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耽美小说>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465章 体验生活(二)

  “要不,叫人来问问?”牛公公也不得而知:“昨儿个回来得晚,您也没问过跟着的人,发生了什么事情。”

  温雅士带着太子殿下他们出去体验生活,巡查民间疾苦什么的,也不是一次两次了,皇上昨天挺忙的,就没过问。

  牛公公昨天也挺忙,也没过问。

  这秋收是大事儿,各地的秋收奏折上来,今年是个难得的丰收年,天下太平,没有地方干旱水涝的,万事大吉!

  “叫进来问一问也好。”皇上终究是关心太子殿下的,他也想知道,什么原因,让太子殿下这样了?

  太子殿下身边跟着的人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每天都在变,让人不知道,那些侍卫们,什么时候是跟在太子殿下身边,什么时候只是休沐而已。

  最大程度上,让人探查不到太子殿下身边那些侍卫们的规律。

  不一会儿,来了个大内侍卫,跟皇上说了昨天下午的见闻,最后总结道:“万岁爷,小臣跟着去的,其实那个农家饭菜,真的,做的不咋样!小臣也是外出跑过差事的人,也借宿过农家,可从来没吃过那么咸的鱼!真的跟咸鱼似的,少爷公子们吃的不习惯,太子殿下也是如此,昨晚听公公们说,太子殿下喝了一大壶的温开水,估计是咸着了。”

  皇上听完就笑了:“他是因为知道了民间疾苦,才这么做的吧?他不是在自己的东宫,种了点庄稼吗?怎么收成的?”

  “太子殿下的庄稼其实就是一些菜,还没种粮食呢。”牛公公道:“菜给您吃了,如今好像没打算继续种,这都秋天了,马上就冷了。”

  就算是农人,也不会再种植东西了。

  皇上更开心了:“行了,昨天跟着的人,一人赏二两银子,没吃饱饭吧?”

  “万岁爷圣明,小的们……根本就没吃饭!”那侍卫低头小声儿的道:“不是挑食,是那家根本没做小的们的那一份,都是随身带了点肉干肉脯的果腹了一下,还因为被孩子们看到了,还分了一些给小孩儿们。”

  他们也就饿一顿,吃了点东西充饥,根本没当一回事儿,但是能得二两银子的皇赏,可不简单,谁不知道,皇上在赏赐方面,是很抠门的。

  再说温润,今天带他们去的是收割谷子的地方,这里还是张寅家的粮庄。

  地方也不大,他给小少年们带到了地头上,太子殿下兴致勃勃的问:“今天要我们割谷子吗?”

  “做什么傻梦呢?”温润毫不客气的伸手,敲了他的头一下:“你们才多大?什么都不会,我敢让你们摸镰刀吗?再说了,镰刀在农家也是贵重物品,无缘无故的我让你们摸镰刀,再给人使坏了,我还得赔人家钱,何况这个时候,谁家都耽误不起时间,所以你们的活儿,不是割谷子。”

  一群小少年有点失望呢。

  “你们负责赶车,倒腾割下来的谷子。”温润的办法很简单,他们不能做有危险的活儿,比如这个收割谷子,他们没干过,很容易割到自己的腿好么。

  他要他们做的就是牵着牛马,车子上拉着收割好的谷子,往晒谷场那里运,这个活儿,一般在农家都是老人小孩儿做的,他们不大不小吧,做这个正合适。

  就是有些溜腿而已。

  而且那些拉车的牲口,未必听话。

  比如太子殿下,他觉得牛的力气大,他就选了个牛车,这牛车一趟的确是能拉不少收割好的谷子,可老牛这脾气倔啊!

  太子殿下拉着走了半天……还原地踏步呢!

  “哈哈哈……!”温润笑的腰都直不起来了。

  “先生,它不动弹啊!”太子殿下气的直跺脚。

  “说好了啊,不能打它,这牛在农家,比人都金贵。”温润就看着他怎么办。

  隔壁那小子倒是聪明,他也想选牛车来着,可他不熟悉牛,就选了个马车,这家伙可能经常骑马,知道怎么对付这种可爱的生物,愣是用新鲜的牧草,引着马匹拉着车子走了。

  看的太子殿下羡慕不已,他也学着用牧草,引动老牛迈步子,可老牛慢慢悠悠的那叫一个悠闲啊!

  太子殿下急的头上都要冒烟了,这老牛才慢吞吞的拉车走,温润又笑的直打跌好么。

  到了地里头,牲口们都是干惯了这个活儿的,知道不能偷懒,也不能闹脾气,不然真的会被鞭子抽,这倒是让太子殿下他们一群小少年顺利了许多。

  温润只在田间地头的草棚子下头,跟一群上了年纪不能干重活,只能看着点自家地头东西的老汉们,喝着他自己带来的滇南红茶,吃着自己买来的最便宜的糕饼,老头儿们也吃不了别的,这种长白糕软甜又不用咀嚼,直接茶水一冲,就咽下去了。

  “温先生真是个好先生啊,这些少爷们没吃过苦头,这次多干点农活儿,知道那个粮食来之不易,就好了。”其中年纪最大的长白公,叫李长白,他是个少白头,老了头发就全白了,故而大家都喊他长白公。

  已经快九十岁的高龄了,每年衙门都会在过年的时候,送他两袋子的白面,两坛好酒,两条最好的腊肉,以及一个猪肘子。

  老头儿年纪轻的时候,跟着张寅他们家的一个长辈,四处闯荡,后来老了,才回来这里养老,他的老主子早就没了,他还活着,每年张寅他们家也会送老人一些东西,给老人一些银钱花销。

  基本上,这跟自家的长辈没什么两样了。

  就是长白公不爱进城,一进去就想起老主子来,就在这里待着养老,哪儿也不去。

  他身边跟着的七八个老人,年纪都在七十以上,他们基本上都是这个情况,温润对他们可比对太子殿下还客气:“您过奖了,长白公见多识广,这群小孩子还需要多多的学习,今天我们就叨扰长白公一顿饭。”

  “这个简单,这个简单!我让人,给他们做一顿就是了。”长白公摸着雪白的胡子道:“都是好后生啊,就是太娇惯了不好,让他们吃点苦头,但是也不能饿着他们,老朽让人去炖一只大公鸡,给他们补一补身体。”

  “十几个小少年,吃一只大公鸡?”

  “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呦!”

  “长白公抠门喽!”

  几个老头儿起哄,温润哭笑不得的道:“没那么严重。”

  “对,几个小子,一只公鸡怕不够吃。”长白公明显没想到这一点,立刻跟身后的小玄孙吩咐:“叫你娘杀两只,炖点蘑菇进去,还有,那个炒蛋,多做一些,唉,一群少爷,也不知道吃不吃得惯。”

  “吃不惯就让他们饿着,还敢挑嘴?”温润可不管他们吃不吃得惯,让人家杀了两只鸡呢,两只!

  果然,一下午的时间,一群小少年走的那叫一个累啊,喝了好多水,这田间地头也没有个茅厕,幸好都是男孩子,找个背人的地方放水,回来还没找到地方洗手。

  等到温润带他们去了长白公家的时候,他们第一件事情就是洗手!

  洗完了手,太子殿下才期期艾艾的凑到温润身边:“这地方太不方便了,放水之后连个净手的地方都没有。”

  “你以为这是哪儿?”温润摸了摸他的头:“殿下啊,农人就是这样的生活,别说放水之后要净手了,他们在外面拉了,也就用点草叶子擦擦屁股,你当可以用什么?宫里才用的那种厕布,是很奢侈的,知道吗?百姓们最多用的是厕筹。”

  “但我知道,先生家用的是厕纸!”太子殿下小声嘀咕:“这要说出去,有辱斯文呐!”

  温润噎了一下:“先生我乐意!而且那些东西,烧了也是浪费,不如用来废物利用。”

  家里练习字用的纸张,如今都是好的,只是写了字之后就没用了,温润干脆拿去擦屁屁。

  其实温润最喜欢用的还是宣纸,那个柔软异常,还很吸水!

  正要继续说下去,那边叫他们去吃饭了。

  长白公的家自然是他老人家说了算,开了两桌,炕上一桌,只有长白公跟温润以及太子殿下三个人。

  地上两桌,坐满了小少年们,连长白公的儿子都没在上头坐。

  长白公给预备的饭食很丰盛。

  主食依然是小米捞饭,没放碎白米。

  菜呢,就是小鸡炖蘑菇,这是一道肉菜。

  还有个炒蛋,同样的,大葱占了炒蛋的三分之一分量。

  又有咸鸭蛋,一人一个。

  还有一道大酱炖鱼,这里的鱼,可就很杂了。

  巴掌大的鲫鱼,二指长的泥鳅,还有嘎伢鱼,小草鱼,连鲤鱼都有。

  统一的就是比较小,乱炖在一起,放了很多的白菜在里面,味道是不错,就是还够咸。

  一大盆的野菜是必须的,凉拌的野菜,清热下火又解毒。

  温润对这里的野菜很感兴趣,野葱野菜的他就直接吃掉,还叫太子殿下也多吃点:“这可是你家里吃不到的东西。”

  宫里怎么肯给皇上太子的上这个?就算是上了野菜,也是一些精挑细选过的东西,一点野性都没有了的那种,恨不得只给他们吃野菜芯儿。

  这里不一样,这里的野菜就是野菜,肉菜就是肉菜。

  “今天吃到了蘑菇,好吃啊!”太子殿下对肉菜感兴趣,对蘑菇也感兴趣,觉得这才是蘑菇。

  他们宫里的蘑菇都长得差不多。

  而这里的蘑菇,大小不一样,长得也不一样,吃起来就是那么香。

  跟他在宫里吃的不是一个蘑菇味儿。

  “蘑菇有什么可吃的?多吃点肉才行。”长白公还没用筷子吃东西,筷子还是干净的,他就夹了个鸡翅根给太子殿下,他不知道太子殿下的身份,但是能被温先生叫到身边来吃饭的,肯定身份不简单,他也不问,只给夹菜:“多吃点才有力气干活。”

  太子殿下顿时就觉得,嘴里的饭菜不香了。

  温润偷乐半天,才跟长白公吃着美味佳肴,喝着一点米酒助兴。

  其实长白公家有好酒,可是温润不敢喝啊!

  老头儿快九十岁了,喝多了可咋办?出事他担待不起,所以只能喝点米酒凑数。

  在老头儿家吃了饭菜之后,又盘桓了一阵子才离开,回到京城,换了衣服鞋子,太子殿下才呲牙咧嘴的出来:“先生,我脚下起了水泡。”

  “先生,我也起了。”

  “先生,我也是……。”

  小少年们一个个眼泪汪汪的看着温润,他们足下皮嫩,磨起水泡来,疼得很。

  “水泡啊?”温润看了看他们:“才一天的时间,你们就磨起了水泡,疼的受不了,那百姓们呢?他们年年如此,甚至这只是秋收而已,还是最简单的活儿,你们看到那些割谷子的农夫了吗?面朝黄土背朝天,汗滴下来摔几瓣!”

  “孤,受教了!”太子殿下正儿八经的朝温润行了一礼:“先生说得对,我们不能叫苦叫累,这才一天。”

  而秋收,要持续大概四五十天左右。

  他们才坚持了一天而已,活儿也是老弱儿童做的活儿。

  “明天继续。”温润一甩袖子走人了,留下一群小少年们惨叫。

  太子殿下回宫之后,皇帝立刻召见他:“脚下磨起泡了?”

  “嗯。”太子殿下点头:“没想到只是走路而已,牵着牛车慢吞吞的走,又不是做什么重活儿,竟然也会起泡。”

  走的脚底板生疼,他还不敢抱怨,因为他是太子殿下。

  “回头让人用好药水给你泡泡脚,朕当年急行军的时候,也走了一脚的水泡,那个时候可没有好药水儿泡脚。”皇上笑着道:“你是有福之人。”

  太子殿下没注意到“有福之人”这四个字,而是追问:“那父皇,当年您是怎么处理的呀?脚下的水泡很疼的。”

  这一下子问在了皇帝的点儿上:“朕当年可没敢耽误,挑开水泡,晾了一宿的臭脚丫子,第二天继续走,军令如山,耽误不起。”

  “啊?”太子殿下惊呆了:“继续走?”

  “是啊,白天急行军,晚上只能用清水洗洗脚丫子,然后挑水泡,几天下来。”皇上一摊手:“我不起水泡了,脚丫子也磨了一层厚厚的茧子出来,再也不怕走长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