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历史军事>三国:开局救了蔡文姬>第151章 名动朝野 李儒毒计
  “岳丈不可!”

  李儒连忙阻止:“卫宁刚刚取得大胜,士气高涨,而且一旦我们出手,其他州郡必然警惕,恐怕又会重蹈关东联军覆辙。”

  “那你说该怎么办!”

  李儒这么说,董卓心里也是一惊。

  他如果出兵北伐晋阳,袁绍、韩馥、刘虞、公孙瓒等人说不定又会联合起来,确实令人头痛。

  但,牛辅的仇不能不报,否则别人岂不是认为他软弱,到时候什么阿猫阿狗的都敢往他头上拉屎撒尿。

  “岳丈我有一计,不费我们一兵一卒,却可以置卫宁于死地!”

  李儒一脸得意地冷笑道。

  “是何妙计!”

  董卓一听来了精神。

  “岳丈,我们这次不但不责难卫宁,还要给他加官进爵!”

  “什么?”

  董卓听了李儒的话,顿时瞪大了眼睛。卫宁杀了他女婿,他还要给对方加官进爵,那他岂不是成了天字第一号傻子。

  “岳丈莫急,听我细说!”

  “我们可以封他为冠军候,然后再封他为冀州牧!这样既显示出岳丈的宽宏大度,又可以看着卫宁和袁绍狗咬狗,等他们杀得你死我活,到时岳丈再出手,岂不是一箭双雕!”

  “妙计呀!”

  董卓也是老江湖,听李儒这么说,眼睛就是一亮。

  不久前,公孙瓒受了袁绍的挑拨,发兵南袭冀州。韩馥哪里是公孙瓒的对手,结果一战即溃。

  随后,袁绍派高干、荀谌到邺城劝说韩馥。

  韩馥在袁绍的软硬兼施下,让出了冀州,袁绍则自封冀州牧,把没有捞到半点好处的公孙瓒气得半死,两人也结下了仇怨。

  袁绍的冀州牧是自己封的,并没有得到朝廷的认可,如果现在朝廷下诏书,拜卫宁为冀州牧,那袁绍会怎么想,难道他会让出冀州。

  就算卫宁没有取冀州的想法,那袁绍也不会放过卫宁,而且卫宁的常山郡就在冀州内。

  “哈哈哈哈!”

  “好,甚好!”

  “明日上朝我便让天子下诏,我要好好看看这二犬争食的好戏。”

  董卓两手提着腰间玉带,放声大笑,一身的肥肉如波浪般上下翻滚,看着着实辣眼睛。

  次日朝会。

  “什么,卫宁北击南匈奴杀了单于于夫罗!”

  “不会吧!并州五郡都收回来了!”

  “十二部族全部归降,真的假的?”

  当百官听到卫宁北击匈奴,连着杀了于夫罗、去卑和呼厨泉,收复被匈奴占领的并州五郡后,一片哗然。

  南匈奴为祸并州多年,在没有迁都前,他们一直威胁着都城洛阳的安全,但南匈奴实力强大,再加上黄巾起义汉室衰微,根本无力征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一步步发展壮大。

  没想到,未及弱冠的卫宁,竟然收复失地征服了南匈奴,这太不可思议了。

  收复故土,封狼居胥,这可是每个热血男儿的梦想,是泼天大功。

  这要是在以前,那可是了不起的大事,天子肯定会祭告先祖,举行大典。

  司徒王允和左中郎将蔡邕都替卫宁感到高兴。

  王允自不必说,他一直将卫宁当自家子侄般看待。

  蔡邕虽然没见过卫宁,但女儿蔡琰老在他耳朵旁念叨卫宁如何如何好,听得他耳朵都起茧子了。

  女儿的心思他自然明白,迟早是卫宁的人,当然希望卫宁好。

  其实,大殿上,不少官员都为卫宁能收复故土而高兴。

  不过,卫宁虽然立了如此大功,但他曾经与关东联军一起讨伐董卓,现在董卓专权,自然会从中作梗,说不定卫宁最后什么都捞不着,真是可惜,可叹!

  “太师,卫宁立下收复故土之功,不知应该如何奖赏?”

  天子刘协得知卫宁收复故土,心里自然十分高兴,但他只是傀儡,对于封赏哪里敢自作主张。

  “卫宁北击南匈奴,收复并州五郡,确实立下不小的功劳!”

  董卓眯眼环视群臣,捋了捋胡子笑着道:“霍去病17岁为冠军候,19岁便为骠骑将军。这卫宁也不遑多让,我看不如就封他为冠军候,拜冀州牧吧!”

  “轰!”

  满朝文武都没想到董卓竟然会这么大方,莫不是吃错药了,如果不是吃错药了,那就是有阴谋。

  听了董卓的话,王允的心就是一沉。

  冠军候还没什么,冀州牧可就问题大了。

  稍微了解一点天下大事的,谁不知道现在冀州是袁绍的地盘,而且对方都自封冀州牧了,一山岂能容二虎。

  除了王允外,朝堂上也有不少人猜出了董卓的意图,心想这董卓够阴险的。这一计用的可是阳谋,很难破解。

  刘协只有十一岁,还不太懂里面的弯弯绕,还以为董卓这次确实是为朝廷着想,心中欣喜,就准备下诏。

  “陛下,卫宁虽然勇武过人,能征善战,但未必能治理好一个州郡,还是先让他历练一下再说吧!”

  王允赶紧出列谏言道。卫宁的并州牧不是朝廷封赏的,所以并没有得到认可,他现在的实际官职依然是常山太守。

  “呦,今天可真稀奇!”

  一些不明其中缘由的官员面面相觑,他们多少知道点王允和卫宁的关系。按道理,卫宁升官王允应该高兴才是,怎么会突然出来阻拦。

  今天董卓和王允的态度完全反了过来。

  “我看卫宁治理常山郡就挺有成效,司徒不必多言!”

  董卓不耐烦地向王允挥了挥手,然后颐指气使地对刘协道:

  “殿下请下诏吧!”

  看董卓面色不愉,刘协赶紧依照其意思下了诏书,他可不想和他哥哥那样被鸩杀。

  散了朝会,刘协在一众小黄门和侍卫的簇拥下,穿过机座宫殿和长廊,来到一处幽静的小花园。

  此时,里面传来女子如珠翠落盘般清脆悦耳的嬉笑声。

  听到笑声,刘协紧绷的小脸慢慢露出了笑容。

  他每天提心吊胆,生怕惹得董卓不高兴,晚上常常被噩梦惊醒。

  张让等人跳入黄河,皇兄和何太后被鸩杀,这一幕幕就像挥之不去的阴霾萦绕在他心头,憋得他喘不过气来。

  每天,只有来到这里,他的心才能完全放松,暂时忘掉这一切。

  迈步进入花园,看到正在荡秋千的女子,刘协露出了灿烂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