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历史军事>三国:开局救了蔡文姬>第243章 捷报震朝野 筹建“汉和会”
  看到董承怼得王允无话可说。

  刘协嘴角微微翘起,心里给董承点了个大大的赞。

  看来,自己以后还得和董承多多亲近。

  最近一段时间,卫宁不在长安,他的心里压力减小了不少。

  而且,已经开始暗暗培植自己的势力。

  之前,他也找董承询问过袁绍的情况,得知袁绍的背景和军力后,心里十分欣喜。

  三十万大军,对上卫宁东拼西凑的十万兵马,那袁绍还不稳赢。

  如果卫宁要是死在袁绍手里,那可就太好了!

  “捷报!”

  “陛下,冀州捷报!”

  就在大殿上吵吵嚷嚷乱成一团之时,徐荣一边兴奋地喊着,一边急匆匆走入大殿。

  众人闻言顿时一静,全都一脸惊愕地看向徐荣。

  “徐将军,你,你说什么?”

  刘协瞪大了眼睛急忙问道。

  “恭喜陛下,冠军侯以不到十万的兵力大败冀州三十万大军,并在青杨山斩杀袁绍!”

  徐荣激动地道。

  “啊!”

  刘协呆住了。

  这怎么可能,袁绍怎么会输。

  董承可是给他讲过,袁绍四世三公,背景深厚,可谓一呼百应。

  他本以为,袁绍领三十万大军,就是杀不了卫宁,最起码也是两败俱伤。

  没想到,袁绍竟然如此不济,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被卫宁给灭了。

  他在鄙夷袁绍的同时,也对卫宁产生了深深的恐惧。

  “哈哈哈哈!”

  “太好了!”

  “冠军侯真是神勇,不愧是国之柱石。

  刘协发现徐荣等人正在以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他,不禁心中一惊,赶紧装作十分兴奋的模样,大赞卫宁勇武,不吝溢美之词。

  “恭喜陛下!”

  “我汉室有冠军侯,必能重整社稷、海清河晏!”

  王允大喜,立即带头向刘协叩拜。

  所有官员纷纷拜倒,跟着王允高呼:

  “恭喜陛下,社稷有望!”

  “恭喜陛下,社稷有望!”

  听着众人的称颂,刘协心里却恨得要死。

  而董承此时的脸色十分难看。

  很快,卫宁大败袁绍,收复冀州的消息传遍全城。

  伏寿得知这个消息后,对卫宁更加佩服和倾慕。

  而刘黛、蔡琰、吕玲绮则对卫宁翘首以盼,希望他早日返回长安。

  ……

  青杨山一战过去已经七八天。

  跑到并州的常山郡难民开始返回家乡重建家园。

  而邺城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华。

  占领邺城后,卫宁便命黄忠、马超等人率军征讨幽州。

  幽州守军得知袁绍已死的消息后不战而降,并州军很顺利地拿下了幽州。

  之后,卫宁派人去接貂蝉、甄宓、杜秀娘等女到邺城相聚。

  晋阳城和真定城实在太小了。

  邺城的体量很大,而且处于平原地带,这里土地肥沃,人口众多,粮食产量大,很适合发展大型城市。

  所以,卫宁打算将邺城打造成一座比长安还要大的超级城市。

  此外,他对手下的文武官员进行了安排。

  田丰被拜为冀州别驾,协助卫宁管理冀州大小事务。

  荀彧被拜为并州刺史管理并州民政。

  赵云被拜为平虏将军依然镇守并州。

  张辽两次防守晋阳城,功不可没,卫宁将他调到了幽州,任幽州都督,负责幽州军政,防卫乌桓。

  徐晃为奋威将军,被卫宁调到了三辅,掌管京兆、左冯翊、右扶风三辅的军事,以控制长安。

  郭嘉被拜为军师祭酒,贾诩为并州别驾,许攸和郭图皆为从事。

  黄忠、臧霸、典韦皆为中郎将,太史慈和马超为偏将军。

  除了臧霸和吕布返回长安外,其他几人都留在卫宁身边听用。

  经过连番大战,并州军十分疲惫。

  短期之内,卫宁不想再起战事。

  并州军需要休整,冀州和并州的老百姓也需要休养生息。

  接下来,冀州和并州军民的第一要务就是秋收。

  而秋收后就是漫长的冬季。

  所以卫宁打算趁着这段时间,着手建立他的商业帝国——大汉商业联合会,又名汉合会。

  他相信,以自己领先这个世界一千八百多年的商业知识,绝对能将这个商会打造成全地球最大的商会,让大汉成为全球中心。

  到时,自己有了足够的钱,就可以改造这个世界,提前实现大唐万国来朝的盛景。

  如果自己再把汽车、轮船、火车給鼓捣出来,那就更完美了。

  到时自己铺一条丝绸之路专列,带着老婆们横穿欧亚大陆,领略沿途的风光。再造十几艘巨轮,先占岛国,再去南美……

  尤其是想到坐着专列,带着美女老婆们,一路为爱鼓掌,一路领略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不同地域人文景观,心里就痒痒得很。

  不过,卫宁擦擦口水,收回这些不切实际的想法。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

  现在先从建立商会开始。

  他首先叫来卫家家主卫启、王家家主王凌、荀家家主荀绲商议建立商会之事。

  ……

  冠军侯府议事堂。

  “成立商会?”

  听了卫宁的话后,卫启倒是没什么表示,反正卫宁做什么他都会无条件支持,王凌和荀绲却是一脸不解。

  “冠军侯,恕老朽孤陋寡闻,不知何为商会?”

  荀绲一脸疑惑。

  他年近六旬,是荀彧的父亲,曾经担任过济南相。

  “其实商会很简单,就是大家合起伙来做生意,这样做的好处是,我们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而且还可以协调各世家商贾之间的关系,让大家共同发展!”

  看王凌和荀绲还是有些不明白,卫宁又详细给两人解释了一下。

  两人听完后十分感兴趣,表示同意加入商会。

  接着,卫宁又向两人讲了加入商会的一些条件和运行规则,并决定在12月1日举行商会成了大会。

  当然,商会不是任何人都能加入的。

  卫宁设置了一个门槛。

  这个商会是会员制的,想要加入商会,家族资产不少于两千万钱,而且每年还要交三十万钱的会费。

  “三十万会费是不是有点多呀?”看書喇

  王凌听卫宁说出这个数字时,倒吸一口凉气。

  一个县令一年的秩俸也就是三十多万钱,问题是这笔钱是白给的。

  “三十万钱不是多而是少了!”

  卫宁语出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