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都市情感>驯王爷不如搞事业>第140章 把机会留给有需要的人
  “等一下!我也要去!去见那什么诸葛先生!”眼看着王婉婉要被拉走,萧承延赶紧拉住了她这么说到。

  他可不能让他们俩有单独在一起的机会,不然指不定会发生什么事儿来!

  光是想想,他就紧张到不行,觉得就算要被他俩人怪罪,他也一定要掺和进去!

  “你去做什么?你对诸葛先生也不了解吧?”萧世谦还没有开口拒绝,王婉婉倒是一脸疑惑的先开口了。看書喇

  萧承延虽然也不算是不学无术之流,但也绝对算不上是多么好学的人,至于做学问对他来说更是毫无意趣的东西,他会对诸葛先生有什么了解呢,尽要来瞎掺和!

  “了解!我怎么能不了解诸葛先生呢!我小时候诸葛先生还给我讲过文章呢!而且他是咱们国家首屈一指的名流大儒,谁能对他没一点了解呢!”听到王婉婉就想看他的话,萧承延立马反驳到。

  他怎么说也是北庭侯府的世子,幼年的时候也是和各位皇子在太学中一起跟随诸葛先生这样杰出的人物学习过的,只不过是他不对这些感兴趣罢了,真要认真学起来,说不定现在已经是诸葛先生的得意门生了呢!

  “哦,所以呢,你跟着一起去,对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有什么帮助吗?诸葛先生看到你这个不认真学习的学生,恐怕心情都不会太好吧!”见他说的如此认真,王婉婉不禁调侃起来。

  后者则真是被扎心了一刀,一脸的郁闷,大喊道:“婉姐!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有你这么拆台的嘛!”

  做个好人可真难啊!他明明就是为了他们两个好,居然现在还要被嘲笑!天理何存啊!

  “好了好了,我也不是要笑话你的,只是你去了也没什么大用,你又何必跑这一趟呢,不如留下来帮大家准备准备开业的事情多好!”看到萧承延也被说的急了,王婉婉便安抚起来,和他讲起的道理。

  要说服诸葛先生帮他们给《注法要记》背书,那完全不是人多事重可以解决的事情呀!要是人多就可以解决的话,他这个大儒也就不会有清高孤傲的名声流传世间了!

  萧世谦看着一个劲儿要掺和的萧承延,心中自然明白他,并不是为了见诸葛先生,想到方才他语重心长说的那一番话,电还是开口道:“承延,你要是真想跟我们一起去的话,那就一起去吧!”

  他在这件事情上付出的努力,比平时任何情况下的都要多,这让他不禁好奇究竟王婉婉是个什么样的身份,才让他这个原本潇洒风流的北庭侯府世子这么不遗余力的护着她。

  “好呀好呀!婉姐!我们走!”萧承延也没有想到萧世谦会这么爽快的答应,看着他愣了一秒,便又开心地挽起王婉婉的手臂,拉着她出了诉讼楼,走在了前头。

  王婉婉被拉着走了好几步,终于忍不住的开口问道:“你就这么拉着我走,你知道我们现在要去哪儿吗?”

  “不知道呀,不过应该会是珍书阁吧!诸葛先生不是珍书阁的阁主么,他不在珍书阁还会在哪里呢!”萧承延傻子式的回答得理所当然。

  身后,传来萧世谦无奈的声音,“诸葛先生今天不在珍书阁,而应该在光华院。”

  光华院,王婉婉对这个地方倒是有点印象,这是栾国招待进京赶考的各省书生的地方,每一年的秋闱前一个月,通过了省试的书生们就要到达上京城,凭借省府发的入试令牌入住光华院,为接下来的秋闱——也就是全国性考试,做准备。

  可以说,光华院里聚集的,是栾国最新锐的读书人,这里有最新鲜的思想碰撞和灵感迸发,诸葛先生作为世间大儒,当然懂得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所以每到这个时候,去光华院里听听年轻人们的声音,是他除了守在珍书阁里读书之外,最喜欢做的事情。

  “光华院?那你怎么还带婉姐去呢!你这不是为难她一个女子嘛!”听到他们要去的是这个地方,萧承延立马拉着王婉婉调转了方向,一面追赶上萧世谦,一面深为担忧的开口。

  “我怎么就去不得了!光华院里没有女子不得入内的规定吧!”王婉婉一听这话便有些不乐意的开口,虽然说,如今的栾国,通过考试做官的都是男人,但也没有明文禁止女人连光华院都不能进入啊!他这话说的,真是颇有偏见!

  “这还真是没有呢!婉姐你别生气,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怕你进去都是男人的地方,不方便而已!”眼见者王婉婉的口气有些冲,萧承延赶紧解释了起来。

  如今婉姐在他这里就是比亲姐姐还要亲的人,他是不能接受她被那些个光华院里的男人们打量,怕有损她的名节啊!

  “都是人,有什么不方便的!而且若是真有人让我不方便了,那也是他枉读了圣贤之书,正好可以让他卷铺盖回家,把机会留给有需要的人!”王婉婉听他这么说,倒也没有很生气,只是这么开口到。

  一个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就算通过了秋闱,取得了一官半职,那也一定不会是个好官。她算是提前为民除害了!

  “对对对!婉姐说得对!”听了王婉婉这句话,萧承延也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下子有了新的领悟,连连点头。

  走在前头的萧世谦,听到两人这番对话,不禁也为王婉婉这番大义凛然,有所触动。

  栾国对于读书人还是很重视的,入住光华院的书生们,非但不需要交纳任何费用,而且会有相应的生活补贴,让他们在上京城内可以富足的生活,无忧无虑的做学问。

  也正因如此,进出光华院的书生们一个个的都容光满面,精神焕发,仿佛在他们身上就可以看到栾国光明的未来。

  而光华苑门口那金光闪闪,苍劲有力的牌匾也是出自栾帝的手书,由此可见,他对这些读书人的重视。