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耽美小说>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202章 万民伞

  皇太子薨了,天下不说全都披麻戴孝吧,但是百日之内,不能有喜事,更不能有娱乐项目,比如说秦楼楚馆,戏园子等等,都要关闭,歇业百日。

  也就是百日不得闻喜乐。

  所以辛明大人升任知府的喜事,也没多么宣传。

  去年腊八,辛明大人得到了百姓们赠送的腊八粥。

  小年的时候,有乡老们联合起来,给他送了灶糖。

  过大年的时候,手下的所有人,联合起来,一人一文钱,整个县城的人们,给他买了一头大肥猪,让他在县城,过个最肥的年吧,毕竟这可能是他在县城里,过得最后一个年了。

  把辛夫人感动的不得了。

  大年初二的时候,有名有姓的夫人,竟然争相邀请县令夫人去自家,说这里永远都是她的娘家。

  县令夫人感动得直落眼泪。

  初六的时候,百姓们给他送礼物。

  大到一个很舒服的太师椅,小到给孩子们缝的小布老虎,这都是百姓们给他的礼物。

  正月里衙门开印之后,府城的消息传来,他年后过了二月二,就可以等待交接,三月清明节之前,到府城上任。

  结果还没等他大摆宴席,邀请父老乡亲们,吃一顿好的,就来了消息,皇太子薨了。

  辛明大人十分的不高兴,但是又不能说什么。

  毕竟皇帝失去了皇太子,这个时候说什么都是错的,他只能哭丧着脸,宣布了这个消息。

  皇太子薨逝,连吃猪肉头,都不喜庆了。

  吃过了猪头肉,辛明大人就要离开永宁县了,他带走了他的全部班底,而来接任的新县令,是辛县令的好友,叫欧震,字雨辰。

  跟辛县令差不多,他也是拖家带口的上任,而且他的妻子,跟辛夫人,竟然是闺中密友呢。

  这下子,很多人都不担心,辛县令会人走茶凉了。

  毕竟来的是他的好友,而且没带多少人,可是他在这里,早就跟辛大人沟通过了,他将县丞给了徐家堡堡主的嫡长子,徐发,徐长发担任。

  县尉的位置,他提了元刀来接任;而元刀的位置,给了马三儿。

  马三儿成了捕头,更加的威风了。

  大家都来拜见过新的县令大人,同时,辛知府第二天就要离开永宁县了。

  彼时,天气转暖,家家户户开始给春耕做准备,青草冒芽,迎春花儿开。

  第二天的天气不太好,阴呼呼的,眼看这就要下第一场春雨了,空气里有潮湿的味道。

  辛知府知道自己要上任,可赶上了皇太子薨,他这也喜庆不起来。

  虽然想高兴,但是不行,日子不对啊。

  所以辛知府只能起个大早,希望悄无声息的走掉。

  欧震带着整个衙门的人送他一家子:“去了府城,可就要请你多多关照啦。”

  “咱们不用那么客气,我是你上司,有什么事情,我给你扛着,但是你可不能坑我啊。”俩人关系很近,说话也不用客气:“你的事儿,看着办,我的事儿啊,你也给我办好。”

  “知道,知道了。”欧震道:“我送你到城外。”

  “当然了,我以后可是你的上司啦!”辛明大人乐呵呵的道:“希望三年以后,你也能做我的位置。”

  “我会努力的!”欧震一握拳:“步步高升啊!”

  他们一伙人往外走,因为是清晨,太阳都没升起来呢,他们一伙人就到了城门口,正好赶上城门开启。

  一行人往外走,直奔五里亭,就是迎客亭和送客亭所在地。

  以前那里破破烂烂,如今却收拾的焕然一新。

  那里如今已经站满了人。

  温润让人弄了个万民伞在这里放着,很多人看着这把伞,简直目光复杂!

  “这个东西,真的能行啊?”张大爷看着这个庞然大物:“怕犯忌讳呢!”

  “不会,这个东西,可难得了。”温润道:“没泄露消息吧?”

  “没,有的人都不知道按手印是干啥的。”张大爷道:“幸好是很多人都在按手印,也不可能是做啥坏事儿,要不然,还真弄不到这么多人的手印儿呢。”

  温润乐了:“嗯!”

  万民伞这个东西,是清朝的时候,出的产物,当时的绅民为颂扬地方官的德政而赠送的伞。

  并非为了遮风挡雨,而是用来显摆的。

  伞上缀有许多小绸条,上书赠送人之名氏。

  万民伞在清代,地方官离任的时候,这个地方的绅商都得表示一点挽留的意思,比较通行的方式是送“万民伞”,意思是这个父母官,像伞一样遮蔽着一方的老百姓,送的伞越多,表示这个官越有面子。

  如果在这个官被撤职或者降职的时候,当地还有人送伞,甚至拦轿,说明这个官绝对是个清官或者好官,而且当地人同时又有情有义。

  那么上官就该将此人的事情,重新审理一遍,以防止有冤枉人的事情发生。

  毕竟如果是个坏官员的话,当地百姓不会如此反应。

  故而这万民伞在当时,是官员升迁必备的东西。

  没有这个东西,都不能说自己清廉如水,爱民如子。

  清官离任自然有人送伞,而那些贪官离任时为了保全面子,也要想方设法弄把万民伞装点一下门面。

  到了晚清,这一风气愈演愈烈,直至成为了官场上的一种陋习。

  温润前生可是研究过万民伞,甚至见过光绪年间的万民伞,那可是一件文物。

  所以很早以前,他就让人偷偷地制作了这把万民伞,只不过清朝的时候,这上头的图案,绣的可是团龙,但是在本朝,这是僭越。

  可是大罪之一,且没人会绣团龙图案啊。

  所以改成了梅兰菊竹四君子的图案,这个不犯忌讳。

  偷偷摸摸搞了这么多事情,就差这临门一哆嗦啦!

  等到辛知府跟欧县令到了跟前儿,看到这么多人,沉默的站在这里,乌泱泱的一大群人。

  “这是干什么呢?”欧县令回头看了一眼他带来的人,也就百八十号人,县衙里的人都来了。

  可也架不住,对方人多啊!

  这可漫山遍野,看起来成千上万啦。

  “上伞!”温润让杨大叔,喊了一嗓子。

  杨大叔就喊了,这动静很大,对面的人一片茫然,上什么东西?

  杨大叔就跟几个村长一起,打起了一把伞。

  这把伞大的很夸张,用的是绸子做成伞面,就是绸子用的是天青色。

  对称的四个方位分别用金丝绣着四君子的图案,图案之间采用盘金绣技艺绣了十五位乡老的名字。

  内衬用黑色的绣线,绣了“辛明大人离任,百姓泣泪送别”的字样。

  伞圈的底端点缀有绿丝编织的流苏,丝网上贴有装饰用的银色片儿。

  而内里空白处,有很多细小的签名,全都是人名,密密麻麻的看着都让人眼晕。

  还有红色的手印,像是一朵朵盛开的小花儿。

  伞上还垂下来八个长条锦缎,代表的是永宁县名下的八个村子。

  温家庄,徐家堡,芦花村,柳树沟,树林场,马家庄和莲花坳。

  最后加上县城,正好八个地方,用的是海蓝色的缎带做成,代表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这会儿正好下起了丝丝缕缕的细雨,这把大伞也正好给辛知府遮了雨。

  “这么大一把伞?”不管是辛知府还是欧县令,看得眼睛都直了。

  “这个,不违制吧?”俩人想的都是同一个问题。

  好像皇帝打的那个黄盖伞,比这个大,但是这个制作的怎么就成了这样呢?

  “这是本地百姓送给辛大人的一把万民伞,希望可以给辛大人遮遮风,挡挡雨,多谢辛大人在这三年里,对我们永宁县百姓们的照顾!”杨大叔他们扶着万民伞,直接撂在了辛大人的马车上,拿下头有个座儿,正好放上面:“青色代表青天,蓝色代表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辛大人,一路顺风。”

  “辛大人,一路顺风!”所有人都齐声呐喊,但是没人跪下,而是伸出手来,晃了晃。

  辛明觉得眼眶子发热:“多谢父老乡亲们!”

  他是官身,不可能跪下,只好团团作揖。

  辛夫人也被惊动了,她没想到,老爷在这里这么受欢迎。

  不由得下了马车,跟着辛明大人一起,他作揖,她道福。

  两口子谢过了众人,这才上了马车,马车缓缓前行,万民伞随风荡漾,但底盘很沉,很稳当。

  欧震看着这场面,不由得感叹的道:“等我离任的时候,能有这样的场面,真是无憾了。”

  “那你努力啊。”辛明笑了,十分畅快的笑着离开了这个他生活了三年多的地方。

  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温润说,他必定会官路亨通。

  这样的事情,只要上报给了吏部,那是要夸奖的啊!

  升任知府,其实他的底气不那么足,因为政绩不突出。

  若不是为了共图大事,他也不会被拍来这么一个偏远地区,当个县令。

  一当就是三年,事儿没少做,可实际上,政绩并没有什么亮点,上头勉强提拔他,也是为了图谋永清府。

  谁知道,温润给他来了这么一手。

  万民伞!

  永宁县一共才多少口子人啊?

  一把万民伞,的确是能代表永宁县百姓对他的肯定。

  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得到了万民伞的官员。

  别人不知道,可是他这个在官场上的人,却知道这个代表了什么。

  刚才还有些踌躇前路的人,现在却充满了信心。

  他一定会好好地做知府,做好这个知府!

  送走了辛明大人的全家,温润他们就散了,不过欧震大人,请温润等一些人,去鸿升酒楼赴宴。

  这位欧震大人,大家已经听辛明大人提过几次,是跟辛明大人是同窗好友,又是京中人氏,妻子跟辛明大人的夫人是闺蜜,两个人不论是私人关系还是公开的关系都很亲密。

  又是至交好友,众人对他虽然陌生,可也会觉得亲切,毕竟是上一任说了不少好话的么。

  请客吃饭,大家都给面子的来了。

  欧震看到他们都来了,也挺开心的:“知道你们跟辛大人感情好,以后也得跟本官相处愉快啊。”

  “大人客气了。”

  “大人真是客气了!”

  众人纷纷乐了出来,这位欧震大人,比辛明大人,可要爽朗多了。

  没辛明大人那么严厉,是个场面人。

  欧震大人是一个很能说话的家伙,三句话不到,就给人敬酒,还有,他对所有人都了如指掌。

  比如说,他见到老张大爷,就谈论一些家长里短。

  见到杨大叔,就说一些孩子,地里头的活儿等等。

  与温润谈论的就是两句诗词,或者是四书五经上的一些文学讨论。

  这就很难得了,不过跟吴山长谈论的就是明年的考试问题,非常能说会道。

  这次宴请,吃的并不多丰富,酒水也就一般般,但是吃过了这顿饭,所有人都觉得这位新上任的父母官,可真不错。

  人热情,还没架子。

  就连张大爷都赞不绝口:“这欧震大人,可真亲切。”

  “可不是么。”温润点头,可实际上呢,他觉得这个人,比辛明大人,可要厉害多了,明显是个笑面虎啊。

  比起辛明来,欧震可要深藏不露多了。

  回到莲花坳,其实家里已经开始准备春耕了。

  挑选良种,深耕土地,田里放水,忙的不亦悦乎。

  温润在十五休假这一天,叫来了两个弟弟。

  “明年二月县考、四月府试、六月院试,如果能中试,腊月还有岁考、来年五月还有科试。如果能过关,便是八月秋闱等着你。”温润扒拉了一下手指头:“恭喜你们,未来三年,都有的忙!等忙出了头,或者没出头,我还得给你们张罗亲事。”

  说到亲事,俩弟弟不吭声了。

  还有点脸红呢!

  “不用那么着急吧?”王瑾低头红着脸道:“等我们考中了举人再谈吧。”

  “万一考不中,亲事不能耽误。”温润斩钉截铁的道:“如果中了最好,不能中也得成亲,家里就指着你们俩开枝散叶呢。”

  两个弟弟赶紧点头:“一切听哥夫的!”

  作者闲话:

  现在已经封闭了,还下了雪,真是“雪上加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