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历史军事>暗斗>第424章 人性才是战胜所有恐惧和邪恶的终极武器
  突然,一只大手把王美兰的脖子扶了起来,王美兰猛地睁开双眼,只见鲁明背靠在驾驶舱门框上,一只手拿着一个救生圈。

  原来,他刚刚努力地爬到驾驶舱去,就是为了取那最后一个救生圈。

  鲁明苍白的脸上挤出一丝笑容来,看着半身淹没在水里的王美兰,使劲地抬起王美兰的身体,把救生圈从她的头上往下套。

  “我说过,要救你上岸的……”

  顿时,王美兰的眼眶里泪水喷涌而出,不知道是海水,还是泪水淌进了她的嘴里,咸咸的味道让王美兰心里一暖。

  自从温庆河死后,她认为自己孑然一身,早已无人关心。方城救了她的命,她尝试着去走另外一条路,尝试着去接受另外的信仰,即使她帮助了柳恨水,也只是带着一种报恩的心态。

  而在这一刻,她才突然明白,方城不是一个人,不是一个独特的人,原来鲁明和他一样,袁克佑也和他一样。

  他们都是纯粹的人……

  袁克佑可以为了同志,牺牲自己,鲁明可以为了一个帮助过他的似敌非友的女人而做出最后的努力。

  他们身上才有中国人该有的东西,他们这群人才代表着中国的未来。

  泪流满面的王美兰瞬间又笑了,笑得如此的灿烂和妩媚,她的心里顿时如那天上的明月一般雪亮。

  鲁明看着她,不知道是被王美兰的笑容所感染,还是被她又哭又笑的情绪所惊讶,他只是一脸惊愕地看着王美兰。

  王美兰不知哪里来的力量,她使劲地撑起手,将已经套在脖子上的救生圈取了下来,微笑的脸上带着坚毅,眼里冒着清澈的光芒,淡淡地说道。

  “我们都不能死!我们谁也不能死!我们要都死了,谁给上级汇报这里的情况……”

  王美兰又努力地笑了笑。

  “你要死了,谁相信一个中统女特务的话,谁相信唐封林和顾常言都是鼹鼠,谁又知道方城的亲哥哥老林也是内奸?万一,万一老林没死呢,谁又给组织上示警?”

  鲁明的眼里一热,心里顿时充满了力量,想不到面前这个女人看得如此的透彻,她想得比自己更远,更负责任。

  老实说,鲁明已经放弃了生的希望。

  有时候,死倒是件容易的事,活着却是件艰难的事情。

  但是,只要身上背负着责任,自己就绝对不能死!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一双,几双渴望和期待的眼睛等待着自己活下来……

  鲁明憨憨地笑了笑,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他满眼柔情地看着王美兰,柔声说道。

  “好,我们都不能死!我们一定要活着回去……”

  王美兰使劲地点点头,她用力撑起身体,使劲将自己黑色的绸衣长袖撕了下来,又将那长袖撕成三条,将三条布条打个结连在一起,伸出手来用布条给鲁明的伤口绑了绑。

  她又把另外一只长袖撕下来,分成两条,一头分别绑在救生圈上,另外一头绑在鲁明的手腕和自己的手腕上。

  鲁明看着王美兰如葱般翠白的胳膊,不由得脸微微一红,扭过脸去。

  王美兰娇羞地抿嘴一笑,拍了拍鲁明的肩膀。

  “走,咱们赶紧离开这里,这船马上就要沉了。”

  鲁明转过脸来,看了看海水已经漫到了他们的脖颈处,顾不得许多,一把将救生圈推出了船舷,又用力将王美兰的身体托了起来。

  鲁明和王美兰都搭了一只手在救生圈上,另外一只手吃力地向前划着。

  月光很平静,海面却泛起了波浪,好在海面上的微风是向着海岸吹去,两人的身体随着向岸边涌去的波浪飘荡过去。

  两人游出去二十多米,鲁明回过头去望了望,长光号的驾驶舱已经沉入水面,只有那高高的桅杆还立在海面上。

  刚刚被王美兰抛下的半瘪的救生圈随着波浪在海面上一荡一荡……

  突然,那只半瘪的救生圈猛地消失不见,似乎被水底的一只大手抓入海底。

  鲁明心里一沉,眼里闪过惊愕的神色,他回过头来,看着王美兰愈发苍白的脸和半眯的双眼,他伸出手轻轻地拍了拍她的脸,大声说道。

  “醒醒,千万不要睡,赶紧划,快,赶紧划!”

  王美兰猛地打了个冷颤,回过神来,睁大双眼,看着一脸焦虑的鲁明,眼里又淌下了眼泪。

  “我看见他在前面向我招手……”

  鲁明不知道王美兰说的那个人是谁,但是从她的表情里却能看出来,那个人对她来说很重要,很重要。看書喇

  “你活下来,才能见到他,千万不要睡着了……”

  王美兰嫣然一笑,伸出湿漉漉的手抹了抹脸庞,恢复了那一脸的坚毅,又使劲地用手划着海水。

  长城号的底舱里,趴在窗口的方城看着远处海面上那腾的火光和巨大的爆炸声,他紧紧地闭上了双眼,等他猛然睁开眼睛,眼眶里却噙满了泪水……

  “老方……,长光号……”站立一旁的老魏惊愕地叫了出来,躺在床上的童白松把脸扭到一旁,眼泪顺着脸颊淌了下来。

  一脸铁青的方城回过头来,熟练地把手枪里的弹匣退出来,仔细地看了看,又快速地将弹匣插入弹仓里,冷冷地对老魏说道。

  “老魏,麻烦你照顾一下老童,我出去一会儿……”

  “你去哪里?”老魏一把拉住了方城的胳膊,急切地问道。

  方城阴沉着脸,皱着眉头,思索片刻,吐出三个字来。

  “杜公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