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耽美小说>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486章 大公主出降

  “添妆怎么了?”温润没有一点犹豫的问了出来。

  “添妆的话,要怎么给合适呢?”皇上小声的问他:“给东西的话,惹眼了吧?”

  “臣不知道。”温润老实的摇头:“臣只给金子和银子。”

  “啊?”皇上跟太子殿下一听这话都愣住了好么!

  谁家会这么俗气的只给金子银子啊?

  那是大公主,不是土财主的老闺女。

  “臣也不知道大公主喜欢什么样的东西,也不知道大公主喜欢什么样的庄子,铺子甚至是物件儿,不如给大公主一些金银,虽然俗气了一些,可是大公主手里有钱,身份又高贵,喜欢什么就买什么,让那帮商贾捧着好东西,给大公主挑选!”温润倒是没说,让商贾进献什么的,那跟明目张胆的抢劫有什么区别?可不能开这个头:“谁伺候好了,大公主就打赏谁,伺候不好就直接送回内务府去,换一个好的来,手里有钱心里不慌。”

  其实还有一点,温润没说,大公主出降之后,看梁家那样,肯定是要给驸马银子的,那到时候,大公主手里没钱,驸马却有,多不好啊?

  还是两口子手里都有钱的好。

  “你说的也挺有道理的……。”皇上听了,若有所思。

  温润从宫里出来,下午就去了赶考别院,要到会试的时间了。

  这帮人在这里有些惴惴不安,温润来安抚一番,顺便给他们讲了讲课。

  三日之后,会试开始。

  温润经历过一次会试,这次有了经验,就提前订了地方,然后守在那里,让里头的孩子们知道,他们的先生就在龙门之外等他们。

  每次会试都跟拔层皮似的,这次也一样,考完了试,温润把人全都带回了赶考别院,那里热水和大夫都预备好了,一人灌了一碗人参鸡汤,洗了个澡,大夫挨个号脉,都说只是累了些,其他的没什么。

  让人给他们安排好休息,第二天缓了过来,一个个还行,虽然说没有半路就放弃考试的,可有些人毕竟是头一次考试,考不过去也没什么,再等三年呗!

  “咱们家养活你们三年的钱,还是有的。”温润都自我调侃了:“保证你们吃香的喝辣的,顿顿都有肉。”

  一群人笑出了声。

  这里的伙食的确是顿顿都有肉,不是鸡鸭鱼,就是红烧肉。

  而且多数时候都是江南的口味,免得他们吃不习惯。

  有说有笑的总算是没让他们继续紧张了,可会试过后的三天,就是大公主出降的日子,不少人家开始搜罗名贵物品,给大公主做添妆。

  温润就简单多了,给了一箱子的银子,三千两,一两一个的银锞子。

  一千两的金子,一两一个的金元宝,雪白加金灿灿,摆在箱子里,特别好看!

  王珺还给加了一对儿宝石的弯刀,是有点波斯风格的那种,是雌雄弯刀,也挺特别的,放在一起还挺惹眼。

  其他人的东西,温润也看了一眼,许攸送了一对儿金樽,一对儿玉如意,还有他自己画的一副和合二仙图。

  金大雅送了一副玉溪荷花图,一对儿金瓯瓶儿,一面花开如意的锦绣屏风。

  甚至还有滇南王府送来的添妆,一副金镶翡翠的头面,价值不菲;一千两金子也很闪耀;但是送来的一对儿五彩锦鸡,两对儿孔雀,就很出彩了。

  那两只孔雀里,母孔雀就不说了,公孔雀可不简单,一只绿色的尾巴,一只白色的尾巴,这个就有新意多了,连大公主都惊动了!

  陈旭说了:“这个给大公主养在后花园里看个热闹。”

  那对孔雀一来就斗上了,俩都开屏,好多人都惊叹不已。

  “滇南王有心了。”皇上都觉得,陈旭会办事儿。

  大公主出降那一日,宫里热闹的很,熹妃娘娘主持了整个宴会,那叫一个意气风发啊!

  温润头一次见到熹妃曹氏的容颜。

  这女人长得……很有本钱啊!

  一张端庄柔美的瓜子脸儿,云鬓里簪着凤凰孔雀样的钗头和步摇,镶嵌着各式样的宝石,凤嘴里还吐出较长的珠宝流苏珠串。整个人打打扮的珠光宝气,光彩照人。

  丹凤眼,烈焰红唇,穿着一袭明亮颜色的宫装,丰乳肥臀,像是一颗熟透了的水蜜桃,而且她说话办事都很爽利,这一点,宫里没人比得上。

  公主出降是在落日之后,华灯初上的时候出宫,在公主府拜天地,然后入洞房。

  送嫁的自然是太子殿下,带着一群宗室子弟。

  但是在出宫下降之前,宫里会举办宫宴,宴请皇室宗亲,文武百官们,当然,他们也得出添妆才是。

  而这个时候,能主持宫宴的,就是皇上最信重的人,这个人就是熹妃娘娘。

  熹妃娘娘一时之间,几乎是艳压群芳,所有女人都对她敬畏三分,就连皇上都很满意熹妃的安排。

  喜宴就不说了,那丰富的很,而且因为天气不那么冷了,一些热乎的菜还能保证温度,哪怕都是蒸碗炖菜呢,那也不错啦!

  温润吃的很开心,王珺跟几个老将还喝了点酒,谈了一些事情,据说北边倒是安稳了,南边儿海军有些忙。

  吃吃喝喝,又有宫廷舞蹈看,气氛不错的说,不过到了傍晚,也就是黄昏时分,好戏就来了。

  太子殿下提前找到了温润:“先生,怎么办?一会儿大姐姐要拜别父母,我看那熹妃娘娘,一直坐在父皇身边,跟父皇有说有笑的,还抱了二皇子来。”

  “她想让你大姐姐拜别她?”温润也是主持过几场婚礼的人,知道最后拜别父母,一般都是拜别自己的亲生父母。

  没有亲生父母的就拜别灵位。

  “看样子是的,她都没动地方。”太子殿下郁闷的道:“若是大姐姐拜别了她,岂不是说,她有可能作为继后吗?”

  这是太子殿下不乐意看到的结果。

  何况,如果熹妃娘娘成了继后,那么她所出的二皇子,就成了嫡出啦!

  “放心,到时候,大公主只要去坤宁宫,祭拜皇后娘娘的神位就行了,给皇上行礼的时候,我就不信,她还敢大刺Βêǐъêì刺的坐在那里不动弹!”温润可是知道,宫里的规矩,那是最严格的,见什么人,行什么样的礼,都有说法的,更有说法的是,在主人受礼的时候,宫女太监都是要离远一点或者是侧身,表示一下。

  大公主可是拜别礼,皇上到时候会怎么说?

  其实温润更想让熹妃娘娘闹起来,她一旦受了礼,呵呵……别的不说,宗人府那些老人家,和礼部那些老学究们,非得咬死她不可。

  果然,不一会儿,大公主盛装前来,拜别父皇。

  大公主头戴彩冠,这个也叫凤冠,多用于婚礼时,因以凤凰点缀得名。

  凤凰是万鸟之王,只有皇后或公主才能穿着,并且通常只在隆重庆典时,如婚礼上才戴。

  霞帔是两条较细的,但是绣工精致的缎带,成V形交胸前,下面有金玉做坠子。

  百鸟朝凤马面裙,大红色喜庆的很,身后跟着四个女官,给她提着霞披的下摆和裙尾,前头有俩提着香炉的宫女开道。

  这就是大公主蒙盖头之前的样子,额间的金色花钿,非常的漂亮。

  “女儿即将出宫下降,在此拜别父皇。”大公主看了一眼皇上,皇上也龙目含泪。

  可是熹妃娘娘没站在皇上跟前儿,但是她是站在皇上身边的……如果皇后娘娘活着,此时此刻,站在这里或者坐在这里的就是皇后娘娘。

  但她去世的太早了,没能看到大公主出降的场景。

  大公主的眼睛也湿润了,盛装的她,眼泪流下来:“女儿多谢父皇这些年的辛勤教诲,辛苦抚育,女儿……女儿……。”

  她说着说着,膝盖微微弯曲,但是就不拜下去,她在等,等熹妃娘娘自己离开那个位置。

  可是熹妃娘娘怎么会离开呢?

  她盘算了这么久,就是为了此时此刻,劳心劳力的张罗宫宴,费心筹谋了这么久,只要大公主拜下去,她等于受了大公主的拜别礼,她又是皇妃,皇后的宝座,指日可待!

  只要她成了皇后,哪怕是继后,她的二皇子,也是嫡出啦!

  自古都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她的皇儿不是嫡出,就矮了东宫那位半个头。

  也不是长子,更是矮了东宫半个头,总这么下去不是个办法。

  于是她瞄准了皇后的宝座,继后也是皇后啊!

  大公主跟她在这个场合上较劲,一些聪明的人立刻就看出来了。

  宗人府的宗正,以及礼部的一位上了年纪的员外郎,都要站起来理论一番了,可惜的是,他们都上了年纪,动作有点慢。

  这个时候,皇上做了一件事情:他站了起来。

  快步走下了丹陛,亲手扶住了大公主,俩手,扶住了大公主的两只胳膊:“好孩子,不哭,不哭啊,今天是你的大喜之日,父皇让你弟弟送亲,你的大公主府都收拾好了,大驸马府就在隔壁,虽然小了点,不过那小子要是敢对你不好,父皇教训他!”

  无形之间,皇上化解了这不见硝烟的争锋。

  双方都松了口气的同时,又有些遗憾,没把对方压下去。

  “女儿知道,女儿就算是出降成家了,也是父皇的女儿。”大公主一挥手,四个大力太监抬了个箱子过来,打开的那种,箱子里是四套衣服。

  一套皇帝常穿的龙袍常服;一套大毛衣服,是新流行的那种皮毛一体的御寒衣物。

  剩下的两套,竟然是很普通的民间流行的老爷服,只不过做的很是细心,针脚细密。

  成套的就是代表上到发带发网,下到靴子,甚至是里头的鞋垫,都是一起的那种。

  “这是女儿给父皇做的衣服,父皇收下吧,女儿不在身边,要注意休息,每日的平安脉,也要请御医看的,不要嫌麻烦,不要人号脉……。”大公主絮絮叨叨,叮嘱的事情太多了。

  皇上听的龙目越来越红,他也想流泪了。

  太子殿下也感慨呢,被温润推了好几把,才明白过来,揉了揉眼睛,上前去扶着皇帝,跟大公主道:“大姐姐别那么絮叨啦,当心误了吉时,拜别了父皇,也该去坤宁宫,拜别母后了。”

  “对对对,拜别你母后,然后出宫下降去吧。”皇上也知道,吉时不能耽误:“等你三朝回门,咱们再说,时间多的是,你是朕的大公主,永远都是朕的女儿。”

  于是,这场“拜别之争”,就这么虎头蛇尾了,可是熹妃娘娘却气得够呛,因为大公主从始至终,对她这个张罗喜宴的人,一点致敬的意思都没有,她可是知道,大公主送了顺妃那个女人不少东西,表示感谢。

  因为顺妃是给她张罗嫁妆的那个人。

  公主的嫁妆都是有定额的,内务府的人又不是吃干饭的,用的着顺妃什么事儿啊?无非是看看清单,对对实物,仅此而已。

  功劳有她大吗?辛苦有她多么?

  可是大公主一句话都没说,倒是顺妃那个女人,看着老实巴交的,没想到会咬人的狗不叫唤啊!

  暗地里得了大公主多少谢礼?多少好处?

  熹妃娘娘气得够呛,太子殿下还不高兴呢,他是送亲的人,故而跟着大公主去了坤宁宫,拜别母后的神位,姐弟两个顺便说说话。

  “那个熹妃也太无礼了。”太子殿下不高兴的嘀咕:“还想受大姐姐你的礼。”

  “不用着急,她不离开父皇,我就不拜下去,看谁耗得过谁,而且我也安排了人,提醒那些宗亲老臣们,这礼,她一个熹妃,可受不起。”大公主成竹在胸:“从她开始主动揽过喜宴的差事,我就猜到了,外面都说熹妃娘娘如何如何贤良淑德,就这么一个贤良淑德啊?不知礼节!”

  他们姐弟乃是元后嫡出,除非是继后,否则他们谁的面子都不用给。

  更不用对谁卑躬屈膝,大公主的底气来自她的亲弟弟,乃是东宫太子。

  姐弟两个出了坤宁宫,上了车辇,一路向宫外走去,送嫁的队伍排的长长的,喜乐声音一直从宫里响到了宫外,从内城,一直到外城,沿途都有禁军把守,九门提督派人维持秩序。

  一直到大公主府的大门口,太子殿下看到了府门前,张大了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