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耽美小说>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354章 面圣

  “如果你们二人同意的话,那就定亲。”温润道:“先交换生辰八字,再交换定情信物,其他的等你们出孝了再说。”

  先把事情定下来,其他的容后再论。

  “名分定下来,你大哥上殿面君的时候,就有话说了。”温润道:“你们虽然在孝中,但也是我妹妹的闺中密友,暂时在府里住着,以后我会在府外买两栋宅子,到时候将二位姑娘送过去,作为嫁妆,也作为出嫁之所在,不用担心,你们的嫁妆,温某人出了。”

  “多谢哥夫!”王玫先道谢了:“两位姐姐,你们说个话啊?这都什么时候了?机会难得啊!过了这个村儿,可就没这个点儿啦。”

  两个女孩子苍白的脸色,泛起了红。

  “快呀!”王玫在一边催促。

  “小女子……愿意嫁给王公子。”

  “小女子也……也乐意……。”

  温润看到两个弟弟兴奋的笑容,也乐了:“行了行了,妹妹,带两位姑娘回去吧,剩下的事情,我会安排好。”

  “知道了,哥夫!”王玫乐呵呵的拉着两个女孩子退场,出去的时候,还小声的喊着:“二嫂、三嫂。”

  其实应该是二嫂,堂嫂。

  不过她已经将王瑾当做亲哥哥对待,心里把王瑾排在哥哥的第三位上。

  听着三个姑娘银铃一般的笑声远去,众人都露出来一点放松的笑容。

  “有了这个理由,咱们就有理由,跟皇上说了。”张三儿摸了摸胡子:“何况此事关系到滇南王府,咱们都清楚,朝廷对滇南王府一直是有芥蒂的,滇南王府现在的世子跟滇南王的关系,十分的紧张,陈旭那小子可是个记仇的家伙。”

  “或许这是一个把柄,滇南王府插手江南道的盐商生意,虽然说盐商多少都跟一些人有关系,可滇南王府离江南道不远不近,且江南乃是朝廷赋税重地,盐税也是一大项目。”温润道:“跟皇上说,派人去调查,以此为借口,滇南王府……哼!”

  温润对滇南王府的印象非常不好。

  陈旭受了那么多的苦楚,陈强家的,也就是云姨,心地善良,千辛万苦的带大了陈旭,受了多少罪?

  对那个素为蒙面的滇南王,温润更是看不上。

  人品太差,渣男!

  不负责任的父亲。

  商量好了之后,王珺第二天就没出门,在家拾掇了一番,甚至还泡了澡,修了面,刮了胡须。

  晚上温润都睡不着觉了。

  “明天是不是要很早起来?寅时吗?”他睡不着就是紧张的,扒拉着王珺紧张兮兮的问这问那。

  一会儿要去看看王珺的衣服,一会儿还想去擦一擦王珺的铠甲。

  “不用着急。”王珺把人扒拉到自己的怀里:“刘老妖派人来告诉小豪,明天卯时之后出门,入宫之后在乾清宫养心殿前头的倒座房等着觐见,中午会有点吃的,跟皇上聊一聊天,其他的不用多操心。”

  “是吗?”温润有点放心了:“刘老妖没提亲事?”

  “没有。”王珺道:“他不会公私不分。”

  这是刘老妖这种人的大忌讳。

  温润睡不着,王珺就没跟他客气,反正老夫老夫了,俩人一顿胡闹,果然啊,滚了炕席之后,温润累的手软脚软,王珺抱着他去清理了一下,用热水泡了一番,抱回来的时候,人都迷糊了。

  第二天睡到了太阳升起来,他还没起来呢。

  还是两个弟弟频繁进来看他,温润迷迷糊糊的醒来,看了看两个弟弟,才模糊的问了一句:“你大哥呢?”

  “大哥已经走了,临走的时候让我们俩看着点哥夫,说要起来吃点东西再睡。”

  “哥夫,有米粥喝点儿?”

  “还有蔬菜粥,芥兰咸菜。”这是南北风味的早饭,蔬菜粥是江南口味,芥兰咸菜是京城的风味小菜。

  “哦,那我起来吧。”温润手软脚软的起来,幸好身上有王珺给他穿好的中衣,不然那些痕迹,实在是无法面对两个弟弟。

  穿好了衣衫鞋袜,去了小花厅那里用早饭,两个弟弟倒是真的有事情找他。

  家里要宴请宾客,这菜单和接待,都需要商议一二,这是他们老王家第一次在京城的家里招待客人。

  不能马虎,更不能丢人。

  他们在家忙活的时候,王珺到了宫门口。

  比起上次来的时候,一团乱哄哄的闯进去,现在的皇城威严肃穆,门口守着的人查看了他的令牌,以及文书,这才放他进去。

  进了宫门口,就被一个中年太监带着往里头走:“王大人当心点儿,宫里不比外面随便……。”

  “本将军进过皇宫,带兵进来的。”王珺讨厌这个太监,说话办事掐着嗓子扭着腰也就罢了,谁让人家是个太监呢,可这个家伙话里话外他是个乡下人,没见识,要处处小心似的,什么意思?当他王某人没进过皇宫啊?

  其实王珺误会了,这公公这样,是在讨要好处,一般走到这种僻静之地的时候,来人都会塞个荷包啊,给点随手但值几个钱的小物件儿。

  温润道是给他预备了荷包,可王珺嫌弃那东西多余,根本就没带!

  而且夫夫俩都是那种正派人的思想,根本没想过预备点什么东西,贿赂一下宫里的人。

  所以王珺跟温润别看结契了,却在这方面,笔直笔直的,没一点花头。

  那公公讨要好处不成,反倒是听了一个毛骨悚然的回答,吓得两股战战,领着人往里头走,最后在养心门那里,将王珺交接给了另外一个小公公,就赶紧的跑掉了。

  这家伙是个愣头青,可不敢得罪。

  还带兵进过皇城,那是皇上的亲信吧?

  大老粗一个,粗鄙武夫一枚,人话都听不懂。

  王珺被这位小公公领着进了养心门,然后将他安排在了养心殿前头的一排倒座房那里:“大人稍候,奴婢去禀告皇上一声,您在这里等待召见,若有什么事情,可唤门口的小内监来处理,茶水点心,甚至是需要出恭都可以。”

  这等待的地方,就有出恭用的恭房。

  “好,有劳了!”王珺一抱拳,姿态端正,气度不凡。

  小公公一弯腰:“您客气,奴婢告退。”

  这个小公公是在养心殿当差的,比外面那些公公们要规矩多了,且不要什么好处,知道这位是皇上盼了很久的人,出了这个门,就直接去了养心殿,在养心殿门口就跟一个大太监说了,王珺来了。

  大太监不敢耽误,直接就转身进了养心殿。

  “皇上,王珺大人来了。”大太监都是十分激灵的人,王珺现在是将军,但是入住的却是大将军府,这将军和大将军,可不一样。

  他怎么称呼都有点不合适,干脆就叫“王大人”!

  “他终于来了,让他进来吧。”皇上将御案上的奏折放了起来,挥了挥手,自然有人将这些奏折都拿走,这都是批阅过的奏折,可以发回去了。

  王珺看到这里等待候见的人可不少,比他先来的就十几位,其中有认识的军方大佬,也有不认识的文臣,看样子是入阁的阁老那种大官儿。

  一个个气定神闲,要么是在品茶,要么是在看书,还有的在看奏折,这是一会儿要给皇上回话的折子。

  还有一些奏疏被送来,发还给几个人。

  王珺也有一杯茶,这是京城流行的茉莉花茶,两盘点心,一个里头也就三五块的样子,看着好看,但是味道不好,干巴巴的,王珺吃过,所以他一口没动,只是喝了一两口的茶水,就有一大太监出现在门口,一甩手里的避尘:“陛下召见王珺,王大人。”

  “在!”王珺大声地应了,站了起来,哐哐哐的走到门口那里:“王某在此,走吧。”

  大太监差点被王珺这气势给惊倒了去,这是个将军啊!

  煞气四溢,不是他这种阉人能抵挡的,赶紧低头弯腰:“请。”

  带着人到了门口,就不进去了,门口有人往里头禀报,然后出来一个大太监,这个大太监,认识王珺:“王将军!”

  “牛公公,是你啊!”看到了认识的人,王珺自然是高兴的,这宫里太大,气氛太肃穆,人也一个个的阴阳怪气。

  牛公公是在江南大营就伺候皇上的贴身太监,跟王珺很是熟悉:“进来吧,皇上这两天一直在念叨你。”

  “大帅可好?”王珺问了才惊觉:“看我这称呼,皇上龙体安泰否?”

  “朕好着呢。”曾经的三皇子,现在的皇上,看到王珺进了来,还文绉绉的问安,就觉得可乐。

  “末将王珺,参见陛下……。”王珺严格按照在兵部演礼的时候,学到的东西,给皇上见礼。

  “起来吧,咱们之间不用那么客气。”皇上看王珺的样子笑了笑:“跟以前不太一样了。”

  “末将还跟以前差不多。”王珺这才站起来,看了看皇上,很认真的眼神:“就是您看起来憔悴了不少。”

  以前的三皇子,英武不凡,器宇轩昂。

  且他对敌人狠,对自己更狠,每日骑马跑圈,马下步战和马上对敌的锻炼都没间断过,后来北上的时候,他也是一马当先。

  那个时候,每天能吃二斤肉,两斤菜,几个大馒头呢,

  身体高壮健康,脸色红润有光泽,眼睛里更是有神采。

  现在么,看着瘦了不少,眼睛一样的有神采,更有威仪。

  但是脸色看起来可不太好,跟以前没法儿比了,倒是穿着一身龙袍,头戴金冠,坐在那里犹如龙盘虎踞。

  气势越来越惊人了。

  “能不累么?坐在这个龙椅上,才知道当皇帝也挺累人的。”皇上跟王珺是老相识,又是老部下了,对王珺就放松了很多,还跟他吐槽呢:“以往通信你又不是不知道,事情太多,刚捋顺了吧?皇后又没了,唉!”

  提起皇后,王珺也有些感慨:“末将接到消息的时候,整个人都傻了,没听说皇后娘娘身体有恙啊?怎么说没就没了?”

  “御医说是急症,皇后自己也知道,说是天不假年。”皇上叹了口气:“宫里三个孩子也伤心的很,唉。”

  谈了一会儿家常,又说了说公事,王珺就将两个弟妹的事情,跟皇上说了。

  “你两个弟弟倒是捡了一门好亲事啊!”皇上一拍脑门儿:“朕记得有那么几户人家,好像还跟人打听你弟弟们呢,怎么这就定亲了?”

  “是,定亲了,都交换了生辰八字和定情信物。”王珺道:“等她们出了孝期就成亲,女孩子家年纪大了,不成亲说不过去。”

  皇上看了看王珺,见他没有不乐意的样子,就高兴了一些:“还是你看得明白啊!”

  这京城多少人盯着京畿大营,就有多少人盯着王珺这个新上任的大将军。

  京畿大营乃是京城屯兵之地,非皇上心腹不可担任大将军之职。

  所以大家都很关注此事,王珺没来京城之前,就有人开始打听了,后来更是相中了他的两个弟弟,一个妹妹。

  想要与之联姻的还真有不少呢!

  王珺又一脸正气的道:“末将的两个弟弟说:就算是有罪,该罚他们也得是我朝的国法,而不是谁家都能寻仇杀人,要都这样,天下还不得乱了啊?末将觉得说的有道理,不管是什么事情,都不是私下劫杀的理由,天下人有朝廷治理,哪怕有那么一二贪官,杀了就是,私下行刑就是不对,没把朝廷放在眼里。”

  他是当将军的当然可以这么说,甚至他就在某些时候,代表朝廷砍了一些官员,可也没遮没掩的,他是光明正大这么干的。

  “你这个事情说的有些……太突然,朕一点印象都没有,被人灭门了的富商,江南一带的,刑部也没报上来,不过此事朕知道了。”皇上道:“既然是你的亲家了,那你为他们出头也说得过去,此事朕记下来了,你就等着消息吧,千万别自己行动。”

  这一点必须说明,上次王珺在江南道大开杀戒,这次可不能鲁莽行事了,这是京城不是江南。

  “末将知道了。”王珺听闻皇帝把此事揽了过去,他当然高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