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历史军事>王爷,王妃又逃婚了>第529章 长安王严阵以待
  长安王此次出征东海,随行所在的人都是以前跟着他去雍城做质子的那些人,那些人是小吴贵妃费尽心思为他挑选的,既忠心耿耿又身怀绝技。

   云腾本来是最少说话的,到了东海,看到海寇如此猖獗,沿海老弱妇孺都逃的逃被抓的被抓,这个地方死一样干净了,他也实在觉得这个事情难办。

   秋娃说:“王爷,陛下竟然让咱们来东海镇压并且剿灭海寇,只给这仅仅的两千人,却都又是残兵败将,逃跑的逃了,笨的笨得比过牛屎,怎么做得成啊?”

   李大爷和刘大妈看了实际情况,也互相之间摇头。这个事情实在是难办!连他们这样久经世事风霜的老人,也觉得这个事情实在是不符合常理。梁国陛下纵然有意锻炼这个儿子,也不至于把他往死了里锻炼呀!

   海寇是很凶残,所有人都是知道的,海寇不来挑事就算了,哪还容得了这大张旗鼓的受了皇帝之命出来镇压他们的长安王,带着两千人马弱不禁风的样子,就要来挑事儿!

   挑事儿!

   这样一来,怕是正好给了海寇们以机会。况且,我在明敌在暗,海上实在是场面壮大,不知海寇藏在何处,且这些海寇狡猾极了,他们深谙水性,又十分了解东海的地形和风浪天气,让他们在雍国做了十三年质子的一群人来对抗,我方见识少不说,且没有实战经验,怎么对抗得了?

   李东坡李大爷多少还是军师智囊一类的人物,他在雍国雍城长安君府的时候,隐藏自己的实力,但是梁国里也有知道他本事的人。

   李东坡安慰大家伙儿,他说:“这伙海盗虽然说很猖獗,你们几个切不可长他人威风灭自己的志气。自古行军打仗,士气则为第一,士气不足,再好的天时地利也是枉然。不过咱们齐心协力,自己给自己打气,如果再能有天时地利相助,自然容易得多。”

   长安王自从那一日起,与李大爷、秋娃、云腾等等日夜研究当地的局势,挖掘海寇之间的利害关系,做了许多工作。

   如果海寇来了,他们便率着众人一起抵抗,如果海寇没来,便整顿自己严阵以待。

   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当然,长安王带着的这些那两千人,就是梁国皇帝给他的那两千人,他们常常怂恿他,用激将法常常怂恿长安王,让长安王带着大伙儿一起出海歼灭海寇。

   “王爷,您有天威庇护,我等与那海寇有着血海深仇,恨不得抽了他的筋,喝了他的血。咱们兄弟们去打探得到情形,知道那海寇们时常在海上一个岛上歇息,以待补足粮草。

   “王爷,消息传来,那海岛上的粮草早已经被他们耗费殆尽,他们这几日之所以没有来偷袭,咱们全是因为他们那岛上遭遇了风浪,所有粮食都被冲到了海里。那些海盗侥幸活了下来,这是天赐的良机!

   “王爷,大船已经被兄弟们造好。咱们这就出发!地图,大家伙都给画好了!咱们上下同心协力,将这伙海寇剿灭!”

   那时候军营里的呼声很高,不是拥护长安王,而是怂恿长安王出海,去剿灭海寇。

   长安王只问李东坡李大爷:“师父,出海这件事情你怎么看?有何打算?”

   李东坡皱着眉头,将沿海一带的地图看了又看,又来到天底下,望着天空看了看风向,看那不可测的风云变幻。

   李东坡说:“王爷,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我等皆是陆地上生长的,总比不得这活海寇熟谙水性,这沿海的居民民兵倒还罢了,只是不知咱们军中有多少人是水兵出身?还不说别人,就拿王爷、秋娃、云腾几个人来说,如果咱们人到了那海上,还不说有没有海寇需要咱们去拼死搏斗?只说面临了滔天的巨浪,迷失了方向时,咱们如何应对?能不能全身而退活着回来?”

   不要看长安王韩蓄每次写回东济城给长安王妃陈昭君的信里,都说他一切还好,十分的顺利,其实他深知眼前这些事情十分棘手。

   他的妻子肚子里的孩子越来越大,即将临盆,他不愿意用这些危难的事情去骚扰她,搅乱她的安宁,他只愿陈昭君心里免却担忧,平平安安生下孩子。

   而他这里的实际情况,东海沿海一带气候早就变了,三十天里有二十五天都是刮着大风,下着雨。有时天上阵阵狂风乱卷,邻海巨浪滔天,海寇们就乘着船疯狂地来,烧杀一通。有时候天晴,说把自己的人马带出来操练一番,结果又遇到了海寇,这是其一。

   这一回行军打仗,粮草上面虽然不算短缺,但是粮草有的时候在运来的路上就被海盗给劫走了,有的时候成功送达,却被这里的天气给毁的所剩无几。

   这样一种情况下,还不要说对抗海寇,就是他们这些人能在这里坚持活下来,已经十分的不容易了。

   他们来到东海已经三个月了,虽然梁国皇帝陛下没有催促他什么时候破贼铠旋,但是他自己心里急。

   韩蓄他算着时间,他的孩子马上就要出生了。他多想在孩子出生的那个时候,陪在陈昭君身边,陪她度过那一段艰难。

   可是这东海的战况!

   再者,东济城传来消息,临安王和容和公主云飞燕的婚事已经有变,和容和公主谈婚论嫁的人从临安王而临时变成了大皇子韩正。

   这位大皇子,韩蓄依稀的印象里头,大皇子儿童时期也是个骄傲的人物,他的生母是皇后娘娘,有才有情,实在是十分理想的治国接班人选。

   为什么梁国皇帝陛下忽然改了主意?不再让容和公主与临安王联姻,而是与大皇子成亲?

   难道仅仅是为了考验容和公主的心性和脾气?为了羞辱容和公主,让她一怒之下提出悔婚,把把柄落在梁国手里?

   仅仅是这样吗?

   何况,容和公主这回经受住了考验,她在陈太傅和辜老太傅的劝说下,接受了她和大皇子韩正的这桩婚事。

   这回,临安王的面子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