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耽美小说>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476章 拍卖·巨款

  第一件开门红,一千两的底价,涨到了九千两卖了出去。

  并且当场交割,然后有京城的税吏上前,收了税钱,坐在一边继续等下一个拍卖品交易。

  众人看的目瞪口呆:在座的各位都是有身份的人,哪怕是富商,也不会把税吏看在眼里。

  可是这会儿,税吏却明目张胆的收税,还就守在一边,眼睛都要冒光了的那种。

  太子殿下在上头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税吏胆子挺大的啊?”

  “特意找来的傻大胆。”温润却告诉太子殿下:“他本来就是东城那边市集里收税的税吏,因为脾气倔,认死理,一直没有人欣赏他的努力,但是他坚持为朝廷收缴赋税,不管是谁家开的买卖,都得交钱,百姓们交多少,别人家也得交多少,谁要是不交,他都敢上门去闹,为此没少受人轻贱,但是他矢志不渝!我选他,就是给他当靠山,做买卖最终的目的是赚钱,但是不交税,就没有做买卖的意义了,交税,是必须要走的流程,哪怕是太子殿下你的买卖,也是如此,我看以后谁敢不交税!”

  温润也是实际接触了这个时代的买卖人,才知道这税的缴纳方式有问题。

  比如说,高官显贵家,他们做买卖是不交税钱的,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免税一族,这跟他以前生活的环境不同,以前他那边,甚至还有奢侈品税,那个收的更多!

  甚至还有个人所得税,不过会返税。

  就当是存钱了。

  可这里不是,但凡是有点权势的人家,多半都不交税,而且田地也是如此,不交粮税的那种。

  温润自打接手了老王家,除了自己名下那不交税的范围,他省下了。

  可是其他多余出来的,该交税的时候交税,该交粮的时候交粮。

  一文他都不会省下来,但是官府也要给他交税记录,和回执单。

  证明他交税了,而且过后不补,也就是当面交税完毕,过后没有补税的可能。

  他这是以免被人在税上动手脚,叫他今天补点儿,明天补点儿,那他可闹心了。

  “您这是?”太子殿下惊讶了,富贵人家谁会按时交税啊?这都是身知肚明的潜规则。

  有些人家为什么娶妻子,会迎娶大户人家的千金?因为她们的嫁妆够丰厚,以后也可以把一些收入颇丰的铺子,挂在她们名下,女人的嫁妆铺子,你也好意思收税钱?

  其实不管是什么铺子,税钱都得交。

  只是大家默认了潜规则,这税钱一年比一年少。

  且税目条陈众多,一般人真的搞不懂,都是税吏们说了多少,他们就缴纳多少。

  要是太多的话,肯定会被察觉,而且都是有背景的大户人家,税吏们能见到的都是这种人家的管事,最多见一下专门管理生意的二管家,连大管家都见不到。

  谁会在意这些小事情?

  家中老爷少爷们只管花钱,不管赚钱。

  “要是官绅一体纳税,国库或许还能丰盈一些。”温润说了他的心里话。

  太子殿下表情惊恐:“官绅一体纳税?怎么可能呢?”

  自古“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不是说着玩的。

  读书人都有好的待遇,有了功名在身,不止见官不跪,还能免除自己的赋税,往高了靠一下的话,全家人都能免除赋税,古代赋税可严苛了好么。

  “慢慢来吧。”温润知道其实是有可能的,但是就看当权者,有没有那个能力了。

  同一时空里,雍正皇帝就这么干的,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税,这才给后来的乾隆皇帝打下了结实的基础,让他逍遥自在的当了六十一年的皇帝,搞出来一个康乾盛世。

  外面已经开始第二件拍卖品了。

  第二件拍卖品是一个组合:一个非常透明的纯色玻璃茶壶,加六个玻璃茶杯。

  泡了一壶花果茶,能看到一朵牡丹花在里面从花骨朵,绽放盛开,在水里飘飘摇摇,风姿优美。

  当然,价格也挺优美。

  这是老白头儿的练手之作,温润答应给他百分之一的提成。

  其他老师傅亦是如此。

  第三件拍品更有趣了,是一套彩色玻璃做成的十二生肖。

  小喜乐是这么介绍的:“因为是给咱们这边的人定制的玻璃作品,按照咱们这儿的传统图样打造而成,失败了上百次,那位番邦师傅才做成功,价格是贵了点儿,又千里迢迢送来的,但是意义非凡,这一套底价一万两银子,每次加价一百两,现在开始竞价!”

  温润摸着下巴,看着下头热烈竞价:“小喜乐进入状态了。”

  这小伙子大概是因为唱戏的出身,倒是不怯场。

  且从小就看人眼色行事,这会儿活跃气氛,也挺擅长的,一万两银子已经涨到了两万三千两了。

  “有前途!”太子殿下立刻回复本色:“这么能说会道,搂钱耙子啊!”

  气氛起来了,这拍卖品,一件接着一件的拍,那边金楼的小胖老板也派人回来禀告,说大公主那边也很热闹,烧制出来的玻璃饰品,好多人买啊!

  还有孩子们的玩具,也好多人买,那种布偶娃娃最走俏。

  因为怕被人说是“巫蛊”,温润就没做人形娃娃那种容易让人栽赃的玩意儿,特意做了前世卡通造型的小可爱们。

  甚至还有熊猫、东北虎这样的绒毛玩具。

  兔子皮便宜又柔软,他特意雇佣了陈兵镇那里的女眷们做的,工钱给的可高了。

  主要是那里的女眷们一个个都能守口如瓶。

  他也就卖这一波新奇,谁家还没个机灵的啊?家里养的绣娘,大丫鬟们,心灵手巧的一看就知道那些东西是怎么做成的了,往后就自己家做。

  他只需要卖个新鲜的花样子,日后就吃这头一波了。

  那边的玻璃首饰,都是老窑工们的杰作,甚至有一套玻璃首饰的头面,差点被女眷们争抢,都动手打人了。

  温润听了之后就乐了:“还是女人跟孩子的钱,最好赚了。”

  太子殿下觉得有道理:“要不下次还是做玻璃首饰吧?那个简单又好卖。”

  “算了吧。”温润摇了摇头:“头一次是新奇,第二次就平庸了,等到第三次就没人捧场了。”

  师徒二人看着下头热闹的拍卖。

  最后压轴的就是大玻璃穿衣镜。

  两米高,一米五宽,照的人纤毫毕现。

  这一面镜子,底价就要了三万两银子,框架都用的紫檀木打造,被人叫破了十万两银子还没打住,不少人看的眼热。

  因为这是他们见过的最大的穿衣镜了。

  平时只见过梳妆镜,也就盘子大小,那都价值不菲了,这个更大更好,更清晰。

  太子殿下想了想:“先生,宫里的那个,也是您送的吧?”他离宫之前,看到父皇一直在照镜子。

  那镜子就是这么大,而且四周的窗户框,都是金星紫檀的,雕龙画凤,那叫一个漂亮啊,他只给宫里一面,就是给皇上用的,其实这样的穿衣镜,一共只做出来三面。

  一面拍卖,一面送给了皇上,还有一面,温润留着,打算送给大公主做添妆。

  这面大镜子,最后以二十二万两银子的价格成交,被一个西北来的人买走,他是要运会西北,送给平西王。

  辽东王的人没拍到,心里不服气,站起来问小喜乐:“还有第二面吗?”

  小喜乐笑了:“有。”

  众人大喜,他们还有机会。

  结果小喜乐又道:“不过一面在当今皇上那里,一面是留给大公主做嫁妆的,能有这么大的玻璃镜子,已经不容易了,据说从生产地一共就出了十二块,运到这里就剩下了三面是完整的,其他的都碎了。”

  众人一听,都蔫儿了。

  “这说了等于没说呀。”那人十分失望:“就没有别的了?”

  “剩下的都是比这个小的,还有三个梳妆镜,大家看看吧!”小喜乐让人搬来了梳妆台,上头有个半人大小的梳妆镜,正好给女眷们化妆用。

  而且这个玻璃镜子,比铜镜看的更清晰。

  拍卖了最后的这些玻璃镜子,此次拍卖会结束,温润大概算了一下,有伍仟万两的收入,去除纳税的钱,这些钱足够缓解压力了。

  他只拿了一千万两,给了太子一千万两,剩下的三千万两,直接交给了皇上。

  皇上看到钱的时候,都有些发懵:“三千万两?这么多?”

  “不多了,咱们举办的时候,只有京城的人知道,其他的人都不知道,要是全天下的宣传,肯定更多富商来这里。”温润道:“这下子皇上能缓一下了。”

  “只是一堆沙子,竟然就能烧出来这样的玻璃制品,还能卖上高价!”皇上的想法,果然与众不同:“叁仟万两银子,还不算你拿走的,和给太子的,不然就是四分之一的税钱了。”

  “那些番邦的人,得挣咱们多少钱啊?”太子殿下这边刚拿了钱,那边就开始翻小账了:“这些年,玻璃的价格,可一直不低。”

  皇上如今的炕上,就摆了个玻璃炕屏。

  十字绣绣的松鹤长青图,上面还撒了金粉呢。

  上面的绣工很精致,右线压着左线,朝着统一的方向。

  “这么一个玻璃炕屏,价值就几千两,绣品自然也是价值不菲,可这玻璃,更是难得的透明玻璃。”皇上指着炕屏道:“比你给朕的小多了。”

  “皇上,这玻璃制品也就这两年贵,过两年就得普及了。”温润说了他的打算,大玻璃难得,小玻璃随便啊,他打算给宫里换个九宫格的窗户,中间就放玻璃,到时候采光会好一些,甚至能省下一点灯火钱:“您觉得呢?”

  “先把朕这里,换好玻璃窗再说。”皇上倒是另有打算:“大公主也赚了不少吧?”

  “还行吧?没问过。”温润笑了笑:“都说是给公主的脂粉钱。”

  其实就是给大公主一些体己钱,要知道大公主手里头,可没多少钱。

  而大公主拿了钱之后,一分为三。

  一千五百万两银子,她给自己留了五百万两,给二公主留了五百万两,另外给了承恩侯府二佰万两银子。

  也就是皇后娘娘的娘家,他们的舅舅家。

  给了三公主二百万两银子。

  吓得顺妃娘娘差点傻掉了!

  “大公主,您这是?”顺妃娘娘看着这银票都发抖了。

  “做了点儿小生意,赚了一笔,如今父皇就我们三个公主,一人分一点儿,将来作为压箱底的嫁妆钱,有钱在手,心里不慌。”大公主笑着道:“本宫跟二妹妹都有,也不能落下三妹妹不是?”

  “这,本宫听说,太子殿下也参与了拍卖?听说拍卖的可热闹了。”顺妃娘娘有些担忧的道:“这么算的话,您与二公主和太子殿下,都有份,现在连三公主都有份了,唯独没有二皇子,这……好么?”

  “本宫给妹妹们攒嫁妆,是做姐姐的关心妹妹,太子殿下跟温雅士是师生关系,人家先生带着学生做个买卖,让他知道人家疾苦,是当先生的教学手段。”大公主侃侃而谈:“二皇子是个男孩子,有本事,也拜个好先生,带着他读书识字,习武甚至是赚钱,都无所谓!太子殿下也不是那种,不提携兄弟的人。只是他太小了。”

  是啊,二皇子还在裹着尿布吃奶呢。

  太子多大了?活蹦乱跳,还能出宫。

  就算二皇子也活蹦乱跳,他出个门,都得被人抱着走。

  顺妃娘娘被大公主这话说的,无语半晌:“这么说,倒也说得过去,就怕熹妃多想。”

  “她一个后宫妃子,多想又能如何?”大公主对熹妃并不怕:“有本事,让她使去。”

  熹妃娘娘的确是生气,因为皇上的孩子都有了分润,就二皇子没有。

  “凭什么?就凭他是太子,我的皇儿是二皇子?”熹妃娘娘气的摔了一地的瓷器:“我的皇儿也是皇上的儿子。”

  “娘娘,您别生气,这事儿,咱们也说了不算啊!”熹妃娘娘身边的女官,赶紧劝解:“咱们二皇子还小,如今最重要的是恢复皇宠,保着咱们二皇子长大。”

  “对对对,娘娘,钱是王八蛋,花了还能再赚,咱们二皇子可是最重要的宝贝儿。”大宫女也赶紧的道:“等咱们二皇子立住了,多少人会捧着银子,给咱们送进来,都不用出门去辛辛苦苦的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