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耽美小说>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590章 回京之路:太原

  山西,是个非常重要的西边门户地区,东与河北省为邻,西与陕西省相望,南与河南省接壤,北与蒙古草原毗连,又有水草丰美的河套地区,这里对王珺最大的吸引力,就是这里产战马!

  他一路上都跟温润说了好几次,战马呀战马。

  温润他们这一走,就是两个月,路上过得重阳节,而且入了东,都下了雪,等到了山西境内的时候,雪已经铺满了道路,幸好他们这一路走的都是官道,且人很多,到了山西境内的时候,在一个很大的驿站前面,就有山西几乎所有的官员来迎接。

  太子殿下又拉着温润坐在龙驾上,并且有专门的吏部随行官员,给他们作介绍:“山西是这边的门户所在地,故而这里的官员配置最齐全,前面零头的那位,山西承宣布政使司的布政使常雄,常雄飞,据说他母亲怀孕分娩的前一晚,梦到了飞熊入怀,后来生了他,他果然出息,小时候就是神童,到了年少时就是有名的才子,后来会试是传胪,最后在翰林院观症三年,就被派往山西这边了,起初是县令,后来是知府,一步一步走到了现在,政绩斐然,名声不错,吏部每次评价,都是上上之选。站在他身后的那个人,是山西宣威布政使司冯康,冯元福,他的父亲是当地汉人,母亲是蒙古人,所以他精通蒙古语,还熟悉那边的习俗,一般的对外事情都是他负责。”

  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山西宣威布政使司。

  简称承宣布政史,宣威布政使。

  是前朝和本朝,都没怎么动过的衙门,下辖五个府三个直隶州,两个布政使司的衙门,都驻太原府。

  那里不仅是太原古城,地方大,城墙高耸,安全不说,还是朝廷的各色衙门集中地,办公也方便很多。

  且这俩位布政使,还都是大权在握的实权人物。

  不然也不会站在迎接队伍的前头,遥遥的看过去,特别的显眼。

  “不是,这怎么不是一个布政使司?”太子殿下记得一般都是一个布政使司,怎么这里分了俩?还是不同的布政使。

  一个正二品,一个正三品,相差了两个品级不说,还都是手握大权……山西有那么多大权,给他们握着?

  “一个是管着山西全省,一个是对外,那些蒙古部族说是依附,但是偶尔还会炸毛的,所以布政使司前头就是宣威,军队不是吃素的,这总得时不时的拉出去威慑一下嘛。”吏部的这位官员,对外族很是不看好呢。

  “另外那个是山西道御使,您二位知道的,跟江南道御使一样。”吏部官员又指了指旁边的那个人:“那位是山西巡抚周超,周仁星,是个挺厉害的人物,他在任期间,头一个就办了三件大案子,刑部都惊动了!”

  师徒俩看了半天,这位周超大人长得文质彬彬,很难相信,这是个破案高手。

  “另外那边大马金刀站着的是山西大将军郭凯,郭开道,他可是个狠人,一手建起来的骑兵大营,敢跟那些关外的鞑子们硬拼!加上他们有火器在手,依靠坚固的长城,他们每次都没让关外那些家伙占到便宜。”吏部官员乐呵呵的道:“加上他这里家底厚,肯花大力气训练兵丁,军功也很多,所以这人傲气的很。”

  的确是如此,这人是武将,却站在一群文官的身边,可他却比文官们靠前了半步的距离,不要小看这半步距离,这是在太子殿下的面前啊。

  山西诸位官员却一声不吭,没人反抗,可见这位山西大将军是多么的不凡。

  而他身后站着了七八个将军,各个都是英武的样子,铠甲穿在身上,全副武装的样子,身后还跟了七八百的军中健卒,清一色的骑兵,大红的马屁,银色的盔甲,头盔上一片白色的羽毛随着风摇曳,十分吸引人眼球。

  武将这边就不说了,文官那边是真的不少人,从知府到知县,来的非常多。

  太子殿下的车架老远就看到了他们,靠近了之后,看得更清楚,对方见到车架由远及近,一个个立刻就精神抖擞了起来。

  “恭迎太子殿下,恭迎钦差大臣!”一群人应该是演练过,齐刷刷的行礼问好,生意很洪亮。

  偏偏今天阴天,冬天了么,还飘了小青雪,风不大,但是空气很干燥。

  太子殿下走出了车架,温润跟他一起,师徒俩齐齐的抬手,说了一句:“免礼。”

  对面才都重新直起腰板儿来。

  王珺不等他们开口,就喊了一嗓子:“前进,目标,上党县城!”

  他们才入了山西境内,是从焦阳那里直入的上党境内,这里唯一的休息点,就是上党县,从上党县直接去太原府,中途没有任何休息的地方。

  所以他们今天晚上要在上党县过夜。

  温润知道这个上党县,是因为彭飞曾经在这里当过知县。

  “上党这个地方不错,地处山西东南部,太行山西麓,上党盆地南缘。东靠壶关县,西连长子县,北与潞州接壤,南和高平、陵川县相邻。”温润给太子殿下讲了一下这个县的历史,听得太子殿下目不转睛:“夏时,县境谓潞,属冀州。”

  太子殿下立刻就举起手,这是他们回答问题的前奏,必须举手,先生才会点名。

  “有什么话要说?”温润才说了个开头,就有了问题?

  “冀州,封神演义里,冀州侯苏护,他闺女妲己……。”太子殿下调皮了一下,被温润在脑袋上敲了一下:“少打岔,以后跟这个地方的官员打交道,多谈一谈本地的风俗习惯,人文历史,少说一些朝政的事情,免得被人抓住把柄。”

  太子殿下愣了愣:“是因为二皇子吗?”

  二皇子都成了良郡王,他说话就不能无遮无拦了。

  “也不是,你渐渐大了,一些事情应该知道避讳,跟文臣们可以这样,但是跟武将们就不必了。”温润笑着道:“他们都是你皇祖父、先帝的老部下,跟他们你可以尽情的撒娇,甚至跟他们一起吃个饭,你不娇气,他们肯定喜欢你。”

  太子殿下很优秀,谁能不喜欢啊!

  “好的,我知道了。”太子殿下努力的记住先生的话。

  温润没教他别的,只跟他谈论当地的一些风土人情,并且告诉太子殿下:“早在远古时期,**始祖炎帝就曾在此”尝百草、识五谷、教农耕”,开创了农耕文明。殷商时期,古黎国在此建都,子民就是”黎民”,”黎民百姓”一词就源于此。”

  “学生知道了。”太子殿下觉得先生真的是博学多才。

  温润又告诉了他一个注意事项,那就是晋商。

  晋商,通常意义的晋商指山西的商人,晋商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尤其以票号最为出名。

  “我知道,晋商在朝中也很有名,京城里也有山西会馆,那些山西举子来京城赶考,都住在那里,供吃供住。”太子殿下竟然知道山西会馆呢。

  “晋商可以追溯到隋唐之间的武士貜,武则天之父。李渊父子从太原起兵时,木材商人武氏从财力上大力资助,李渊父子就是凭借当时天下最精华的太原军队和武氏的财力开始夺取大隋的政权。”温润笑着跟他侃大山:“就算是如今,他们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本朝之初,他们还给军中捐献过粮饷呢,不然历代皇帝也不会对他们特别照顾,盐政上也照顾他们,还准许他们跟关外通商……。”

  而在本朝时期,作为晋商的重要分支……潞商,在这里开创了“万里荫城、日进斗金”的铁货产、供、销产业的辉煌。

  现在各地都有城隍庙,唯有上党这边的城隍庙建在城外山上,被称为“天下都城隍”。

  境内还有北魏石窟、五凤楼、八义窑址、丈八寺塔、正觉寺等人文古迹。潞安鼓书、上党梆子、干板秧歌、黎都花灯、黎都旺火等等,说的很多,主要是让太子殿下跟当地官员,名宿老朽之类的人有个话题可以谈。

  只要不涉及敏感朝政,太子殿下应当没有什么问题。

  他们到了上党县城,这里的县城一般般,看着有点陈旧的城墙,但到底是有历史的地方,地方还是很有文化底蕴的,他们入住了县城的驿站。

  “这是驿站?”太子殿下看到这样的驿站,跟县城差不多大了,里头的驿卒百八十个人。

  还有不少的帮手,后厨的肉菜堆满了仓房,大锅里都烧好了热水,给他们一行人洗去仆仆风尘。

  “是,这里是驿站。”到了地方上,这就是上党县令的地盘了,他恭敬的站在太子龙驾的下面,说明了一下:“因为是八百里加急的驿站之一,这里的驿站比一般的驿站要大很多,也是山西地界上,最大的驿站,同时也是屯兵的落脚地之一。”

  所谓的“屯兵”,就是起了战事的时候,预备和后补的军卒。

  如果这里是临时军营预备点,这么大倒是能说得过去。

  “原来如此。”太子殿下点头了:“那进去吧!”

  说完他就入了车内,外头太冷了,他不想站在外面,有点傻啊。

  “是!”上党县令高兴地宣布:“起,入驿站。”

  于是队伍缓慢的进入了驿站,驿站早有准备,有条不紊的把人接待了进去,放热水洗漱,袍角,收拾卫生。

  同时,后厨开始生火做饭。

  天色已经晚了,点上了灯笼,温润他们收拾了一番之后,就到了吃饭的饭厅。

  太子殿下跟温润、王珺他们是在一个花厅里吃的晚饭。

  这间用饭的花厅很大,坐得下他们,席开三桌,然后流水似的上了饭菜。

  “本地特色菜肴不少,更有十八年的老酒,请诸位大人品尝。”上党县令现在不像是个县令,像是一个大管家。

  指挥人手干这个做那个,说实话,狗腿的都让人看不下去了。

  可是太子殿下好说话啊!

  他保持着储君的风度:“上党县令辛苦了。”

  温润都跟着说了一句:“特色美食可不少,上党县令有心了。”

  可不是么,这一大桌子的美味佳肴,花样很多,最主要的是,分量很足。

  “不辛苦,不辛苦,都是下官应该做的,这是本地特色驴肉甩饼。”这位上党县令真的是当接待人员的料,指着每一道美食作介绍:“驴肉甩饼油旺旺、香喷喷、饼皮薄又有筋道,驴肉绝不会塞牙,里面还有葱做点缀,味道和口感不错,本地特色,特色哈。”

  温润看到了羊汤,就想起来了:“这是壶关羊汤吧?”

  “是是是,大人明鉴,这的确是壶关羊汤。”上党县令挺惊讶的,温润这个钦差大臣,竟然知道壶关羊汤。

  “以前吃过的。”温润怀念了一下,前世的时候,他就吃过这个壶关羊汤。

  壶关羊汤是当地著名的特色美食,它历史绵长而悠久,长盛不衰,究竟流行传承多少年?

  这还真没考证过!

  不过在当地,一提到羊汤,必定是壶关羊汤,特色是讲究尝全羊,羊杂与羊汤均匀搭配,羊的精华融入到一碗汤中,风味独特,汤鲜肉嫩料足,绝对过瘾,是前世的时候,到当地一游必打卡的特色美食之一。

  现在又喝到这个羊汤,顿时心情舒畅了。

  其他的还有炒饼、手撕猪肉等等,菜色的确是不错,当地最有名的菜肴,基本上都搬上了桌子。

  “味道不错,味道不错。”太子殿下吃过了这些饭菜,表示很喜欢,上党县令高兴地不得了,温润想,如果他有尾巴的话,恐怕要摇上天了。

  王珺也对这些饭菜很喜欢:“好吃。”

  跟王珺坐在一起的就是山西大将军郭凯,他跟王珺吃饭的架势一样,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话说那老酒,味道是不错,不过温润只喝了两杯就不喝了,低头吃饭,其他人一看他这样,别人也不劝酒了,吃饭吧!

  “好吃吧?上党县令这家伙是个滑头,平时来这里,他不会这么大方。”山西大将军呲了呲牙:“看人下菜碟的玩意儿,我们来就给上大鱼大肉,恨不得用鱼肉堵着我们的嘴巴似的,酒也不给上,就给上一些汤汤水水。”

  这是跟王珺抱怨:“现在舍得拿出来埋藏了十六年的老酒,是让太子殿下知道,他在这里待了十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