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耽美小说>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337章 安顿家乡事宜

  皇后娘娘薨逝,秦楼楚馆是不能营业了,戏班子什么的没可能了,就连评弹都不见了,茶楼只能喝茶吃点心,闲谈聊天啦。

  温润送妹妹去了兰心蕙舍,他们要入京,妹妹也要跟一群姐妹告别了。

  送她来这里,跟大家打一声招呼,先让大家有个心理准备,她也要回家准备一些礼物,送给姐妹们……她们这一别,可能就是一辈子都不得相见了。

  果然,送去了一天,傍晚的时候接回来,王玫的眼睛又红了:“都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以前读书的时候不觉得,现在却深有体会,我们这一走,估计是再也见不到了。”

  兰心蕙舍的小姑娘们,最小的十二岁,最大的十八岁,这正是女孩儿们花一样的年华,最美好的几年。

  但同时,也是她们要各奔东西的年纪。

  “不哭了,如果你想念这里的话,京城也有是地方,大不了,在京城捣鼓一个兰心蕙舍呗?”温润对女孩子们细腻的心思不太了解,就想着不让妹妹这么伤心难过。

  于是出了一个不太好的主意。

  “到时候再说吧,京城什么样儿,咱们都不知道呢。”王玫不是生长在深宅大院里的女孩子,她知道大哥跟哥夫入京是有事情的,就算是两个哥哥,也在为会试做准备。

  她去了要管好后宅,才是第一要务。

  让兄长们没有后顾之忧。

  至于外出玩耍什么的,她倒是并不在意。

  能为家里看管后宅的时间不多了,最多后年她就得出嫁啦!

  王珺的事情比温润的更多,他要安排继任者,又要跟董浩大将军说一下,毕竟他是在董浩大将军的旗下。

  哪怕皇上给了他自由的选择,他也得跟人打一声招呼,幸好,董浩大将军是自己人,很快就给他来了公函和军报,跟皇上的意思一样,让他自己安排好。

  而且王珺安排的也不是陌生人,都是熟悉的同袍,一切好说话。

  京里来人已经回去了,他们走的时候,因为是冬月里了,故而水路不通,只能走陆路,同样是骑马走的,这次没有带什么土特产,而且王珺叮嘱他们不要告诉弟弟们他们要上京城。

  只是他给很多人写了信,包括刘老妖在内,同样的,也给皇上写了信。

  等到他们走了之后,王珺跟温润就忙了起来,这要走了,在府城置办的产业,还有老家都要托付给一个信得过的人,那个人就是小文。

  府城这边的产业都托付给了小文。

  甚至温润还跟所有认识的人家都提前打了招呼,并且采购了年礼,鲁明给他送来了不少东西。

  跟他说,今年进贡就龙须糖了,另外,棉花糖也开发的不错,虽然做法简单,但是他们用的原材料却是保密的那种,虽然都是糖,但是棉花糖的制作好坏,跟原材料也息息相关。

  尤其是在色彩方面,无人能出其右。

  温润提前打点好了方方面面,送了年礼之后就张罗回老家过年了。

  回老家,这次回得早,过了腊八就回来了。

  老家的人已经知道他们要去京城了,他们把这边的产业托付给了杨大叔,这是村长,又是杨木的父亲。

  家里又有那些老卒们在,王珺跟温润十分放心。

  只是陆通神医有点魂不守舍的样子,让温润很是意外:“你这是怎么了?让人给煮了?”

  “没什么。”陆通神医摇了摇头:“你们什么时候走啊?”

  “希望在会试之前到达京城。”温润道:“你家大小子,不也在京城吗?”

  莲花坳里的孩子,但凡是考中了举人的,这次都去了。

  因为温润安排得太好了,不趁着这个合适的机会去京城,他们以后自己去赶考,先不说路上的花费,就是到了京城,那也是两眼一抹黑啊。

  而温润已经安排好了一切,又有熟悉的师长带头,领着他们去,这样的好事儿,可遇不可求,能去的都去了。

  “在的,希望他早点回来。”陆通神医喝了一口汤:“他这么一走,我才觉得,想念儿子了。”

  “他明年肯定回来。”温润知道,陆通神医家的大儿子,是不会当官的,因为他有一个前魔教圣女的娘亲。

  就算是考中了进士,也不可能授官给他。

  这可是朝廷重点看顾的人家,怎么可能让他当官儿?

  不追究罪责已经是很不错了。

  “嗯……。”陆通神医有点心不在焉。

  温润以为他想儿子了,就没多吭声。

  他们回来了,而且这么早,莲花坳自然是高兴的啦,甚至温润还去了莲花私塾,看孩子们上课。

  不过几天之后,王珺带着温润,去了亲兵庄,也就是原来的温家庄。

  再次来到温家庄,温润十分感慨:“当年我来这里迁坟,还以为一辈子都不会来这里了呢。”

  “当年你一个人来,如今是两个人,何况这里除了温氏的祖坟,就没一个姓温的人了。”大冷天的王珺还是选择了骑马,温润就不行了,他是坐着马车来的,亲兵庄外面都有些不一样了。

  温家庄当年的房屋布局还可以,但是亲兵们来这边住着之后,就改了。

  因为这里是平原地带,故而将所有的房子都推倒了,而后起了一水儿的青砖瓦房,且横平竖直,整个村子看起来,像是一个棋盘!

  “这也太规矩了吧?”温润站在马车上,看的目瞪口呆。

  “其实这是兵营的样式,只不过他们习惯了而已,你看周围起的围墙都比旁的村子高,还很厚实。”王珺指着那围墙道:“前后两道门,平时都关着,四角都有瞭望塔。”

  这架势,看着就不像是一般的村子。

  他们进了村子之后,直接就被村长接到了村子中间最好的那栋宅子里:“这栋房子是给将军与老爷准备的,但是您二位一直没来,就这么空着了,不过放心啊,这都收拾过了。”

  “看得出来,是够新的。”温润看了看这房间,一切都带着一股子新鲜的气息。

  房子的确是没人住过,不过不代表没人打扫过。

  王珺带着温润来,一个是看看这个地方,毕竟这里是划归他们名下的产业,一个是想来看看温润的老家什么样儿。

  结果发现亲兵庄大变样了,也没看到温润原来的家。

  而且温润家的祖坟都迁走了,还看什么呢?

  倒是温氏一族的祖坟还在当地,温润去看了看,发现那里被人打理得很好,村长告诉他们:“虽然温氏一族不在这里了,可温老爷也姓温,我们没资格祭奠,好歹扫扫墓。”

  其实扫墓也不太够资格的,因为他们跟温氏一族没关系啊!

  只是除一除杂草,填一些土,不让坟冢荒芜。

  不看温氏一族的面子,也要看温润的面子啊。

  “多谢了。”温润只能拱拱手,表示感谢,这好歹也是原主的祖坟。

  回去之后,王珺将带来的粮食,分了一下,村长说,他们这里还好,收成肯定受到了影响,但是不多,比往年也就减产了那么三成左右。

  今年免了租子,大家的粮食是够吃的,虽然紧紧巴巴,但绝对不会饿肚子。

  “都收着吧,日后的租子也不用给粮食了,你们可以换成银子,存在钱庄里,有人会帮你们,小文知道吧?”王珺笑着道:“他是你儿子。”

  温润这才知道,这村长是小文的父亲。

  怪不得看着眼熟呢!

  “让他来收租子吗?”文村长道:“听说他当官了?”

  “是,我安排他成为了镇守将军,秦副将将来是镇抚将军。”王珺道:“他们俩正好相辅相成。”

  文村长知道儿子跟秦副将的关系。

  虽然不理解,但是没反对,因为将军也是如此,何况军中这种情况常见,与其找一个娇滴滴的女人当媳妇儿,不如找一个可以一起同生共死的男人做另一半。

  文村长还有好几个儿子,不缺传宗接代的人。

  “您家出了个当官的呢!”众人一阵恭喜文村长。

  文村长还挺满意,对王珺他们就更殷勤了,给他们安排晚饭,都是大鱼大肉的上,不过也知道温老爷是个读书人,讲究得很,故而让人从各家各户那里淘换了一些青菜过来,庄户人家,在窗台上放个木头盒子都能种点蒜苗、香菜的,何况这地方暖和,日照充足,干菜加新鲜的菜,倒也给温润弄了个蒜苗炒肉丝,菠菜鸡蛋汤。

  也不知道哪个大婶子,还给每一道菜的菜盘子里头放了个用萝卜雕了个花儿。

  还用的是心里美萝卜,这样的家常菜,加了这么一个萝卜花,看起来有点不伦不类。

  “村里没啥好吃的,这点东西,你们吃吧!”村长擦了擦汗,大冷天的愣是忙活的出了汗:“明天还有羊肉包子可以吃。”

  “我们不挑食。”温润其实带了好几头肉猪过来,村里人已经做好了大肉菜,招待跟来的人。

  两个人的确是不挑食,只是清淡与重油重盐的区别而已。

  在这里住了一夜,第二天王珺跟文村长以及几个乡老谈了一上午,温润跟他们谈了一下午。

  交代清楚了这里的事情,第三天他们就回去了。

  回了莲花坳的第二天,他们又去了县城,先去了许家家宅。

  许老太爷跟老太太都在家,他们一来,俩人就告了状:“新来的县太爷,也被人给革职查办了,现在的县太爷,是新来的,还不到三个月的时间。”

  “这么快?”温润都挺傻眼了:“我记得,原来的那个,好像也是新来的吧?”

  这一年来,各个县令啊,知府啊,可换的勤快。

  温润对此并不关注,也关注不过来,江南那么多县令都换了,也不差他老家这一个。

  “那个原来的县令才来了多久?大水一发起来,他先把家眷送走了。”许老太爷没好气的道:“然后又派人把粮仓里的东西看管了起来,一份粮食都不给百姓们分发,大水的时候,有粮商来他把粮食偷偷地卖了一半给粮商,说是处理的陈粮!”

  王珺眉头都沉了下来:“怎么没听你们说过?”

  “你在府城杀红了眼,我们这小老百姓都听说了,谁敢在那个时候去府城找你告状啊?县太爷那个时候关闭城门,人心惶惶的,他还派了差役来家里征收粮食,幸好老卒们都在,差役也不想冒着生命危险硬闯进来,故而他们最后虎头蛇尾了,我也没让人跟你们说。”许老太爷叹了口气:“那个时候,我是真的怕你们有个什么闪失,分心了可不好,还是算了吧,结果还没等立秋呢,他就想征收赋税,这命令刚下来,当天他就被人给抓了起来,新的县令第二天就到任了,然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撤销了征收赋税的命令,并且下了告示,告诉大家伙儿,皇上免了今年的赋税和劳役,让大家伙儿有空闲想赚点零花的可以去河边儿当个河工,工钱优厚,包吃的好,不少人去了还真是如此,这才没闹腾起来。”

  二老是报喜不报忧的性格,给儿子的信里头也都是一切都好,家里安静,又有人照顾云云。

  实际上二老当时也有点害怕呢,幸好那些老卒们来了。

  把县令给镇住了,然后他就被处理了,新的县令一来就非常客气地将前头那个小王八蛋的乱命给撤了。

  温润听了这话哭笑不得:“那也行吧,虚惊一场。”

  “嗯!”许老太爷神秘一笑:“你猜,新来的县令是谁?”

  “谁呀?”温润看许老太爷的样子,还有点老小孩儿的意思。

  “你明天去看了就知道了。”许老太爷还保密呢。

  温润怎么问,老头儿就是不说,老太太要温润给她看看十字绣的花样,王珺只管吃点心。

  俩人在许家大宅这里住了一夜,翌日没去县衙,倒是新来的县令,上门来拜访他们了,来人笑眯眯的进了门:“如玉贤兄,别来无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