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历史军事>打搅南宋>第636章宋蒙新盟约、大宋海外战略
  “忽必烈死了,我们的敌人少了一个。”

  “陛下是否要向漠北用兵?”

  朝臣们看着太上皇和皇帝。

  毕竟忽必烈一死,他们的敌人就少了一个。

  而且还是非常强悍的一个。

  要按照以前,太上皇一定会向北方派兵。

  这样大宋朝廷就可以彻底消灭漠北的势力。

  此时,皇帝赵拓的目光看着太上皇赵诵。

  毕竟赵诵在朝臣的心目中很有威势。

  是妥妥的创业之君,而他则是守成之主。

  赵诵缓缓道:“如今漠北幼主执政,西亚还有海都他们在,只要让蒙古一团散沙就可以了,我等只需巩固好边界就可以了,暂时不必掺和北边的事情。”br>
  “至于现在,我大宋现在应将目光立足全世界。朕此番新航路之行可是感受良多,你们也看过世界地图了吧,我大宋岂可在未来丧失主动权,所以我们现在就要主动争取!”

  赵诵说完这番话后,朝上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他们没想到太上皇不建议对外用兵。

  不过经过这么多年,朝廷休养生息也差不多了,正好可以对外用兵。

  “诸位,漠北地广人稀,我们的敌人不仅仅有漠北的,还有其他蒙古残余势力。”

  “在西域,蒙古势力根深蒂固,他们要是联合在了一起,就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至于漠北以及西域,总有一日,大宋朝廷要彻底解决。”

  听到太上皇再次强调,朝上的声音小了下去。

  “你们也知道这次和我随行海外的人有不少见识到海外市场的巨大。不仅如此,海外还有广袤的土地,我们去海外,可以开垦种植一大片土地,还可以容纳不少的人口,可以解决朝廷的赋税。”

  “我也知道你们担心,海外太过遥远不太好控制,有的地方或许会脱离朝廷,但现在不成问题。”

  “对我大宋来说利大于弊。”

  “若因为弊端而缩手缩脚,那我们机会失去抢占海外资源的机会。”

  这次入朝的还有当初和赵诵一起巡游海外的人。

  他们对此深有感触,毕竟此事对大宋来说百里无一害。

  不过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派多少人去海外。

  毕竟新航路那边要派海量的人过去。

  这些年大宋风调雨顺,人口也涨了不少。

  这些都依赖于当初的土豆、玉米、地瓜以及等物。

  这些作物的产量非常高。

  所以能保证人口的发展。

  很快朝廷就制定了海外发展的道路。

  同时各地的造船业也开始蓬勃发展起来。

  于是他们伐木建造更大更牢固的海船。

  ......

  一个月后。

  天津港口,刘家港口,明州港口,温州港口,泉州港口,广州港口等海港。

  在当地官府的号召之下,各地拉起了一批百姓。

  其中就有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他们也是因为马可波罗游记,所以自愿去海外的。

  同时为了管理这些百姓,赵拓从年轻官员中调拨了不少人才。

  他们替朝廷去管理这些百姓。

  ......

  又过了一段时间,现在是两个月后。

  漠北使团来访燕京城。

  来使居然就是宋起。

  这次宋起回来也是顺便看看自己的妻儿老小。

  “恐怕这一趟过来,今后将没有时间再过来了。”

  宋起有些悲哀,不过想起自己的使命,他觉得无怨无悔。

  不过这次来他有一句话要对太上皇讲。

  他不知道太上皇会不会同意。

  得知漠北和林要和宋国结盟。

  皇帝赵拓甚是惊讶。

  太上皇赵诵却觉得这是蒙古太后察必以及太师宋起的决定。

  这时候赵诵才告诉赵拓,宋起和宋国的关系。

  赵拓非常惊讶,原来宋起是父皇的人。

  而且宋起还是谍中谍。

  原来父皇早就准备好了一切。

  怪不得让朝廷不要攻打漠北。

  赵拓对赵诵说:“父皇,即便朝廷要攻漠北,那也非常容易。”

  赵诵驳回了赵拓的想法。

  “漠北现在只是起到一个缓冲,你也知道海都吧,海都现在还活着,将来这边恐怕会是另外一个局势。”

  赵诵说的海都就是现在的窝阔台汗国的汗王。

  比赵诵也只是小一点点而已。

  属于同时期的人物。

  赵诵又对赵拓说道:“除了窝阔台之外,还有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以及其他几大汗国。千万不要让他们凝聚在一起。”

  赵诵这次还带了世界势力划分地图给赵拓。

  赵拓看了之后,只感觉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

  “看来孩儿也要关注一下世界局势。”

  赵诵点点头。

  不久之后,赵诵下了一道密诏给宋起。

  宋起得到密诏之后,立即起身。

  这次他留蒙古使臣在鸿胪寺,单独去面见太上皇。

  见面地点是在城外的万国林。

  万国林。

  这里是赵诵仿造圆明园修建的一所皇家园林。

  融合了世界上大多数建筑风格。

  宋起来到万国林后见到了太上皇赵诵。

  “你来啦。”

  “是的,臣见过上皇陛下。”

  “没想到会在燕京见到你。”

  “陛下,这也是臣第一次回国。”

  “我们边走边谈吧。”

  “是。”

  这时候赵诵回头对宋起道:“我也没想到你会凭自己的本事成为蒙古国的太师。”

  毕竟当初赵诵让宋起接近忽必烈,只是作为他的一个臣子,却没想到忽必烈归天之后,让宋起掌握了蒙古的军政大权。

  这是赵诵想不到的。

  他猜测这其中宋起一定动用了什么力量。

  又或许是忽必烈看到宋起的力量很大。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宋起在漠北的力量已经强大起来了。

  赵诵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你在漠北还好吧,一切都习惯吧。”

  宋起道:“自从成为密探之后,臣一直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出现意外,至于漠北,臣已经在这里待了二十多年了,感觉一切都好,就是无比想念自己的亲人。”

  “也是,你没见自己家人已经很久了。”

  “是的。”

  要是在以前,赵诵一定会考虑将宋起调回国内。

  然而现在宋起是蒙古国的太师。

  这就不行了。

  “恐怕你这次回去之后,今后就很少来宋国了吧。”

  “是啊,陛下,这是我最后一次来宋国了,日后我老了,也就死在和林了。”

  赵诵说了一句很意味深长的话:“如今宋蒙结盟,今后很少打仗,你辛苦了大半辈子,这大半辈子都是为了宋国,今后你好好为自己活吧。”

  “谢过陛下。”

  宋起也没想到太上皇会这么说,他知道现在的地位恐怕会受到太上皇和皇帝的忌惮,毕竟自己是两国的重臣。

  不过正是因为有了双重身份,他才有了双重的保证。

  但在成为蒙古太师之后,他也担心自己尴尬的地位。

  “陛下,臣会将职务交给太乙。”

  “好。”

  赵诵对宋起的这个操作非常满意。

  宋起说完之后,立即离开了万国林。

  ......

  不久之后,宋蒙两国签订好了平等友好条约。

  双方今后不得随便挑起战争。

  两国的互市贸易在这之后也开始发展起来。

  结盟之后,宋起带着使臣团离开了京城,一路往北。

  “陛下为何不杀了宋起?”

  “为何要杀他?现在两国和平不是很好么,至于将来如何,那都是你们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