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耽美小说>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575章 莲花坳的新颜

  温润看到这样的布局,以及陈旭的解说,就开心得不得了:“你这可真是守家在地了啊?”

  首先就不缺吃喝了。

  周围都是良田,一条笔直的大道,大道两边种满了桃树,想必春天的时候,这里非常的美丽。

  另外就是,这良田周围,挨着的山,山上都是竹林,一片竹海的样子。

  可以说,这里地势不错,又有良田又有泉眼,他还真是会挑地方……更主要的是,这地方就他一家。

  “快点进来,家里早就预备好了!”陈旭兴高采烈的把众人都迎了进来:“有空的时候可以慢慢观赏我这王府,现在先进去吧,今天虽然阴天,但也挺闷热的。”

  他们今日之所以能全天赶路,还是在炎炎夏日的时候,就是因为今天是个阴天,气温略微低一些,他们走的汗流浃背,就为了能在天黑之前,到达滇南王府。

  巧的是,这么阴天,到了傍晚时分,满天乌云竟然散了!

  它没下雨!

  至于他们到了滇南王府,都安置好了,也才华灯初上。

  滇南王府给大家伙儿做了晚饭,温润跟王珺住在一起,他们的安置地方,就是王府里的平安苑。

  按照规矩,这银安殿,是王爷办公的地方,后头的承运殿,则是寝殿,也是王妃的住处。

  如今前殿银安殿,后殿承运殿,都给了太子殿下使用。

  平安苑,其实是给王师预备的地方。

  陈旭给了温润入住,是他的私心。

  温润看到平安苑,就抬手拍了拍送他们来的陈旭:“你啊!”

  这平安苑,建设的跟他们在莲花坳的老宅一样,布局和摆设都差不多,甚至院门口西南方就是一个荷花池,大小温润还真看不出来,里头种满了莲花,也不知道是怎么办到的,莲花池子如今碧波百亩,粉红一片,阵阵花香,十分漂亮。

  莲花坳的老宅那里也是如此,门前西南角,有一个池塘,种满了莲花,莲藕、莲子都是能吃的东西。

  “我在想你的时候,就来这里看看这池子。”陈旭摸了摸鼻子,有点羞涩的道:“闻一闻花香,看一看碧波。”

  温润他们被安置在这里,看什么都顺眼,走路也十分顺腿儿。

  等到吃饭的时候,是在花间饭厅那里,周围是盛开的盆栽花卉,周围又有水流经过,温度还是很凉快的,他们挂了宫灯照明。

  饭菜也很有意思,竟然是水八仙。

  “好久没吃这么地道的江南菜啦!”太子殿下看到这样的菜,十分的开心:“一路上他们都是一些鸡鸭鱼肉,还是滇南王有心了。”

  太子殿下什么身份?他吃过见过的可多了,一路上都有人费尽心思的讨好他,太子殿下不近女色,身边的内侍们又防的特别严,基本上没有女色近身的可能,男人也不行。

  自打太子殿下失踪过之后,阿宝公公几乎是一天十二个时辰,跟在太子殿下的身边,可以说是寸步不离。

  所以沿途的人只好在吃的上面玩花活儿。

  各色海鲜,超大的海鱼等等,都让太子殿下眼前一亮,一饱口福。

  可要说让太子殿下真心喜欢的,可能就是他六岁的时候,在莲花坳吃过的水八仙了,这一席面的菜,唯有江南这个时候能吃得到。

  竹荪和竹笋什么的,都可以是干货,也可以遇到北方去,或者更远的地方也能吃到。

  但是水八仙嘛,必须是在一定的地点,一定的时间,才能吃得到,换个季节就没啦!

  水八仙就是包括茭白、莲藕、水芹、芡实(鸡头米)、茨菰(慈菇)、荸荠、莼菜、菱八种水生植物的可食部分。

  大多在秋天的时候才会有,如今正好是秋天之前。

  大家就要拿筷子开吃的时候,温润突然来了一句:“太湖莼菜水八仙,鸡头茭白莲藕菱。”

  然后他就看向了太子殿下,示意他接下去。

  这也是考验太子殿下的文采的时候。

  王珺一脸黑线,这一吃饭就要吟诗作对,什么毛病?

  太子殿下一呲牙:“水芹荸荠茨菰脆,江南旧味宴清欢。”

  “好诗,好诗!”滇南王赶紧鼓掌,然后拿起筷子:“吃饭,吃饭。”

  大家赶紧下筷子,温雅士太可怕了,这一点准备都没有,就让人作诗。

  温润呲牙,好吧,吃饭。

  等到回了平安苑,温润才哈哈大笑:“他们太好玩了。”

  “你呀,你呀!”王珺皱眉:“干什么要作诗,饭都没吃好。”

  大家都被温润给吓着了,好模好样的就让人作诗,幸好太子殿下文采不错,还这能做出来。

  不然大家可惨了。

  “我就是活跃一下气氛。”温润乐呵呵的跑去冲了个凉,王珺也冲了个凉

  ьEǐЬEī。

  。

  很快就躺在了凉席上,天气太热,温润躺在凉席上,很是舒服的道:“还是老家的凉席舒服啊,这床本身就是个大凉席。”

  “嗯,这是用竹子做的凉床,夏日里睡着很舒服。”王珺给温润将土布单子盖在了肚子上:“睡吧。”

  “哦。”温润闭上了眼睛:“家乡的味道呀……呼……呼……。”

  “你呀。”王珺摸了摸他的头。

  温润一觉睡到大天亮,本来要吃过早饭就去莲花坳的,可没走成,因为天下雨了。

  “怎么这个时候下雨了?”温润看着外头缠缠绵绵的雨,有些不高兴,他都准备好,要回老家了。

  “明天回去吧,不差这一天。”王珺拉着他,走抄手回廊,去了太子殿下那里:“怎么在谈事情吗?”

  跟来的人可不多,他们这边没什么事情,都想休息一日。

  可太子殿下却跟几个跟来的官员在书房里坐着呢。

  “没,没说什么,他们只是来给我请安。”太子殿下笑着摆了摆手:“好了,大家没事儿就回去吧,明日雨停了,咱们回莲花坳。”

  太子殿下用了个“回”字,他将莲花坳视为他在江南的“家”。

  “是啊,明天回去。”温润也是这个意思。

  第二天果然天晴了,趁着温度没上来,他们日出之前就用了早饭,太阳没得升起来,他们就已经开拔,回莲花坳。

  因为走得早,到了莲花坳的时候,还没到中午呢。

  温润看到这里的道路,跟滇南王府是大道直通的,走的一点都不颠簸。

  陈旭邀功似的告诉他:“这条路修的是石板路,下头压制的是石砖,结结实实的,只要不抠出来,能用个千八百年。”

  道路两边同样种满了桃树,代表的是温润教书育人,桃李芬芳。

  沿途的池塘里种的都是莲花,而且其他的良田里,多数都是水稻,沉甸甸的水稻穗子,看着就那么让人开心。

  如今正是水稻灌浆的时候,他们这里靠近江北了,稻子只能种一季,不过现在的稻穗还没变黄,过几日天气干燥起来,成熟了的稻穗,十分好看。

  等他们到了莲花坳那边的山底,温润出了马车,看到眼前的莲花坳,都市傻眼了:“这是……莲花坳?”

  “是啊,发展的不错吧?”陈旭麻利的下了马车:“现在这盘山道,可以并行三辆马车,莲花坳已经没有土胚房啦,都是砖瓦房,如今虽然人口没怎么增加,可日子过得不错。”

  何止是不错?简直是天翻地覆!

  温润一开始记得,莲花坳就是个小地方,后来发了点财,也没多富裕。

  家家户户都还是农家院的模样儿。

  现在么,家家户户都是青砖大瓦房不说,还都是正儿八经的江南民居,徽派建筑。

  江南民居注重前街后河,但无论南方还是北方的人们,其传统民居的共同特点都是坐北朝南,注重内采光;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

  如今的莲花坳,几乎家家户户都跟老王家的宅子差不多。

  可能没有老王家那么大,但是一家家十分的讲究,且修建的整整齐齐。

  另外就是莲花坳的路况变得好了,街道上也干干净净的,看着像是一个山腰间的镇子,而不是一个村子。

  “这太不错了!”温润瞪大了双眼:“看着都不像是曾经的莲花坳了。”

  “上去吧!”陈旭带人往上走。

  现在的莲花坳大道蜿蜒而上,他们到了村子口的时候,村子口那里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这里修建了一个门牌楼子。

  正确的说,是门楼。

  在古代,城市基本的居住单位为里坊,早期的里坊设有坊门专供人们进出,这些坊门称为“闾”。

  有时,闾门之上会写出里坊的名称,还可将功臣的事迹和姓名雕刻其上,予以表彰,是为表闾制度。

  由此,闾门慢慢发展演变成牌楼,所以,牌楼也具有记载地名、表彰功德的功能。

  莲花坳的门牌楼子,是做的十分华贵,因为这种门楼建筑特别考究。

  门楼顶部结构和筑法类似房屋,正中间的位置上,用金漆写着“莲花坳”三个大金字,看那字迹,还是御笔!

  “什么时候有的这个御笔啊?”温润都看傻眼了好么?这种东西,竟然出现在莲花坳村口……也不知道西边的村口,有没有修个小的?

  门楼是用青砖建造而成,采用磨砖雕花工艺,素雅的色彩、高挑的屋角、玲珑剔透的砖雕,更显出门楼的挺拔秀丽与庄重大方。

  砖雕工艺做法精致,雕刻题材多为各种吉祥寓意图案,如“天官赐福”、“福在眼前”或其他历史人物故事等,其花草、人物图案造型栩栩如生。

  而且很符合莲花坳的地位,再怎么说,莲花坳也是出了大将军,出了温雅士,而且太子殿下与两位公主,甚至是滇南王,都在莲花坳这里居住过。

  门楼这个东西,一般地方还真没有,有也不会这么奢华。

  可是莲花坳就是做的这么奢侈,连门柱柱基那里,都是做成了莲花形状。

  “太子殿下前两年就给送来了,这门楼都是太子殿下掏银子盖起来的,气派吧?”陈旭笑着道:“当时大家都说,莲花坳这地方,真是坟地里冒青烟了。”

  “何止啊?”王珺跟在他们的身后走,听了这话,感叹道:“是整个坟地都烧大火了。”

  “哈哈哈……!”一群人顿时笑了起来。

  他们过了门牌楼子,就是莲花坳的东村大门。

  这里本来是有围墙的,不过都不是什么结实的那种,现在么,这里的围墙高达两米往上,还都是砖瓦围墙,墙头还用了灰色的小瓦铺就,庄严肃穆,又隐在青山绿水之间,哎呦喂!

  这景色,别提多优美了。

  而咋村口这边,已经站满了人,看到他们的时候,高兴地不得了:“来了来了!来了来了!他们真的回来了。”

  “张大爷,杨大叔!”温润快速地走了过去,满面笑容的道:“我们回来啦!”

  “好,好!”两个人站在最前面,张大爷头发白了一些,不过人却越来越精神。

  杨大叔如今可不得了,看这穿的,绫罗绸缎呀。

  “陆通神医。”温润又跟陆通神医打招呼。

  陆通神医看着胖了点儿,人也非常的有精神:“这次给我带了什么好药材?”

  他一见面就问温润要点好玩意儿:“听说你去海上飘了一圈儿?没带一些海上的玩意儿给我?”

  “带了,带了!”温润赶紧让他先闭嘴:“待会儿给你,很多呢。”

  “这还差不多。”陆通神医高兴了。

  其他人见到温润也十分开心:“真的回来了啊!”

  刘三儿最高兴了:“快回家吧,家里提前七八天就开始打扫卫生,新换的凉席,被褥和竹夫人,哦,还有一些食材,都是新鲜的,回家,回家。”

  “刘三哥,这些年辛苦了。”王珺拉着他的胳膊,跟他一起往回走。

  这些年,都是刘三哥在老家这里支撑着,他们家的宅院和田地,都是他在派人种植和打扫维护,每年的收益也都给他们存着,粮食也是一年一替换。

  家里的粮仓,一直都是有新的存粮,虽然没有再扩建什么的,但是能守住就行,这是他们老王家的“祖产”啦。

  到了莲花私塾,温润顿时眼睛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