家里的私塾还没盖好,今年正好叫了人来盖,村里头谁家没事,可以去帮忙,就当是劳役了。”

  劳役么,不就是干活儿吗?

  他给算做劳役,挺好的。

  “这算什么劳役啊?”张大爷也笑了:“就那么几间房子,还劳役呢?就当是全村人给子孙后代留下点阴德好了,全村人一起去帮忙,几天就弄好,你这是给了全村人一个希望啊,别的不说,劳役秋天的时候再用,这个就不算了。”

  全村人一共才几个娃子啊?都在人老王家那里上学,束脩什么的,也就是那么回事儿,每天在那里连吃带喝的,恐怕都不够用呢。

  这盖私塾,全村人谁要是还拿工钱,那也太不是个人了。

  “行,那就听您的,不过这饭我可得供啊!”温润道:“一天两顿,中午一顿,晚上一顿。”

  “行,听你的!”村长也知道,现在的日子,正是农家都过的紧巴巴的时候,青黄不接么,能有个地方吃饭,挺好。

  而温润也打算给大家补一补。

  别人家吃不起肉,他家能啊!

  这个刷村民好感度的事情,他是不会放过的,他一直刷,一直刷,就不信了,这帮人有了什么事情,还会不帮他?

  回去之后,温润就跟家里人用了晚饭,然后找来陈强家的,做了一下统计:“需要多少鸡鸭鹅,猪肉什么的?”

  “鸡鸭鹅现在村里也没多少了,而且开春都用来下蛋了,一般人家不会卖正在下蛋的家禽。”陈强家的盘算了一下:“不弱买一些蛋类吃?还可以去县城买肉,或者是活物回来杀?”

  “算了,活物太麻烦,就去县城买肉好了。”温润想了想:“隔一天一去就行,就猪肉吧,要是有牛肉也买一点回来。”

  “牛肉太贵,买一些牛骨头回来熬汤可以。”陈强家的算计了一下:“或者羊肉骨头熬汤也可以,虾皮什么的放一些。”

  温润知道,这是陈强家的积攒的经验,这些都是温润会经常叮嘱她熬的汤类。

  没有什么讲究,就是为了补钙。

  比如多吃虾米,多晒太阳什么的。

  “行,你看着吧,同样是一荤一素,还有汤。”温润给了她一个钱袋子,里头有五十两碎银子,以及一大堆的铜钱:“这个你拿去花,剩下的还给我,不够了就跟我说。”

  “是,老爷。”这在温润看来,应该是一笔巨款了。

  可是陈强家的没有一点激动,接了钱袋子,就回去后头了。

  温润就去洗漱休息。

  第二天开始盖房子。

  一大早,吃过了早饭,村民们就来了。

  今天正好是初一,孩子们不用上课,但是也来帮忙。

  打个下手,搬动小东西什么的,不一会儿这边就热闹上了。

  很多人都来帮忙,就连杨大婶都过来去后头帮忙做饭,中午的时候,饭食一出来,大家都说温老爷是个慈善人。

  可不是么,这一荤菜,就是红烧肉,一个素菜,就是炖豆腐。

  一碗鸡蛋汤,大白米饭,可劲儿吃。

  农家这个时候,难得有点荤腥,何况是往饱了吃?

  一个个都吃了好多,下午力气都大了不少呢。

  晚上就是老肉炖豆腐,腌笃鲜,这说是素,其实都是肉菜,大骨头汤里放了很多干菜。

  一连三天,大家干得热火朝天,第五天,就上梁封顶了。

  放了鞭炮上了大梁,众人七手八脚的就在第六天给盖好了,至于屋里头的装修,那就管不到了。

  也是在这天,张大爷愁眉苦脸的来找温润:“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