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历史军事>三国:开局救了蔡文姬>第22章 寨主,你家亲戚来了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卫家不愧是英雄之后,果然深明大义!”

  王邑拍着卫壁的肩膀,不吝赞美之词。

  卫壁则笑成了菊花,连连表示谦虚。

  很快卫家就运来了粮草。

  一千石粮草,堆成了一座小山。

  看得一众官员咋舌不已。

  “尔等听着,为了防止奸细混入城内,这城门是万万不能开的。”

  听了王邑的话,难民们“轰”的一下炸开了锅。

  “怎么会这样!”

  “求大人让我们进城吧!”

  “狗官,你见死不救!”

  “我等是大汉子民,凭什么不让我们进城!”

  难民们有的哭嚎恳求,有的破口大骂,顿时乱成一团。

  而卫宁和徐晃等人满脸的失望。

  就在一片混乱和嘈杂声中,一袋袋粮食从城头上扔了下。

  一袋粮食“嘭”的一声砸在一个尖利的石块上,黄澄澄的粟米从里面洒了出来。

  “是粮食!”

  难民们瞪大了眼睛,喉咙不停地耸动着,惊讶地看着不停从城头抛下的粮食。

  他们的眼睛越瞪越大,目光从惊讶,变成了热切,之后变成了贪婪。

  “这些粮食是使君和河东卫家给你们的灾粮,拿了粮食你们就离开吧!”

  城上的人说完这句话后,便再也没有说话。

  “抢啊!”

  粮食就是生命,难民们就像发了疯似的扑向城下的粮食。

  这时的他们已经失去人性,如同野兽般争抢,人性的丑陋在这一刻完全展现了出来。

  一路上共患难的同村乡里,同宗同族的兄弟姐妹,现在都成了仇敌。

  为了一包散落在地上的粮食,他互相撕咬大打出手。

  而对于护送他们来安邑的卫宁,全都忘得一干二净。

  “走吧!”

  看到这一幕,卫宁深深地叹了口气。

  “三郎,我们去哪儿?”

  眼前丑陋的一幕令蔡琰无法直视,她一脸迷茫不知何去何从。

  “是呀!该去哪儿?”

  卫宁也在问自己。

  安邑城是进不去了,去其它县城,很可能迎头撞上白波军。

  再说,就是去了,难道对方就能轻易放自己进去。

  从安邑城的情况看,现在整个河东郡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主公,我听几个难民说,距此不远有一土神庙,那里有一个山寨,不如我们将那里打下来,先作为落脚之地,然后再观望局势。”

  徐晃看卫宁愁眉不展,便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卫宁微一沉吟,道:“好,我们先找个落脚地再说。”

  做好打算后,徐晃开始召集兵马。

  令他没想到的是,之前召集的五百人,现在只有不到二百人愿意跟他走,而这二百人都没有家属。

  “这样也好!”

  卫宁并没有去威逼那些人,强扭的瓜不甜。

  这就像一个自然筛选的过程,留下的才是精华。

  令卫宁意外的是,那些卫家护卫和徐家村村民竟然全都选择留下。

  他们之前有七十人,涑水河之战后,只剩下五十人。

  经过那一战,这五十人已经成了真正的战士。

  二百步兵加上五十骑兵,再加上燕云十八骑,卫宁现在有二百六十八个兵,还有一员大将徐晃。

  对了,他还有一个随军小秘书东汉第一才女蔡琰。

  物资方面。

  卫宁有牛车两辆,驴车三辆,一百九十万钱,粮草近百石。

  这近一百石的粮食,相当于一万斤,够整个队伍吃十几天。

  另外,他还有上百斤马肉。

  这就是卫宁的所有家当。

  看看那些还在争抢粮食的难民,卫宁没有任何同情。好言不劝该死的鬼,“天蚕宝甲”已经到手,卫宁懒得再管他们的死活。

  而这些难民也不会想到,不久后,他们将会为自己的愚蠢和贪婪付出惨重的代价。

  “出发!”

  卫宁提起盘龙霸王枪,意气风发地指了指土神庙的方向。

  “喏!”

  众人异口同声。

  二百多人离开安邑城,直奔土神庙。

  “卫宁,不管付出多少,我必杀你!”

  城墙上,看着卫宁离去的方向,卫壁眼中满是狠毒。

  杀了卫宁,大哥家的巨额财产就是他的,而且不会再有人威胁到儿子将来继承家主之位。

  所以,卫宁必须死。

  ……

  距离安邑城十余里有一座瑶台山,土神庙就位于这座瑶台山上。

  几年前,一波贼匪占据了土神庙,并在其附近建了山寨,从土神庙变成了土神寨。

  这些贼匪其实是黄巾军的一支,首领名为李大目,是黄巾军三十六方渠帅之一。

  最初他们只有两三百人,经常下山洗劫周围村落,令村民们苦不堪言。

  王邑也曾派河东郡都尉领兵剿灭。

  但由于山寨所在位置十分险要,易守难攻,几次围剿不但没有成功,还损兵折将元气大伤。

  看到官兵如此无能,这些贼人更加猖狂,竟然明目张胆招兵买马,现在已经发展到近千人,成了安邑城周围,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

  卫宁等人走了一个多时辰,便来到瑶台山下。

  看到陡峭的山峦和满山的密林红叶,卫宁皱起了眉头。

  此处山高林密,道路崎岖难行,怪不得官兵攻不进来。

  他和徐晃沿着山路悄悄摸上山打探军情。

  就见山腰处有一座山寨。

  山寨周围有四五米高的围墙,墙上有数百贼兵巡逻,守卫十分严密。

  卫宁手里只有二百多人,又没有攻城武器,如果强攻的话,那就是送死。

  所以,只可智取。

  卫宁摸了摸身上的“天蚕宝甲”眼睛一亮,立刻有了主意。

  ……

  “启禀寨主,我们在山下抓住一名书生,他说是你亲戚。”

  土神寨聚义堂内,一名贼匪禀报道。

  “书生!”

  “哈哈哈哈哈!”

  “我老李家世代在土里刨食吃,什么时候有了读书的亲戚!”

  坐在虎皮大椅上的李大目,听到手下禀报后,“啪”的一下,把一根啃得只剩骨头的羊腿扔在地上,然后在衣服上擦了擦油乎乎的大手。

  “哈哈哈,还真是新鲜事!”

  “说不定还真是李大哥的远房亲戚!”

  坐在李大目左侧的一个黑大汉,端着一个酒碗,一边喝着,一边笑着道:“说不定还是李大哥失散多年的兄弟!”

  “扯淡,老子的兄弟早就被官兵砍死了!”

  李大目翻了个白眼,没好气地道。

  “俗话说的好,穷在闹市无人识,富在深山有远亲。”

  “不过,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有人敢认咱们当亲戚的!”

  坐在李大目右侧的一个瘦高个,一脸的好奇。这书生敢认山贼亲戚,看来也是个不怕死的。

  李大目也很好奇,对手下道:“把那个书生带上来,我到要问问,他是我那门子的亲戚。”

  手下领命而去,李大目冷哼道:“如果这小子敢消遣我,嘿嘿,我可很久没有吃人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