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耽美小说>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149章 冬日闲

  温润依然保持着远眺的架势,看着就那么依依惜别的样子,但是他却咬牙切齿的道:“王八蛋才舍不得他们呢,突然就来了,突然就走了,当我家是客栈啊?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我倒是不稀罕他们慕名而来,打扰我的清静。”

  “哦。”不知道为什么,王珺听了这话,很是开心呢。

  可是他又奇怪地看了看温润:“那人都走了,你还在这里干什么?”

  “我腿麻了!”温润慢吞吞的扭头:“而且全身僵硬,好累,拖我一下。”

  王珺:“……!!!”

  他伸手,慢慢的扶着温润:“你还真是个读书郎,就占了这么一会儿,竟然全身僵硬,腿脚发麻?”

  “这天气这么冷,保持一个造型这么久,谁不发僵发麻呀?”温润抱怨:“还走了这么远,这天气看起来也不太好,估计晚上要下雪了。”

  “嗯,我在家可以待三天。”王珺一边扶着他慢慢的走回去,一边道:“军中的事情不需要我去处理,上头有的是人在忙活,不差我一个。”

  因为他已经拿了头功,其他的功劳,是要分给别人的,至于那些人是谁,他不在乎。

  只要让他回来过年就行了。

  如今天下太平,没事儿了,他也就安心的在军中混日子了。

  温润走的太慢了,王珺直接往前一跨步:“来,我背你上去,这里山路陡峭,你这么慢吞吞的要走到什么时候?”

  看着眼前宽阔的背脊,温润毫不客气的就趴了上去:“好好好!”

  王珺就觉得自己的后背上,覆盖了一个软软的身体,他顺势保住了一双大腿,嗯,这大腿也很细瘦,同样是软软的,一点硬度都没有,他站了起来,发现背上的人很轻,估计也就一百来斤。

  一个男的只有一百斤左右,那得多瘦弱?

  这还是养了很久才养好的,当年该多瘦弱?

  王珺自己也是苦过来的,可是他也没有那么瘦,他是劲瘦。

  要不然他也不会在战场上活下来,那一批去的人,没剩下几个。

  “走了。”王珺背着温润,爬上了山坡。

  这条山路有些陡峭,可是王珺走的如履平地。

  进了村子口,有人看到了,付之一笑:“这是走不动了?”

  “去送朋友,回来走累了。”王珺笑着回答:“我背他回来。”

  温润也大大方方的朝人笑了笑,趴在王珺的背上,还挺舒坦。

  一路被人背回来,进了家门,还吓了其他人一跳:“这是怎么了?”

  “他走路累了,我背他回来。”王珺脸不红气不喘的道:“好了,到地方了。”

  他把人背到了房门口,房门不那么高,他背着个人,进不去,会磕到他背上人的头。

  “哎呀呀,辛苦啦!”温润一点诚意都没有的道谢。

  就听王珺喊了一嗓子:“快,再给我盛两碗小馄饨来,这一大早上折腾的,不到中午我都饿了。”

  好像温润有多沉似的。

  气的温润也喊了一嗓子:“没有了,等着中午吃点心的时间,再吃吧!”

  陈强家的都不知道要听谁的好了,幸好这个时间点也差不多中午了,干脆上了中午的汤水给大家。

  是羊肉汤,搭配的金丝烙饼。

  一般南方人吃的是米,面食很少,不过这个时候吃金丝烙饼,搭配羊肉汤,倒是合适。

  而且还有一些凉拌小菜。

  温润照旧喝了一碗羊汤,吃了一块金丝烙饼,又吃了点小菜,就算是完事儿了。

  坐在他对面的王珺可是放开了肚皮,大海碗的羊汤,稀里哗啦的喝了一大碗,金丝烙饼吃了一大张。

  一盘子的小菜也进了他的肚子。

  吃饱喝足了,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就缠着他们大哥,其实不用做什么,他们只是想跟大哥多亲近一些。

  小姑娘王玫已经开始学打络子,她特意打了一个万事如意结的络子,是大红色的:“大哥,这个好不好看?”

  “好看,就是大红色,给新人的?这东西都是喜庆。”王珺看了几眼,没觉得多好,他对这种女儿家的东西,不感兴趣。

  王玫小姑娘失落了,大哥对她的手艺不看好。

  温润很不客气的白了他一眼,将妹妹拉过来,拿着小姑娘的作品,一顿品头论足:“这颜色正红,好看,喜庆!这是万事如意结?好呀,寓意好,万事如意。这打的很精致,也很紧致,看起来就很结实……。”

  说的小姑娘终于露出来笑容:“真的很好吗?”

  “好,好着呢!”温润点头,认真的拜托:“哥夫还缺一个扇坠子,可不可以请妹妹帮个忙,给编一个?”

  “有的,有的!”小姑娘的成果并非这一个,还有一些小件儿,扇坠子也有,不止一个,而且不止有坠着玉坠的,还有香木珠子的,甚至还有几个珍珠的坠子。

  温润特意挑了一个香木珠子的扇坠子,给他一把新的扇子,用上了这个,他的那把扇子是一个檀香木的扇子,搭配这颗香木珠子,倒是正合适。

  “大冬天的用什么扇子呀?”王珺这人十分煞风景。

  “你闭嘴。”温润凶了他一下。

  王珺立刻就闭嘴了,还觉得挺舒坦,这读书郎也不是一直温温柔柔,还知道朝他发脾气呢。

  温润凶过了人才觉得不妥,好像有点太随意了。

  但是没办法,这个时候弟弟妹妹们都看着呢。

  一家五口人,坐在火炕上,炕桌上摆着一些茶水点心,温润哄着王玫小姑娘,他甚至给小姑娘画了个简单的花样子:“这个可以绣,简单的很,又不费事儿,给你练练手,哦,听说丝线不够用了?让人再去买点。”

  “我想一起去县城买。”王玫小姑娘怯怯的提议:“跟马三婶子一起去,布庄里听说进了最新的绣线,还有丝线。”

  绣线有可能是丝线,也有可能是棉线。

  可是丝线的话,绣花可以,打络子也可以。

  就是别人买回来的,未必是王玫小姑娘想要的,小家伙儿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

  “好,下次去县城,哥夫陪你去。”温润表示:“到时候,你想买什么样的丝线都可以。”

  小姑娘嘛,就得哄着,娇生惯养。

  “你也太惯着她了,这死冷寒天的,去什么县城?”王珺觉得妹妹娇气了。

  “冷天怎么了?马车是吃闲饭的啊?”温润今天就跟他杠上了:“男孩子要散养,摔摔打打的才能成材;女孩子嘛,就要娇养,金尊玉贵的长大,眼界宽阔,见过的好东西多,才不会被一些臭男人骗了,一点好东西就觉得对方对自己死心塌地什么的,我妹妹将来,找的夫婿必须要对我妹妹一心一意的好,陪嫁不能少,对方敢不对我妹妹好,我必定打上门去!”

  “她才多大?你这想的也太长远了。”王珺都傻眼了。

  “你懂什么,不许瞎掺和。”温润给两个弟弟使了个眼色:“给你们大哥看看你们俩的卷子。”

  兄弟俩拿了卷子出来,给他们的大哥看:“我们俩的考卷。”

  王珺不太认识字儿,不过他看得出来,考卷很好,卷面整洁,字迹清晰,里头的答案他看不太明白,很多字儿都不认识。

  “好,有学问了,长见识了。”王珺珍惜的摸着两个卷子:“好好读书,听你哥夫的话,将来也能当个秀才,中个举人。”

  “是。”两个弟弟点头。

  “好,好。”王珺有些羡慕的看着两个弟弟,他们可以读书呢。

  温润看他那样子,不由得提了个建议:“你都是百户了,也算是个武官,是需要读书识字的吧?哪怕是读的《孙子兵法》呢。”

  “我不认识字儿。”王珺低头喝茶,这是他的短板。

  “不如在家里的时候,我教你啊!”温润道:“认识字儿,总比不认识强,何况你是武官,上头发什么指令,你得能看明白啊!”

  王珺猛地抬起头:“你肯教我?”

  “这有什么肯不肯的?弟弟妹妹们都认识字了,你这个当大哥的不认识字,好意思吗?”温润乐了:“何况你是成年人了,比弟弟妹妹们学的更快,而且你也不需要学的多么仔细,四书五经知道就行,背诵什么的可以稍后再说,你可以先认识一下,然后看一些兵书,韬略等等,你不需要考科举,字体也不会要求那么严格,可以慢慢来,你有的是时间,我也没什么事情,可以在你回来的时候,教导你呀!”

  古代兵营里,都是大头兵,能认识自己的名字,就不错了。

  如果一个武官,认识字,又有战功,那以后的发展,就大了。

  温润不是官迷,但是如果王珺能升官发财,那也不错,家里的底子薄,只能指望他这个顶门杠子努力了。

  不求高官厚禄,只求不受人欺负。

  “好,我跟你学。”有这个机会,王珺是不会错过的,他也想读书识字明事理。

  一家人好好的,安安逸逸的在家里待了一下午,傍晚时分,外面就下起了雪,风雪不大不小,却很冷。

  晚饭家里头准备了火锅。

  江南的火锅清淡一些,涮的也是羊肉,不过还有兔子肉和鱼肉,鲜虾,藕片,竹笋和蘑菇,以及一点青菜。

  一家人坐在一起,很热闹。

  “前些天好多客人在,哥夫都没时间陪你们,来来来,哥夫给你们涮肉吃。”温润给孩子们用公筷涮肉:“多吃牛羊肉,强身健体,多吃鱼肉,聪明伶俐。”

  两个弟弟爱吃肉,满碗都是羊肉,吃的喷喷香。

  妹妹喜欢吃鱼肉,鱼肉不能涮太久,温润就给她涮了半盘子的鱼肉。

  王珺什么都吃,尤其是鱼丸啊,羊肉啊,甚至还有好几盘子的牛肉。

  这个东西可少见,跟他们一起吃饭的还有张三儿与梁二。

  张三儿喝着小酒,跟王珺聊天:“你这次避出来,是对的,这么大个功劳,上头都不够分呢,你已经得了赏钱,就不要在大营里头杵着了,避开才是上策啊!”

  “我知道。”王珺给他倒了一杯酒:“这次多谢三哥提醒。”

  “不客气,你好了,我才好。”张三儿喝了王珺给倒的酒。

  原来王珺避出来,是张三儿给他出的主意,提的醒。

  梁二就不服气了:“这明明是百户的功劳,就给了点东西和假期,打发了我们,那向朝廷报功劳,可能提百户的名字?”

  “不用抱怨,这功劳大小我不在意,主要是我回来过年,带你们俩,咱们过个团圆年。”王珺给他夹了一筷子的羊肉:“吃你的肉吧。”

  听说能来这里过年,梁二也不吭声了。

  他多少年没正儿八经的过年了?

  温润趁机道:“明儿让人给你们量一下,好做新衣服。”

  这俩人在军中,能照顾王珺,温润十分感激,而且这俩人也没什么家人了,跟王珺那就是过命的兄弟。

  他们来家里过年,就跟自家人一样。

  “行啊!”俩人也不客气。

  吃过了晚饭,还在一起聊聊天,说说笑笑,外面风雪飘摇,屋里温暖如春。

  难得冬日闲情,第二天一大早,孩子们上课的时候,温润让他们三个跟着一起上课,教导小孩子们的三字经,简单易学,只读了几遍,他们就记住了,这个机会难得,三个人都很珍惜。

  尤其是王珺,晚上躺在被窝里,两个弟弟还给他开小灶,走的时候,他已经能背诵《三字经》了,并且认识上面的字,只是写还不太会,这个要过年的时候回来再学了。

  他们走的时候,带走了一些棉被,也不知道为什么,还要的是家里的旧棉被,其他人都换了新的,旧的都给了他们。

  不过随后温润就开心了,等到三十的时候,他就提前放假了,带着家里人去了县城采购一些东西,其中就带着妹妹王玫,去了布庄,这布庄一般都是妇道人家来的地方,温润也不方便进去,让陈强家的领着王玫小姑娘进去:“去吧,看上什么就买什么,哥夫给你付钱。”

  “知道了,谢谢哥夫。”小姑娘很快乐的跟着陈强家的进去。

  温润就在布庄对门的茶摊上,跟大家伙儿坐在一起歇脚,顺便点了茶水,刚喝了第一口热茶,就有个女人扑了过来!

  作者闲话:

  这是后半夜发的文,唉,天亮了也不知道什么情况,先发了吧!这是头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