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耽美小说>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217章 小三元

  “我知道,但是他在这里待不久。”温润道:“给他行个方便,我们也结一个善缘。”

  “行,我知道了。”鲁明点头:“还没恭喜呢!”

  “咱们俩就别客气了。”温润道:“这次来就是为了考试,现在完事了,回去了。”

  “不是,如玉贤弟,有个事儿,要说一下,这最近的风气不对啊!”鲁明是个商人,他的嗅觉也很灵敏。

  开的买卖这么大,他也怕暴风雨。

  “无妨,只是一些事情,不是咱们能打听的,老实的做买卖,别参与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温润告诫他:“记住,低调发财。”

  “知道了!”鲁明点头。

  吃过了饭,温润该办的事情,都办的差不多了。

  依然是一路的舟车劳顿,但是这次不同,来的时候,兴致勃勃,走的时候,有人欢喜有人愁。

  但是温润肯定不是犯愁的那个。

  吴山长已经高兴的不能自己,晚上就对着江面喝点小酒,高兴地哼唱小曲,还跟船老大显摆,他们永宁县出了一个小三元。

  一路顺风顺水的回到了永宁县。

  永宁县已经知道了他们的事情。

  欧震县令带着人,在五里坡那里就迎接他们了。

  看着中了秀才的八个人,欧震县令也激动地有点语无伦次了:“好,好!”

  “县令大人,不负所托!”吴山长老大一年纪了,还意气风发的厉害:“我们永宁县,也有小三元了。”

  “是,是!”欧震县令给他们一鞠躬:“多谢诸位学子的努力,为我永宁县增光添彩。”

  “大人客气了。”这些人都是演练过的,倒也整齐的回了一礼。

  这帮人回到了县城,县令大人亲自请他们吃席面:“不管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都不要骄傲也不要气馁,下次再去考就是了。”

  温润也道:“失败是成功之母,大家就当累积经验了。”

  “温雅士这句话说的不错,就当累积经验了,下次再去考!”欧震县令对这些人,还挺有信心,关键是这群人里,就没有超过三十岁的,一般超过三十岁还没考上的,在永宁县,就不考了。

  因为考不起也无法再考了,干脆回家去吧。

  一群人吃的非常开心,县令大人果然是八面玲珑,跟吴山长一唱一和的,将所有颓废的人都激励了一番。

  甚至县令大人还给每一个去考试的人,都发了点东西,虽然不是多昂贵,但是代表了他的一番心意。

  考过了,成为了秀才,温润也放下了一份心事。

  报喜的也去了莲花坳,温润给的赏钱的确是很丰厚。

  莲花坳彻底沸腾了!

  考了五个,都考上了,还有一个小三元。

  当天老刘家就拆了门房,他们家出了一个秀才,可以“改换门庭”啦!

  老杨家也是如此,但是老王家不用,他们家本来就够好的了。

  还有张大爷家,他们家也改换门庭了,高兴地张大爷一口气放了七八串的鞭炮,杀鸡宰鸭子的,热闹的堪比过年。

  温润回了家,却吩咐陈强家的,给五个孩子准备行李卷儿。

  “要做什么?”这家里人正高兴的时候,怎么就要准备行李卷了?

  “送去县城里的书院读书。”温润道:“等到他们在书院读个一年半载的,休假的时候,再回来继续读。”

  “哦,这就去准备。”陈强家的赶紧去忙活。

  考中了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喜信,且他们更有信心,自家孩子也能考中。

  毕竟都是一个先生教的嘛!

  在七月份的时候,温润将五个孩子连带着他们的行李卷儿,都一口气送去了县城。

  永宁书院早就准备好了他们的住处,五个人住在一个监舍里。

  在入学的第一天,吴山长就说了:“入学后,生员要专治一经,以礼、射、书、数设科分教。”他说的即是课程分为四类:

  一是”礼科”,包括经、史、律、诰、礼、仪等,生员必须熟读精通。

  二是”射科”,乃是朔望日演习射法,由长官引导比赛。

  三是”书科”,要求生员练习书法,临名人法帖,每天练习五百字。、

  四是”数科”,要求生员必须精通九章算术。

  虽然每科都有课试,并分等给与赏罚,但大家心知肚明的是,必须下苦功夫的,只有”礼科”和”书科”,因为这两科涉及科举么。

  书科自不消说,你要是字写得一般,任凭文章花团锦簇,也不能入得了考官的法眼。

  而要练得一手好字,非得持之以恒不可。

  礼科更是直接对应将来的科举考试题目。

  乡试和会试的考试形式基本上一样,都是考三场,每场三天。

  第一场制义七篇,也就是作七篇八股文,其中从四书中出三题,所有考生必做;从五经的每一经中各出四题,士子各选一经,加起来一共是七道题。

  第二场试论一道,判五道及诏,诰,表各一道;第三场试时务策五道。这些内容都要在”礼科”中学习,所以此科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众所周知,能不能在科举中中式,最最重要的还是取决于第一场,也就是七篇八股文,所以对四书五经的教习,依然是府学的重中之重。

  在这个阶段,生员们除了必修的四书之外,只需在五经中选修一门既可,不必像之前那样,四书五经一把抓了。

  有点像是高中分班,这里就是分科了。

  然后两位先生又宣布了上课时间,每月上二十天课,再加上每月初五、二十的时文大考,初六、二十一的经解策论小考,也就是一月说有二十四天在校时间。

  不过书院并不要求生员务必出勤,但必须参加每月的大考小考,且诸生还需各列功课簿一本。

  各将每月所读何书,所看何书,或所临某帖,逐一注明,以备教习先生们不时阅取,查看他们的学业进度。

  还有个规定,那就是如果在两考中连续垫底,那就有被打入黑名单,上报道学批准降级甚至除名的危险。

  不要以为秀才就能高枕无忧了,这院考,岁考的都不能避免。

  原主为什么那么着急考举人啊?就是拖不起啦,也考不起啦!

  温润觉得送来还是不错的,起码系统的学习,将来有指望考中举人。

  送来人还送了束脩,温润还去了老许家:“悠然兄可有消息传来?”

  许老太爷摇了摇头:“没有,春闱早就过了。”

  “那是名落孙山了。”温润想了想:“去信给他,在京中再待三年,再考就是了。”

  “我猜也是。”许老太爷没能得到自家儿子的书信,就知道臭小子没考上,不由得心里憋闷,看到人家温润的学生都小三元了,他能不着急么。

  “您别担心,这哪儿能一次会试就中了的呢?”温润劝许老太爷:“何况悠然兄一表人才的,咱们也不差什么。”

  “我倒是宁愿他是个十不全。”许老太爷说了个气话。

  “十不全”究竟有哪十不全呢?

  按民间传说是,目有一眇,耳有一聩;手有一卷,腿有一拐;口偏,齿缺;发秃,面麻;鸡胸,锅背。

  也就是瞎一只眼睛,聋一只耳朵,有一只手不好使,或者是瘸了一只腿,结巴,缺少门牙,秃头,脸上有麻子,鸡胸跟驼背。

  当然,确切地说,“十不全”的“十”是泛指一切的意思,并不是单指外貌方面的概括。

  一般这样的情况,是不能为官做宰的,因为形象有损啊。

  当然,这指的是文官,而不是武将。

  伤疤,是武将的功勋,所以武将有点伤痕什么的,完全不影响前途。

  当朝的平西大将军,脸上还有三道疤呢,那是他打西关大战的时候留下的,是他炫耀的资本。

  当朝的海啸将军,胸前有一道几乎是开肠破肚的伤痕,那是他跟海寇肉搏的时候留下的,那一战他灭了一个大海盗团伙,缴获了不少的赃物,将三百五十六个海寇都给杀了!

  据说沙滩上都染红了。

  与文臣不同的是,武将们是以伤疤为荣的。

  许攸那绝对是美男子类型,考不上也没有其他的原因,就是学问不够吧。

  “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却少美貌妻。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没马骑。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家人招下数十个,有钱没势被人欺。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要登基。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来下棋。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上天梯子未坐下,阎王发牌鬼来催。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

  温润默默地念着这首由朱棣的第六世孙,著名律学家、历学家、数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的朱载堉所写的这首《十不足》,跟“十不全”简直是相映成趣,非常契合。

  “你就知道逗我开心!”许老太爷一下子就笑出了声:“行了,行了,我知道了,那小子有你这个朋友,也不枉费他此生了。”

  “您笑了就好了。”温润也笑了:“咱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在京城待着也好,让他在京中傍上个书院,也读一读书,应试么,就是那么回事儿。”

  安抚好了许老太爷,温润当场写了一封信给许攸。

  回去之后,家里彻底清净了。

  但是私塾那边,孩子们兴奋了,温润好不容易将他们都梳理了一遍,马三儿家的要生了。

  “这么早?”温润有些郁闷了:“这还没到日子吧?”

  “有点早产,不过也差不多了,七活八不活,刘氏本来就流产过,能挂的住胎就不错了,早产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已经有人过去了。”陈强家的道:“陆氏医馆的人都在呢。”

  “那就好,那就好。”温润想了想:“搞点那个红皮鸡蛋,一会儿生了,就给村里人发一下。”

  “知道了。”陈强家的去忙了。

  这孩子生的快,早上阵痛,晚霞齐飞的时候,孩子生了,是个男孩儿。

  孩子生的日子也好,是七月初七,鹊桥会的日子。

  马三儿高兴的都要疯魔了:“我有儿子了,我有儿子了!”

  “知道你有儿子了。”温润拍了拍马三儿的肩膀:“恭喜啊,以后你们俩还能再有孩子,到时候,孩子接你的班,也能当个捕头。”

  马三儿现在是捕头,但是高兴的一点捕头的样子都没有:“行行行,好好好,还得送你那里去学习一下。”

  马三儿最忌讳的就是他不认识字儿。

  为此,他没少回来,趁着闲着的时候,跑来温润这里蹭课。

  现在好歹也能认识百八十个常用的字儿了。

  “嗯,好,我知道。”温润哭笑不得的道:“红皮鸡蛋都给你准备好了,去给大家发一下,对了,坐月子的时候,可得补一补,补好了,能受益一辈子。”

  “这事儿,都归了陆氏医馆他们张罗,我这也没个长辈,就只能指望陆通神医啦!”马三儿还是很信任陆通神医的:“不管花多少钱,我都认了!”

  儿子有了,媳妇儿养好了,就是他的心愿。

  莲花坳最近喜事连连,温润的心情也好了很多,七月半的时候,下了一场雷雨,动静很大。

  温润在家教导学生们读书,还是很认真的,有几个好苗子,问他能不能考上秀才?

  “想考上秀才,可以啊!”温润点头:“但是要努力的学习,现在你们不行,将来可以。”

  吴岚倒是对学生们更有耐心:“只要大家努力学习,一定会考上的,加油哦!”

  温润无奈的道:“你就这么教学生的啊?”

  “鼓励一下嘛,孩子们没经历过,自然是好奇。”吴岚道:“我听我族叔说,那五个孩子学习不错,而且还锻炼身体呢。”

  这都快成书院一景了,因为书院里没人锻炼身体。

  他们五个自成一格,每天锻炼,惹得几个人也想跟着一起锻炼。

  就是不知道要怎么练,因为他们的举动都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