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历史军事>打搅南宋>第633章这就是澳洲么?
  青青草原上,宋国百姓驱赶着一群奶牛过来了。

  苏婉一看对面有不少头奶牛,看样子至少也有一百头了。

  此时她指着远处草场上的奶牛:“官人,你看那边有这么多牛啊。”

  顺着苏婉的目光,赵诵也看到了,他问身旁的孙隆秀,一看数量不少,就问道:“这就是你们养的奶牛?以前有多少?现在有多少。”

  孙隆秀点点头道:“当初我们就带了二十头而已,现在已经有两百头了。”

  苏婉疑惑不解看着孙隆秀,反问道:“二十头而已?”

  孙隆秀立马道:“臣不敢乱说,当初确实只有二十头。”

  赵诵立即对苏婉说这里的情况。

  苏婉点点头顿时明白,在当地的气候下,这群奶牛茁壮成长,膘肥体壮,而且还产下不少的幼崽,有了这批幼崽在,将来这里的产业就会有大的发展。

  赵诵对孙隆秀道:“将来等你们壮大了之后,就可以将这些奶牛送到隔壁的澳洲了,若是将来有富余,也可以出口卖给其他国家。”

  “是。”

  孙隆秀知道朝廷前几年已经全部免除了他们的赋税。

  因此他们才能在这里定居下来。

  其他的已经不敢奢望了。

  随后赵诵让孙隆秀掌管这一块区域。

  孙隆秀感恩戴德、

  这番辛苦终于得到了太上皇的肯定。

  此刻,他脸上全是激动的泪水。

  “谢主隆恩!”

  “好了起来吧。”赵诵看着孙隆秀这么激动,于是对孙隆秀正色道:“现在乃至将来,你要替朕好好管理这块地方,让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是。”孙隆秀激动点点头。

  ......赵诵一行人在这座岛屿上待了几日,完成补给之后就朝着澳洲而去。

  船上。

  马可波罗认真地写着,这次新航路之旅是史上罕见的一次旅程。

  在世界上从未有这么一支船队踏足过如此多的地方,而且一路上见过如此不一样的景色。

  “这恐怕是人类历史上迈出的巨大一步吧!”

  于是马可波罗把这一切都记录了下来。

  此时拿在他手上的笔记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历史记载文献。

  很快游记给写完了,他将游记呈送给赵诵。

  赵诵看了之后,频频点头:“好好好,非常不错,简直是当世之杰作啊!”

  赵诵拍案叫绝,立即吩咐左右:“现在刊刻出来,朕要出版!”

  工匠们领命之后夙夜操劳,在接下来的几日里夜以继日终于完成了一版。

  接着赵诵继续开始探索新航路上的旅程。

  赵诵满心期待,在将来,这条新航路的建立,是大宋成为海上霸主的开端。

  而现在赵诵采用的做法,就是在新航路的各个要冲位置建立各据点。

  不过那不叫殖民。

  大宋这边没有殖民色彩,不想奴役其他国家的种族。

  大宋奉行的是和平、友好的外交之策。

  ......

  在离开新西兰这边后。

  赵诵继续向西,他们要去澳洲主大陆。

  蔚蓝色的海水在这里风平浪静。

  将这里衬托的无与伦比,对很少人踏足的这片澳洲大陆来说,这里简直就是人间天堂。

  到了澳洲之后,赵诵看到远处有人烟了。

  这里是在澳洲的东部,也就是后世悉尼这一带。

  见到宋国的船只,郭增林、李江州远远就过来了。看書喇

  “你看那是黄龙旗,黄龙旗出现的地方。”

  “那是陛下,我认得他!”

  他们也没想到会在这个时候见到朝廷的船只。

  现在的港口还十分简陋,只用一圈石料围了堤坝。

  宋国的战船在这里下船。

  赵诵携苏婉等人下了甲板。

  郭增林、李江州十分激动,上前行礼:“郭增林、李江州见过太上皇、见过太后。”

  行礼之时,他们的眼中噙满了泪花,这是远离之后见到自己人的激动。

  见郭增林、李江州来了,赵诵拉起拱手的二位,立马道:“真是辛苦你们了。”

  郭增林、李江州二人道:“多谢陛下关怀。”

  “现在你们这里有多少人?”

  “五千人。”

  赵诵摇摇头:“五千人好少啊,看来还要多派一些人给你们。”br>
  二人听说太上皇要给他们不少人口,非常激动。

  这也是他们思考了许多的问题,要是当初有几万人,那么现在这里的情况就不一样了。

  因为很多地方都需要人口。

  比如种地、造房子、搬运矿产等。

  接着赵诵就问他们其他问题。

  郭增林、李江州二人立即将一切都禀告给赵诵:“在这里,养牛养羊、养鸡养鸭什么的都很方便,现在牛啊、鸡啊、羊啊、猪啊什么的,在这里都快超过我们了。”

  郭增林、李江州他们说的是事实。

  赵诵也知道在澳洲,基本上没有这些动物的天敌,所以养活动物很方便。

  恐怕也不会出现泛滥成灾的情况。

  不过赵诵非常期待能泛滥成灾,这样百姓们的口粮就多了。

  赵诵微微一笑:“朕很期待你们的养殖业啊,将来要是多了,你们就出口或者运回宋国国内。”

  “是,臣定不负陛下期望。”郭增林、李江州二人的眼中闪现出了光泽。

  接着二人带着赵诵去看了养殖业。

  只见远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百姓在田野间操劳。

  而在田野的另外一侧,则用栏杆围了很大的一圈。

  在栏杆里面则被分成了很多个区块。

  每个区块内都有动物在觅食。

  当动物们听到有人来了,立即“狂热”起来。

  赵诵没想到这里的养殖场会这么大,还多亏了这里的地大。

  不然,要养殖这么多动物也不容易。

  除了养殖业以外,这里的矿产资源也在开发中。

  赵诵接着参观了这里的矿产开采情况。

  在热火朝天之下,他们在辛勤劳作着。

  黝黑的皮肤上,汗水和灰尘混合在一起,所以看起来都是灰褐色的一片。

  听说太上皇来了,他们立即停止作业。

  赵诵询问了这里的情况。

  发现矿工们的生活还是可以的,至少没有受到剥削。

  在矿厂子,也只有那些囚徒干着最累的活。

  赵诵逛了一圈下来,发现因为人暂时比较少,采矿的进度还是比较慢的。

  此时赵诵考虑到这里远离大宋本土,将来要在这里设置一座城池,还要派遣一些官员来这里。

  不然的话还真不好管理,毕竟人一多,这里就会变得形势复杂起来。

  这件事情赵诵一直都在考虑。

  回国之后就要考虑派遣国内的官员来管理这里。

  离开矿厂前,赵诵对郭增林、李江州二人道:“好,这里能有这样的情况非常不错,朕会记你们一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